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5|回复: 1

[现、当代] 当代视野和评价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15: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人·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藏画导报》编辑
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地点·二月书坊
文字整合·马志磊
   

--------------------------------------------------------------------------------

《藏画导报》(以下简称“藏”):对于目前的中国画,您都关注一些什么样的话题呢?
余丁(以下简称“余”):目前的中国画关键的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如何在当代的文化情景里面,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有一个国际的视野。20世纪初中国画改良和变革的背景主要是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反“四王”也好,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也好,因为你老是觉得自己的文化也是落后的,中国画是腐朽的,觉得只有走西方化的道路才行。所以就要改良自己,这一改就是一个多世纪,而改来改去反而有时候方向是迷失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的国力跟原来不一样了,所以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我认为潘天寿先生的观点,对今天的中国画有更多的启发意义——中国画有一个内在的系统,他有一套自己评价的标准。20世纪以来,中国画改来改去使传统的评价系统发生了变化,而新的评价体系又没有成为一个很系统的东西。现在来评论要么沿用古代的诸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词汇,讲品格,或者讲笔墨,这是古代的;要么就讲中西融合。因此,能否构建一个适合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评价系统,是中国画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尚需要努力。所以现在看来,中国画的主要问题,第一是文化自信,我们怎么把自己弄好,而不是受外界所左右;第二,怎么让人看懂,就是她的评价系统能不能跟上,就是怎么去阐释。我画这样的东西,一般的人可能看不懂,就像西方的绘画一样,很多人也看不懂。她要有一个完善的阐释系统,而这个阐释系统在西方是很系统化的,从18世纪到现在,她有一套很完整的体系。而中国没有,中国是断裂的,古代和现代是断裂的,连中国人都看不懂中国画,何况老外呢。

藏:你认为建议当代中国画的评价系统主要前提是什么?

余:首先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这一代人从小会学习毛笔写字,所以我们了解拿毛笔来画画写字的乐趣,知道它的难度,而现在很多人没有拿过毛笔,所以他看不懂中国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或者评价系统是建立在一个广泛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国家现在50%以上的人是喜欢国画的,很多的收藏者还都是喜欢国画强于西画。因为这代人从小接受了这个教育,他拿过毛笔,或多或少都有人教过他。因此,建立评价系统前提在于观众的对于中国画的文化教养,需要让观众更深入的去了解中国画中的精髓的东西,你要教育他(传播的问题),这实际上变成当代中国画的一个首要问题,即传播的问题。我们通常说“雅俗共赏”,何谓“雅”和“俗”,最起码的一条就是中国人自己能看懂,雅俗共赏并不是说你的品位境界不高,像齐白石的东西雅俗共赏,所有的人都能看的懂,专家能够从他里面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老百姓能从里面看到他们需要看到的东西。其次,中国画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中国画的创作密切相关,这就是说我们创作者应该肩负一种文化责任,他们有责任去面对不同的观众——既可以面对专家,也应该能面对一般的观众,那么在题材选择,在作品的风格,或者样式上就要下功夫,而不是钻到一个自己的个人里面,中国画讲究修炼和个人的修养不管别人,是出世的一种方式,可能现今的中国画应该更是入世的。艺术创作者

藏:西方现代主义起步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个观众不可理解的过程,你认为像西方的极少主义这样的作品现在一般的西方观众能看懂吗?

余:我认为经历百年的历史后,大部分西方人已经能够能看懂他们的现代艺术,并努力去理解当代艺术,这是因为他们的现代艺术教育已经渗透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我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遇到一群小孩,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老师带他们去上课,一个学生当讲解员,其实是要提前做了功课的。一群学生围着讲解的孩子,他就讲波洛克,还讲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的艺术家作品。小孩子能把作品讲的非常深入,他自己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所以,西方的现代艺术教育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甚至从小学生就开始。而我们对于自己的艺术,可能很多大人都看不懂,更别说让一个小学生来讲解中国画大师的作品,我们对于传统艺术的普及教育工作远远没有深入开始起来,一代又一代人远离自己的艺术传统,忘掉自己的文化,没有能力欣赏自己的艺术,更不用说评价。

藏:要达到文化自信,具体应该如何落实?

