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53|回复: 3

中国历代名僧诗选四(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1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题东林十八贤真堂
  齐己
  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①。
  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②。
  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③。
  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东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西北麓,详见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之说明。寺内有十八高贤堂,即此诗题所称之十八贤真堂,祀慧远、慧特、刘遗民、宗炳等十八位白莲社僧俗高贤。原毁,今已修复。己公到东林寺礼十八高贤堂时,堂亦颇颓败,遂引发其无限感慨。睹物思人,更缅怀前辈贤哲的德操事迹。诗写得很深沉,很有余味。
  [注释] ①白藕花:十八高贤堂在东林寺内白莲池畔,池内植白莲数十,其花纯白。旧影堂即指十八高贤堂。刘雷:刘遗民、雷次宗,均当时隐居庐山并与慧远结社共修净土法门的高贤。龙章:比喻文采炳焕,如龙章(龙形图纹)之服。②共轻句:慧远尝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吾师:指慧远。一法:即净土宗念佛法门。③陶令:陶潜尝任彭泽令,故称。传说远公有意邀请陶渊明加入白莲社,与各位高隐共同修行。而陶至东林寺则每每醉酒,无法畅言。实则陶渊明对念佛修行无兴趣,事遂作罢。谢公:谢灵运,东晋大诗人,有心加入莲社,远公以其恋栈世俗名利,谓之“心乱”,不允。④高躅:高尚的行迹。岚(lán):山风或雾气,此处指后者。粉墙:经过涂饰、妆饰的墙壁。
  北邙行
  文偃
  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①。
  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②。
  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③。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④。
  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⑤。
  苦海哀伤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⑥。
  去人悠悠不复至,今人不会古人意。
  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
  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⑦。
  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
  沉迷不计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
  昔人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⑧。
  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⑨。
  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余花寂寞红⑩。
  日日相催苦流矢,贫富贤愚尽如此⑾。
  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⑿。
  [作者简介] 文偃(864-949),五代十国时南汉韶州云门山僧。字匡真,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资质敏颖,好学善思,以精究律部为己任。后参雪峰义存,极为投机,义存以禅宗密法传授。其后历谒洞岩、天童、归宗、曹山、疏山、干峰、灌溪、南华诸方。机锋健捷,名声益盛。抵灵树,知圣禅师奉为首座,嗣后接任灵树住持,终成禅宗青原下六世,云门宗创始人,著作极丰,多为前代经典疏注,宗门奉为圭臬。偶尔作诗,亦有可观。
  [说明] 北邙行犹言北邙之歌。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以来,王侯公卿贵族的葬地多在于此,后因此泛称墓地。云门大师有洛阳之行,见城内车水马龙,人头攒簇,而城外(邙山)坟冢垒垒,墓草芊芊,不由得感慨万千,遂作这首七言古风。以规谏人们不要贪图富贵,迷恋功名。诗多用比喻,写得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注释] ①峨峨:高峻,高耸。辚辚:象声词,形容很多马车行驰。②薤(xiè)露:古挽歌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减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薤为草本植物,又名荞头,其鳞茎名薤白,可食,并入药。③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谓哭泣者已哭干了眼泪,继续哭而从眼中流出了鲜血。④须弥:佛教传说中之高山名。⑤晞(xī):干。《诗经•蒹葭》云“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⑥辍(chuò):停,中止。况复:何况。⑦五趣:佛教语,即五道或五恶趣。《俱舍论》八云“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指畜生。井轮度:谓往复轮回如水井上的辘轳旋转。⑧妖狐:狐狸。因其多奸善诈,故俗传中常指为妖。子孙:此处指小狐狸。寻珠宝:指盗墓。⑨萧萧:树木摇动貌。屈原《九歌•山鬼》有句“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⑩享祀:祭祀。⑾流矢:流者飞也,矢者箭也。本意为无端飞来的乱箭。这里仅指飞箭。⑿常乐乡:指出家隐修处。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一般也把乱世的灾火称劫火。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怀浚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①。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如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作者简介] 怀浚,唐末鄂西秭归僧。闽山 (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卒年及俗姓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他谙于星相术数之学,爱作草书,对儒、道、佛三家经典均有相当研究。平生喜好为诗,诗多粗浅俚俗,有自己的风格,然作品多已失传。
  [说明] 归州系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所置州,治所秭归县 (即今湖北省秭归县)。怀浚作此二诗时州守姓于,于刺史生平事迹不详。通状为古代一种陈述报告的文件,通指通报,状即陈述,相当于现代的情况报告书或自述、自白书之类。传说怀浚颇能预言未来之事,乡人皆奉之为神明。刺史于公则认为他是妖言惑众,把他逮捕审讯。作者便写下这两首通俗明了的七言绝句作为自白,陈述自己的身世和感慨。刺史阅诗后,便将他释放。这两首诗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有浓郁的民间歌谣色彩。而文字句式的排比、反复、重叠、回环,更增加本诗的韵味,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
  [注释] ①闽山: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
  哭僧
  清尚
  道力自超然,身亡如坐禅①。
  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②。
  溪白葬时雪,风香焚处烟③。
  世人频下泪,不见我师玄④。
  [作者简介] 清尚,晚唐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长于诗文,与齐己同时且诗名大致相当。作品散佚殆尽,今仅存诗一首。
  [说明] 这是作者留存至今的惟一诗篇,是一首写得相当好的祭诗。被祭的那位僧人不知是谁,但于作者清尚来说一定非师即友,关系断非一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位僧人怀有极为深厚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诗写得从容大度,哀而不伤,透露出一种极其超脱的韵味和灵秀之气。
  [注释] ①道力:道行,修道而获得的功夫,或称造诣。超然:高超,胜过别人。身亡句:意谓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平日打坐时的姿态,容颜栩栩如生。②元:同原。③溪白句:意谓葬在溪流边,正值下雪,大雪把溪水两岸铺成一片雪白,仿佛在为逝者戴孝举哀。风香句:意谓当尸体焚化之时,风中飘散着一种异香,形容死者道行极高,虽死而示奇迹。④玄:玄妙,微妙。
  长安早秋
  子兰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①。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②。
  [作者简介] 子兰,唐末京都长安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他曾于唐昭宗时担任宫廷文章供奉,颇受信任。能诗善文,诗尤有名。其诗多为抒发感怀,直指时政之作。诗风高阔雄健,沉郁悲壮。今存诗一卷,收入《全唐诗》。
  [说明] 子兰有经世之才,但始终无法施展。遁入空门以后,虽久任内廷供奉,颇得昭宗宠信,也不过是清客玩物而已,他的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这首七绝一方面揭露了唐代末年黎民百姓遭受兵役赋税的严苛压榨,王孙公子和达官贵人们却追逐着花天酒地、奢华享乐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隐晦地抒发出作者自己厌倦京城生活的郁闷情绪。
  [注释] ①御沟:亦称禁沟,即首都皇城外的护城河。终南山:亦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是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远郊。山中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为西安市郊重要游览胜地。古时历来为著名隐士的隐居之地,又是道教圣地,相传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均曾在此隐修。②门门:家家户户。笙歌:用笙伴奏着歌舞。笙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簧管乐器。玉楼:华丽的高楼,多指酒楼或妓院。
  秋日思旧山
  子兰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①。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旧山指旧日隐居修行之处,因隐修处多在山林,故称旧山。这是兰公所存惟一六言律诗。描写细腻,节奏明朗,情感真挚,寓意深沉,是这首诗的特点。
  [注释] 咸:都。上国:大国,强国,此处指大唐帝国,其实时至九世纪末兰公之时,李唐王朝已衰败至极,即将覆亡,上国实属恭维之词也。帝城:首都,都城,此处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羁旅:寄居作客。伫(zhù):通贮,积储。指平生所蓄之雄图大志。
  城上吟
  子兰
  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
