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5|回复: 0

篆书:远古追远迹,体新更奇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3 16: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中国汉字的书法历史悠久、品式多样。一般来说,有篆、隶、草、真、行书体之分;各书体有意趣之殊,时代又有派别异样。把握其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去体味其恒远的艺术魅力。?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汉字。甲骨文应用的年代是商代后期和周朝前期,距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至今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已愈16万片,除少数属于西周时期以外,都是商代后期的。它于19世纪末才发现并整理的,因此,它既是最古老的字体,又是新生的书体。由于甲骨文大多用单刀法刻划,其笔画的视觉形象具爽利、劲直、匀称的特征,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形式提供了最初的范式。郭沫若先生在《殷契粹编》中说:“甲骨文书法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而神往,……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书法。”?

甲骨文书法风格劲峭,当清朗瘦劲;风格奇肆则应结体开阔,雄奇角出;风格雄浑则笔画厚重圆润;风格委婉当以点画劲峭、传体方折……无论写出何种风格,都当在笔画上多求平直利索,不激不厉,极其朴实纯正;结体以方折为主,在纯净的线条与奇肆的造线基础上,将时代的审美观念注入其中,又力求反映出原始艺术那种质朴率直的美来。?

金文,也称钟鼎文、铜器铭文。传统意义上的金文,是指秦汉以前的青铜铭文,始于商朝中后期,西周时盛,战国后逐渐衰退,历时近一千年。如果我们从已发现的、有铭文的、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来看金文书法,其风格和特征即有奇丽瑰伟的《何尊》;又有端庄典雅的《墙盘》;既有壮硕泼辣的《麦方鼎》,又有自然奇逸、疏朗轻盈的《  陵君豆》。《散氏盘》工整平匀、精美华丽;《秦公簋》整饬严谨、刚狠强悍,可以说,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金文书法那凝练厚重、古茂苍茫,具有金石之气的线条和意趣,倾到后世众多书家,也给后人书法的学习和创新提供了营养和慧启。?

这里的大篆,是指古文篆与籀,即东周战国时的篆书或籀书。战国时代,群雄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统一,世传李斯所刻,因此,小篆则当指秦始皇时期的篆书。汉代篆书称为汉篆。郭沫若认为,篆书是当时官书之称。大篆主要以甲骨文、金文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的墨书和刻书。小篆则已在秦代文字规范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因此也可以说,大小篆之别是以规范化程度为标准的。?

我们今天见到的大篆书法可以《石鼓文》为代表,其书风雍容和穆、古茂自然;其体态堂皇大度,点画圆融雄秀;其结构略近方形,绰约风姿、端庄而灵动;其章法疏疏朗朗,交相辉映。在古文字书法中别有奇彩,独具风神,有“千古篆法之祖”之誉,对后世篆书书法影响极大。近现代书法家杨沂孙、吴大?NFDA5?、吴昌硕等人书皆从《石鼓文》中脱胎而出。

    小篆则当推传为李斯所书的“泰山刻石”为宗。其它还有《秦诏版》、《琅琊台刻石》、《驿山刻石》等等。小篆在古代文字中属于纯线条化的字体。它的笔画无论横竖,都是精细等均的线条。其直者似陈玉簪,曲者如弯金丝。书时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圆润之中又颇有筋力,笔画分布讲究均匀对称,整体结构环抱紧密,多有团聚内向之精神。?

历代书家习小篆者不乏其人。唐有李阳冰;宋有徐铉、徐锴;明有李东阳;清有王澍、钱坫、邓石如等等。其笔画美在工劲秀遒,瘦朗恣意,法度谨严,整肃静穆,笔姿流畅贯通,流丽而俊美。?

篆书,作为中国书法的古书体,尚“婉而通”,而曲折韵,此为篆书特有之美。代有从学,特别是明清以降,更受书家喜欢,名家辈出。其风格或浑厚苍茫,或宛转流丽;或清新劲峻,或雄肆奔放;别出己意者有,独标新异者多,为传统篆书开辟出一个新的境界。?



隶书:醇古雄强在,精整异趣求?

