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6|回复: 1

试论儒家诚信教化及其儒商人格培养(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15: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佚名

   
杨凤荣 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 摘 要 ] 传统文化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对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诚信之德作为重要的个体道德判断标准,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诚信教化,塑造了优秀的中华儒商。当今时代,重视儒商人格的培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诚信文化 诚信教化 儒商人格培养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文化传统,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中诚信之德与封建道德的其他规范相互贯通并居于核心地位,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诚信学说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行为方式特别是对儒商的人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中国历史上的诚信教化

文化本身是个人行为变异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文化存在于个体之外,但它对人的行为会施加很大的强制力量。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强制有两种形式,直接文化强制和间接文化强制,而且前者的效果更为明显。正是文化具有强制性,所以人们才非常重视文化的教化。

由于诚信之德在整个封建道德规范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历代思想家都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它,统治者出于 “ 以德率政 ” 、稳定社会的政治需要,也不断地强化它,使之以封建纲常的形式居于社会道德的主导地位。在社会心理层面,崇尚明礼诚信逐步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因此,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视诚信这一人品的培养,重视诚信教化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历史上诚信教化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的。

1. 家庭教化

传统家训是千百年来在民间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我国社会的主要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它以一种通俗易懂的传播形式,将博大精深、玄妙缜密的传统文化传递给社会成员,进行个人修养、节操、理想、奋斗的文化熏陶,体现出一种伦理的巨大力量。它所表达的理想人格模式是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历史上的诚信教化是 “ 从娃娃抓起 ” ,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已开始了诚信教化。父母以身立信,言教、身教并用。《韩非子 • 外储说左上》中就记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中国古代诚信故事比比皆是,如管鲍之谊、刘备三顾毛庐、季布一诺等,另外,还有因不守信用而导致败亡的历史典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牧童 “ 狼来了 ” 的谎言等,父母经常以此为内容,对孩子讲有关诚信的故事,使孩子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品格。写诫子书就是家庭教化的主要形式之一。颜之推《颜氏家训 • 名实篇》中,通过 “ 伯石让卿 ” 、 “ 王莽辞政 ” 的典故告诉子孙 “ 巧伪不如拙诚 ” 、 “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 之道理。

2. 蒙学教化

中国古代儿童在七八岁至十五六岁之间,接受 “ 蒙养教育 ” 。蒙养教育中的诚信教化主要是通过蒙养教材来进行的。一些著名的学者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教材的编写,如宋代的朱熹、吕正中、王应麟等都亲自编写蒙学教材,广为流传的《三字经》即为王应麟所编。蒙养教材多通俗易懂,如《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二十四孝》等。在编写内容上,蒙学教材把识字和培养诚信等伦理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如南朝周光嗣编写的《千字文》中就有 “ 信可使履,器欲难量 ” 的内容,清人李毓秀编篆的《训蒙文》(《弟子规》)中就提出: “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

3. 官学教化

官学的诚信教化主要是通过学习书目的选定和科举考试来实现。自西汉武帝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学典籍成了官学的必修课程。这样,学子们在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著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诚信教化,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君子人格。不仅如此,儒学典籍还被列入科举考试内容,通过考试这一硬约束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诚信规范在学生心目中反复强化,成为人生的道德支柱。

4. 书院教化

书院是传承文明,传播思想和文化的载体,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位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宋代是书院获取显赫声名、得到大发展并形成为制度的时期。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茅山书院、石鼓书院是宋代的六大著名书院。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通行天下,更有典范作用。书院与教育、学术结合,形成魅力无限的文化人格特征,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综观中国书院制度将近 1000 年的历史,它注重人伦纲常之道的教育,把伦理道德当作人类生活決定性因素的价值取向。书院将诚信教育列入教规之中,并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如明朝胡居仁在掌教白鹿洞书院时,就把 “ 主诚敬以存心 ” 作为六条学规之一。

5. 社会组织教化

利用其他的社会组织实现儒家的诚信教化。封建社会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乡里、宗族和家庭。乡里通过乡约,宗族通过宗规、族约,家庭通过家奠等灌输儒家思想。封建社会里除了遍设学校、广立书院等以宣传儒家思想以外,还灌输一定的诚信思想。再如古代徽州今江西婺源县的许多家族的 “ 三八会 ” ,即每遇初三、十八日就召集本族子弟到祠堂中, “ 申以孝悌姻睦之义 ” ,并惩罚违背儒家道德规范的人,从而造成了 “ 儒风独茂 ” 的风气。