  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这是兰公站在京都城头上远望城外,有所感触而作的一首五绝。语言明白如话,全无雕凿粉饰,道理却是很深很透很触动人们心灵的:新坟继旧冢,人生实无常!  牧童
  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作者简介] 栖蟾,唐代末年著名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前后在世。曾经较长时间隐居于庐山。他与著名诗僧贯休、齐己、虚中、尚颜等均为诗友,但诗风与他们截然不同。大多是通俗明了,质朴自然,诗风甚是恬淡。《全唐诗》中存其诗十二首。
  [说明] 这首诗清新明快,生动活泼,热情地歌颂了牧童优游自在的田园生活。诗写得通俗、平易、明白如话,韵律谐和,充满了民歌色彩。
  送迁客
  栖蟾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①。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②。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③。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迁客指被贬谪的官员,此处所指,不得而知。从诗文判断,当系蟾公相知好友,友情不比一般。送别之际,蟾公对这位被流放到蛮荒远域的朋友,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对朋友忠诚正直的人品道德赞赏钦佩,也对朋友的蒙屈遭贬惋惜哀伤。诗写得很动情,意蕴深厚。
  [注释] ①谏:直言规劝。多用以以下对上,此处专用以以臣对君。频:多。甘:甘心情愿。南深:南方极偏远之处。②若顺二句:意谓如果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行事,决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③蛮:古称两广为南蛮,系离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蛮市指桂粤地域的市集。捣月:意谓月下捣洗衣物。象州: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始置,后代屡有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砧:洗衣石。④蒙雪:得到昭雪平反。望北:望京都长安。因谪地在南方,故须北望。
  赋洞庭
  可朋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①。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②。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③。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④。
  [作者简介] 可朋,唐末诗僧。生卒年及姓氏均不详,丹棱(今属四川省)人。大约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前后在世。他性嗜酒,不拘佛家法度,自号醉髡。少与卢延让为风雅之交。 欧阳炯以之比孟郊、贾岛,以其贫而好酒,时周济之。长于诗,原有《玉垒集》十卷,收平生诗作千余首,集已散亡。仅四首诗存于《全唐诗》中。
  [说明]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传说湖中岛上有“神僊洞府”,故名。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汇纳湘、资、沅、澧四水,北入长江。面积随季节而变化,夏、秋水涨时,烟波浩渺,巨浪滔天,气势颇为壮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称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其“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这首诗便是写洞庭烟波无垠,水天一色,涛掀浪涌的雄伟壮阔气象。诗写得极为精炼,极有气势。
  [注释] ①周极句:古时洞庭湖面积极是广大,有“八百里洞庭”之称。近世纪以来因泥沙沉积围湖造田堵塞,面积日益缩小而分割成无数湖泊,较大者有东、南、西、北四洞庭湖和大通湖。劳(liáo):广阔无边貌。劳通辽。《诗•小雅》云“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又音(láo),劳累,意谓湖面宽广以致极目望去,连眼睛也觉得很吃力,亦通。②涵:沉浸。③贾客:行商,生意人。④飒(sà):象风声。
  登滕阁咏西山
  可朋
  洪都太白方,积翠倚穹苍①。
  万古遮新月,半江空夕阳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滕王阁为今江西省南昌市著名古迹,名列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之首一。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并序》而名播中外。历经二十八次兴废,1926年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战火,1989年重建。高阁面山临水,规模宏伟,雕栏画栋,华美壮观,为南昌市第一名胜游览之处。西山位于南昌市西南郊,古称献原山,又作散原山,多林泉岩壑之胜景,为道教净明派发源地。自古为名道高士隐修之所,如东晋许逊、唐代陈陶、施肩吾等均隐于西山。据说可朋至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登滕王阁,见多有前辈题咏,遍阅后大言“尽都不佳”。守者异之,索其诗。朋公不假思索,挥笔题此绝句,众皆叹服。此诗一仍明公风格,言简而意赅,笔力雄健,气势逼人,确为大手笔。
  [注释] ①洪都:江西旧南昌府的别称。王勃《滕王阁序》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太白:星名,、即金星,一名启明星。因太白星居东方,象征日之出,故太白方即代指东方。洪都位居国土东部,是以有此称。穹苍:指天。穹言其形,苍言其色。②遮新月:意谓月落西山。空夕阳:夕阳即将西下。
  七日禁中陪宴
  仁贞
  入朝贵国惭下客,七日承恩作上宾①。
  更见风声无妓态,风流变动一园春②。
  [作者简介] 仁贞,唐末渤海(今山东省滨县)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曾东渡日本弘扬佛教禅宗的教义,极受日本天皇及朝野僧俗的欢迎和敬重,对中日文化思想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说明] 禁中即皇宫中。陪宴指天皇恩赐臣属陪同他一同用餐,是一种很高的很荣幸的待遇。其时日本的天皇为醍醐天皇,年号为昌泰。这是仁贞旅居日本时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诗的时候是初春,地点是日本天皇的皇宫。诗写得精炼典雅,雍容大度,很能表现出作者仁贞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大唐王朝的宗教使者的庄重风度。
  [注释] ①贵国:指日本,作者对日本的尊称。下客:下等的卑微的客人,作者自谦的称呼。承恩:蒙受、承受恩典,指陪宴。上宾:高贵的客人。②妓态:妖冶艳丽、忸怩做作的姿态。风流:风光,风韵。
  伤巢燕
  伏牛
  伤嗟垒巢燕,虽巧无深见①。
  修营一个窠,往复几千转②。
  双飞碧水头,对语虹梁畔③。
  身缘觅食疲,口为衔泥烂④。
  驱驰九夏初,方产巢中卵⑤。
  停腾怕饥渴,抚养知寒暖
  怜惜过于人,衔虫喂皆遍。
  父为理毛衣,母来将食饘⑦。
  一旦羽翼成,分飞不相管。
  世有少智人,恳力忧家眷⑧。
  男女未成长,颜色已衰变⑨。
  燕子燕子听吾语,随时且过休辛苦。
  纵使窠中千个儿,秋风才动终须去。
  世人世人不要贪,此言是药思量取。
  饶你平生男女多,谁能伴尔归泉路?
  [作者简介] 伏牛,五代十国时前蜀高僧,法讳字号已佚,时称伏牛上人。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5前后在世。终生在蜀地弘法传教,道誉甚高,颇得前蜀诸王礼遇。能诗,多散亡,此诗选自《全唐诗外编》。
  [说明] 伏牛上人只留下一组古风,名曰三伤颂,分别为伤叹燕、鸟、蜂,此选其一。此诗采用歌谣的形式,用通俗平易的语言,阐述作者所信仰的人生真理。描写细腻,词语质朴,层次分明,比喻准确,艺术上有一定的优点。
  [注释] ①深见:犹远见。②转:回、次。③虹梁:一作曲梁,一作曲桥,皆通。④衔泥:燕为作巢须口衔泥浆。⑤九夏:夏季共九十天。九夏初犹言夏初。⑥停腾:停止飞翔觅食。⑦饘(zhān):厚粥,指雌燕将食物嚼烂成粥糊状以喂雏燕。⑧恳力:尽力,一心一意地。⑨男女:犹言儿女,下同。衰变:因衰弱变得苍老或无力,即衰老。
  辞郡守李公恩命
  恒超
  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①。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②。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③。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轻④。
  [作者简介] 恒超(877-949),唐末五代之际棣州开元寺僧。俗姓冯,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家于五台山。后梁龙德年间(公元92l-923年)居棣州开元寺,开坛讲说经论达二十余年,传法嗣百余人。相国冯道重其名,奏请御赐紫袈裟。后汉乾佑二年 (公元949)年) 卒于开元寺,赐号“德正大师”。他治学参以子史,证以教宗,学问博大精深,操持严谨节制,为五代时著名高僧。偶尔为诗,却不乏佳篇美句,当时被人传诵。
  [说明] 郡守李公不详所指。恩命指给人予恩惠的命令。郡守下令征聘重用,本为莫大荣幸,而作者却慨然拒绝,仅以诗句作答。诗中反复说自己轻淡名利,甘心隐遁。表现出一代高僧的清风亮节和高尚情怀。诗也写得刚劲有力,清新自然。
  [注释] ①褐衣:粗服。详见本书支遁《咏利城山居》注⑥。浮杯:即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道:道行,修养。②经论:指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学术理论。染:沾染。③怜:爱,喜欢。④范蠡(lí):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出身微贱,以功历仕越为大夫并擢上将军。越败于吴,他亲为人质,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蓄志复仇。归国后即与勾践、大夫文种等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埋头备战,终于攻灭吴国。传说他功成之后便隐名埋姓,携着西施,遨游于江湖之中,或说他变更名姓,行商牟利,亨尽人生荣华富贵,以补偿早年困于吴国时所忍受的艰辛。他是后世公认的著名谋臣和高士。一棹:一只小船。五湖:中国五个大湖的总称。有多种说法,一般习惯称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0: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庐山旧隐
  若虚
  九叠嵯峨倚着天,悔随寒瀑下岩烟①。
  深秋猿鸟来心上,夜静松杉到眼前②。
  书架想遭苔藓裹,石窗应被薜萝缠③。
  一枝筇竹游江北,不见炉峰二十年④。
  [作者简介] 若虚,五代时江西江州庐山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9年前后在世,享寿大约七十岁。在庐山石室隐居时,南唐中主李璟曾多次征聘,辞而不就。后长期在北方云游。能诗,多不传。
  [说明] 庐山为中国名山,中外闻名的休养和游览胜地。详见本书《庐山东林杂诗》说明。作者曾在庐山隐居多时,对庐山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其后长期漫游北方,也还会时时地怀念在庐山的旧隐之地。诗中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作者早年在庐山的隐居生活,叹悔不应该贸然离开象庐山这样美丽清幽的地方。诗写得清新流利,委婉情深,很有感染力。