隶书,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打破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并改变其笔道形态以便书写的字体。传为秦代程邈所创,程为隶人,故称隶书。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有秦隶和汉隶之分。今人按隶体的典型化程度,把波挑不明显、长扁不一的,这包括西汉时期的一部分隶书,称之为古隶;把波磔雄健,结字讲究的汉隶书,特别是东汉隶书,称为汉隶或八分。?

我们从出土的四川青川战国末期木牍、甘肃天水秦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看古隶,那些有着波磔形的“雁尾”,或是某种夸张的“蚕头”,以及正体化的整饬,或舒展的演绎,强烈的笔画,让我们追寻汉隶嬗变足迹,更给人以飞动之美和逸散古趣。特别是汉简中所体现的民间书法多样风采和韵致,有着粗犷泼辣的野趣,又饱含宽绰恢宏和质朴气质,更让人留连往返。?

从存世的刻在石碑和摩崖上的隶书看汉隶,“石门颂”奇纵姿肆,天真率意;“乙瑛碑”方正沉雄,骨法停匀;“史晨碑”工稳平实,点画有度;“曹全碑”娟雅秀美,点画质直;“礼器碑”细劲雄健,宽博清朗;“华山庙碑”一波三折,风格华丽;《西峡颂》结体外拓,宽博大气……凡此种种,当细究体察和品味,美从中来。?

魏晋以后,分隶一路衰退,至清代才始有复兴。其代表人物有郑?NFDA3?之隶兼有篆书的宛转盘旋,分书的平铺坦荡和楷书的爽捷简净,合三为一,裁成新体。朱彝尊之隶用笔结字多取竖式,纳入篆法,郁郁苍苍,气度不凡。伊秉绶篆笔作隶,绚丽拙朴,高古博大,凝重而有韵致,金石之气盎然,被誉为乾嘉八隶之首。金农以汉魏书法为基础,又从民间书法汲取养分,用笔方扁,横粗竖细,涩笔运锋,沉重而行,形成旨趣奇逸的“漆书”。邓石如书隶逆锋顶着纸而运笔,线条浑厚凝重、体势宽博开张。陈鸿寿隶书在疏密大小、长短粗细和呼应顾盼上,表现出独到的创造力,其点画起伏舒展,籀篆意浓,趣味简古超逸。何绍基隶书则受北碑影响,结体不重横式,用笔逆入平出,起笔裹锋重按,收笔回锋轻蓄,运笔涩进缓行,时露颤笔,字势豪迈奇崛,个人面目独具。杨守敬隶书风格博大,线条寓沉雄于浑圆,结体寄奇肆于端庄,厚重又灵动,有鲜明的艺术风貌……纵观魏晋以后的隶分,无论是后来受楷书影响,是那种工整华丽、结体太平、装饰味浓的隶书;还是追求自然质朴、恣肆奇逸的古风,虽形式多样,趣味殊异。但试看汉人隶书,皆一碑一风格,后人隶分大家者,也是一家一气象。今天我们学隶,则当要善于体察隶书在结体和用笔的细微变化而力求把它写活。那种千画同态,百字一体,形同模铸的隶书与写法,只能是呆板而匠气,早已丧失隶分之趣与美也。?



楷书:书中乾坤大,字里有真如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该书体既有别于长纵形的小篆书,也不同于横扁形的隶书,方正端齐,是为正体,可作楷式。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

现存最早的楷书,只能从后代帖刻中去体察。钟繇的《贺捷表》,“备极法度,为正书之祖”(宣和书谱)。《荐季直表》“纸黑奇古,笔法深沉(明·张丑《清明书画舫》)。《宣示表》则“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清·冯武《书法正传》)。而楷书碑刻,为首推立于三国东吴凤凰元年(272年)的《谷朗碑》,其“由隶变楷,是考源流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直到东晋王羲之出,不仅把钟之质朴古肥的楷书,改造成妍美流便的今体,并使得楷书迅速地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其《乐毅论》,隋释智永誉为“正书第一”,清人钱泳《书学》推之为“千古楷法之祖”。?

南北朝楷碑中,《曹娥碑》“古雅纯质”(文征明),“龙门十二品”笔法方硬,结体自然。有的天真,有的野逸,有的高古,有的奇诡,被认为是当时北方民间楷书的早期代表。?

