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9|回复: 0

[选刊] 关于绝句“全押韵”的探索(张志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 14: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张志斌



《太和正韵》附录一:

一、什么是绝句的“全押韵”
绝句的“全押韵”,是指绝句从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韵;要求完全彻底,不论平、仄,按照《太和正韵》(也是由作者创编,另文论述),国、粤语统一通押。
例如笔者的作品:
纵酒狂歌韵益高,华年颇觉近风骚。鹏城来日扶吟纛,立马横刀气自豪。(《遣兴》)
人在江湖何所思,秋风乍起又催诗。河山壮丽如侬意,总有情怀花未知。(《江南行》)
得道野猴肥,风高没鸟飞。欲寻仙韵味,烟雨上峨嵋。(《重上峨嵋》)
踏月手相牵,笑谈肩并肩。无情还见面?不觉有明天。(《昨夜》)
愿执纤纤手,同轻万户侯。冰魂常易瘦,白首也凝眸。(《红尘》)
夜静观沧海,风怀独自开。无情也无奈,归去约仍来。(《赤湾观海》)
四顾无所倚,谁复怀忠义。雄才未可施,书剑隐于市。(《归南山》)
银湖明月夜,辉映虫鸣野。美人下名车,秋风入香榭。(《银湖》)
心明顿转性,既悦波澜静。风雨雷电鸣,岿然泰山定。(《心性》)
绝句只有四句。五、七言的绝句,有首句押韵与不押韵之别:五言以首句不押韵为常,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常。绝句全押韵,就是不论五言还是七言,一律起句用韵,而且第三句也用韵,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韵,平仄通押(且国、粤语统一通押),一韵到底。
例如:上例《遣兴》和《江南行》两首七绝,都是首句押韵的七绝,其第三句末的“纛”字和“意”字,分别都是仄声同韵。
又如:上例的《重上峨嵋》和《昨夜》,是首句入韵的五绝,其第三句末的“味”字和“面”字,也分别是仄声同韵。
而上例的《红尘》与《赤湾观海》,为首句不入韵的五绝,但现在句句用韵:《红尘》首句韵脚用的“手”字与第三句韵脚用的“瘦”字为仄声韵,二、四句押的“侯”、“眸”为平声韵;而《赤湾观海》首句韵脚用的“海”字与第三句韵脚用的“奈”字为仄声韵,二、四句押的“开”、“来”为平声韵,四者同韵,而平仄通协。
至于《归南山》、《银湖》与《心性》,则是首句入韵的古体五绝,其第三句末分别用的“施”、“车”、“鸣”等字,是平声同韵。
这样,便形成了全篇四句平仄通押一韵,还要是国、粤语统一通押的绝句,显得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大有一气呵成、音韵流转、乐感优美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强化记忆。
当然,绝句除了“全押韵”之外,为增强音乐性,还应该考虑到韵脚用字的铿锵及其相互配合的效果,务求令每句诗乃至整首诗在平仄声调、节奏、音响、力度等方面都达至总体的和谐美善。

二、提出绝句“全押韵”的意义
为什么要实行绝句的全押韵(四句平仄通押,国、粤语统一,一韵到底)呢?
格律诗发展到唐代,在艺术形式上,早已臻于成熟和稳定,除抝体律、绝之外,千百年来,至今都没有任何变动。而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即使是被认为美仑美奂的格律诗,也不应该例外,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正确的革新方向。
笔者在此提出的绝句全押韵,就是对绝句创作在艺术形式上,尤其是用韵方面(国、粤语统一)进行的新尝试与新探索。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向,使格律诗的艺术形式,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得以更臻完美。因此,这一方向性的突破与创新,不但有其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而且,对其它古典诗艺形式的改革、发展,甚至对现代新诗的写作,相信都会有积极的启导与推动作用。

