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0|回复: 1

[选刊] 古今体诗歌序(漫漫不辨水天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6: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漫漫不辨水天形


    泱泱吾中华,文明称古国。风雅启渊源,骚赋继长河。诗传唐朝盛,词至宋代多。元曲流水畅,轻松更活泼。缘情达心愿,咏志披肝肠。德高如泰岳,情深似长江。无上精神料,千秋哺炎黄。亦复传世界,举世声名芳。西游穷地极,东渡至扶桑。人创人所共,诗文固无疆。盈亏明月形,盛衰世物情。文风与时进,诗赋久凋零。安能便磨灭?愿留一弦鸣。传承昔风貌,相衬新文型。书林多俊逸,出语世人惊。诗呈峥嵘气,词隐铿锵声。吾亦附风雅,心诚笔不灵。贻笑非所顾,乐向此中行。自谓“古今体”,心期融古今。形学古人作,韵用今时音。无须拘平仄,对偶亦随心。何必搬典故?藻饰徒辛勤。但慕浩然气,思纯情意真。古今未来事,何不蕴诗魂?有感乃抒发,无病不呻吟。文海何茫茫,景壮波澜深。以此不类体,抛砖引奇珍!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6: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甚至,以方言入韵也无可厚非。诚然,文学是要方便交流的,但自娱自乐也很好啊。另外,以方言入韵,还可以得到同方言者的共鸣,这就不错了。
  “古今体”确实是降低了诗歌的标准,但它只是说“不必”讲究那些,而不是“不能”。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和愿意,尽可以按照严格的格律来写诗。古今体确实为初学者开了一条方便之门。事实上,人们天然都有某种程度上的诗人气质,每个人的生活也或多或少有点诗意。从前我对现代诗是比较反感的,但如今理解了许多。毕竟,人们都有表达情感的需要和权利。如果诗歌成了少数人的专利,那是不利于诗歌自身的发展的。理解之后,就会发现更多的美。于是我渐渐开始欣赏现代诗,不断陶醉于有些作品的美妙之中。
  但是,无可否认,传统诗歌的优美豪迈、沉郁顿挫等诸多风格所达到的深度,是现代诗所难以企及的。也许这是一种偏见,不适合于少数能手。但一般情况下给人们的感觉却是这样的。然而,写传统诗歌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单是平仄拗救,就够让人头疼的了,更不用说那些复杂的韵部了。
  如果说在用典、平仄、对仗上还完全可以严格追求的话,“韵用今时音”就是一种比较有现实意义的改革了。当然,如今依然用古音作诗,能给人以一种历史感和厚重感,有其独特的意义。但也更应该允许人们用现代音韵入诗——从现实看来,有利于人们的理解、交流与传播,从长远看来,用当时的音,又是一种历史感和时代感。语音是处在流变之中的,古音亦然。李白不会根据屈原的用韵而用韵,正如屈原的用韵与《诗经》不同一样。反映时代特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正是个性之反映,历史之写照。同时,诗歌的用韵恰恰是后人研究当时的音韵的主要依据之一。
  用韵的条件放宽之后,传统诗歌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那种吟叹抒情的感觉,是许多人一旦切身体会就不能自已的。于是,也许,提倡“古今体”诗歌(完全可以容纳最严格的格律诗)也许是传统诗歌更好地传承光大的一种途径。
  名曰“古今体”,来源于杜诗“玉垒浮云变古今”,凸显了历史之感,以诗圣忧国忧民之情怀为宗。但是,具体风格却绝不为杜诗所囿,尽可以随心所欲,随兴所之,或豪放,或婉约,或抒情,或记事,不拘一格。
  欢迎朋友们对“古今体诗歌”理论提批评意见,欢迎进行创作实践,交流唱和。敬请遵纪守法、遵守道德,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 本帖最后由 墨如金收集 于 2009-2-17 16:4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9 08:3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