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3|回复: 0

[现、当代] 读王憨山和他的花鸟画(申学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17: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随流辈耻媚俗  一枝一叶扫凡胎
——读王憨山和他的花鸟画

撰文 申学军


    王憨山,一个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头衔和级别的花鸟画家,他却以峻拔的人格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花鸟画领域开出崭新的天地,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憨山现象”,赢得了人们景仰和怀念。
    王憨山早年在南京美专和杭州国立艺专师从高希舜、潘天寿,主攻写意画鸟。其后辗转流离,于五十年代初回到家乡湖南双峰农村。朝涉青山,暮宿瓦舍,王憨山始终没丢手中的画笔,也没有离开过这块生他养他的乡土。1984年,年过花甲的王憨山退休赋闲,便又重操画笔,“晨起挥毫到日斜”、“泼朱走墨呼小雏”,直到76岁驾鹤西归。短短十六年,他以自己独具特色和震撼力的花鸟画作品,在当今中国花鸟画坛吹起一股清新之风。自1987年5月首次在湖南师大举办画展以来,王憨山艺术展相继在北京、广州、深圳和台湾高雄等地展出。所到之处,都掀起了憨山艺术的旋风,让观者耳目一新。憨山艺术引起海内外美术界和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许多著名评论家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对憨山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著名画家张仃在王憨山遗作展前言中感叹道:“看到王憨山的画,我想起当年可染先生面对黄秋国遗作时的感叹:‘国有颜回而不识,深以为耻’……恨不能起憨山于地下,执手相叙,以慰我怀”。著名美学泰斗王朝闻因年事已高,不能到现场观展。在看了王憨山的画册后,邀王憨山到自己家里面谈。他对王憨山说:“你们湖南出画家。不能说你比齐白石高,也不必说齐白石比你高。每人有每人的长处,各人发挥各人的长处,为湖南,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出更美更新的作品来。”
    60年不鸣则已,如今一鸣惊人。王憨山凭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创造辉煌。走进憨山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写的憨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艺术世界。
    读王憨山的大写意花鸟画,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作品中透出的清新扑鼻的泥土气息。憨山长期蛰居偏僻的山野乡村,自号“田园宰相”,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极富情感。他画鸡鸭猫狗、花鸟虫鱼,不必像长居都市的画家那样要翻参考资料,而是唾手可得,顺手拈来。檐下的麻雀,堂前的鸡雏,溪中的游鱼,天上的飞鹰,山间的牛羊,屋后的瓜棚豆架……用句流行的话说,一切都是零距离接触。憨山最善于从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寻找乐趣。两只鸡打架,他蹲在那儿一看半天不动弹,回家便画了斗鸡图《胜乎,败乎》。两头牛相斗,他看得如痴如醉,以至于误了赶火车的时间,他坚持画好画才去搭火车。翻开憨山遗存的那几十本大大小小的写生本,各种花鸟鱼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他的许多作品的构思,都能从中找到雏形。那些乡间习见的东西,在憨山笔下都被点化成了极富意蕴的佳构,充满天真和朝气,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给人十分强烈的审美震撼。也正是这种乡村生活的环境,给了憨山创作的灵感,他的作品也因之少了现代都市的喧嚣和世俗的污染,满纸透着鲜活的跳跃、灵气的闪动、生命的欢乐。
