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72|回复: 0

潮汕历代诗歌概览(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8 1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汕历代诗歌概览(三)

--------------------------------------------------------------------------------

大华网

  □黄舜生

  潮汕诗歌在清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无论诗家之众,诗作之多,题材之广,都是历代之最。仅收入《潮州诗萃》的诗家就有近三百众,约四千首诗,风格迥异,色彩纷呈。清代潮汕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起初悼念亡国、反映现实,集中表现爱国精神;稍后歌功颂德,反映繁华“盛世”,点缀升平景象;后来则有反对封建、追求民主、要求进步的意识。清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诗作题材大都为山川秀色。此后,清朝统治日益衰落腐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鸦片战争以后,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侵凌,国内又发生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使长期封闭的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诗人创作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诗人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突破了先前的创作题材,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风。他们的诗作当然不乏醉心个人小世界的娱心遣兴之作,但占绝大多数的是以反映当时社会民生真实生活状况和普通人切身感受的诗作。在艺术形式方面,最初专摹盛唐,但很快转向广师唐宋,后又受同光体影响。清初的陈衍虞,诗才恣肆,自开风气,追求形物寓情,以清新隽逸见长。他不仅是吾潮为数不多的著名诗人,且全国盟友众多,是一时名流,而且其家族历五六代数十人能诗,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是罕有其匹的。他选辑的《潮州诗萃》是一部历代潮籍诗人诗作的精选集,从中可窥见吾潮前贤人格与诗歌成就之风采。清末大多诗人因受同光体的影响,作品喜用典,词涩义长,曲折隐晦,多抒写个人身世,吟景咏物,注重意趣,曾习经更是执一时之牛耳,堪与国内高手相匹。清代诗人多,诗也多,反映的生活面也广泛,却因循守旧,语言形式陈腐,缺乏创新精神,因而艺术精品不多。下面作大略介绍。

  陈衍虞(1599—1688年),字伯宗,号园公,海阳(今潮安)人。明崇祯壬午(1640年)举人,入清历官番禺教谕、广西平乐县知县,是清初潮州著名诗人,附名复社,又与同志结京社、晋社、偶社。著作等身,年臻耄耋,人誉“岭海文献”。且一门子弟多能诗,以诗学传家。著有《莲山诗集》。其诗高迈隽婉,“长歌古风,直割少陵半席。”(黄仲琴《陈衍虞象传》)温丹铭认为“亦吾潮明季清初之诗史也”。清兵下潮州之后颁发剃发令,以死要挟,诗人无力反抗,只能作诗自嘲。陈衍虞在《自嘲》二首之一中慨叹道:“犹余如戟旧须眉,独惜蓬蓬半短丝。往日衣冠真负罪,兹时进止转堪虞。重经野火难留草,可是城舂向蓄髭。此后行吟休披发,好从烟艇觅鸱夷(又下薙发之令)。”

  杨钟岳,字大山,澄海人。顺治丁酉年(1657)中举人,辛丑年(1661)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调到户部任职,康熙时任福建提学,升布政参议。省府县志有传。著有《搴华堂诗文集》。诗作仅有五七律二体,然雍容华贵,不愧金马人语。其《游东岩》诗句“薄海波光映碧天,潮阳风景正悠然。高峰层次凌云起,远树低横向水眠。却忆留衣寻旧迹,还惊飞锡涌新泉。杖筇游岳他年事,啸傲东山此日缘。”此诗写景笔法高超,一步紧接一步,由远及近,从高至低,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流连往返,心胸开阔之意也就尽在其中了。

  陈王猷,字良可,一字研村,海阳(潮安)人,陈珏子,康熙辛酉(1681年)举人,历官肇庆教授,县志附乃祖园公传。著有《莲亭偶存诗草》,其诗承乃祖余风而益昌大之,五古山水之作,尤得力于大谢,而参以韩杜,时人谓,韶连山水得君诗而摩刻几尽;七古则服膺韩杜,近体诗虽微不及,而典型自在。如其《决堤叹》诗描写清康熙年间,韩江发大水,江堤崩溃,郡内可通舟楫,田庐淹没过半的凄凉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地指出“数百万生灵倚堤为命,使未雨绸缪,稍知培护,何致平陆遂成巨浸哉!”又如其《题画海棠》诗曰:“天然秾艳写冰绡,翠袖朱唇绝世娇。空谷佳人春睡足,竹边似听雨潇潇。” 此诗清新无俗,章法自得,通过对海棠的描写,借助诗的想象,以花拟人,注入了活力,使画面有了深一层的内蕴。