三、绝句完全押韵对诗歌音乐美的影响
格律诗有三美:境界美、音乐美、建筑美。
境界美主要和内容有关。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诗人们必定会有更新的表现和追求,这点不须多说。
至于格律诗的建筑美,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也不论是绝句或是律诗,其字数与句式都是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在这方面,看来没有什么可加以变化发展之处,这是“格式”的固定。
而音乐美方面,除了由老杜着意创辟,经宋人发展的抝体律、绝之外,也似乎再难有其它方面的追求。
现在,提出“绝句完全押韵”,正是希望在增强诗歌的音乐性方面,能产生一种新思维,找寻出新的方向,通过群策群力,从而开创一个新局面。这种创作形式对诗歌音乐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从绝句的押韵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会使绝句显得新颖、独特,在形式上另树一帜,平添新意,势必给人以不同的观感。
同时,绝句完全押韵,可造成一气呵成的气势,使绝句在音乐美方面,更加悦耳、上口,乐感优美,强化了音韵的流转,使绝句的气韵更加紧凑和具有连贯性。
这样,便会更适于吟诵,还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四、探索实践和体会
(一)、创作实践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也就是笔者正式走上诗词创作道路还没有多久的时候,由于一开始就定下了“诗未写好,韵先用好”的基调,在这种朴素的思想驱使下,笔者的创作非常注重用韵,因此,很容易就产生出在篇幅最短的绝句创作上进行“完全押韵”的简单思路,对绝句的创作,开始进行“全押韵”的有关尝试与探索。
早在1985年的时候,在当时还未够成熟的诗作《陈思》等,就已开始用上绝句的“完全押韵”。
九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如《遣兴》等,已经是内容与形式都比较成熟的“完全押韵”的绝句。
到九十年代的中后期,绝句“完全押韵”的创作,主要还是继续运用在七绝方面,如《江南行》等。
进入了新世纪,绝句“全押韵”的创作,就基本上是集中在五绝方面,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不但有了大量的作品,而且,还上升到理论上的认识,发现绝句的全押韵,确实能够产生出上述的特殊效果,对诗歌的音乐美大有助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吸引力,令笔者的绝句创作,总是朝着完全押韵的方向努力,并且至今不断,创作出数量相当可观的一批作品;除前面的十几首之外,以下再录部分供读者参考,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豪饮惊四座,性情现真我。黄土笔墨多,何必鬼推磨。(《莲湖夜饮》)
仍靠黄土地,民歌长吐气。嘶鸣草木欷,何当更奋起。(《陕北行》)
豪饮黄海水,兴来拼一醉。意态玉山摧,抛开错与对。(《青岛与诸君豪饮海水》)
四围山抱静,清修宜入定。自然见性灵,福慧常系命。(《探抱福山》)
奇花访未到,何期沾瑶草。福山本不高,拨开无人道。(《出山》)
富贵兼至爱,风怀长不改。云山任往来,诗名海内外。(《贵生》)
春水绕春山,山花方烂漫。风雨复阑珊,如闻声声慢。(《春意》)
乍刺连心痛,名花别样红。使君休妄动,孟浪失惊鸿。
欲绽露尖尖,奇香入梦甜。开来鲜艳艳,丽日映珠帘。(《玫瑰二首》)
佳人携美酒,赤诚邀叙旧。听涛觅牵牛,天长论地久。
举杯含烟柳,月明半将就。海风未肯休,频掀青丝秀。
秋水欲横流,酒尽应无疚。共渡百年修,援手挽香袖。
芳心总愿闻,无情当无恨。天意寄红尘,有缘可有份?(《金水湾夜饮》六首选四)
剑气楚天扬,英魂归故乡。千秋高节亮,古月照忠良。(《应邀赴梅州参加叶剑英纪念园落成典礼赋咏》)
(二)、创作体会
绝句“全押韵”,笔者有二十几年的创作积累,体会如下:
绝句分五、七言。五绝,有押仄韵的古体拗绝,而且,在更多情况下,五绝是以仄韵的古体而见胜。相比之下,七绝则比较正规,鲜见押仄韵的拗体。
这样,七绝的“全押韵”,通常就只能在律体七绝上运用。首句入韵的七绝,则在第三句押仄声相同的韵;而首句不入韵的七绝,则在第一、三句押仄声相同的韵。所以,绝句“全押韵”在七言的运用,受一定的规限。感觉上,七绝的“全押韵”,应该是在首句入韵的常格上运用,比在首句不入韵的体式上运用稍为见长。
而绝句“全押韵”用在五绝当中,因五言多有古体拗绝,故不论是押平声韵,还是押仄声韵,也不论首句入韵不入韵,运用起来,都可以无拘无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关于前人的创作
翻开前人的诗集,鲜见有绝句完全押韵的例子;即使有,也多属偶合,未必有意为之,更从未有人提倡过“绝句完全押韵”这样的写作方法及相关的理论。因此,这里就暂且不再多论。
至于说按照作者开创的《太和正韵》国、粤语统一通押,更是闻所未闻,绝对前无古人!

六、艺术上的束缚与追求
绝句完全押韵,无疑是在原有格律束缚的基础上,再加一重“束缚”,可以说这是“作茧自缚”。然而,这对于一个在诗词写作方面已有一定经验的作者来说,应当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稍加注意即可。而且,当认识到绝句的完全押韵,是绝句在艺术形式上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能够使绝句的形式更加优美,更能增强其音乐性,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上层楼的时候,有志者是会知难而进,努力去尝试和探索追求的。
最后,须要再提的是,既然完全押韵是一个值得践行的新方向,则不妨先从篇幅较短小的绝句做起,在取得经验之后,再扩展到律诗方面。
也许,绝句因为较短,完全押韵,容易收到一气呵成,显得音韵流转,更加悦耳上口、乐感优美,气韵更加紧凑连贯的效果;而律诗八句较长,若平仄一韵通押到底,是否能与绝句一样,收到理想的效果,还是反而会显得单调呆板,束缚过甚?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观察。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在这里,毕竟已为有志在诗坛拓荒者提供了一条艺术形式上值得深入探寻的新途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号太和子,因而又将首创的绝句“全押韵”称为“太和体”)
注:本文作为《红尘五绝》的代序,曾见刊于《深圳诗词》2007年总26期,今作修订、校正。


作者二00八年八月一日于深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16:0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