降至隋朝,著名者有释智永《千字文》、《赵芬残碑》、《龙茂寺碑》、《曹植碑》等等。其“内承周、齐(北朝)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简要精通,汇成一局,南北熔为一炉。?  唐代书法中兴,名家辈出,风格多样,蔚为壮观,成为我国楷书高度发展的顶峰时期。初唐的欧、虞、褚、薛各显其个性体貌,多以瘦硬通神;中唐颜真卿,楷书以雄浑创新,得肃然巍巍,大气磅礴之境界;晚唐以柳公权为代表,柳骨风健,端庄宽舒。他们的作品,历代公认为是楷书典范。唐以后的苏东坡,蔡襄、黄庭坚、赵孟兆页〗、董其昌、文征明也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各有独到之处。清代的钱沣、何绍基、赵之谦、翁同和、谭延?,以及近现代的康有为、梁启超、李叔同、沈尹默等亦为楷体善书者,也可为楷体学习之楷模。

    当你浏览、欣赏和学习这些历代五彩缤纷、流派各异的楷书名作,在“二爨”中观“碑书朴拙,古气盎然”;在《瘗鹤铭》中看“气体宏逸、神仙之迹”;在《史平公造像》中得“雄强体势,而具龙威虎震之威”;在《石门铭》中学“飞逸奇浑,分行疏宕”。《郑文公碑》的风神透逸,体格浑成;《张猛龙碑》的整炼方折,奇正相生;《张玄墓志》的质峻偏宕;《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圆笔雄浑,气象高古、“擘窠大书,此为极则”(杨守敬(学书迩言》);释智永《千字文》八面具备,秀润圆劲;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合含刚特,白鹤翔云般的美韵。欧帖谨严险劲的新境,褚字之媚趣绰约,颜体之雄秀独出,柳书之骨力清劲,蔡襄楷书浓度端凝,赵孟〖HT5,6”〗?兆〖KG-*3〗页?〖HT〗以平顺沉着之笔,写舒展流美之体。……徜徉其间,真是美不胜收,沉醉而忘归。?



行书:风行看雨散,润色更著花?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唐张怀  《书断》谓:“不真不草,是曰行书。”清宋曹《书法约言》也说:“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行云水流,?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肃之也。”宋苏东坡亦有“楷如立,行如趋(快走),草如走(跑)”之说。诸论种种,简而言之,即:行书不象楷书那样结体工整,点画规范;又不像草书那样结构省简,笔画牵连;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具有楷书的体势、点画;又具有草书的简易、使转。含楷书成份多,近于楷书者谓“行楷”;含草书成份多,近于草书者称“行草”。由于行书易于辩认,书写便捷,又独具体态,灵活多变,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所以从产生到现在,上下近二千年,一直盛行不衰,不仅为一般识字人喜闻乐见,也为历代书家所重视,成为今体中最活跃的一种书体。?

行书虽近于楷书,但不受楷书严整方正的束缚;虽近于草书,又没有草书那种程度的省变和放纵。在基本保持楷书体势的前提下,行书的结字很自由,有时连字的笔划也可多可少,因此往往一个字就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所以,或近楷或近草,并没有十分严格之规定,伸缩性较大,体态变化亦多;可借助于楷、草体势来运用笔法,加上用墨、用笔的灵活,其表现手法极其丰富,从而赋予行书生动活泼的性格。此正所谓“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纵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也。”(张怀  《书议》)。?

