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6|回复: 0

[选刊] 为唐太宗诗说几句好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1 09: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佚名

     

    《全唐诗》存唐太宗李世民诗一卷,百余首,历来多有 褒贬,近代渐趋苛严。明王世贞云:“唐文皇手定中原,笼盖一世, 而诗殊无丈夫气,习使之也。……《帝京篇》可耳,馀者不免花草点 缀,可谓远逊汉武,近输曹公。”(《艺苑卮言》)此话对后来说诗 者影响不小,就连研究唐诗多独到之见的闻一多,论及太宗,亦多讥 贬语。①我想,论诗总得顾及时代环境条件,要唐初的人写出开元、 天宝时代的诗来是不切实际的。齐、梁以来,宫体诗风大炽,浮华之 词泛滥,放荡之欲横流,唐初诗坛依然。当时帝业初创,百废待举, 诗风的改革尚非当务之急,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之力所能左右的。 倘一见词藻绮丽,便责其“殊无丈夫气”,是不公允的,也过于皮相 了。其实,李世民诗虽不免俪偶藻饰、花草点缀,但也不乏气充神扬、 高瞻雄盼之作。且不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赐萧》)那 样已广为人知的诗句,即便举其格调上不脱宫体痕迹的《咏风》诗, 也仍不难看出其有柔里含刚的特点,诗云: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 威加四海清。 

    头两句总说。风起自西北关隘边塞之地。经万里而达东海(传说 海上有蓬莱、瀛洲仙山)。这写出我国风向特点。西北乃边陲之地, 故用“萧条”;风势可以尘砂败叶的飞扬上见出,故用“摇飏”。“ 萧条”叠韵,“摇飏”双声,音节上十分讲究。我国地形西北高而东 南低,所以用“下”。写来气势恢宏,且带有象征性,令人联想到李 世民家本陇西,起兵反隋,转战万里,略地下城,开创帝业的历程。 中间四句分写风所到之处的景象:拂过林木时,色彩缤纷的花朵 都乱摇乱晃;呼啸于山谷中,惊叫的鸟儿便四散分飞;它吹开天上白 云,使绫罗似轻盈的云影散去;掠过水面,又泛起细密如织纹的涟漪。 四句虽稍呈宫体铺藻面目,然亦不可无者,描摹风中景物,色彩、声 音、天上、地下都一一写到,其中“响谷鸟分声”五字,形声俱备, 尤有意境,比之于“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名句也未见 得逊色多少。 

    末两句是主题思想所在。作者说,请谁来唱一曲《大风歌》吧, 看我威震八方,平息世乱,四海从此都变得清明太平了!汉高祖刘邦 既定天下,回乡宴请父老,乘醉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 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太宗诗用其事,身份与情势都正适合, 但又并非简单的搬用:刘邦重在表现衣锦荣归的得意和守成的愿望, 而李世民则更着眼于河清海晏,国家强盛。

    这首诗还不是五律,虽则句子已多律化,对仗也很像,但并不全 符律诗平仄对粘规律,也未遵律诗起、承、转、合章法,充其量只能 算五律雏型,正可作唐初五古向近体演化过程的一个标本。此诗历来 不被人们注意,未见有片言只语评说,故特拈出之。

    《过旧宅二首》也是非律而开律径者,其一云:新丰停翠辇,谯 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 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新丰”,在长安东面,即题目“旧宅”之所在;“谯邑”,指 新丰,所谓有谯楼、谯门之城邑。“停翠辇”、“驻鸣笳”,写“过” 字,因临时驻于此,故銮舆仪仗也为之暂歇;皇帝的身份已点明。发 端两句,自然而非有意为之地已符合后来为律者首联必先擒题的法度。

    中四句写旧宅中所见。与过去住在这里时相比,小园的面貌已大 大改变了:到处呈现出荒芜景象,原来有一条小径,已被丛生的草木 所遮断;阶石只剩下了半截,倾斜着,上面长满了年久的藓苔;池中 本有一泓清水,现在也干涸了;只有早先就见过的几株树,如今还绽 放出新的花朵来。诗的中段尚未运用后来成熟律诗的承、转章法,都 用于写景,且对仗造句如五六句,以不免显得稚拙,但毕竟用的是《 文心雕龙》说对偶时所谓的“正对为劣,反对为优”的反对,使一片 颓败景象之中,仍然透露出春天的气息和难以抑杀的生机来。经隋末 农民大起义的彼此角逐,刚平定战乱,还满目疮痍的国家,不是也有 点像眼前的这座旧宅吗?触景生情,自然会引发作者不少怅触的。

    末两句回想当年离开此宅后,便开始了转徙四方,风餐露宿,经 历种种艰难波折的不平凡岁月,也就此寓兴寄慨。或以为这两句比古 人所说已露帝王之兆的宋太祖《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 天万国明”②,诗意更蕴藉,感喟更深沉。说太宗只重藻绘,缺乏诗 才,我不信。不是吗?“四海遂为家”,字面上是漂泊四方,“处处 无家处处家”的意思,骨子里却仍是雄主心曲的自然流露,因为身为 大唐天子,本来就是以四海为家的。此诗只抒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 的、所见所感的事,既无藻饰,也非艳情;技巧上虽算不上精工,题 材上却已冲破了宫体的樊篱。这对于主要是政治家的唐太宗来说,已 经是十分难得的了。

    总之,唐太宗不但是建立唐帝国、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的雄才 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艺术,在“万机之暇”喜欢吟 咏的诗人。综观其诗,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弥漫当时诗坛的宫体绮丽 之风,但能时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作品不乏颇有意境的佳句,也 能很好地表现其雄主的心志和独特的个性。他在唐初古风逐渐向近体 诗演变的过程中也是有过贡献的。我们论太宗诗,最好能不脱离其所 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条件,不苛求于古人;当然也不必囿于前人之成 说,以为只有像赞美“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 百雉余”那样帝都雄伟气象或描绘“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惊雁 落虚弦,啼猿悲急箭”之类壮观演武场面的《帝京篇》等诗才是他的 代表作。

    注: 

    ①如谓“……太宗对于好诗的认识力很差。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 恐怕当日撑诗坛的台面的,是崔信明、王绩、甚至王梵志,而不是虞 世南、李百药一流人了。”(《闻一多文集·类书与诗》) 

    ②陈师道《后山诗话》:“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朝。铉伐其 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 使诵其诗……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尔,我不道也!’铉内不服,谓 大言无实,可穷也。遂以请。殿上惊惧相目。太祖曰:‘吾微时自秦 中归,道华山下,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 才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

    作者单位:民革中央宣传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17:3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