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10|回复: 0

丁宁《还轩词》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30 09: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满江红
髯公索旧稿,赋此谢之

逝水沉沉,流不尽,倦怀千迭。却幻作,零笺断颖(颖,毫端,笔端),暗传呜咽。离恨有天情自警,埋忧无地愁难绝。算柔肠,恰是网中丝,重重结。      凄凉雨,伶俜月,哀蝉怨,啼鹃血。叹十年禁受,一朝都决。陈梦渐随青镜黯,微吟半逐寒螀歇。更那堪回首觅音尘,收蟫屑(“蟫”,书中的蛀虫,就是蠹鱼)。

髯公,是丁宁对开创了现代词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夏承焘(1900——1986年)的敬称。





鹧鸪天

一载淞滨效避秦
寻幽问竹渐知津
昏昏白日云垂野
渺渺荒波海沸尘

谁是主 孰为宾
红娇绿暗自成春
凭阑多少凄凉意
惟有黄花似故人

————————
喝火令

梦短愁难遣
愁深梦易惊
揽衣和泪下阶行
又是月光如梦
庭户悄无声

碧簞凉于水
忧怀沁若冰
万端尘恨一时萦
记得相逢
记得看双星
记得曲栏干畔
笑语扑流荧

————————
浣溪沙

十载湖山梦不温
溪光塔影酿愁痕
数声渔笛认前村

芳草绿迷当日路
桃花红似昔年春
天涯谁念未归人

————————
鹊踏枝

断雁零鸿凝望久
待得来时
消息仍如旧
常日闲愁浓似酒
吟魂悄共梅花瘦

心事正如堤上柳
剪尽还生
新恨年年有
独倚危阑风满袖
朦胧淡月黄昏后

————————
水龙吟

小庭一夜番风
乱红如雨飞还坠
飘茵几许
沾泥几许
助人愁思
香渺枝空
昼长门闭
隽游难继
甚春工费尽
繁华一瞬
浑不解
东皇意

我亦缁尘憔悴
老丛残
未成归计
轻沤梦影
浮云世味
早随流水
争忍言狂
更无从隐
又何心醉
剩殷忧黯黯
斜阳独倚
溅伤时泪





丁宁其人

     吴万平



丁宁,字怀枫,1902年生于江苏镇江(幼迁扬州,以扬州人名世),1980年卒于安徽合肥。

                              

                                    凄凉身世



丁宁的父亲曾任满清裕宁官银局经理,原无子女,为防族人争家产,纳一丫环为妾,生丁宁。但“入世旬三萱阴(指母亲)失”,丁宁由正房夫人抚养长大。13岁时,父亲去世,孤女寡母颇受族人纷争之苦,家道中落。据丁宁在1964年三八妇女节“忆苦思甜”会议上的一次讲话,其生母是养母害死的,父亲是叔伯子侄们害死的。她那时所填的一首词中说:“萧墙风起(指兄弟相争)折灵椿(指代父亲)”“早居绣屋暮荆榛,麻衣皆血泪,虎视尚纷纷。”

被父母视为“掌上珍”的丁宁,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幼时随母诵唐诗,稍长分别拜扬州耄宿学习诗词、散文和骈文,并延师习剑。这些都为丁宁以后自立于社会,奠定了基础。

丁宁幼时即被父亲许配给一位黄姓子弟,16岁时由母亲主持完婚,次年生女文儿。但其夫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抽鸦片,夫妻感情极为恶劣。这使得对世俗幸福心灰意冷的丁宁,17岁时拜师学习了3年的佛学。文儿4岁又不幸殁于病后,丁宁提出离婚。这在当时是石破天惊之举,不仅意味着丁宁将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承担起维护“书香门第”的家族荣誉的责任。母亲命其跪在亡父灵前,当着族众发誓永不再嫁,同意了她离婚。从此,丁宁被推入了在痛苦的感情折磨中泣血悲鸣的境地,终其一生都没能脱此窠臼。

                                 