  [注释] ①九叠:无数山峰重重叠叠。九极言其多,并非确数。嵯峨(cuó é):山峰高峻貌。悔随句:意谓后悔跟随着山中瀑布泉水的奔流而离开了庐山。岩烟:山岩与烟雾,指被烟雾缠绕着的庐山。②深秋句:回忆隐居庐山时,每当深秋,猿鸟的啼鸣在心中引起共鸣和感慨。夜静句:回忆隐居庐山时,一到夜晚,眼前只有松杉树木,显得何等安谧宁静。③书架句:旧居书房的书架四周料想被苔藓包裹着,无人过问。石窗句:旧居卧室的小石窗也被薜荔女萝等藤草缠盖,几乎荒废。④筇(qióng)竹:筇竹可用以制手杖,故手杖可称为“筇节”或“筇竹”。炉峰:香炉峰,是庐山名峰。因水汽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共有四座,此处当指最著名的南香炉峰。
  书妙圆塔院张道者屋壁
  慈觉
  成都有一张道者,五十年来住村野①。
  只将淡薄作家风,未省承迎相苟且②。
  南地禅宗尽遍参,西蜀丛林游已罢③。
  深知大藏是解粘,不把三乘定真假④。
  张道者,傍沙溪,居兰若,草作衣裳茅作舍⑤。
  活计生涯一物无,免被外人来借借⑥。
  寅斋午睡乐哈哈,檀越供须都不谢⑦。
  沿身不直五分铜,一句玄玄岂论价⑧。
  张道者,貌古情清不可画⑨。
  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⑩。
  纵逢劫火未为灾,暗里龙蛇应叹讶⑾。
  张道者,不说禅,不答话,盖为人心难诱化⑿。
  尽奔名利谩驰驱,个个何曾有般若⒀。
  分明与说速休心,供家却道也烂也⒁。
  张道者,不聚徒,甚脱洒,不结远公白莲社⒂。
  心似秋潭月一轮,何用声名播天下⒃。
  [作者简介] 慈觉,五代十国时高僧。生卒年与籍贯不详,大约公元910年前后在世。字法天,俗姓刘,原为北方僧人。前蜀末 (公元925年左右)游学南方。后蜀初(公元935年左右)始归本寺,居蜀十载。谥称“大觉禅师”。工诗能文,长于古风歌行,有《禅宗至道集》,不传。
  [说明] 此诗题之后,附有一段序文云:“蜀大东门外,有妙圆塔院,僧名行勤,俗姓张氏。人以其精于修行,因谓之道者。早岁南行,中年驻锡。庞眉皓发,貌古形羸。住草屋数间,惟绳床一张,及木棺一所。不从斋请,昼则升床而坐,夜则入棺而卧。衣服未尝更换,问之拱默不对。人皆仰其高节,遗之衣服,则转施贫人。与米面盐酪则受,以大瓶贮之,常满,每斋则取一抄合而食。三纪偃息自若,不诳流俗,其清尚如此。时齿八十,临终自拾薪草,积于院后,告诸门徒曰:‘吾即日行化,希以木棺置于薪草之上,以火热之,老僧幸矣。’至期,依其教谕,于煨烬中得舍利数十粒,葬于塔中。”僧人示灭后或焚化或肉身入塔以葬,其塔环以围墙,辅以祭室守屋,自成塔院。从这段祭文得知,妙圆塔院所葬之僧行勤即张道者,精于修行,当时享有盛名。觉公云游入蜀,于成都大东门外礼瞻行勤塔院,缅怀前辈大德,有感而作此七言古风。这首诗等于是张道者行勤的一篇传记,把张道者毕生参学修行,应人待物的种种行为全面而又生动地介绍给我们。全诗抑扬顿挫,一韵到底,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纯系真事描写,亦系真情流露,无须雕饰,已成天籁。
  [注释] ①成都:今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村野:村郊野外。②淡薄:犹淡泊,恬静寡欲,甘守清贫。家风:本意为家族的传统风尚,此处指寺庙的持家行事之风格。承迎:奉承迎合。苟且:得过且过,马虎草率。③南地:南方。西蜀:指四川全省,其位置在中国西部,故称。丛林:寺庙,一般指大寺庙。④大藏:大藏经,汉文佛教经典之总称。解粘:解脱粘连,意谓摆脱困惑。三乘:佛教称解释教义深浅的等级为乘,三乘指小乘、大乘、上乘。⑤兰苔:庙宇。⑥活计生涯:犹言生活用品。借借:借也。⑦寅斋:早斋,寅为寅时,当凌晨三时至五时。哈(hāi):笑。檀越:施主。⑧沿身:浑身、全身。直:值。玄玄:老子言道玄之又玄,故称道家之义理为玄玄,此处借指佛家高深的佛理。⑨情清:犹言神清,指神情清朗。⑩鹤性云情:鹤性散漫自在,云情卷舒自如,皆自由自在之意。⑾龙蛇:喻非常之人。《左传》襄公二一年载“深山大泽,实生龙蛇”。⑿诱化:诱导教化。⒀驰驱:驱驰,奔跑追逐。般若:梵语,犹言智能,或曰脱离妄想,归于清静。⒁休心:放下心事,指追名逐利之心。供家:指前文檀越,施主。烂:熟透。此句意谓劝施主们快快放下追名逐利之心,他们却说知道,全知道了。心里却怪你老生常谈。⒂远公:东晋高僧慧远,详见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作者简介。白莲社:以慧远大师为首的专修净土宗法门的佛教社团。⒃心似句:秋高气爽,潭水澄谧,皎月一轮,清光万里。以比喻张道者觉悟与心境已达到纯净澄明之境界。
  看牡丹
  文益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①。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②。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③。
  [作者简介] 文益(885-958),唐末五代时南唐金陵清凉院僧。系禅宗法眼宗开宗祖师,罗汉桂琛禅师法嗣。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省)人。七岁时出家于新定智通院,二十岁受戒于越州开元寺。曾先后参拜全伟、希觉、长庆、宣法等高僧。于漳州地藏院,入罗汉桂琛禅师门,得其心传。先主临川崇寿院,大开法筵,参众不下千人。南唐开国主李升重其道,迎住金陵报恩寺。赐号“净慧禅师”。晚年定居金陵清凉院,弘扬禅宗教义,四方风从。即使日本、朝鲜名僧,不远千里来求法者,也不乏其人。益公调机顺物,因材施教,造就僧材,无可计数。时称“清凉文益”。他学识渊博,文笔可观,所作偈颂,受人赞赏。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夏,示恙,国主李煜亲至方丈问疾。越月而逝。公卿百官素服送奉于江宁丹阳起全身塔。南唐中主李煜赐谥“大法眼禅师”,故其法系遂称为“法眼宗”。后主李煜作碑颂,韩熙载撰塔铭。益公机锋敏捷,好为文笔,特慕支(道林)、汤(惠休)之体,时作偈颂诗赞。著作有《宗门十规论》等。
  [说明] 这是清凉文益在南唐后主李煜宫廷内园看牡丹花开之后作的一首偈子。意在规谏后主顺应历史潮流,看破世俗名利。作者站在佛家“四大皆空”的角度,从鲜花由灿烂盛开而想到枯萎雕落,得出了“空即是色”的结论。本诗语言生动精炼,清新流畅,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艺术上有一定的特色。
  [注释] ①毳(chì):本意为鸟兽的细毛,引申为贵重的丝绒或皮毛衣服。芳丛:花丛,此处指牡丹花丛。由来:从来。②艳色句:意谓牡丹花鲜艳的色彩随着朝露而一同雕落。馨香句:意谓牡丹花温馨的香味跟着晚风而一起飘散。③零落:雕谢:脱落。
  赠善暹道者偈
  文益
  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①。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②。
  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③。
  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善暹禅师为唐代江西袁州木平山僧,系蟠龙可文禅师法嗣,为青原下六世。论辈分,善暹禅师为文益的师祖,实际上,他年龄也长于文益。善暹禅风严峻,严谨戒行。南唐国主李昪慕其道誉,迎请金陵供养,待以师礼。寂灭后,赐谥“真寂弹师”。文益禅师这首诗,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善暹禅师的生平事迹。从其出身经历,至其容貌行止,乃至其生活细节,莫不缕缕道来。一个淳朴古雅的得道高僧的形象,很清晰鲜明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诗写得很平静,很客观,似乎并没有带什么感情。其实诗里所寄托的,正是作为晚辈后学对前辈高僧的真诚由衷的崇敬和挚爱。意在言外,其意无穷。
  [注释] ①木平山:山名。在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境内。系善暹禅师隐修之处。貌古:相貌古朴忠厚,平易近人。②相看句:谓看起来善暹禅师很普通,像一个陌路常人,不引人注目。论心句:谓其实善暹禅师心地非常开朗明澈,像秋夜天空的明月。③坏衲句:谓善暹禅师衣服破了,用粗线缝补,不穿丝绸华贵衣服。助歌句:谓善暹禅师和鸟儿一起歌唱,鸟儿伴同他歌唱。④城阙:本意为城门口对称式石柱建筑,此处代指城门,代指城市,这里指袁州府城(今江西省宜春市)。一沤句:善暹禅师初参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求问善道“一沤未发之前,如何辨其水脉?”意谓连水的浮沫都没有见到,怎知此水的来源去处。元安答暹“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意谓把船开动就知水脉了,摇动桨,离开河流的波涛吧!善暹禅师不解。再参蟠龙可文禅师。再提此间。可文禅师答暹“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意谓船再移动也离不开水,桨一摇动反而迷失了水的来源方向。善暹禅师由此开悟,并成为可文禅师法嗣。这是禅宗僧人入门学道的机锋对语,测试各人的悟性根底的一种方法。所以“一沤”便成了善暹禅师入道开悟的契机和话头。
  歌
  玄寂
  酒秃酒秃,何荣何辱①?
  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②。
  [作者简介] 玄寂,一作元寂,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915年前后在世。俗姓高,故唐渤海郡王、淮南节度使高骈族子,幽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少习儒业,极博群书。唐亡,弃家为僧,渡江南下。他锦心慧口,善辩能言,然不拘细行,狂放下羁。尤嗜酒过度,无日不醉,故自号酒秃。终醉死于金陵城外石子冈。能诗,但其诗随口而出,决不留稿,故《全唐诗》仅录到一首。
  [说明] 寂公不仅隐于佛,且隐于酒。时当五代十国之际,大地烽烟弥漫,国无宁日,民难夜安。目睹此情此景,寂公惟有闭目不视,于醍醐中自寻乐趣。南唐后主李煜颇看重他,曾召请他在宫廷中讲解《华严》梵行一品,讲完经后,御赐大量钱帛。寂公当天就把这些赏物送往酒家,以抵往日酒债,以付后日酒资。于是日夜剧饮,醉后便率数十小儿,高声大歌于大道上。所唱的便是这首歌。这首诗粗看似觉荒谬狂悖,实则有大寓意存焉。一则为世间人生无常作诠解,一则为自己酗酒放荡作辩护。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亦妙哉!
  [注释] ①酒秃:寂公自号。佛教出家人须净发为秃,然绝不自称为秃,忌讳也。寂公以之自称,诚豁达之极矣。②衣冠:指有身份地位的人物。刘歆《西京杂记》:“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即此意。古丘:此处指坟墓。陵谷:山峰与山谷。
  长安言怀寄沈彬侍郎
  卿云
  故园梨岭下,归路接天涯①。
  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②。
  雁南飞不到,书北寄来赊③。
  堪羡神僊客,青云早致家④。
  [作者简介] 卿云,南唐时江南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17年前后在世,疑为黎阳(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诗负盛名,然作品大多散佚不传。《全唐诗》存其诗四首,皆五言律诗。
  [说明] 沈彬为五代时高士,字子文,江西高安县人。他读书能诗,曾隐居于云阳山中,后仕吴为尚书郎。入南唐复隐居,南唐中主李璟屡聘不出。卿云与沈彬是知己朋友,都是南方人,都是诗人,常有诗词唱和。当时卿云身居旧都长安,非常怀念南方的故乡,便写下这首五言律诗寄给沈彬,向朋友诉说自己的感慨和情怀。诗中写到自己的家乡极其遥远,尽管某些人把古都长安看成是天堂,宁可做长安的一棵草,也不愿做边远地方的一朵花,而作者卿云却还是渴望自己能像神僊一般,展翅飞回自己的故乡。诗虽然写得质朴平易,但感情却十分深沉,游子思乡的情绪已跃然纸上。
  [注释] ①梨岭:不详所指。疑为黎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境内的山岭。天涯:犹言天边,极其遥远的地方。②边地:边远荒僻的地方。③赊:稀少。④堪羡:极其羡慕,值得羡慕。青云句:谓身长翅膀,飞上云霄,飞到故乡。
  路
  玄宝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①。
  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②。
  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③。
  营营名利者,来往不辞频④!
