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3|回复: 1

浅议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石风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3 15: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石风英


  【论文关键词】徐陵;《徐孝穆集》;四库全书本

  【论文摘要】徐陵是南朝梁陈时期以文章著称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在梁陈二代赫赫有名,被称为“一代文宗”。历来对其作品的整理研究不乏其人,但大都围绕其编选的《玉台新咏》,而很少涉足其诗文创作。为了全面认识和评价徐陵的诗文及其成就,本文拟对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析,以期有助于徐陵诗文的相关研究。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县)。生于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卒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享年76岁。其生平事迹在《陈书》、《南史》中均有记载。《陈书·徐陵传》载:“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祖超之,齐御林太守、粱员外散骑常侍。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谥曰‘贞子’。”其父徐摛在《梁书·徐摛传》中有详细记载:“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祖冯道,宋海陵太守。父超之,天监初仕至员外散骑常侍。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受其父亲影响,徐陵自小便聪明好学“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陈书·本传》)“左梁世已以文章名,入陈后,累官侍中安右将军、左光禄大夫、南徐州大中正建昌县开国侯。”(《徐孝穆集笺注》提要)徐陵不仅官高位显,其文学成就亦首屈一指,被称为“一代文宗”,当时的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出自其手笔。成就远在其父徐摛之上,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书·本传》记载徐陵有四子:徐俭(一名徐报)、徐份、徐仪、徐僔。
  
  一、《徐孝穆集》的版本
  
  《徐孝穆集》最早收录在《隋书·经籍志》:“陈尚书左仆射《徐陵集》三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三十卷。《陈书·本传》载:“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苛作者。其余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祖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辑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失散,存者三十卷。”由此可知,徐陵文集在岗在刚刚编成时还要多于三十卷,但由于战乱的原因,保存下来的只有三十卷。到了宋代,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徐陵文集几乎散佚殆尽。《宋史·艺文志》七别集类仅收录“《徐陵诗》一卷。”我们今天看到的徐陵文集是明清两代的辑本。据刘九伟《〈徐孝穆文集〉诸本之研究》一文,明代的辑本有:《徐仆射集》十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徐仆射集》(选本),明·叶绍泰辑《汉魏六朝别解》本;《徐孝穆集》十卷,明·阎光世辑《文选遗集》本;《徐孝穆集》十卷,《四部丛刊》据明·屠隆本影印;《徐仆射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白三家集》本;《徐孝穆集》七卷,明·文漪堂抄本,吴骞、唐翰题,傅增湘跋。清代辑本有:《徐孝穆集》六卷,附备考一卷,清·吴兆宜笺注,徐文炳撰备考;《徐仆射集选》一卷,清·吴汝纶评选辑录之《汉魏六朝白三家集选》本。下面简略介绍一下《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四库全书》本《徐孝穆集》以及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
  
  二、《四库全书》本
  
  清代由吴汝纶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中辑录的《徐仆射集》仅一卷,因其过于简略,《四库全书总目》没有著录。《总目》仅著录吴兆宜笺注的《徐孝穆集》六卷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别集类一著录:“《徐孝穆集笺注》六卷,内府藏本,陈·徐陵撰。国朝吴兆宜注。《隋书·经籍志》载陵集本三十卷,久佚不传。此本乃后人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诸书内采掇而成。陵文章绮丽,与庾信齐名,世号‘徐庾体’。《陈书》本传称其‘辑裁巧密,多有新意’。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为‘一代文宗’。其集旧无注释,兆宜既笺庾信集,因并陵集笺之。未及卒业。其同里徐文炳续为补缉,以成是编。其中可与史事相证者……而兆宜所笺略不言及,盖主于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也。然笺释词藻亦足备考,故至与所笺庾集并传也焉。”指出吴兆宜注本的优缺点,并且特别举例说明了《徐孝穆集》的价值之一:“可与史事相证”。吴兆宜笺注的《徐孝穆集》虽然忽视了徐陵集这一功能,在笺注中“略不言及”,但由于它笺注的辞藻“亦颇足备考”,加之吴注《徐孝穆集》是古今唯一注本,故其价值不可替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全书》本《徐孝穆集笺注》,每页32行,每行21字。版心从右往左依次为: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徐孝穆集笺注,卷次,详校官左都御史臣李绶,检讨臣何思钧覆勘,总校官降调编修臣仓圣脉,校对官编修臣励守谦,誊录监生李利仁。卷首正文右上方有一朱文方印“文渊阁藏”,卷后右上方有一朱文方印“乾隆御览之宝”。《四库全书》本《徐孝穆集》卷一为1篇赋、14首乐府、22首诗、7篇表、2篇移文、1篇檄文、7篇启;卷二为11篇书;卷三为21篇书;卷四为1篇序、6篇碑文;卷五为2篇碑

文、1篇颂、3篇铭、1篇哀策文、3篇墓志;卷六为6篇诏、3篇文、2篇玺书。卷后附有备考,由吴江徐文炳注。注卷六中除《封始兴王诏》之外的文章。备考后附有徐文炳作的《徐孝穆集笺注后跋》。在《后跋》中,徐文炳对徐陵的诗文作了评价:“今以徐子之趣向,而又能信好将来,纵横艺苑,驰骋志林。岂曰孝穆之才情仅娴宫体而已哉。”也就是说徐陵不仅仅擅长写绮艳的宫体诗,他在写文章方面也颇有造诣。评价颇为公允。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5: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议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7-12 15:07:00 ]    作者:石风英    编辑:studa090420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代理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DOZEDU.COM)!