                                   舍身护书



丁宁自幼悟性极高,25岁时开始在词的创作上崭露头角。1935年前后,她因此被聘为扬州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古典诗词的老师。这意味着作为女性,她的“道德文章”得到了男性社会的认可。1937年10月日寇入侵扬州一带,次年1月丁宁奉母避居上海。4个月后母去世,她从此孑然一身,仅有的积蓄又在葬母中用光。丁宁先在上海代改大学课卷和代人补习诗词为生,1941年经人介绍到南京私立泽存书库任图书管理员。从此直到1980年逝世,她一直从事古籍图书的整理和管理事业,为保存、整理祖国文化典籍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抗战胜利之际,她将泽存书库的门窗全部钉死锁牢,提着一把剑,几乎24小时看护书库。五十年代中期,丁宁曾对友人说,她一生中对国家、民族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面对日伪溃败后的散兵游勇(包括日伪一些上层军人)的刺刀,完整保护下来了泽存书库。这个书库是光复后的“国立中央图书馆”,以及解放后的南京图书馆(后来移名为江苏省图书馆至今)的前身,丁宁一直在其中工作。南京解放前夕,她又成功抵制了国民党要人劫取善本书籍的企图。

安徽解放之初,一位领导人看到因长期战乱而流散出来的古籍,紧急筹款派专人四处收购,几年间所获号称30万册,乱七八糟堆满了几间屋子,急需有识者来整理。1953 年,丁宁被调到安徽省图书馆工作。1966年“文革”初期,一群狂热青年到古籍部“扫四旧”,库藏30万册古籍面临付与一炬的危险。64岁的丁宁又一次挺身而出,拒不执行某副馆长要她交出书库钥匙的命令,并一次次扑上去以身护锁,被砸锁的青年打得鼻青眼肿。也许是满脸鲜血的丁宁不要命的架势,吓住了青年,最后双方达成妥协。丁宁将青年引向家中,私藏图书1000余册和一些珍贵的字画、书信被烧,从而保护了国家典藏未受损失。今天,安徽、江苏号称古籍大省,丁宁功莫大焉。

                                    

                              长存人间


丁宁学识渊博,精通流略(研究古籍著录、分类的学问),安徽省图书馆建设初期浩繁的古籍整理和编目工作,是以其为主进行的。这方面,她尚留下《师友渊源录》、《安徽文献书目》、《室名、别号索引》(后两部系与别人合作)等多部极有价值的工具书。

丁宁一生呕心沥血于倚声,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她的词师承南宋婉约派李清照,兼采众长,具有守律严谨、感情诚挚、清冷哀怨的特色。晚年,她从毕生的创作中选出204阕,分四卷,成一部《还轩词》。前三卷是1927年至1952年入皖前的作品,1953年以后的收入第四卷。她逝世后,安徽省图书馆的同志们又收集到她未收的诗、歌、词,计20首,成拾遗一卷,附其后。

《还轩词》是丁宁对现代词坛的重要贡献,是她凄凉的身世感叹和炽烈的爱国之情的自然流露。丁宁在长达50多年的创作中,塑造了一个情谊绵长、泪眼难枯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她必将带着自身的芳馨,长存人间。


丁宁,字怀枫,号昙影,又号还轩。1902年,她出生于江苏镇江,次年随父迁居扬州,先住在旧城大十三湾,后定居双桂巷12号。22岁时,她先后师从扬州名士陈含光、程善之、戴筑尧学习诗文,并很快就在诗词创作上崭露头角。她的词作《昙影楼词》曾在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上以“专号”的形式发表,影响颇大。1933年起,丁宁开始在扬州国学专修学校图书馆任管理员,得与当时的著名诗词名家龙榆生、夏承焘等相识,并交流唱和。抗战开始后,她先是在南京私立泽存书库、南京中央图书馆古籍部任编目员、特藏员;南京解放后,她被留在江苏省图书馆工作,1952年,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她被分配到安徽省图书馆工作直至因病去世。
作为著名女词人的丁宁,以一生血泪凝成了204首词作,在她去世后,由她的同事、朋友、学生等共同努力,集为《还轩词》五卷本油印成册,并终于在1985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她的词学成就曾得到了郭沫若、施蛰存、张中行等人的高度赞赏,她本人更被许多文学评论家称为“20世纪三大著名女词人之一”。而作为图书馆馆员的丁宁,一生有近50年与图书古籍为伴,曾三次从日伪士兵、国民党要员和“扫四旧”青年的手中抢救、保护住江苏、安徽两省30万册珍贵的古籍图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6 21:3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