  [作者简介] 玄宝,五代十国时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18年前后在世。存诗亦仅此一首,收入《全唐诗》。
  [说明] “路”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题目。古往今来,无数的哲人和诗人,围绕着这个题目,写出了许许多多作品,各抒己见,颇有趣味。玄宝这首议论诗,简练地描述了人们在漫长艰险、风雪渺茫的道路上奔波来往。为了什么?营营名利!作为与世无争,寄希望于来世的出家人来说,作者当然认为这种奔波和追逐是可笑而可悲的。为此,作者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诗写得通俗明朗,警策有力。
  [注释] ①南北句:意谓道路四通八达,向南北东西各个方向延伸。茫茫句:意谓道路上尘土飞扬,留下千万年来旅人奔波行走的痕迹。②关河:关隘与河流。泛指路途上种种阻碍。③险极句:意谓四川四面环山,难于攀越,而人们还是修建了栈道,冒险深入。秦:指今陕西省及其周围地区。古代这一带属秦国境域,故称。④营营:本意为来往不绝。此处转义为一心一意地谋求,追逐。频:频繁,多。
  初冬旅舍早怀
  怀浦
  枕上角声微,离情未息机①。
  梦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②。
  月满栖禽动,霜晴冻叶飞③。
  自惭行役早,深与道相违④。
  [作者简介] 怀浦,五代十国时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五言诗写得很好,但多已失传。现存仅二首,收入《全唐诗》中。
  [说明] 从诗文的内容来看,作者是一位长期在外云游漂泊的僧人。时值初冬,北方严寒,而他却依然滞留于旅途之中,这使他不由得深情地怀念长江流域他自己的本寺,从而更厌倦目前艰辛的旅程。至于他为什么会久久地羁于旅途,我们便不得而知了。诗写得精炼生动,颇具神韵,颇有功力。
  [注释] ①角声:画角之声。画角为古代军旅中一种常用的乐器,相当于现在的军号,故今“号”亦称“号角”。息机:停息机巧的心思。机是机心,这里指心理活动、愿望等。②三楚:古地名。战国时楚国之地一般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相当于今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月满: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时。④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奔波跋涉。此处泛指旅行。道:此处是本意、本愿、初衷的意思。
  柳
  慕幽
  今古恁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①。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②。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③。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④。
  [作者简介] 慕幽,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能诗善文,尤长七律,诗风温雅清俊,擅长用典,当时有名。作品今多不传。《全唐诗》录其诗六首,五律、七律各半。
  [说明] 古人每届远行,送行者往往都折柳相赠,因为杨柳是一种坚韧绵长、适应性极强的植物。故以此来表示彼此间绵长的情谊,并借以祝颂旅人在远方能事事如意,时时平安。作者这首七言律诗亦便由此而发挥,既追怀了折柳赠行的古老传统,也穿插着有关杨柳的著名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时过境迁、人事代谢的深沉感慨。诗写得清新流畅,绵密柔和,很有情感,很有文采。当然,善于用典也是本诗一个重要的特点。
  [注释] ①今古:古往今来,过去和现在。君:指柳树。②五株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于其宅旁植柳五株,自称为“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以记之。千树句:西汉名将周亚夫屯军于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之“细柳”以防匈奴,其地柳树成林,故得此名。因周亚夫治军有方,所部军纪严明,后世遂称军营为“细柳营”或“柳营”。此处称“太尉营”是因为“细柳营”系周亚夫所立,而周亚夫及其父周勃均曾担任“太尉”之职。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③翡翠:翡翠鸟喜栖息于溪边的柳林丛中,以昆虫鱼虾为食。流莺:在柳树林中飞来飞去无定所的黄莺。④隋皇堤:简称隋堤。隋炀帝开通济渠时,命人沿河筑堤并遍植柳树,此堤便称为隋堤。其后又开运河,几千里间亦沿堤植柳,这些堤也都称为隋堤。曾惹句:隋炀帝好大喜功,荒淫无道,开凿大运河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经常携带大批文武官员、妃嫔歌姬出巡,所到之处,船队相接,歌声震天动地。歌吹:歌声和乐声。
  冬日淮上别文上人
  慕幽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①。
  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②。
  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③。
  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淮上指今皖西北、豫东南淮河中上游地区。文上人亦出家僧人,可能是长江以南乃至岭南地区人氏,具体指谁,已无可考。从诗文中可知其与幽公同居淮上多年,且亦擅诗,曾长期与幽公诗文唱和。时值文上人行将返乡之际,幽公作此五律以赠。既追述二人共住同吟的深厚情谊,且留下互通音讯、书信往来的嘱咐。诗写得深沉、从容,很有感情。
  [注释] ①家国:家乡。②迢递:远貌。嵇康《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③将:和、共。④双鲤:指书信。《古乐府》之一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有“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尺书:书信。《汉书•韩信传》有“奉咫尺之书,以使燕。”
  寒食诗
  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①。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②!
  [作者简介] 云表,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诗风清淡,寓意深沉,当时享名。所作诗多散夫,少量作品散见于各种诗话集中。本诗为《全唐诗》中所收其惟一一首。
  [说明] 寒食为一旧历节令名称,指“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源于二千六百多年前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为避官而抱树焚死,便定于此日禁火寒食。此时正当清明前夕,春光如画,郊外自有很多人踏青扫墓。云表的这首七绝便描绘了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从佛家的生死轮回和消极避世思想出发,指出今年躺在新坟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扫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来祭扫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将被埋入坟墓。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并不可取,然而也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而诗本身也写得流畅,准确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野人:本意指四郊以外地区的乡下人,种田人。这里则作为作者自己的谦称。伤神:心神忧伤。②累累:众多、重叠、联贯成串貌。冢(zhǒng):坟墓。
  题伍相庙
  常雅
  苍苍古庙映林峦,漠漠烟霞覆古坛①。
  精魄不知何处在,威风犹入浙江寒②。
  [作者简介] 常雅,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全唐诗》中存其诗一首。
  [说明] 伍相庙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的吴山上,为祭祀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子胥而建。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本为楚国贵族。其父伍奢因极言直谏而被楚平王所杀,他便逃至吴国。他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使吴国国势日盛,后率军攻破楚国,为父报仇。吴王夫差时任大夫,参赞国事,权位相当于宰相。因反对与越王勾践议和及北上争霸而得罪夫差,渐被疏远。后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曾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吴王夫差听后大怒,特将伍子胥盛入鸱夷草(皮袋),投入钱塘江中。传说伍死后成为江神,钱塘江潮即其怒气化成。他是中国先秦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有关他的种种故事在后代久久流传。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正直远见和不幸遭遇,遂立庙而祀之。作者这首凭吊怀古诗简略地描绘了伍庙内外景象,然后着重点明伍子胥死不瞑目,怨气化为钱塘怒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伍子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不平。诗写得含蓄深沉,凝炼有力,很能发人深省。
  [注释] ①林峦:树林和山峦,指伍庙外吴山景物。烟霞:烟雾霞光,亦兼指庙中祭祀的香烟。坛:安置神像的场所。②精魄:即魂魄,旧时谓人的精神灵气。浙江:钱塘江的旧称。
  题楚庙
  归仁
  羞容难更返江东,谁问从来百战功①?