二、现代儒商的人格培养

近年来,儒商开始成为学术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历史上许多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儒家伦理文化,他们以诚待人,崇尚信义,是以孔孟所倡导的儒家伦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由此被称为传统型儒商,其内在精神和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脉相承,恪守 “ 仁、义、礼、智、信 ” 的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了以 “ 为商以德 ” 、 “ 以德为本 ” 的经营之道。

时代总在进步,儒商也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种转型最本质的体现在传统儒商精神在新时代的扬弃和发展。只有既具备现代科技知识,同时又有道德文化修养,才能成为未来企业家中的精英和中流砥柱,而这样的企业家,就是 “ 现代新型儒商 ” 。传统文化塑造了优秀的中华儒商,儒商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构建企业信用文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还需极力塑造 “ 现代儒商 ” 的人格。

1. 在全社会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企业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改进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使 “ 洋为中用 ” 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这一国情。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后代,更应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 古为今用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实,无论现代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管理,还是东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无不从中国儒家文化中吸取精华,指导其实践。美国学者莱尔逊上世纪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5: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80 年代中期所著的《工商管理硕士速成》一书,就将孔子管理思想列入其中。 90 年代末,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十分自豪地说,哈佛商学院将海尔集团 “ 以人为本 ” 的企业管理成功经验作为案例编入教材,而海尔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儒家、儒商式的管理模式。日本在商战中,其成功的文化渊源更是来自三子(孔子、老子、孙子),三书(《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三种学说(儒家、道家、兵家)。儒家、儒商的 " 人本主义 " 管理模式不仅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而且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管理。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加以深入研究的氛围,倡导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使生产者经营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以此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指导自己的行为。

2. 把塑造企业的儒商人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道德建设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不仅要用法律规范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而且要用伦理道德来约束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与儒商的主张具有一致性,儒商的主张与现代市场经济存在不少同构与契合的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涵,因此,生产者经营者儒商人格的培养,应与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相结合。

儒商人格的塑造具有通过道德约束从而达到自律的特征,而道德约束通常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等手段,以唤醒人们的良心和羞耻感、内疚感,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的理性目标。随着管理理念的发展,伦理道德经营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伦理道德经营要求市场主体在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不是出于趋利避害的目的才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是把遵守伦理道德规范视为一种责任,在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带来的成本大于利益或不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带来的损害小于利益时,仍然选择伦理道德规范。

3. 市场主体应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儒家伦理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内省性,其重点在于个人的自觉,在于自我约束。儒家的 “ 慎独 ” 就是对高度自觉性的要求。《中庸》中说: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活动也出于自身修养的目的,而非外界压力。现代市场经济以独立的人格为基础,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确认物质利益的差异性、个体性,从而激励人们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并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这就需要市场主体严格的自身管理,将自己的身心训练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有效地发掘人的社会价值,以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管理要求市场主体有目的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市场主体自身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的成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无论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是管理措施的正确与否,都源于生产者、经营者对客观事物能否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因此,市场主体在培养自身的儒商人格过程中应学会自我管理,重视个人素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注重自身的性格塑造,道德塑造和人格塑造。在接受现代文化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转化为个人的文化素质,从而把以外在的纪律约束为主变为以内在的素质培养为主,把客观的道德标准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走 “ 以德兴商 ” 之路,恪守诚信公平,义利并举的商业道德。

4. 市场主体儒商人格的培养要落实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

培养市场主体儒商人格的目的在于通过市场主体的内省,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因此,市场主体儒商人格的培养应落实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中,当前应以儒家的诚信观为出发点,以儒商人格培养为中心,重视信用的价值,重视商业道德的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的氛围,营造一个能够使员工在其中有所成就的良性企业文化环境。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员工因受到信任、尊重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仅如此,员工还会把这种源于企业内部的尊重、诚信传递给企业的顾客,从而使企业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忠诚顾客,最终为企业赢得长久的声誉,赢得长久的业绩。

参考文献 :

[1] 宋惠昌 : 诚信 —— 商道之本 [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

[2] 夏澍耘 : 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 [J]. 光明日报, 2002-04-9

[3] 彭安玉 : 中国古代的诚信教化 [J]. 光明日报, 2002-07-2

[4] 葛荣晋 : 儒学精蕴新释 [M]. 济南:齐鲁书社, 2002

[5] 陈谷嘉 邓洪波 : 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6 02:1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