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8|回复: 0

对刘石庵情有独钟 曾国藩曾三梦刘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6 17: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
  
  
    曾氏长期供职翰林院。翰林乃皇帝的文学侍从,把字写好,是他的本职工作。曾氏看重写字,固然有此种缘故在内,但更重要的是他酷爱书法艺术。从传世的家书和日记中,可知他曾经下过大力气临帖摹帖,对古今书法涉猎甚广,钻研颇深。他早年能写一笔端秀的楷书;中年之后的行书,笔势刚硬陡峭,结体凝重谨饬,自成一家。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弟弟国荃、儿子纪泽都写得一手好字。在今人编辑的清代书法家名录上,他们都占有一席之地。曾氏的后半生是在戎马倥偬的军营中度过的。军旅生活既紧张又枯燥,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偶尔看到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则给他带来片时的愉悦。有人于是投其所好,主动送来前人书法中的珍品极品。对这些珍稀,尽管他心里十分喜爱,却不肯收受。咸丰十一年正月廿二日,他的日记里记载这样一件事:安徽休宁县令送给他一本王羲之字帖,收藏家已鉴定为宋代淳化祖本,而且系唐代所刻。曾氏说此帖“神采奕奕,如神龙矫变,不可方物,实为希世至宝。余行年五十有一,得见此奇,可为眼福”。他观赏了一会儿后,依旧退还给主人,并在日记中写下“世间尤物不敢妄取”八个字。这八个字常常令我想起,感慨良多。古往今来,有多少聪明能干之人,恰恰就败在妄取尤物之上!
     在清朝前辈书法名家中,曾氏最为敬重的就是这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刘墉。他认为刘墉是有清一代真正的书法大家。对于大家,曾氏有他的判定标准。他说大家的作品,应该无论是外在的面貌,还是内里的精神,都要与别人完全不同。清代的张得天、何义门虽是有名的书法家,但他们的字未能形成自己的面貌特色,故不能称之为大家,只有“如刘石庵之貌异神异,乃可推为大家”。

     刘墉的字用墨厚重,貌丰骨劲,个性鲜明。曾氏时常面对其书法作品谛视把玩,从中悟出不少艺术精义。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他在日记中记下自己观赏刘墉字帖的体会:“看刘文清公《清爱堂帖》,略得其冲淡自然之趣,方悟文人技艺佳境有二:曰雄奇,曰淡远。作文然,作诗然,作字亦然。若能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尤为可贵。”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这句话说得多好!这是一个美学命题,道出艺术的极高境界。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揭示出人生的极高境界。曾氏第二次出山后,一改过去矫枉过正、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而奉行寓刚于柔、内方外圆的儒道互补的理念。其晚年的人生境界,则更近于炉火纯青。不可否认,长期的书法艺术熏陶,对他进入化境也起了重要的辅导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21:5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