  天地有心归道德,山河无力为英雄②。
  芦花尚认霜戈白,海日犹思火阵红③。
  也是男儿成败事,不须惆怅对西风④。
  [作者简介] 归仁,五代十国时期京洛灵泉寺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江南(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能诗,诗风刚健挺拔,格调高亢,颇有气势。《全唐诗》中存其诗六首,五律、七律各半。
  [说明] 楚庙即项王庙。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人为其立祠即名“西楚霸王庙”,简称“楚庙”。庙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畔之乌江镇上,唐代中期所建。本诗系作者瞻仰楚庙后有感而作。自古成败论英雄。但在作者的眼中,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尽管最终败在刘邦手下,仍不失英雄本色。本诗对项羽的经历,特别是他自杀乌江边的悲壮结局,表示了由衷的同情。诗写得沉郁悲壮,很有力度。
  [注释] ①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习惯上便把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作江东。这里更具体地指项羽随他叔父项梁一同起兵的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地区。从来:指项羽自吴中起兵以来。百战功:史载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所向无敌,天下称雄。②道德:有道德的人,指刘邦。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及建立西汉王朝的初期,采取了不少拢络人心的措施,受到人们称道。英雄:此处指仅仅以武力称雄天下的项羽。③霜戈:雪白锋利的戈。戈为古代主要兵器。火阵:此处指战火。④也是句:意谓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无须过于计较。杜牧《题乌江亭》有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亦是此意。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西风:秋风。
  自遣
  归仁
  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①。
  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②。
  雨堕花临砌,风吹竹近楼③。
  不吟头也白,任白此生头。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自遣意谓排遣自己的思绪和忧虑。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归仁这首诗排遣什么愁闷呢?诗中已有明言:为诗苦。自来诗人皆辛苦,自来悲愤出诗人。仁公亦复如此。春夏秋冬,日日为作诗而辛苦,终于须发斑白了。头发白了,也任随它去,无悔无怨呵!这就是诗人。孜孜咽咽,不倦追求艺术境界的诗人便是如此。
  [注释] ①论:在乎,在意。②联:每两句诗称一联。③砌:台阶。
  谢友人见访留诗
  怀楚
  轩车谁肯到?泉石自相亲①。
  暮雨雕残寺,秋风怅望人②。
  庭新一片叶,衣故十年尘③。
  赖有瑶华赠,清吟愈病身④。
  [作者简介] 怀楚,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安州白北竺干院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温雅,颇讲究意境与情调的渲染和营造。作品多已失传,《全唐诗》中存其诗二首,五律七律各一。
  [说明] 终年孤独寂寞地埋名隐居于深山古寺的老僧人,一旦有知己朋友远道来访并题诗留念,该是何等欣慰的事呵!一首五律仅仅八句,作者便用了六句来记述自己清冷落寞的佛隐生活,于是,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朋友光临的欣喜和感动,表达了作者对冷漠世界中友谊的热爱和珍惜。
  [注释] ①轩车:简称轩,古时一种前顶较高且有帷幕的车子,古制仅供大夫以上的高官乘坐。此处泛指作者友人乘坐来访的马车,也暗示出这位友人是个有相当身份的人。泉石:指山水、园林佳胜之处。②雕残:此处意为荒凉、破败。③故:旧。④瑶华:本意为洁白如玉的花,也比喻洁白的东西。此处系美称友人留题的纯洁美好的诗篇。愈:病好,使病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舟夜一章
  海印
  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①。
  旅人归思苦,鱼叟梦魂惊②。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③。
  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④。
  [作者简介] 海印,五代十国时期四川慈光寺女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史称其才思清峻,能诗善文,当时有名。其诗颇讲究辞语、意境的措置和渲染,韵味浓郁。今仅存诗一首。
  [说明] 这是作者留存至今惟一的诗,一首记述作者云游生活的五言诗。作者尽量地隐藏自己的情绪,不作渲染更不加议论,但凭借诗中所记的旅人之苦,渔叟之惊等等,读者已经完全可以窥测出作者本人那种凄清无奈的心境。诗中全是对舟行月夜的景物的描写,既细腻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是抒情诗,也是山水画。月夜乘舟,所见所闻所感,月夜中的水、天、风、浪、云、棹、月、山,尽皆入诗,有声有色,文字上很能见出锻炼功夫。
  [注释] ①益:增长,加多。②渔叟:老渔夫。③棹:摇船的工具如桨、橹等。④逐:追赶,追随。旋:随后,不久。横:东西方向排列。
  乞荆浩画
  大愚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纵①。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②。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③。
  [作者简介] 大愚,唐末五代时河南邺郡青莲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愚公曾长期居住豫南邺郡(治所即今河南省安阳市),与同代文学家、艺术家均有交往,诗写得很好,当时颇享大名,惜未流传下来,《全唐诗》中仅存此一首五言律诗。
  [说明] 荆浩,五代十国时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曾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兼唐代吴道子与项容之长为一体。亦工佛像,曾在开封双林禅院画壁画。有《山水画诀》一卷。大愚与荆浩为方外知友,请荆浩为他作一幅画,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而不普通的是,这项请求以一首五言律诗的形式提出来。更不普通的是,这首诗写得层次分明,生动活泼,充满了山水画的意境和情趣,说这首诗诗里有画,决不为过。诗题是请荆浩作画,诗文简直是在教荆浩作画。真正的好朋友,可以这样做罢。
  [注释] ①六幅:犹言六法或六要,古代评论绘画的六个要领,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六个方面。这里泛指各种画技。牢健:指画风雄健苍劲。恣笔纵:笔力恣意纵横,开阖自如意。②纵:耸,腾跃。③幽湿:幽暗而湿润。墨烟浓:指浓墨重彩的绘法。
  伤悼前蜀废国
  远公
  乐极悲来数有涯,歌声才歇便兴嗟①。
  牵羊废主寻倾国,指鹿奸臣尽丧家②。
  丹禁夜凉空锁月,后庭春老谩开花③。
  两朝帝业都成梦,陵树苍苍噪暮鸦④。
  [作者简介] 远公,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5年前后在世。《全唐诗外编》存其诗一首。
  [说明] 废国指已亡之国前蜀。前蜀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3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国号为蜀,史称前蜀。前蜀领有今四川省全部、重庆市、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部广大地区。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共历二主二十三年。前蜀是诗人的故国,国亡之后诗人写下这首律诗,一则是对故国的深沉怀念,同时也无情地鞭挞了前蜀统治者荒淫无道、废弛朝政的行径。诗写得沉郁苍凉,雄健悲壮,语言凝炼生动,形象鲜明准确,很有文采,很有感染力。
  [注释] ①数:旧指气数,即命运。涯:边际,极限,尽头。嗟:感叹。②牵羊:前蜀后主王衍颇有才华,但他荒淫无道,终至误国。后唐来攻,他被迫牵羊携酒出降,前蜀遂亡。废主:亡国之君。倾国:国家灭亡。指鹿: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献鹿于秦王二世,称言是马,左右也大多附和。后世即以此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此处借指前蜀后主王衍周围的奸佞误国行为。③丹禁:王宫。宫廷多涂饰成丹色即朱红色,故称。后庭:王宫后面的庭院。谩:空泛,空空地。④两朝:前蜀共历王建、王衍父子两代。陵树:墓地的松柏树。此墓地指两位前蜀主的陵墓。噪:喧哗。
  中秋玩月
  明光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①。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作者简介] 明光,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金轮寺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失考,大约公元926年前后在世。诗负盛名,惜皆散佚,所见唯此一首,见载于《全唐诗》(署名失名僧)、《全五代诗》(署名失名僧),《漫叟诗话》、《岁时广记》、《江南野史》等均有著录。
  [说明] 据传明光先一年已写成此诗上联二句,久思不得下联。次年中秋,再得下联二句。遂不胜其喜,径登寺楼鸣钟示庆。此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
  [注释] ①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云衢则为云中之路。
  鹭鸶
  无则
  白苹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①。
  愿揭金笼放归去,却随沙鸥斗轻丝②。
  [作者简介] 无则,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清凉院僧。系法眼宗祖师文益禅师嫡嗣。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29年前后在世。擅长诗文,诗风雅致清丽。因久居江南,所作诗多描述南国风光事物,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七言绝句四首,其余诗文皆已散佚。
  [说明] 鹭鸶即鹭,因其顶、胸、肩、背皆生长毛,如丝,故名,水鸟名,亦名白鹭、白鸟等。羽毛洁白,脚高颈长而喙强,栖息水边,食鱼为生。无则这首七言绝句,描述了水鸟鹭鸶生活的一个断面,随即产生遐远之联想:将这笼养的鹭鸶放归自然,让它们飞往江畔,与沙鸥嬉斗,该多好啊!这不啻是一曲自由的颂歌,从而也真实地反映出则公思想的一个方面。
  [注释] ①白苹:一种水中浮草,俗称马尿草。红蓼(liǎo):即蓼,草本植物名,品类甚多,有水蓼、马蓼、辣蓼等。叶味辛香,花淡红色居多。古人用为调味品。②揭:打开。沙鸥:一种水鸟,栖息沙洲,经常飞翔于江海之上。唐杜甫《旅夜书怀》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暮春送人
  无闷
  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淡淡草萋萋①。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②。
  [作者简介] 无闷,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诗二首,皆为七言绝句。
  [说明] 暮春送人,已属愁境,折柳亭边,倍益伤神,何况淡淡的烟雾,萋萋的野草,愁境又添一分,而子规太不解人意,直向离别之人啼唤。这首诗便是一幅画,既有声,又有色。把离别的人、送别的人心境都写出来了。
  [注释] ①萋萋:草茂盛貌。刘宋谢灵运《悲哉行》有\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②杜鹃:杜鹃鸟,亦名子规,其啼叫之声犹人之呼唤“不如归去!”
  江上秋志
  尚志
  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①?