  【论文关键词】徐陵;《徐孝穆集》;四库全书本

  【论文摘要】徐陵是南朝梁陈时期以文章著称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在梁陈二代赫赫有名,被称为“一代文宗”。历来对其作品的整理研究不乏其人,但大都围绕其编选的《玉台新咏》,而很少涉足其诗文创作。为了全面认识和评价徐陵的诗文及其成就,本文拟对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析,以期有助于徐陵诗文的相关研究。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县)。生于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卒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享年76岁。其生平事迹在《陈书》、《南史》中均有记载。《陈书·徐陵传》载:“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祖超之,齐御林太守、粱员外散骑常侍。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谥曰‘贞子’。”其父徐摛在《梁书·徐摛传》中有详细记载:“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祖冯道,宋海陵太守。父超之,天监初仕至员外散骑常侍。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受其父亲影响,徐陵自小便聪明好学“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陈书·本传》)“左梁世已以文章名,入陈后,累官侍中安右将军、左光禄大夫、南徐州大中正建昌县开国侯。”(《徐孝穆集笺注》提要)徐陵不仅官高位显,其文学成就亦首屈一指,被称为“一代文宗”,当时的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出自其手笔。成就远在其父徐摛之上,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书·本传》记载徐陵有四子:徐俭(一名徐报)、徐份、徐仪、徐僔。
  
  一、《徐孝穆集》的版本
  
  《徐孝穆集》最早收录在《隋书·经籍志》:“陈尚书左仆射《徐陵集》三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三十卷。《陈书·本传》载:“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苛作者。其余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祖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辑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失散,存者三十卷。”由此可知,徐陵文集在岗在刚刚编成时还要多于三十卷,但由于战乱的原因,保存下来的只有三十卷。到了宋代,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徐陵文集几乎散佚殆尽。《宋史·艺文志》七别集类仅收录“《徐陵诗》一卷。”我们今天看到的徐陵文集是明清两代的辑本。据刘九伟《〈徐孝穆文集〉诸本之研究》一文,明代的辑本有:《徐仆射集》十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徐仆射集》(选本),明·叶绍泰辑《汉魏六朝别解》本;《徐孝穆集》十卷,明·阎光世辑《文选遗集》本;《徐孝穆集》十卷,《四部丛刊》据明·屠隆本影印;《徐仆射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白三家集》本;《徐孝穆集》七卷,明·文漪堂抄本,吴骞、唐翰题,傅增湘跋。清代辑本有:《徐孝穆集》六卷,附备考一卷,清·吴兆宜笺注,徐文炳撰备考;《徐仆射集选》一卷,清·吴汝纶评选辑录之《汉魏六朝白三家集选》本。下面简略介绍一下《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四库全书》本《徐孝穆集》以及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
  
  二、《四库全书》本
  
  清代由吴汝纶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中辑录的《徐仆射集》仅一卷,因其过于简略,《四库全书总目》没有著录。《总目》仅著录吴兆宜笺注的《徐孝穆集》六卷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别集类一著录:“《徐孝穆集笺注》六卷,内府藏本,陈·徐陵撰。国朝吴兆宜注。《隋书·经籍志》载陵集本三十卷,久佚不传。此本乃后人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诸书内采掇而成。陵文章绮丽,与庾信齐名,世号‘徐庾体’。《陈书》本传称其‘辑裁巧密,多有新意’。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为‘一代文宗’。其集旧无注释,兆宜既笺庾信集,因并陵集笺之。未及卒业。其同里徐文炳续为补缉,以成是编。其中可与史事相证者……而兆宜所笺略不言及,盖主于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也。然笺释词藻亦足备考,故至与所笺庾集并传也焉。”指出吴兆宜注本的优缺点,并且特别举例说明了《徐孝穆集》的价值之一:“可与史事相证”。吴兆宜笺注的《徐孝穆集》虽然忽视了徐陵集这一功能,在笺注中“略不言及”,但由于它笺注的辞藻“亦颇足备考”,加之吴注《徐孝穆集》是古今唯一注本,故其价值不可替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全书》本《徐孝穆集笺注》,每页32行,每行21字。版心从右往左依次为: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徐孝穆集笺注,卷次,详校官左都御史臣李绶,检讨臣何思钧覆勘,总校官降调编修臣仓圣脉,校对官编修臣励守谦,誊录监生李利仁。卷首正文右上方有一朱文方印“文渊阁藏”,卷后右上方有一朱文方印“乾隆御览之宝”。《四库全书》本《徐孝穆集》卷一为1篇赋、14首乐府、22首诗、7篇表、2篇移文、1篇檄文、7篇启;卷二为11篇书;卷三为21篇书;卷四为1篇序、6篇碑文;卷五为2篇碑

文、1篇颂、3篇铭、1篇哀策文、3篇墓志;卷六为6篇诏、3篇文、2篇玺书。卷后附有备考,由吴江徐文炳注。注卷六中除《封始兴王诏》之外的文章。备考后附有徐文炳作的《徐孝穆集笺注后跋》。在《后跋》中,徐文炳对徐陵的诗文作了评价:“今以徐子之趣向,而又能信好将来,纵横艺苑,驰骋志林。岂曰孝穆之才情仅娴宫体而已哉。”也就是说徐陵不仅仅擅长写绮艳的宫体诗,他在写文章方面也颇有造诣。评价颇为公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5 13:2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