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27|回复: 0

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情趣培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4 14: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利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评论、提倡多意理解作品等方法发掘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及采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设艺术情境、发掘作品的内在魅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使学生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审美教育。
    关键词:美术欣赏  审美情感  审美情趣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
    一、鼓励参与,注重审美情感发掘
    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弦”。“感人至心,莫先乎情”,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审美情感的发掘。
    (一)调动感官,形象感知,激发情感
    一般来说,审美主体的自然结构包括多种感官,诸如眼、耳、口、手、脑、等。欣赏教学中,“眼看”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撞击,产生直觉的审美愉悦;“耳听”能使学生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产生想象的空间以及情感的共鸣;“脑想”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在欣赏《中国画》里的徐悲鸿《骏马图》时,我先展示作品,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骏马的那种雄壮矫健、气宇非凡的英姿,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瞬间直觉的美感;接着,我又播放一曲《骏马奔驰保边疆》的音乐,此时,学生进入了一种情境中,想象着千军万马驰骋万里的场面,产生了审美想象;紧接着我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作者当时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毅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以马为主题,刻画出各种铁骨铮铮、雄健昂扬的骏马形象,赋予了战时的民族精神,而且常常以“迥立向苍苍,哀鸣思战斗”等诗句,来激励斗志、振奋民心。这时学生被作者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可侵犯的民族精神和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感动,随着想象的展开,学生的情感被大大地激发,欣赏活动推向深化,情感得到升腾,从而逐渐领会到作品的内涵与意蕴。
    多感官参与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涵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及审美想象,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大胆评论,主动参与,抒发情感
    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更需要利用自身的感受去体会理解作品,并敢于提出自己对补充完善作品的看法。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情趣,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做美术欣赏活动的主人。
    例如在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欣赏》上的作品《放风筝》时,同学们就提出了画面上的人物动作太单一、表情不丰富、站的位置不合理等意见,还提出了补充修改的建议。有的学生提出画放风筝时,应该要表现边跑边放的情景;有的提出应该添画上在一旁观看的人们,还应画上为高飞的风筝而欢呼的人;还有的学生提出应该画出高低不同的风筝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欣赏,促使学生对名家名画也敢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增强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联结了欣赏者与作者的情感,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情趣,使学生能以自己的感受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欣赏活动中去。
    (三)摆脱常规,多意理解,丰富情感
    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融汇了感知、情感、想象、创造等诸多因素,是形象直观的理解。任何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经历、个性、情感等因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常规的思维模式,自由地发挥想象。而且还应该提倡理解的多意性和丰富性,让学生明白,夜深月明——可以是思乡的情怀,也可以是浪漫的情调;惊涛骇浪——可抒发豪情,也可是不安的情绪……
    欣赏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国王的悲哀》时,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来表达各自不同的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大家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的树叶就象飘落的音符,那把吉他正在弹奏一曲哀伤的音乐;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的树叶是秋天的落叶,象征着一个国家即将衰落,那国王还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也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皇帝的新衣》的姊妹篇,一个骗子拿着一把无弦的吉他,谎称能演奏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但只有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才能听得懂,看那国王装作仔细倾听的样子,实在悲哀……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满足了各自不同的审美需要,丰富了自己的情感。
    二、再造愉悦,运用审美理解逗趣
    美感心理由对于对象的形式感知到主客体之间的同情与共感,最后获得再创造的愉悦,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根据这一特征,运用审美理解移情逗趣,可极大地提高主题的审美之“趣”。
    (一)引导动手操作,增添乐趣
    欣赏课不能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而且可以增强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民间玩具欣赏》中,我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民间玩具,让他们玩一玩,在玩中要求学生将玩具进行分类,有的根据制作材料分类,有的根据玩具的功能分类,大家乐趣融融,很快就对玩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课中,我还提供给学生一些民间玩具娃娃的配件,让他们进行组合拼接,学生们情绪特别高涨,从中初步了解了民间玩具简单的制作工艺和纯朴的表现手法。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玩中学”、“乐中学”,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他们享受了由自己动手而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创设艺术情境,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但自制力差。要想让学生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地去观察美术作品,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指导欣赏的方法创设情境,如用富于美感的语言来描绘,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鼓励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体验等方法,把欣赏活动寓于形象、生动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上《中国剪纸欣赏》课时,我就在教室的窗上贴着窗花,门上贴着随风飘动的门楣挂签,教室的四周张贴着各种剪纸作品,然后播放一曲抒情优美的中国民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浓烈的艺术氛围里,产生对作品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发掘内在魅力,诱发志趣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人类最精粹、最纯真的美的所在,有着深层的意蕴。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应该揭示其内在、深化其精髓,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经验,诱发学生创造美的志趣。
    中国民间的艺术作品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的表现,中国的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但在各种电动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孩子们对那些质朴、简俗的民间玩具似乎不屑一顾。为此,我就从挖掘玩具里的最纯真的情感入手,先让学生欣赏陕西的蛙形枕头,告诉学生说:“这些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这种枕头色彩鲜艳,除了睡觉外,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深情厚意啊!”从中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进而产生对民间玩具更深层地去了解的内驱力。
    欣赏、理解、体验、感受,每一件精彩的美术作品背后,都有它的生命,它的价值。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让我们赋予学生们发现美的眼睛吧!
------作者姓名:马小菡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临清路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3:22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