    憨山出名以后,市面上假冒作品随之而现。但对于真正懂得憨山艺术的人来说,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他的画,都能辩认真伪。因为憨山的花鸟画不阿流俗,磅礴大气,刚健雄强,率直真诚,极富个性张力和人格魅力。这种个性是憨山艺术的魂魄,别人是偷不去、学不到的。著名画家陈衡恪曾说过:“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画作为中国艺术的宝贵传统,其精神内核便是“真情”二字。不动真感情,何来真艺术。憨山是醮着自己的心血在作画,他把自己的实感真情,熔铸在自己的丹青水墨之中。他不是在“玩”艺术,而是以尽情挥洒、痛快淋漓的笔墨,本色的展现自然,展现自我。因而憨山的画里透着鲜明的艺术个性,透着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叫人击掌叫绝,叹为观止。憨山主张作画“墨要给足,色要给足,给足才有份量”。没有浓墨重彩就没有这份量,缺少份量就是缺少力度,没有力度就无法体现出拙、重、大的艺术风格。在憨山看来,笔墨只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惟其如此,才能显现个性,表现艺术的真实,才能在熟悉的题材领域,开拓出新的意境。有人批评王憨山的作品缺少水,其实他们误解了憨山的一番苦心。他们有所不知,为了在这古往今来许多画家都熟悉的题材领域趟出自己的路子,赋传统艺术以时代感,憨山不得不舍弃那些所谓完美的笔墨技巧。
    憨山艺术鲜明的个性,源自大自然的造化,源自湖湘文化的熏染,更重要的是源自他丰富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底。憨山有句名言:“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一个画家把读书提到如此高度,足见对读书的看重。憨山子女多,家境不宽裕,画画极少用上等宣纸和好墨,唯独买书格外慷慨,即使数千元一套的《齐白石画集》,他也在所不惜,并且为买齐这套书,不惜宝贵时间多次上省城长沙。除了读前人和今人写的书,憨山更注重读自然、社会、人生这部大书,从书中去感悟人生和艺术的真谛。“六分读书”的努力,使他眼界更开阔,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也使他的画风愈加意蕴深厚、境界高远。
    王憨山是个极有天赋的画家,也是个极有天才的诗人。“他的诗文、书法和画一样灿然可观,升华了篱落池塘的小天地”(张仃语)。如果说看王憨山的画会感到一种强烈震撼和心灵的洗礼,那么,读王憨山的题画诗文,就是品一壶陈年老酒,能让你品出精警的人生况味。“秋来颜色红似火,未受春风一点恩”(雁来红),“吩咐堂前喳喳雀,莫向朝阳殿里飞”(麻雀),立意上强调的是文人的骨气;“写得一架青瓜卖,市面菜价贱如泥”(丝瓜),“打鸟莫打三更鸟,儿在巢中盼母归”(麻雀),文人心忧天下的社会良知跃然纸上;“自醉山居蔬食饱,无事开门闲看蛙”(青蛙)、“排闷不须千日酒,些许得失笑鸡虫”(小鸡),“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到几多时”(麻雀),这正是憨山“甘居寂寞,窘也不改其乐”,不与世俗争高下的自我写照。“昨夜前山春雨过”(猫)、“便觉春光四面来”(群鸡)、“西风又向小园吹”(麻雀豆架)、“打禾场上趁新睛”(禾筛、小鸡),短短一句,即展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乡村生活的万千气象;“果然个个为龙去,河海焉能容许多”(虾)、“人生事业休相迫,一局棋中造化深”(猫戏螳螂),寥寥数语,即溶入了画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受,读来诗意隽永,韵味无穷。
    王憨山的成功,除了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底,我以为还有他一丝不苟对待艺术的虔诚精神。为了追求造形上的奇拙,构图的惊险和神情刻划的入木三分,他每每构思新作都要先打草稿。一幅斗鸡图,他反反复复画了十几张才定稿。记得那次笔者随同中央美院教授们赴憨山画屋考察憨山艺术,见到的憨山遗留草图竟有数千幅之多,远远超过其存世作品总量。有一幅《由来将相本无种,虾入龙宫便成龙》甚至画了40多幅都没有落款,知情者告知,憨山自己觉得这虾尚无个人面目,不愿以此示人。王憨山曾在《涂雀四十年》的作品上题款道:“余涂雀惨淡经营者凡四十年,尚不得其要,世所谓信手拈来一挥而就者,欺也!”有人嘱憨山画猪,他在题款中写道:“嘱余写猪,凡之易其稿,举笔十次甫成,虽不达意,然用心苦矣。”王憨山喜欢金冬心的字,一本帖他临了130余遍,遍遍都有编号记录,足见其在“二分写字”上下功夫之深。
    “不随流辈耻媚俗,一枝一叶扫凡胎”。这是王憨山画荷的题款,也是其人品与画品的真实写照。他以一个山野村夫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领悟,以他振兴民族艺术的强烈责任感,开启了中国文人画在新时期的转换过程,实属不易;他对中国花鸟画坛的卓越贡献,决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憨山若在天有灵,应该感到欣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19 06:24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