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8|回复: 0

实验水墨是否在吸收糟粕?(rwqeytgf1310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9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rwqeytgf1310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是否能够进入当代?”,在这样一个所谓的“问题”紧逼下,水墨艺术家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实验”。

    当“实验”开始的时候,艺术家就像失了缰的野马,没有了目标的奔跑。尽管没有目标的奔跑会有丧失效率的危险,但却增加了见到丰富景观的可能性。

    探索的尴尬成为实验水墨不能不承认的结果,既不能与西方现代艺术争夺原创的桂冠,又成为中国传统水墨的门外汉。面对这样的结局,水墨画家是否应该反思?


    水墨需要进入当 代吗?如果需要,水墨如何进入当代?尽管生在东方的我们与西方同处于“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但是,这是否证明我们面临着西方人同样的问题。

    西方现代前卫艺术的出现其实质是一种“敌对艺术”,这是一种西方内部对理性主义的颠覆,他们在自己否定自己曾经信以为真的“真理意识”。


    而我们,是否真的要与我们的古人信仰的意识决裂?我们是否要反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是否真的不想享受文人在艺术中期待的“修身养性”。

    西方现代艺术家在艺术中表现恐怖、残忍、惊惧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们正在经受着他们无法容忍,令人空苦的事情,这些歇斯底里的艺术家就像一个痛苦的病人,用画笔疾呼,似乎要让医生看到自己的病症,期待能够得到治愈的良药。



    与此相比,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家似乎比西方艺术家在处理痛苦的方式上更胜一酬。

    如果用佛家思想思考,人活着就是痛苦,那么,我们相信生活在时间长河的任何地域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痛苦,只是这些痛苦的程度、方式不同而已。



    面对苦楚,善于表现的西方人不会放过任何一种方式表达,艺术当然不能例外。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痛苦的处理,不是表达,而是以佛教的宗教思想去解构痛苦。在笔墨的渐渐锤炼中,中国艺术在文人画中发明了一种功能——修身养性。这是一种削弱个人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观念。当人通过自己的小聪明稍稍改变一些自然面貌的时候,就容易自大,忘乎所以,能够让人体验到自己即使能够登上月球都逃脱不了死亡的渺小并不会实施发生。所以人需要“养性”,让自己心平气和的面对自己无法实现的欲望,让自己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和平”相处。这些是中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中国文人画用一种艺术的形式保留了这一“修身养性”的课程。


    记得有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被称为“格子画”,他在宣纸上秘密的画上格子,每幅画的完成都要很长时间。不明白的人也许会以为他在故弄玄虚,不过熟悉禅宗思想的人会有更深的体会。当艺术家在毫无杂念画着没有特殊性的格子的时候,这难道不是在“养性”吗?难道不是在“澄怀”吗?

    中国传统文人画固然有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但是,当我们打算放弃文人画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另外一种方式来接替文人画的“修身养性”功能?这是应该令我们深思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09:4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