  故国无秋信,邻家有暮砧②。
  坐遥翻不睡,愁极却成吟③。
  即恐髭连鬓,还为白所侵④。
  [作者简介] 尚志,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恬淡深邃,很有造诣。惜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中仅收到上述此诗。
  [说明] 江上泛指今安徽省沿长江地区。长江于黄浦江入海之前,流经皖苏,皖省在上,苏省在下,故有此称。志犹记。这首五言律诗把一个远离故乡(故寺)的游子(游僧)怀念故乡、辗转不寐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诗的情感很是抑郁深沉,诗的格调却又柔和委婉,很有感人的力量。
  [注释] ①旅游:指云游在外。②暮砧:夜暮时捣衣的砧声。③遥:久。翻:反而。④髭:胡须。白所侵:意为变得斑白。
  赋残雪
  干康
  六出奇花已住开,郡城相次见楼台①。
  时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②。
  [作者简介] 干康,生卒年与姓氏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北宋初年广西僧。零陵(今属湖南省)人。长于诗文,诗以绝句见长,颇受唐末诗僧齐己的推崇。入宋时年已五十岁以上,不知所终。
  [说明] 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王伸任永州知府,干康捧诗求见。王伸见他既老又丑,心存鄙视,暗想这般容貌的人还会写诗吗?当时正值积雪消融,景物清新,便命干康即兴作一首咏雪的诗。干康略加思索,立刻口吟出这首七绝,使王伸大为惊叹,连忙待为上宾,热诚接待。这首七绝貌似平凡通俗,其实含义很深。表面上,诗里谈的是残雪之景,说雪已停下,开始消融,周围的楼台亭阁也越来越显得清晰明丽了。实际上,却是嘲讽那些高高在上者有目无珠,把天上飞降下来的瑞雪看成是卑微的泥土。当然,这种嘲讽很隐晦含蓄,很婉转曲折,因为这正好是隐射着知州王伸对待作者自己的情况。
  [注释] ①六出:雪花的别称,因为雪花有六角。相次:依次。陆续地。②和泥看:看成是泥土。和泥土一般地看待。
  投谒齐己
  干康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①。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导门前是衲僧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著名诗僧齐己居湘西道林寺时,干康前往拜访。齐己派童子挡驾,说是:“家师非诗人不与来往,不知您是不是诗人,请写一首诗,作为介绍名片,如何?”干康便立刻口吟这首绝句,叫童子入内回复。齐己一听此诗,大喜,立即出门迎接,颇有识荆恨晚之慨。及分别时,齐己亦有诗相赠(齐己诗从略)。干康此诗首联就很有分量,一下击中目标:字面上是说寺庙外、江对岸的红尘浊世,人们都忙忙碌碌,追名逐利,火得很;而寺庙边,山林中,却是远离尘嚣,无比清冷幽静。这种冷热对比,实喻世态炎凉,对齐己待人行事也是不以为然的。试想齐己何等样人,怎会看不出这层意思?而己公确是大德高僧、才人学者,胸襟确实非凡,他不仅不为见怪,反而赞赏干康的敏捷诗才,引为同调。干康由于得到前辈诗僧齐己的欣赏和延誉,名声愈著。纵观本诗和前面《赋残雪》,可以看出干康诗歌的重要特征,其诗风之凌厉雄健,直有锋芒毕露之势,虽乏温柔敦厚韵味,却也淋漓痛快。
  [注释] ①青嶂:青绿色的山峦。②衲僧:佛家弟子自称,一般简称为衲或僧,年轻者自称贫衲、贫僧,年长者自称老衲、老僧。
  对御书后一绝
  亚栖
  通神笔法得玄门,亲入长安谒至尊①。  莫怪出来多意气,草书曾悦圣明君②。
  [作者简介] 亚栖,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1年前后在世。能诗,当时颇享名。作品大多失传,《全唐诗》录其七绝二首。
  [说明] 御书系皇帝亲笔书写的文字,如书信、命令等。此题之御书系何朝何帝所写,无从考查。作者藏有一幅皇帝所赐御书,捧读御书,读后作诗。简洁地记叙了获此殊荣的经历,也极力歌颂御书之精美、珍贵。从诗的末句来看,作者本人就是一位草书大家。推测而已,无考也。
  [注释] ①通神:谓书法神采精妙达到顶点。玄门:指高深的境界。长安:此处泛指京城,未必是陕西长安。至尊:指皇帝。②意气:意志舆气概。圣明君:英明的皇帝。
  闲居
  延寿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①。
  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②。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③。
  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④。
  [作者简介] 延寿(904-975),宋初浙江钱塘永明寺僧。字冲立,一作仲玄,号抱一子,俗姓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为吏,颇有治绩,因事出家。吴越忠懿王钱俶延主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入宋依然。他勤奋好学,儒佛兼通,诗文写得很好,主要著作有《宗镜绿》等。
  [说明] 一般作诗者先铺陈景致,借景生情,从而抒发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慨或阐述作者某一观点。本诗却反其道而行,开宗明义,先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直截了当地摆出来,用精辟的语言提出论点,然后,作者的目光才回到眼前的具体事物上。五律的后四句系作者佛隐生活的写实,可以理解为是给本诗的前四句作下补注,或者说用作者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实作者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并不多见。至于文词精炼、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意境悠远等等,倒还是次要的特点。
  [注释] ①退迹:隐藏行迹,即退隐。②要势:很大的权势。浮荣:空虚的名誉。③雨催句:这句及后面一句意思都是说一旦卷入了某种“要势”和“浮荣”的漩涡之中,便再也不能身由自主,将处于被动窘迫的情势中。④翦(jiǎn):同剪,修剪,整理。薜萝:泛指各种藤蔓,详见本书灵一《题僧院》注①。
  永明寺偈
  延寿
  渴饮半掬水,饥餐一口松①。
  胸中无一事,长日对华峰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永明寺为寿公主持之本寺,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城郊,早废。吴越国显德初年(公元955年左右),国宗钱俶请寿公主持其寺,成为寿公训徒传法道场。本诗极为简洁地记叙了作者住寺时的隐修生活和思想状态。笔墨无多,情境皆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是一首成功的绝句小品。
  [注释] ①掬(jū):双手捧取。白居易《和梦游》诗:“秀色似堪餐,浓华如可掬。”也用作量词。所谓半掬,自是单手舀起。松:这里指松子。②华峰:此处泛指远处青翠秀丽的山峰。
  汤戏
  福全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①。  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②。
  [作者简介] 福全,五代十国时南方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浙江金乡(今浙江省平阳县金乡镇) 人。能诗,尤以茶艺著名于时。
  [说明] 诗题旁另有副题“注汤幻茶”,即汤戏也。所谓汤戏,即在注茶时于茶杯中冲幻出种种物象,多为幻出山水、花草、人物等图像,而福全则能幻出一句诗,连注四杯,即得七言绝句一首,诗可随口而出,幻戏也唾手而得,亦一天才绝技也。当时僧俗各界人士,几乎天天有人登门求观,福全便注汤戏幻出这首七绝,以应观赏者。
  [注释] ①丹青:原指绘画用的颜料,丹砂和青蟷,泛指各种绘画颜色,进而代指绘画艺术。②陆鸿渐:即陆羽,唐代学者、茶叶专家。详见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说明。好名声:陆羽著《茶经》,因精熟茶叶、茶具及茶艺,被后人奉为茶神。
  别友人
  惟审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①。
  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②。
  几时休旅食,向夜宿江村③。
  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猿。
  [作者简介] 惟审,五代十国时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当时颇享盛名,诗风深沉清隽,善拓意境。《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说明] 这也是一首赠别诗。审公本人是一个到处云游的僧人,而所送的人似也是长期漂泊的游子。离家万里,归日无期,那种旅途与异乡之苦,是一言难尽的。诗是写实的,毫无做作与夸张,它感人的力量正在这里。
  [注释] ①销魂:魂渐离散,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此处自指前者。宋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②芳草:香草,亦用以比喻有美德的人。③旅食:寄食,客居。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向:靠近,接近。
  宝琴
  释彪
  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①。
  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②。
  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③。
  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④?
  [作者简介] 释彪,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亦通音律,著作颇丰,惜皆散佚,存诗仅此一首,已收入《全唐诗》。
  [说明] 好琴易得,知音难觅。宝琴不易得,知音更难求。彪公作此诗,看似意在琴上,着意地描写宝琴:琴形、琴音、琴徽、琴弦,无非是告诉我们,这是一支真正的宝琴。而彪公的真意、诗的真意落在最后一联:没有知音!没有知音,再宝贵的琴亦是形同虚设,有珍贵的宝琴,能弹甚至善弹,却没有赏识的人,是何等的悲哀呵!当然,彪公所悲叹的决不是宝琴,而是自己。这样委婉曲折地写出本意,才有情趣,方显功力。
  [注释] ①南金:南方出产的金。古时所谓金多指铜,南则指长江中下游的荆州、扬州地区。②象:形状。③徽:固定琴弦的装置。山水音:指喻伯牙弹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详见寒山《三言诗一首》注④。④钟期:钟子期,古代善于听琴的人,为喻伯牙的知音。
  题慧山泉
  若水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①。
  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②。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③。
  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④。 
  [作者简介] 若水,五代十国时南方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8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明朗,诗境幽远。作品多已散亡,仅存五言律诗一首,已收入《全唐诗》。
  [说明] 慧山泉,亦名惠山泉,在今江苏省无锡市郊慧山石坞下。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酿酒,称慧泉酒。唐代陆羽、元代赵子昂皆评之为天下第二泉。近代华彦钧(瞎子阿炳)所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即描绘此泉风景。又,慧山,相传西域名僧慧照尝居此,故名。这首五言律诗,精炼简要地描绘了慧山泉的水质、功用,作者并表示愿意在泉边安禅隐修。诗写得节奏明快,旋律悠扬,诗味十足。
  [注释] ①石脉:指泉水旁石壁的纹理脉络。松根:指泉池边松树,因年久粗大,不少凸露出地面。②云母:矿石名。古人以为此石为云之根,故名。可析为片,薄者透光,可为镜屏。可入药,为上品。此句极写慧山泉水之润滑透亮。茯苓:菌类植物。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入药,旧以与黄精并称,为神僊或隐士常用药物性食品,此句极言泉水的清香,且有补益药效。③茗:茶。净:清洗。④安禅:佛教语。安静地打坐,犹言入定。隋江总《明庆寺》诗:“金河知证果,石室乃安禅。”孤月句:意谓面对着慧山泉池中的明月而打坐安禅,修心养性。
  题马迹山
  文鉴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①。
  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②。
  [作者简介] 文鉴,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9年前后在世。有诗名,然作品皆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
  [说明] 马迹山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东太湖中。岩壁间隐约似有马迹,传为秦始皇东巡时,其马所践踏而留。明初,俞通海以舟师破张士诚于此。系苏南著名名胜古迹。这首诗既描绘了马迹山之现状,亦缅怀了马迹山之历史。行文锤炼,铿锵有力。
   [注释] ①瀛(yíng)洲:传说中神僊所居之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此处借以指马迹山。沃洲山: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东晋高僧支遁曾居于此。有放鹤峰、养马坡,为支遁遗迹。②千里马:义有两指,一指高僧支遁善相马养马;一指秦始皇骑马东巡。龙迹:龙活动中留下的痕迹,此喻指秦始皇,秦始皇有“祖龙”之称。
  临终偈
  行因
  前朝诏住栖贤寺,雪夜逃居岩石间①。
  想见煮茶延客处,直缘生死不相关②。
  [作者简介] 行因,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江西庐山佛手岩僧。生卒年、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955年前后在世,逝时年约七十,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襄阳鹿门山处真禅师法嗣,为青原下七世。游江西庐山,乃栖佛手岩,人遂称为佛手岩和尚。南唐国主三召而不起。南唐后主李煜坚请主栖贤寺,请其开堂。未逾月,潜归旧窟,遂终于此。因公谙熟经典,兼通儒释,能言善辩,无滞无倦。平生不度弟子。及示寂,国王命画工写真,备香薪荼毗,塔于岩北。其事迹散见于《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录》、《冷斋夜话》、《江西通志》、《庐山志》。
  [说明] 有一天,行因在庐山佛手岩煮茶,招待来访的同道好友,言谈间,吟出这首诗偈,手扶门扉,站立而化。简简单单的四句诗,把自己的平生经历和眼前状况全都道出,好不痛快。尾句更妙:朋友喝茶吧,生者自生,死者自死,各不相关。真是妙解天机,觉悟透彻的高僧啊!
