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1|回复: 0

[选刊] 简帛与简帛学(卜宪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16: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卜宪群

  
     从1901年尼雅、楼兰简的发现算起,简帛的科学发掘与研究已历经整整一个多世纪。在海内外几代学人的努力下,终于形成了今天蔚为壮观的简帛研究队伍、机构与成果。简帛学不仅在中国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国际汉学中也异军突起,备受瞩目。
     简帛的发现可以追溯到西汉中期,但大批量和科学的发掘是在20世纪。20世纪以来,简帛发现层出不穷,其总数超过20万枚以上,分布地域广阔,牵涉到战国至魏晋各历史时期。随着研究的深入,简帛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愈益突出。关于这门学科的命名,学界有不同的提法,有的称为简牍学,有的称为简帛学,有的称为竹简帛书学,有的称为木简学。我们以为还是用简帛学较为可取。简帛不仅属于中国,如日本、韩国也有木简的发现。
     20世纪以来简帛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各约50年。由于近代简帛的发现大多与外国探险家的所谓“探险”联系在一起,所以早期发现的简帛很多流往国外,简帛研究的初期主要是在国外,其代表人物有斯坦因、斯文赫定、沙畹、马伯乐、孔拉第等。从罗振玉、王国维所著《流沙坠简》开始,至1949年,国内也有一批学者从事简帛研究,他们揭开了我国学者独立科学发掘、研究简帛的序幕。建国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研究队伍与机构扩大,研究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简帛学迅速崛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995年率先成立了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心编辑出版《简帛研究》、《简帛研究译丛》、《新出简帛研究丛书》等书刊,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世纪简帛学的学科建设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帛发掘系统科学。采用现代田野考古学的理论进行科学发掘。第二,简帛保护、整理方法科学合理。科学家们已经研究掌握了一套针对不同质地的简帛而采取的脱水、复原、保存方式,依据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残简缀合、简册复原。除了利用学识、经验来释读简帛文字外,还利用了远红外线技术来辅助释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简帛制度研究成就斐然。简帛作为记载几个世纪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无论在材料运用与书写方式、形式与称呼、编联长短、题记与符号等若干问题上,都形成了一套自身的制度规范。学者们经过长期努力,已经揭开其中许多奥秘。第四,简帛文书分类异彩纷呈。简帛所涉及的内涵十分丰富,牵涉到古代典籍、信函、公文、法律、档案、契约、账簿等各方面。因此分类问题向为学者重视,争论也激烈。第五,简帛整理著作硕果累累。20世纪简帛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是,老的简帛整理著作不断得到修订,新出土的简帛整理著作又不断问世,出版周期缩短,科学性增强。

     简帛学是一门通过对地下发掘的含有古代文字、图画的简牍帛书的系统研究来补充、修正传统文献所记载史实的科学。简帛学不仅可以与历史学相结合,而且由于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又可以与多种学科相结合。例如,它与考古学就密不可分;而且随着简帛文字的系统整理与公布,运用简帛材料研究古文字、古汉语也将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简帛学与语言学也有密切关系。简帛中的文字、绘画,简帛中的科技、医学、民俗内容也都必须与多学科相结合研究。因此,简帛学含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但从整体上看,证史、补史是其基本功能。
     20世纪首先整理简帛的并不是中国学者,但首先运用于历史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却是中国学者王国维、罗振玉,他们运用“二重证据法”,写出了一批研究汉代制度、西北史地的论文。尽管他们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不完全正确,但其成就令人耳目一新。罗、王二人开创的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使简帛研究从一开始就沿着一条正确道路前进,意义极为深远。
     此后至20世纪40年代,简帛研究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中劳干、贺昌群、马衡、傅振伦、陈槃、黄文弼、严耕望、夏鼐等都是代表人物。他们的论著对汉魏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极大地扩展了汉魏历史的研究内容。20世纪后半期,不仅老的简帛材料获得重新整理,新的简帛材料也在不断出现,运用简帛资料进行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证史。如陈直的《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中就运用了简帛材料。历史上许多有疑义的问题,由于简帛资料的出土而真相大白。第二,补史。简帛在补充战国秦汉魏晋史史料之不足上发挥出重要作用。大量丰富而细致的简帛材料,揭示了秦汉魏晋各级行政、军事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运作的实例,为政治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各种文书类型的发现,使较完整地研究秦汉魏晋文书制度成为可能。各类职官名称的发现,为研究职官制度拓宽了视野。一些特殊地点简帛的发现,如悬泉简,为研究邮传制度提供了独特的材料。简帛更是为法制史研究补充了极为重要的材料。第三,简帛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汉代公文文书研究是目前秦汉史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这一课题的形成可以说是简帛材料出土之后的事。关于汉代邮传制度研究以往也未予重视,简帛中的大量材料直接推动了这一课题的形成,随着悬泉简的公布,研究将更加深入。其他如日书研究、边郡地区社会生活与文化研究、汉代不同地区的经济与物价比较研究等等,也因简帛材料的出现而出现。在古医学、科技史、艺术史、古文字等领域中,简帛所带来的新课题同样不胜枚举。

     研究战国秦汉魏晋史不能也不可能离开简帛学,但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建立在对二者有充分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之上。20世纪在这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学者大体都如此。这些经验告诉我们,科学运用简帛材料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任何根据简帛材料来研究新课题或深化老课题的学者,必须建立在对简帛材料、文献材料、学术史几个方面都十分熟悉的前提下,舍弃或不重视简帛材料显然是错误的;但在没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所有简帛材料都视为新材料,对本来文献材料已经有的东西或不了解,或视而不见,或没有研究清楚,就容易导致研究过程中出现盲人摸象、舍近求远的情况。从实际情况看,即使在局部问题上,简帛材料也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文献材料,至于改写或重写既往历史,彻底推翻前人观点的地方也并非俯拾皆是。
     在历史学的研究层次上,简帛属于基础史料的范畴,其材料的零散性决定了它的作用主要是证史与补史。要使简帛史料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功能,还应充分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特别是要与一定的历史理论、方法相结合。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就无法有效地驾驭、分析史料。因此,史学工作者在运用简帛研究具体问题的同时,还应注重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掌握理论工具,提出新课题,开拓新领域,使简帛材料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

          转贴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02/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 21:4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