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9|回复: 0

艺术需要科学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4 14: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初,作为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举办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00件作品,以绘画、雕塑、艺术设计、书法等形式或综合艺术形式,展示了艺术家和科学家们所作的研究、探索成果;各国专家学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艺术与科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活动期间,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一时间,艺术与科学的话题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在科学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它对艺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艺术而言,它最需要科学怎样的帮助呢?艺术家、批评家们指出,中国当代艺术最需要科学给予的,正是科学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邵大箴认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在为艺术提供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艺术提供科学精神。艺术如果离开科学精神,将很难得到发展。在邵大箴看来,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的精神、辨证的精神和为崇高目标服务的精神。在求真方面,追求真实是科学的目标。艺术也要求真,虽然艺术的求真不一定是具体的真实,但求真的精神一定要有。对艺术而言,感情的真实至关重要,虚情假意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在辨证方面,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辨证分析,离开辨证分析,科学就不能成功。艺术也离不开辨证分析,比如继承与发展问题,片面强调继承与片面强调发展都是不辨证的,都有失全面。再如主观与客观问题,片面强调主观与片面强调客观也是不辨证的。片面思考这些问题会给艺术带来很不好的后果;在为崇高的目标服务上,科学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为社会进步做贡献,但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而有崇高使命感的科学家,从来都是坚持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目标的。艺术同样需要这种崇高,坚持为大众服务。

  但遗憾的是,当代艺术的科学精神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欠缺的,并由此带来了不好的后果。在创作上,画界的“牡丹王”、“马王”、“鹰王”何其多,而这些“王”本身的艺术成就却难以恭维。影视界的“戏说风”、“胡说风”、“滥情风”、“豪华风”,完全不顾历史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遭到各界有识之士的严肃批评;在批评上,“有偿评论”、“人情评论”等不正之风,败坏了学术风气;在市场运作上,盲目炒作、过度包装等行为,让市场陷入无序状态。邵大箴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李燕认为,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艺术界求真精神的缺失。在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心中,高喊的是消解崇高、取消崇高、打倒崇高。邵大箴、李燕同样认为,这是崇高精神的缺失。而求真精神、崇高精神的缺失,正是科学精神缺失的体现。因此他们呼吁,当代艺术亟需加强科学精神。

  而在著名画家吴冠中看来,科学精神重要的一面是探索与创新。印象派在美术史上创造了划时代的辉煌业绩,正缘于发现了色彩中的科学性;塞尚奠定了近代造型艺术的基础,当获益于几何学的普及。而这些创造性的成就的获得,正是科学的造就。而中国几百年来科学相对落后,也影响到艺术的创造性,一些才华和悟性极高的传统画家如石涛、虚谷等,由于缺乏科学温床,其创造性未能获得翻天覆地的发挥。当代艺术家要有所成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也认为,科学的理性精神的弘扬,是建立独立的、开放的艺术观的基础。科学的逻辑思维、观念、创造性等因素,会对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认为,艺术如果拒绝科学的逻辑思维,就会出现纯粹的情感偏向,加强艺术的科学精神,可以预防艺术发展中的弊端,减少缺乏理性、不加控制的情感宣泄。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艺术与科学的密切联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家可以从他的话中得到启示:艺术与看似高深莫测的科学并不是没有关系。处于科学时代的艺术家,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树立应有的科学思想,是当务之急。

------作者姓名:康 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0:3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