  [注释] ①前朝:指南唐,行因作此诗时,南唐已为北宋所灭。栖贤寺:庐山著名大刹,在山之东南,始建于南朝刘宋时,唐宋明清均有兴废,清初入藏江苏布政使金世扬所捐、名家许从龙所绘《五百罗汉图》八箱二百轴,遂更知名。后画散损多半,余者存今庐山博物馆,寺亦久废。岩石间:指庐山佛手岩,位于牯岭西北,因岩形如平伸手掌,故名。岩下洞穴传为吕洞宾修炼处,故名僊人洞。其周围有蟾蜍石、御碑亭、游僊石、观妙亭等古迹,至今仍为庐山首选游览景点。②缘:因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一首
  史宗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①。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②。
  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③。
  [作者简介] 史宗,五代十国时南唐江苏广陵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40年前后在世。喜着麻衣,世称“麻衣道人”。身被疥疾,居无定所, 日据城外白土埭,引吭高歌,人皆不测。得布施转手赠予贫人。不知所终。
  [说明] 檀祇为江都令,闻史宗其名,知为异人,乃召之晤语。宗公应对机捷,一无疑滞,博古通今,兼及道儒。檀令甚为赏识,索诗。宗公遂赋此诗以贻。这首诗简洁精炼地概括了宗公自己的生活状况,指出欲海横流中的人们是没有出路的。语言甚为警策,很有感染力。
  [注释] ①清虚:清净虚无。这是道家代表庄周的主导思想。清虚者乃指作者自己。索:衣带。玄裘:淡黑色的衣袍。以上皆为宗公所系所穿之物。②浮游:漫游。《庄子•在宥》有“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用此意。泛:漂泊。不系舟:舟而无锚索牵系。喻漂泊不定。李白《寄崔侍御》诗有“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即此意。③毕:结束。尘累:红尘俗世间的牵累。栖志:把志趣栖放于。山丘:指山林隐修之处。
  云门寺
  仲休
  鹤唳峰前路,行行世虑消①。
  萝交藏石窦,雪破露山椒②。
  树老形多怪,人闲色似骄。
  谁同访诸谢,烟草满溪桥③。
  [作者简介] 仲休,一作仲林,北宋初年浙江会稽云门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48年前俊在世,道行高洁,时有高名,曾获宋太宗御赐紫袈裟。又工诗能文,作品结集为《天衣十峰咏》,学者钱易作序。
  [说明] 最著名的云门寺有两座,一座在今广东省乳源县北,山上云门寺为五代十国时南汉文偃禅师所居,文偃于此创立禅宗云门宗。另一座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地名东山,山上有云门寺,唐代智永居此三十年。本诗系指浙江绍兴云门寺,亦即作者仲休所住之寺,因此山此寺位于江浙山水秀丽之地,故自隋唐五代以来。多有名僧大德栖隐于此,本诗以写景为主,颇为详尽地介绍了云门寺引人入胜的风光胜迹。诗写得很精炼,很生动,很有深度,值得咀嚼和回味。
  [注释] ①唳(lì):鹤之鸣叫声。鲍照《舞鹤赋》:“唳清响于丹墀,舞容飞于金阁。”世虑:关于尘俗事务的考虑。②萝交句:谓藤萝交错,把岩峰的石洞遮掩。窦(dòu)指洞穴。雪破句:冰雪融化了,因而显露出山峰的岩体。破指雪的融解,山椒即山陵、山顶。谢庄《月赋》:“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③诸谢:东晋豪族谢氏聚居会稽地区,此地有众多谢氏名人的活动遗迹,如东晋权臣谢安曾隐居、游憩于此,南朝诗人谢灵运曾多次游东山(云门山)。并有相关诗篇傅世、烟草:烟雾和杂草。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一
  赞宁
  参差峰岫昼云昏,入望攀萝浊浪奔①。
  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②。
  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摇白石根③。
  闻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④。
  [作者简介] 赞宁(919-1001),北宋初年浙江杭州龙兴寺僧。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省)人。幼出家于杭州灵隐寺,精研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忠懿王钱俶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大师”。他颇读儒书,博闻强记,辞辩纵横,人莫能屈。学文于光文大师,受诗于前进士龚霖。与吴越国王族钱俶、钱亿、钱仪、钱俨、名士崔仁冀、慎知礼、杨恽等应对唱和。著作除《高僧传》外,尚有《物类相感志》、《笋谱》、《内典集》和诗文杂记《外学集》等多种。
  [说明] 水月禅院在太湖洞庭山缥缈峰下,南朝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建,是一座著名的古寺院,有无碍泉等古迹。赞宁慕名来游,被禅院周围的山光水色所吸引,所激动,遂作二诗题留于此。这是第一首。是一首写得很生动,很有意境的七言律诗。用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水月禅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自然风光,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形神毕具、色彩鲜明的画卷。
  [注释] ①参差(cēn cī):高低不齐,不一致。峰岫:山峰,峰峦。②震泽:又名具区,系太湖的古名。华阳: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金坛华阳之天,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茅山。③日生句:意谓早晨日出时树尖上挂满了(照着)朝霞的光芒。白石:太湖石作白色,多窍孔而玲珑剔透,可作园林摆设。④上方:犹言天界。此处却指洞庭山缥缈峰之顶。橘花林:太湖地区历来盛产柑橘等水果。兰荪:菖蒲的别名。是一种多年生天南星科水生香草,太湖滨极多。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二
  赞宁
  积翠湖心迤逦长,洞台萧寺两交光①。
  雁行黑点波涛白,枫叶红连橘柚黄②。
  人我绝时偎树石,是非来处接帆樯③。
  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这是题水月禅院七律的第二首。如果说第一首主要是描绘洞庭山缥缈峰的名胜风光,这首诗却把目光的焦点转向了太湖及湖殡。描述三万顷太湖中的波涛阵阵,帆樯点点,湖畔的洞台萧亭、红枫黄橘,各臻佳妙之境。既然有如此美妙的山光水色待我们去享受、领略,那么抛开一切尘务俗事,尽情游赏吧!这是作者的结论。
   [注释] ①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谢捽《治宅》诗有“迢递南川阳,迤逦西山足。”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书法家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遂称佛寺为萧寺。②雁行句:雪白的浪花中点缀黑色的雁影,黑白分明,煞是显目。枫叶句:时值仲秋,枫叶红遍,与金黄的橘柚连成一片,特别好看。③人我:实指他人。帆樯:均船上设置,以之代指船只。④遂:如愿。追游性:游玩观赏的意愿。营营:往来盘旋貌。此处指忙于俗事,追逐名利。
  咏鹦鹉
  定诸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①。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②。
  [作者简介] 定诸,北宋初期福建晋江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失考,大约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多与当时诗家名士之辈为方外友。长于诗文,有名于时,诗文结集为《去华集》,不传。
  [说明] 鹦鹉为一种常见的家养鸟,其羽毛色彩美丽,头圆,嘴大而短,上嘴呈钩状,舌柔软,经训练能效人发音。《礼记•曲礼》上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造首七言绝句就是针对“鹦鹉学舌”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议论与感慨。这一点应该是很明确的:作者所写的不是鸟类,而是人类自身!   [注释] ①金笼:极珍贵的材料(不一定非黄金不可)制作的鸟笼,兼用绸缎制成的笼罩。羽仪:羽翼。此处赞美鹦鹉羽毛五彩缤纷,极是华丽。分明句:谓此鹦鹉有一副好喉舌,能学人说很多话。②一向:一味地,不断地。须信:须知道。两句乃告诫鹦鹉不要盲目地随人学舌,其实人说的话有是有非,真真假假,很靠不住的,一味学舌,岂不学走了样么?
  上州牧偈
  道诠
  比拟忘言合太虚,免教和气有亲疏①。
  谁知道德全无用,今日为僧贵识书②。
  [作者简介] 道诠(?-985),五代至北宋初时江西庐山归宗寺僧。俗姓刘,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为延寿慧轮禅师法嗣,青原下八世。诠公先住庐山开先寺,开堂传法,造材颇众。北宋乾德初(公元963年左右),于庐山牛首峰下结庵独居,苦研经藏。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洪州知府林仁肇请居上高九峰隆际院。后应南康知府张南金等请,复返匡庐,坐归宗大道场。示寂后,塔葬牛首庵。
  [说明] 诠公开法庐山归宗寺之前,无论是在庐山开先、牛首,还是在上高九峰,其地域均隶五代南唐国境。公元975年,南唐国灭,江西全境归宋。按赵宋朝廷规定,僧徒例试经业,禅宗弟子兼习禅观。诠公时在上高。他认为这种考试没有意义,对佛教的和平发展反而有害。于是作此诗偈,寄达知府。知府认为象道诠禅师这样博学的高僧门下,自然没有下品,特奏报朝廷,准其全寺免试。诠公此偈,言简意赅。短短四句,既谈到佛教特别是禅宗重在心神领悟,不重文字形式,也指出例试乃人为地分出等级,对各教派团结不利。后两句是明显的嘲讽口吻,很有力量。
  [注释] ①比拟句:谓出家人不落言诠,贵在心领神会,贵在开悟。忘言指不看重文字语言。太虚指天空,如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太虚生月晕,舟中知天风。”这里引申为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生化规律,深入地说指天地人生的奥秘真谛。免教句:指例试将人为地制造出等级亲疏,有伤和气。②道德:这里乃指僧徒的悟性修养。识书:读书。
  七言杂诗
  遇贤
  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①。
  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作者简介] 遇贤(922-1009),宋初江苏长洲东禅寺僧。俗姓林,姑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性嗜酒,酒量极大,时人皆称之“林酒僊”。他多才多艺,每预言,多有应验。喜赋诗,诗风通俗明快,清婉自然。
  [说明] 从现存各种有关历史资料来看,遇贤是一位特立独行,很有个性特征的有道高僧。也可以说是一位隐于佛隐于酒的有识之士。从本诗来看,尽管这七言四句写得平淡无奇,但其内容却非常深远广大,含蕴着非常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居安思危的善良规箴。这样的诗当然不可能是出于糊涂酒鬼之手了。诗歌在行文用韵方面的民歌倾向也很明显。
  [注释] ①扬子江:即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流。沉吟:沉思吟味,有默默地探索研究之意。
  五言杂诗
  遇贤
  金斚又闻泛,玉山还报颓①。
  莫教更漏促,趁取月明回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遇贤酒瘾不小,酒量很大,酒德如何?却无从得知。但从人们皆呼之为“酒僊”的情况来看,其品味断不会低。这里选出遇贤专门写饮酒的一首五言绝句。五言绝句几乎是格律诗中最简短的形式了,但其中居然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便是一幅好画,遇贤此诗正是如此。有情有景,动静得宜,尽管写的不过是饮酒甚至酗酒这等无足称道之事,笔调却何等雍容典雅,豁达大度。所以,诗不一定要多、要长,只要精炼,言之有物,便是好诗了。
   [注释] ①斚(jiǎ):古代铜制酒器,似爵而较大,曾盛行于商代。此处借指一般酒器。泛:翻,指注酒时酒沫翻起,此处仅指注酒。玉山:指头颅。形容醉酒而抬不起头来,往往就称之为“玉山倾倒”。②更漏:古代报时装置。趁取:趁着。
  蒸豚
  失名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①。
  蒸处已将蒸叶裹,熟时更用杏浆浇②。
  红鲜雅称食盘贮,软熟真堪玉筯挑③。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只合唤藤条④。
  [作者简介] 失名僧又作村寺僧,五代十国后期蜀中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55年前后在世。
  [说明] 王中令攻灭蜀国,于追剿蜀军残部时脱离了自己的队伍,又饥又渴,进入一山村小寺中。寺中惟有一僧,业已喝醉,于床榻端坐而不起迎。王公愤甚,欲挥剑斩之。此僧应对自然,毫无畏惧,王公觉得奇怪,就释放了此僧。随后向此僧求食。此僧但云有肉无蔬,王公更奇。此僧端出一盆蒸猪头给王公食用,其味甚美。王公很高兴,便问此僧,除了能喝酒吃肉之外,你还有什么本事。此僧自言能诗。于是王公令此僧赋蒸豚诗,此僧不假思索,挥笔立就,遂成诗如上。王公大喜,赠之予紫袈裟,并赐号为“蜀中诗僧”。据此可知,此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其胸怀、其胆识、其道力、其才华皆不一般。虽隐藏于山村小寺中,断非凡品。
  [注释] ①膘:肥肉。药苗:此处指山中青草,自然也含各种药草。②浆:杏汁,代指各种调味品。③玉筯:玉筷。另外除玉器所制筷子外,往往象牙筷亦称玉筯,取其白如玉之颜色也。④膻(shān)根:羊肉,尤指羊之头脚部分。
  赠英公大师
  永牙
  吾宗何事独称雄?今昔名高继古风①。
  王右军书得智永。李阳冰篆付英公②。
  墨研天电煤疑绝,砚琢端溪石欲空③。
  珍重真踪千载后,谁来三日看无穷④!