余:我们现在首先要有文化自信,从教育开始培养下一代。因此传播普及是最重要的。你现在拿一张中国的绘画和一张西方的绘画放在一起,一般的观众会说,两个都看不懂。你要是来解释西方的绘画,你很容易就能解释,要解释中国绘画,你会用一套中国古代的绘画体系,这个东西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他的品位为什么高,他看不懂,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那个修养。西方有一套解释系统,让他知道艺术原来是这么回事。虽然他也不懂,但能让他知道来龙去脉。中国人都看不懂自己的画,那老外就更看不懂了。

藏:的确,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了,而我们对中国画的理论、批评,向外国介绍翻译工作远远做得不够。你觉得中国画要走出去,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余:我认为美国是中国画传播通向西方的一个最好的通道。因为美国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仅次于中国,有的甚至超过中国。许多著名大学的美术史系都有中国美术史专业。而且所有大博物馆里都有大量的中国藏画,中国古代艺术品。我觉得美国是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画的第一站。

藏:当代艺术领域有许多艺术家开始用油画来画中国画,你如何看待?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5: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有当代艺术市场上已经出现利用中国元素进行多种媒介创作的现象,很多的画廊代理的画家,都在用油画画国画,就是用油画来画中国画那种笔墨的感觉。像广东的谭天在画油画来画山水,并提出“油画山水”的概念。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了像张宏图用塞尚或凡高的画法画宋代山水画的作品,引起了不小争议。我认为这些尝试像其他许多当代艺术一样,是把中国画的风格、图像作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元素,即所谓“中国无素”,它与中国水墨画自身的发展并无关系。我觉得整个中国画的问题,像传播问题,文化自信的建立问题都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战术问题,就是要有这个意识,你不能再停留在还是在谈怎么样走向世界,怎样中西融合,怎么样改革中国画。今天国家强大的我们,需要像二战后的美国一样,把中国画当成自己的东西,让全世界都知道,让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在明清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看得懂中国画,为什么扬州八怪、金陵八家有人买,就因为普遍的文化认同。现在对于中国画来说,普遍的文化认同面临危机,更不要说传播到海外了。因此,我认为,当代艺术启用中国元素,在传播中国画上做了一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代艺术中的中国画元素运用其实传播的并不是中国文化的原意,很多都是把对传统的误读和迎合老外趣味的东西传达出去,这与张艺谋的电影并无二致,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这个问题。

藏:你能否预测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艺术复兴需要多长时间?

余: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但我认为未来15-20年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成为强势文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前提是中国在未来20年经济持续增长,不是说2015年超过日本吗?2020年国民人均GDP翻两翻,就是现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GDP达到4000美金。如果达到这样一个程度的话,中国的艺术就会被重视。现代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崇洋心里,老外喜欢的,中国人也喜欢。如果老外都来收藏中国画,中国人也都来收藏中国画了。从战略上,树立文化自信,首先是要有走出去的战略,然后回来建立自信。这是个捷径,而不是像以前闭关自守。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的自信建立在别人的文化认同上,而这需要我们自己做大量的工作。

藏:你觉得中国水墨画如何能够具有当代视野,换言之如何能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占据主流地位?

余: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复杂,她还是与经济有关,与文化的话语权有关。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强大,是它开展文化霸权的基础,富有和强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应该扎根于自己的民族传统,任何对于外来艺术的模仿都将是过渡性的。因此,这就对中国水墨画这个传统的艺术门类提出了要求,它需要具有当代的视野,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当代文化的发展,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具备自我更新能力。目前,这种更新能力在中国画界普遍缺乏,这表现为中国画创作中普遍的复古风。

藏:但这是不是应该看作一部分人的自醒,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复古来建立一种文化的自信呢?

