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12|回复: 0

屈原生卒年考证 (高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14: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高正  

郭沫若先生推算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2],此说虽为一些工具书所采用,但并非定论。其它推算屈原生年的学术观点还很多,比如前353年[3]、前343年[4]等等。这乃是关于屈原和《楚辞》研究方面的常识[5]。  

  前人推算屈原生年,往往局限于《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一句所指的"寅年、寅月、寅日",而忽略了同篇的"老冉冉其将至兮",和屈原在投水前半年左右所写的《涉江》中的"年既[6]老而不衰"。说"老"将至,说年已"老",那么,"老"在当时一般指多大年纪呢?许慎《说文解字》:"七十曰老。"王逸《楚辞注》亦同。《礼记·曲礼(上)》注、《国语·吴语》"有父母耆老"注并同。《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传文"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七十称老。"   
可见,当时"老"是指七十岁[7]。  

  显然,《离骚》中云"老冉冉其将至兮",那时其年纪应未到七十;而《涉江》中云"年既老而不衰",当时则应已年过七十。《涉江》是屈原在投水前半年左右所写,故其投水时已七十出头,应是很清楚的[8]。  

  依据文献材料推算,屈原活到了七十出头的年纪。那么,屈原是哪一年投水自尽的呢?他最后的作品是《哀郢》、《怀沙》、《惜往日》[9]。在其作品中,只有郢都迁陈,而没有割地和陷郢。从屈原作品来看,前280年楚割地予秦,屈原没有见到;而前278年秦兵陷郢,屈原更不可能见到。他在开始迁都不久就投汩罗江自尽了。  


  据《史记·六国年表》,楚顷襄王横即位后 , 秦攻楚, 取十六城。《史记·楚世家》记载"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楚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当时,楚国已成惊弓之鸟。顷襄王在忍受屈辱、接受与秦和亲之后,无奈又被逼反秦。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 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纵,欲以伐秦;秦闻之 ,发兵来伐楚 "。 当时 , 秦兵伐楚 ,进逼郢都,楚迁都已势在必然 。而且,秦兵进逼正是导致楚迁都的直接原因[10]。至于后一年楚答应割地给秦,那当然就更须迁都,因为割了上庸、汉北给秦之后,郢便完全失去了屏障,直接暴露在秦兵面前了。  

  前人把迁都定在郢都陷落以后,显然是不合理的。迁都只会在割地(前280年)之前,而不会在陷郢(前278年)之后。秦兵攻陷郢都之后,还能让楚迁都吗?所以,事实上应是前281年仲春二月,因秦兵进逼,楚开始迁都;当年农历五月初五日[11]屈原投江;到前280年,楚割上庸、汉北与秦;再到前278年,秦兵继续进攻,郢都陷落。  

  屈原活到七十岁出头,于前281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自尽。那么,他出生的那个"寅年、寅月、寅日",便只能是前352年(己巳,太岁在寅)农历正月二十七日(庚寅)[12]。  

  为什么前352年(己巳)是摄提格、太岁在寅之年呢?这是由于所谓的"超辰"现象所致。岁星(木星)实际约11.86年(而不是整整12年)绕天运行一周,过约86年,岁星的实际位置将超过理想计算位置一次,此即所谓"岁星超宫"或"太岁超辰"。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上运用干支纪年和太岁纪年相对照时存在的一种误差现象。如: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乙未),《汉书·律历志》云:"岁在大棣(鹑首),名曰敦牂,太岁在午。"太岁纪年比干支纪年落后1年。又如: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壬戌),《吕氏春秋·序意》云:" 维秦八年 ,岁在涒滩 。" 涒滩 ,太岁在申 。太岁纪年比干支纪年落后2年 。而上推到前352年,已该超辰3次了[13],因此"己巳"年成了"太岁在寅"之年。所以,前352年(己巳)是太岁在寅之年,而前353年(戊辰)则不是太岁在寅之年,这是很清楚的。胡念贻推算前353年是太岁在寅之年,方法并不算错,但由于计算过程中近似值误差的积累,导致了结论的失误。如果改用前206年(乙未,太岁在午)作为推算的基点,那么,前210年(辛卯)便是太岁在寅之年。再  试进行计算:-210-11.8622×12=-352.34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7 23:1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