  [作者简介] 永牙,宋初陕西圭峰草堂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56年前后在世。以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道场草堂寺为根本,弘法传教,卓有功绩,宋太宗御赐紫袈裟。
  [说明] 英公大师法讳梦英,字宣义,宋初名僧,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人。为华严宗大德,戒行精严,道誉卓著,且又擅长书法,于篆书各体悉皆精通。晚年应宋太宗之召,至都城汴梁,太宗面询佛法,应对称旨,得赐紫袈裟,后复游终南山。永牙此首赠诗,作为华严宗同门,首先赞赏梦英大师在闸扬教义方面的功绩,继而用更多的笔墨,描述梦英在书法艺术上的高深造诣,甚至连梦英大师的文房用品墨砚也历叙无遗。诗很精炼,典故的使用也很准确贴切。
  [注释] ①吾宗:指华严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依《华严经》立宗,故名。因创始人法藏曾受武则天所赐“贤首大师”称号,故又称“贤首宗”。称雄:指梦英对华严宗发展有大贡献,是鼓励溢美之词。名高:著名高僧大德。这里今昔名高系指梦英大师、宗密大师。古风:指法藏创立的教派宗风。②王右军书:指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兰亭集序》。释智永为羲之七代孙,此书法真迹传给智永后,又由智永传给其徒辨才,详见辨才《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之说明。李阳冰:唐朝书法家、文字学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为李白从叔。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任当涂令,李白依其至终。李白死后,为之编诗集并作序。擅长篆书,独创一格,后学者多所宗法。这是说梦英大师篆书亦是继承李阳冰风格。③墨研句:意谓用最好的煤烟制成佳墨。砚琢句:意谓用端溪的石材琢成名砚。端溪在今广东省高要县,其地产石制砚极佳,称端砚。④真踪:真迹,指英公的篆书作品。谁来句:谓英公书法作品既佳且多,三日也看不完。
  归山吟寄友
  清豁
  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①。
  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②。
  [作者简介] 清豁(?-976),生年不详,宋初福建漳州保福院僧。俗姓张,泉州(今属福建省)人。他博学能文,精通佛典,以高行受知于武宁军节度使陈洪进,以名上宋太祖,赐号曰“性空禅师”。
  [说明] 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清豁在漳、泉二州颇负盛名,当权及名流们争相罗致。清豁遂来往于大吏和名士之间。未久,甚觉不惬,以为远远不如自己原来在山林中优游清净,便又毅然地返回深山,继续隐居修性。从本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是写给一位曾经与作者一同隐居的朋友。那人也已入郭奔走,迄今未归山。作者在寄赠给他的七绝诗中,对他不无微词,也算是对朋友的规劝和开导吧。诗写得浅显平易,亲切柔和,比喻亦颇贴切。
  [注释] ①浮沫:又作浮沤,即水面上的泡沫。相将:相与,相共,在一起。②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此处代指城中。
  秋夜坐
  遇臻
  秋庭肃肃风飕飕,寒星列空蟾魄高①。  搘颐静坐神不劳,鸟巢无端吹布毛②。
  [作者简介] 遇臻(?-996),北宋浙江婺州齐云山僧。俗姓杨,越州(令浙江省绍兴市)人。嗣法于天台山德韶国师。道行与诗文均有名于当时。生年及其他事迹不详。
  [说明] 这是一首很简短的七言绝句,更是一幅很精致清秀的静物写生画。暮秋时节,庭院是那么荒凉萧杀,飒飒秋风吹过,闻其声而不见其形。星月高速寒冽,老僧人支颐默坐,只有鸟巢中落下来的羽毛在夜风中轻飘。词藻是美的,韵律是美的,意境是美的。然而,老僧人的心田恐怕也像秋天一般萧索、孤寂、凛冽、飘摇吧。这才是作者写诗立意之所在。
  [注释] ①肃肃:肃瑟萧条貌。飕(sōu):象风声。蟾魄:即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常以蟾为月的代称。魄通霸,本指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故亦常以魄或霸代称月亮、②搘颐(zhī yí):支着下巴。搘为支或拄,颐即下巴。鸟巢句:源出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鸟巢(?-824)系唐朝浙江名僧,原名道林,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入京都拜高僧道钦门下。南归故乡,于秦望山大松树上结巢而居,时入皆称之为“鸟巢禅师”。诗人白居易守杭州,时相过从,备极尊崇。卒后赐谥为“圆修禅师”。布毛亦系唐朝杭州僧,原名会通。唐德宗时曾任六宫使,后乞为僧,受业于鸟巢禅师,一日欲他往另求佛法,来辞鸟巢,鸟巢禅师说此处亦有佛法,何必去,说罢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悟,故人们便称他为“布毛侍者”。
  自题月轩
  德聪
  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①。  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②。
  [作者简介] 德聪(944-1017),宋初浙江松江畲山僧。俗姓仰,姑苏张潭(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初受戒于梵天寺,后遍参名师,深得教益。然治学能融会贯通,不受教条约束,尤不喜死背经典。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结庐于畲山东峰,终老于斯。传说时有名大青、小青二虎为之侍卫。能诗,诗风清俊雅致,颇有名。
  [说明] 德聪题在畲山本寺月轩中的这首绝句很有味道。大约是秋季某月一个望日之夜,作者在月轩中对月吟诗。夜已深,诗亦成。作者突然心血来潮:除我之外,还有多少人在观赏月亮啊!其实,被看的不是月亮而是人。构思之新颖,想象之丰富,的确出人意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睿智的思想,豁达的胸怀,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激情。
  [注释] ①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是一种附属建筑物。辘轳:汲取井水的起重装置,由支架、手柄、转轴、绳索等部件组成,是现代起重绞车的雏形。冰盘:也叫冰轮、玉盘,均指月亮。取意于月光的幽冷,月形的浑圆。轩里句:意谓彻夜苦苦吟诗,待诗吟成时,夜已极深,诗人也感到极其寒冷了。②月明:即明月。
  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
  希昼
  极望随南斗,迢迢思欲迷①。
  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②。
  残日依山尽,长天向水低③。
  遥知僊馆梦,夜夜怯猿啼④。
  [作者简介] 希昼,北宋初年四川剑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75年前后在世。博览群书,工诗能文,与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共九人结社吟诗,诗结集为《九僧诗》。并与同代名士陈尧叟、李堪、朱扆等皆有交往唱和。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八首,全为五言律诗,皆清新流利,婉然可诵。
  [说明] 广南为路名,即唐之岭南道,宋分置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转运即转运使,为官名,唐始置,掌粮食、财赋转运事务。多以大臣兼领。宋时置诸道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军需粮饷,后并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州府以上行政长官,权任甚重。因有兵权,故亦称漕帅。陈学士指陈尧叟(961-1017),北宋大臣、医学家,字唐夫,阆中(今属四川省)人。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状元,历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官至同平章事(宰相)、枢密使。在任鼓励农桑、推广医术,着有医书《集验方》、文集《请盟集》三集。为北宋一代名臣。与希昼为方外至交。昼公有多首诗寄赠之。
  [注释] ①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迢迢:路途漫长而遥远。迷:分辨不清。②桂岭:广西简称桂,广西多山,桂岭泛指广西的山岭。海门:指今广西合浦地区,系陈尧叟治辖之地,昼公时在剑南(今四川成都地区),位于广西之西北。③尽:指日落。长天句:谓天空因云雾弥漫而显得低垂,似乎要压到水面(海面)上了。两句均写广南西路情况。④僊馆:美称陈尧叟在广南西路任上所居住的官邸或驿馆。怯: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23:31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