余:我这样认为复古风是中国画一个必由的阶段。就是通过复古的方式学习传统精髓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图式,你可以去画古代的东西,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我们的传统,是学传统的一个工具,但是如果你一辈子去画这样的画,注定是没出路的。通过学习对中国画有深入的认识,然后就要打出来,打出来就包括对题材、内容和技法要超越古人。不能满足于只借助于这个工具。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大家都要走的。就说明清的形式,也要学习古代,他不临摹古人,他也做不出来。这也是个必由之路。但是不能把这种复古风作为中国画一个主路。那样的话中国画必死。学习古人只能是作为进入到中国画的一个途径,而不是终极的目的。

藏:是不是有些画家内心的自觉之后,在当代找不到人对话,比如,就回到宋元,他觉得不如和宋元的大师去对话。

余:我认为这是火候不到。你看所有的大家都是当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都是当代的,他们既有传统又有创造。我认为这种对古人的模仿,是一个阶段,一个必由的道路,但这个道路的时间缩的越短越好,这个道路至少10年,因为你要把传统搞清楚,你没有10年工夫拿不下来。搞清楚之后,再去变,再去有自己。这是前人已经总结了的经验,大部分学习中国画的画家都得走这条路,除非是天才……

藏:你是否认为,整个20世纪,包括80年代以来,我们都没有静下心来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做更深入的研究,这个课是不是要补?

余:从宏观上来说,20世纪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总体上是否定的,这也就使得我们的文化艺术界对于传统艺术的研究远远不够。80年代以后,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有的方面还做了很多,但这里的“多”也只是相对于20世纪前半期而言的,事实上,20世纪前半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是基于对于传统的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如何不了解传统文化,决不会说出“吃人”的精辟论断。

    对艺术家个人来说,要深入到一个艺术门类的内部,不能光靠做试验,要创作就必须深入的了解这个艺术门类的历史,他的传统的东西。就像学习油画一样,要去深入了解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你要学印象派,就必须去画风景,画外光,才能了解他们的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试验艺术永远是过程性的,或者说是过渡性的。

藏:能否谈谈现当代艺术的未来。

余:从学理上来说,现当代艺术必然死亡。因为我们的当代艺术是依照西方逻辑发展的。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一个事物不断从生,到成长、到向前推进,然后死亡。这是一个直线的进化过程。一个东西新生的时候是个新的东西,慢慢会走向成熟,然后走到衰落,然后走到死亡。生物进化过程也被用来衡量艺术发展。西方的艺术一直沿着一条线性的道路前进,不断的有新的东西来取代旧的东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艺术必然死亡。这是一个宿命,没有办法。但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从来不是直线的,中国讲“道”,讲“阴阳”,讲“轮回”。是螺旋式,每轮回一次,上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所以中国是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系统里面,来不断的有新生,然后旧的东西没有死亡掉,只是落在底层,新的东西浮在上面。按中国人的思维没有死亡的问题。当代艺术按照西方的逻辑发展,必然要有死亡的过程,没有死亡的过程就没有新的东西来取代它。这是两种看待艺术和文化的态度,两种态度必然引生出两种艺术。就是我们有能力不断从底层的积淀走到上面去。

藏:熊秉明先生也讲过,西方的现代艺术必然要走到哲学里面,也是一个死亡的观点。那死亡之后代替它的是什么呢?

余:中国当代艺术如果按照西方的模式是必然也要死亡。这已经被中国20年当代艺术的发展证明了,一种东西取代另外一种东西。与西方100年现代艺术更新频率相比,我们更新的速度更快。由于西方是100年的历史 ,我们只有20年的历史,西方在100年里经过大浪淘沙,淘出了能够进入西方文化遗产的东西,而我们20年的历史,这么快的更新,它沉淀少,所以现在艺术市场中价格很高的作品未必能进入美术史,可能留下一两个,剩下的人都将全部被遗忘掉。而中国水墨画如果也按照这样一条逻辑道路发展,也必然死亡。所以中国画不能按照要走自己的路,应该有其自身的内在更新系统,这个系统要伴随着一个对它评价体系的建立。什么时候该更新?什么是新的?对于那些沉淀在下面的我们如何去评价它?我们需要尽快建立这样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当代的,不是古代的,必须是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跟自己很贴近,否则就等于独立整个现实生活之外了。




--------------------------------------------------------------------------------

二月书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7 18:3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