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6|回复: 0

探寻诗意的入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 1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凯先生在长期的政务、学术繁忙之中,坚持业余诗词创作,数十年不辍,以诗词的形式抒发感情、表达人生志趣和追求生活的诗美,这很难得。马凯先生先后出版了《行中吟》、《马凯诗词存稿》,他把自己的诗集称之为存稿,并声明“存稿者,未定之稿,以求友声,以期切磋,以待凝炼,以享其乐”。足以看出他谦虚的创作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

    马凯先生对待诗友颇有古风。诗友之间,古人历来是互相探讨、切磋,所谓切磋,是以琢玉喻写诗歌,如切如磋,那是要见痕迹的,是真诚而有深度的。绝不是像时下一些人开所谓的作品研讨会,虚张声势,一片敷衍、吹捧,艺术上不行,就谈思想性,再不然就谈书的装帧、设计,这叫顾左右而言他。

    马凯先生的诗中,写人生感触、气节那些五言诗不错,他写对女儿的情感很真。写诗无论新旧体,很重要的是要解决一个进入诗的角度问题,寻找怎么样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诗意、情感和思想。这个问题新诗难,旧体诗更难,因为格律诗跳跃性更大。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写的形象本身就已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了,做到了抓住形象,寄托情感。而现在,一些人写诗,往往不注意这些,直接述说眼前的事物,而且大量使用现成的概念的语言,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不肯从形象入手写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概括性的语言,却写出了春天的形象。又暗含了他的改革事业,挫而复苏的欢快心情。如何把诗人的精神寄托在诗歌的形象之中,是诗人写作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写《小草在歌唱》,用小草来表现张志新,写张志新的柔弱和坚韧。鲁迅先生的名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也正是把深沉的悲愤融于鲜明的诗歌形象之中的。

    找准写诗的进入点,找准诗的形象,大小题材一样。白居易写《长恨歌》,所表现的事件不可谓不大,从皇帝与杨贵妃的相遇、生变、出逃一直写到光复后的魂魄重聚,那么长,写得那么好。《琵琶行》,描写人生际遇,世事变幻无常的理念寄托在形象之中。白居易写诗的进入角度很巧妙。文件、社论和诗词,各有各的要求,如果拿文件、文章的标准去评价和表扬诗词,只说观点对不对,内容好不好,那就等于对诗的批评。

    闻一多先生写新诗是很讲究格律的,他说,诗歌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舞。有人曾对闻一多先生说,他的诗没有一种火山喷发的激情。闻一多先生说,不是没有,是要寻找突破口才能喷发出去。为什么在印度尼西亚有那么多的火山,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或遍地喷发,因为火山喷发是在地壳运动频繁、相对最薄的地方。写诗就是要找到那个容易表达、喷发的“火山口”。现在有些写诗的人,特别是写旧体诗的人,他们“喷发”得太随意。我们一起出去采风,刚到一个地方还没怎么看呢,他的诗就写出来了,无非是什么到某某地方啊、大家聚会等等。有位哲人说,科学的入口处与地狱的是一样的。寻找入口是很艰难的,即便是一些大诗人也是如此。郭沫若晚年的诗就不如他早期的写得好,像“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完全成了标语、口号,这是很深的教训。毛泽东的诗写得好,是因为他懂得诗怎么写能感人。他写与杨开慧分别的诗“眼角眉梢都是恨”,感人至深。记得上大学时,傅庚生先生讲解毛泽东诗词,仅一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就讲了一堂课。傅先生对群山雨后新晴的晦暝变化,一会儿云开了、一会儿云闭了,山峦一阵亮、一阵暗那种动感,做了深入的分析。这就是形象的力量。所以寻找写诗的独特角度,对大诗人也一样。白居易的《卖炭翁》,他写了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白居易是当了大官的人,但他对底层民众的疾苦是很关注、有感触的,这样的诗就能流芳百世。白居易也写了许多应制诗,以及携妓宴游的诗,就很少传唱了。

    寻找写诗的入口,也就是寻找外界与诗人内心的对应物。法国作家波德莱尔认为,外界自然可以成为作者内在情感的对应物。这就要求诗人不能直接把感受说出来,要找到形象的对应物。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表面上是自然界变化的寻常事,秋叶落、江水流,但组成了诗的形象后却有了深远、博大的内涵,落叶、江水形成了无尽的时空形象,时代、岁月、人生,写得很大。古人讲微言大义。很具体的形象,并非琐碎、堆砌,却赋予了深刻的意义。“一叶落而天下秋,一蕾出而天下春。”悲哀的人看一叶落而知秋,浪漫的人看一叶生而知春的到来。杜甫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正是表现这种客观与内心相生相应的,所以寻找与内心相对应的情感和形象,是写诗的重要工作。

    马凯先生诗云“字字推敲须捻断,少留遗憾在生前”,以这种认真的态度写作,把写诗当成人生的一件趣事、要事,就没有写不好的。相信马凯先生政务之余,诗事会如春花怒放,芳香袭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5 20:44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