  姚天健,字行轩,澄海人,清中叶吾潮布衣诗人名家,著有《远游诗钞》。其诗词不专于雕刻镂绘,时有与俗殊趣之意流露其间。看其《祝英台近•白莲》词:“ 雪衣轻,罗袜净,仿佛浣纱女。照水盈盈,香透洛川浦。可怜一片芳心,无多翠袖,那禁得、秋宵风露。 娇如语,怕有弄桨人来,脉脉暗生妒。漫讬微波,未便诉情愫。销魂最是黄昏,为谁解佩,更疑向、月明深处。” 笔下的白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蓬蓬勃勃,横斜摇曳,清丽高洁,色奇韵雅,令人心神皆醉。

  郑昌时(1769—?年),字平阶,后又名重晖。海阳(今潮安)人,清代嘉庆,道光诸生,著有《岂闲居吟稿》、《百怀人》、《知感诗》等。其诗才华富赡,语言流畅,五古稍近繁芜,七古多杰作,绝句以神韵见长,垂誉远近。如《咏莲花峰》诗云:“瀛洲地脉通蓬莱,海上突出千琼瑰,一峰峭拔碧波外,幻作瓣瓣莲花开。”此诗生动地道出了莲花峰的地貌形状、名胜趣事。

  丁日昌(1823—1882年),字禹生,丰顺人,入揭阳籍,诸生,历官江苏福建巡抚,深谙洋务,政绩为当时疆吏之冠。国史馆及县志有传。著有《百兰山馆诗》集。《潮州诗萃》中收入他的诗二卷,居于历代潮汕诗人中份量较大的位置,温丹铭在小序前也称赞他:“独写襟怀,浩浩落落,而高情逸韵,令人扑去俗尘三斗。盖实能兼有太白东坡之长,而又不为所局者。”其四首共一组的《咏木棉七律》,咏赞木棉顶天立地、卓然不群,如佳人而无媚骨,赞赏它“亘古今”之“殊姿”,让桃李繁华黯然失色,笔力雄肆,内涵深广,寄意深远。

  谢锡勋,字安臣,海阳人,光绪己丑举人,官将乐知县,著有《小草堂诗集》。嗜学博览,尤工填曲,诗如万斛之泉,七古尤竭其才力之所至,诙谐调笑,无所不可。其《和濮姬香畹芝兰叹》云:“湘桥多明月,鳄渡易秋风。风月结为邻,妾居在其中。妾居本无定,浮家在六篷。有时学摇橹,无事理钓筒。阿母弃妾身,坠入烟花丛。香兰同从草,宣父恨无穷。” 诗中所和濮姬即濮九娘,为湘子桥下“六篷船”中歌妓,丰姿绰约,工诗善唱,后归谢锡勋为侧室,著有《鹦鹉螺室诗存》。

  何如璋(1838—1891年),字子峨,大埔人。同治戊辰进士,授庶吉士,历官詹事府少詹。著有《人境庐诗文未编稿》、《使东杂咏》。诗声光炯然,出使日本时,日本士人慕其文采风流,唱和之什甚多。其《向岛看樱花即席次同人韵》诗曰:“倚楼酒竟碎蒲桃,海外看花第一遭。欲把寒梅比标格,添些香雪韵自高。”首次海外看花当然觉得新奇,作为中国人,难免在欣赏过程要将樱花与梅相比,樱花略逊梅一筹,语言平常,流畅清逸,意蕴深长,既为次韵篇什,又见新意,实非易得。

  曾习经(1867—1926年),字刚甫、刚父,号蛰庵。广东揭阳人。幼随胞兄曾述经学诗文,及长兄弟同负笈省城广雅书院,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度支部左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提调、印刷局总办等职。于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袁世凯窃国,拟聘他为财政部长,或广东省长,他都坚辞不受。梁启超誉他为“有清易代第一完人”。诗集有《蛰庵诗存》,梁启超在序中曰:“刚父之诗凡三变,早年近体宗玉谿(按:李商隐),古体宗大谢(按:灵运),峻洁遒丽,芳馨悱恻,时作幽咽凄断之声,使读者醰醰如醉。中年以降,取径宛陵(按:梅尧臣),摩垒后山(按:陈师道),能雕能朴,能皱能折,能瘦能涩,然而腴思中含,劲气潜注,异乎貌袭江西以狞态向人者矣。及晚岁,直凑渊微,妙契自然,神与境合,所得往往入陶(按:潜)、柳(按:宗元)圣处。”

  此外还有许多值得一说的诗人。如曾华盖、陈珏诗、陈学典、陈元德、陈名仪、吕玉璜、张国栋、陈周礼、张薇、邱晋昕等。还有以释道忞为代表的方外人士和以郭真顺、谢五娘、范蒥淑为代表的闺阁诗人,他们千姿百态,各自名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9:51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