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1|回复: 0

[选刊] 为诗丧命刘希夷(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15: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不料“年年岁岁”这两句还真惹来了杀身之祸,有人看上了这一联,求他转让版权,刘希夷不肯,结果就被骗到一个僻静的所在害死了。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解释贾宝玉的性情何以异于常人,说宝二爷乃是秉正邪两赋而来,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还开出一大张有史以来贾宝玉的同类名单,陶渊明、阮籍、嵇康、刘伶、温庭筠、米芾、柳永、唐伯虎、薛涛等皆列名其中,其中有一个刘庭芝。
  刘庭芝就是初唐诗人刘希夷。被拿来和温、米、柳、唐等相提并论,他是个什么样儿的人,也大概可知了。他少年时就有才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又能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而不拘小节,十足一副名士风流作派———正统人士则不免要概括为“志行不修”的轻薄子弟。他擅长的题材是从军和闺情。
  他25岁中进士,但没做过什么官就死了,死时还不到30岁。《唐子才传》说他是“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更离奇的是他的死因,竟然是由于不肯出让自己的好诗而被害死的,这诗便是他最为传诵的长篇歌行《代悲白头吟》。
  据说他写这诗时,先想出一联:“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觉得意思不祥,近乎语谶,想换两句,结果又想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思还是差不多,于是宽慰自己说:“死生有命,哪能就归结到这样几句话呢?”便把两联都保留了。不料“年年岁岁”这两句还真惹来了杀身之祸,有人看上了这一联,求他转让版权,刘希夷不肯,结果就被骗到一个僻静的所在害死了。许多人都猜测说,这个谋诗害命的家伙就是刘的舅舅宋之问。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宋害死刘的方式是以土囊压死,那情形仿佛武二郎在孟州牢狱里听到的骇人手段:“把你来捆了,却把一个布袋,盛一袋黄沙,将来压在你身上,也不消一个更次,便是死的,这个唤土布袋。”
  宋之问人品卑劣,丑行不少,但这盆脏水未必泼得到他身上。一者刘在当时不大被时流所重,一直要到六七十年后唐玄宗天宝年间,丽正殿学士孙翌编选《正声集》,推这首诗为集中第一,大家才都说他好,而宋却“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未必看得上刘的诗。二来两人诗风颇有差异,宋是近体诗的开创者之一,讲究格律、对偶、用典,风格浓丽严整,长于五言,而刘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更多继承汉魏古诗传统,很少用对句,也不大用典,用韵也自由得很,简直有些随心所欲。风格如此不同,抢来也难混充。另外,两人同年中进士,宋之问要到十多年后才*着媚附权贵发达起来,此时只是小人物一个,有什么本事随便杀人?
  刘希夷如何断送一生,终究是件葫芦案。
  孙翌之后,大家对刘希夷的《白头吟》等诗作一致叫好。只有明代竟陵派的钟伯敬、谭友夏是例外,但这两人常常故意和通行的意见唱反调,所谓“彼取我删,彼删我取”,专走偏锋,其手眼恰似时下给大师排座次、给文学写悼词之类,不过是摆个姿态,自己都未必当真的。
  偷这首诗的倒不只一两个。五代十国时编的《才调集》里选录一个叫贾曾的人写的《有所思》,就“生吞活剥”了《代悲白头吟》的前半段,不过略改动几个字,“年年岁岁”两句更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实在也因这样好诗,改一个字也难。《红楼梦》谈起刘希夷并非偶然,书里多次袭用其句法、意境,最明显的是林黛玉做的《葬花吟》,“闺中女儿惜春暮”和“洛阳女儿惜颜色”,“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和“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明媚鲜妍能几时”和“婉转娥眉能几时”,等等,改写套用痕迹宛然。不过比起贾曾那样生硬的“窃”来,林妹妹的手法自然还是高明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9 12:12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