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盛行于晋。历代多有名家,发展纷呈流派;更有佳作争辉,行书经典传世。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现在,我们只能从唐人摹本中看到其遒美的点画,圆劲的线条。笔正锋中、法度谨然、行气流畅、错落有致,曲折互用,宽狭相间,字字相映成趣。其整齐中有变化,布局浑然天成;结字神清骨秀,各现其态,各有风姿;骨力寓于姿媚,匠心蕴于自然;“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变幻如云烟”(宋·米芾),真不愧为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则是一篇忠义愤发,顿挫屈郁的盖世杰作。其书变“二王”之妩媚为挺拔,变“二王”之秀润为苍劲,途径另辟,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宋代苏东坡的《寒食诗帖》,气脉贯通、气象不凡,“笔意自然、匀净流丽”,“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浓,藏巧于拙,特为秀伟”(《学者绪言》),史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其它者,魏晋王氏家族代有名士,书法神手云集;隋唐五代李邕、杨凝式、李煜等诸众家行书功力亦精熟;宋时,苏子之外,黄庭坚、米芾、蔡君谟影响深远。王安石、欧阳修、陆游、朱熹、吴琚以及赵氏君王之行书也可独步书坛;元明清,赵孟兆页、鲜于枢、耶律楚材、杨维桢、董其昌、文征明、宋克、邢侗、米万钟、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徐渭、傅山、王铎、郑燮、何绍基、杨守敬、沈曾植、康有为等数家行书,当是各领风骚。在近现代,吴昌硕、张宗祥、沈尹默、谢无量、李叔同、鲁迅、张大千、蓝玉崧之行书也可称世。漫步于历代传世行书艺术长廊中,你一定体味出中国书法中那无穷的魅力和卓然独立的艺术之美。?


草书:精神之舞美,草书论本位?

草书,把字潦草书写也。广义者,无论何种书体,无论什么年代,书字潦草即可谓之;狭义者,则是指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古今论之有众说,也难衷一是。但草书中之“章”,其最大的特点即带有隶书笔意。

它是伴随汉隶盛行,将隶书快速书写的草法条理化、规范化,从而形成的一种点画比较简略,书写便捷而带有隶书笔意的字体。亦有“古草书”称之。章草不仅基本保持着隶书的体势,用笔简古,字的大小均匀,字字独立,字形主要扁方或正方,上下两个字绝少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汉魏之际章草最为流行,杜度、崔瑗、张芝、韦诞、皇象等最负书名。传世著名的章草碑帖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出师颂》等等。学章草,作章草,贵在浑厚古朴,当力求古雅之趣。?

今草和章草是相对而言的草书。章草去尽波挑,字字独立,或上下字勾连不多的称小草;上下字勾连多,且运笔放纵,点画狼藉者则称大草,或狂草。?

张芝为有记载的最早的今草书家。刊于宋《淳化阁帖》中的张芝所书《冠军帖》,又称“知汝帖”,“笔飞墨舞,龙骧豹变”(张怀〖FJF〗?NF146?〖FJJ〗),为其代表作,时称“草圣”。王羲之草书继承了张芝传统,在雅逸中和一路的小草上突破陈规,登峰造极,被后世尊为“书圣”。小草代表书家有二王、孙过庭等等。张旭和怀素则是将大草体格发挥到极致,其后,代表人物有黄庭坚、赵佶、鲜于枢、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等等,亦各有特点、各具审美风范和美学意义。?

观古今草书经典,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其草书的运动与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大落,直可体会其万物生机,宇宙万变。世人有论“草书本位”。“情动形言,取会风骚”,认为书魂就是骚魂。为抒发骚魂,就不得不草意弥漫。在中国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之中,草书意多于法。草书线条的急速运动和灵活多变,意味着书写者性格的发现,主客观关系的人天合一。草书无疑是通向浪漫主义最便捷的途径,也是书法之美的最高境界。?

试看历代名家草书,有的象春风杨柳,婀娜多姿;有的象沙场征战,万马奔腾;有的如风起云涌,惊涛翻滚;有的如电掣雷奔,龙蛇出没;有的如屈铁金丝,有的如古松枯藤……真是集众美而有象,写意境而无穷。面对那些草书佳作,你是否也如项穆《书法雅言》所描述的这样:“大要大卷之初,犹高人君子之远来,遥而望之标格威仪,清秀端伟,飘飘若神仙,魁梧如尊贵矣。及其入门上,匠而察之,气体充和,容止雍穆,厚德若虚愚,威重如山岳矣。迢其在席,器宇恢乎有容,辞气溢然倾听。挫之不怒,惕之不惊,诱之不移,凌之不屈,道气德辉,蔼然服众,令人吝啬自消矣。观之而愈可爱,见之而不忍离,……意气相投”,精神之舞美,精神之迹化,而令人陶醉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 08:5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