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3|回复: 0

徽商的经营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15: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徽商的形成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崭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徽商的经营道德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相关内容

【贷本经商】

徽商资本来源之一。借高利贷从事商业经营,是徽州商人资本的重要来源之一。金声《与徐按院书》指出:徽州人"虽挟货行贾,实非己货,皆称贷于四方之大家,而偿其什二三之息,但以运货于其手,则伊若如其所有,而以为此民货也"。婺源人江汝元便是以贷本经商起家,终致大富。

【非勤俭不能治生】

徽商持家、经营方式。语见《丰南志·从父敬仲公行状卜"非诗书不能显亲,非勤俭不能治生。"意思是只有通过读书做官,才能光宗耀祖;只有勤俭,才能发家。徽州第一代商人,大多一贫如洗,勤俭发家显得尤为重要。婺源人李祖记,早年业儒,因生活贫困,弃儒就商,从事贩木。凡竹头木屑均舍不得丢弃,收集起来,各当其用,逐渐发家致富。既富,勤俭不减贫困时,每天粗茶淡饭,一件布衣穿了十多年,一双云履只在见客时穿。居室极陋隘,也不新建,资金全部投入营运。富商大贾,也以勤俭自律。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拥资巨万,不事奢侈,家中不专备车马,不演戏,不豪宴请客。

【贾而好儒】

徽商特色之一。明代有人把徽商分为"儒贾"和"贾儒"两种。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两者都是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商人,或具有经商才干经验的文化人,是贾与儒的结合,是文与商的交融。"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太函集》卷52)。徽商贾而好儒,受到较深的儒学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使他们在经商中,善于运用心计,精干筹算,审时度势,决定取予。明代欲人黄镰,少时从儒就学,立下经世之志,后来弃儒经商,在闽、越。齐、鲁间进行商业活动。由于善于洞察"盈虚之数",故精干"进退存亡之道",获利甚多。清代款人叶天赐,生性聪颖,工诗词,擅书法,因家贫行贾,"料事十不失一",一跃而为扬州富商。

【归德孟尝】

徽商对待债务的一种态度。语见敦县《潭渡黄氏族谱·故国子生黄彦修墓志铭卜"赢则不贷,贷则不赢,重以岁凶,索之何益?冯援侠客,犹能归德孟尝,公等休矣,吾不逞椎牛。"徽商经常免除一些债户无法偿还的债务,明代婺源商人汪拱干一次焚券达数千张。黄彦修的话表达了徽商对免除债户债务的见解。

【红顶商人】对清末著名徽商胡塘(字雪岩)的别称。胡光埔因捐输及佐辅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黄马褂。人称"红顶商人"。当代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发表有《红顶商人》长篇历史小说,描写胡光墉一生的兴衰史,使胡光埔"红顶商人"的雅号家喻户晓。参见[胡光墉],也有将"红顶商人"泛称所有亦贾亦儒,带红顶带的徽商大贾。

【居贾则息微】

徽商经营方式。即薄利多销。语见康熙《休宁县志·风俗卜"居贾则息微,于是走吴、越、蜀、闽、粤、燕、齐之郊……"说明薄利多销是徽商的一种普遍经营方式。明末南京当铺,福建商人的典息为三至四分,徽州商人的典息仅一至三分,因此人们都不喜欢福建典当铺。休宁商人孙从理在吴兴经营典业,取息仅一分,人们趋之如流。薄利促进多销,利润自然滚滚而来。

【儒商】

对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徽商人的一种称呼。亦称"儒贾",以经商为名,行儒教之事。明万历年间,在两淮经营盐业的歙商吴彦先,一有闲暇便浏览书史,因而善于与同行纵谈古今得失,连一些宿儒也自以为不如他,故博得群商的拥戴,一切营运都奉请他筹划。彦先不负众望,精心权衡货物轻重,揣测四方缓急,判察天时消长,且又知人善任,以致凡得到他指导的经商活动,均获利甚多,遂一时成为众商的智囊。

【三贾不利犹未厌】

徽商术语。语见光绪《祁门倪氏文族谱诰封淑人胡太淑人行状》:"徽之俗,一贾不利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体现了徽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明末歙人江遂志第一次经商,被人诬陷逃税,货物被没收。东山再起后,货船又被大风刮翻,沉入江中,仅以身免。第三次变卖了所有家产,前往金陵、淮扬等地经营盐业,终于发家致富。

【视时丰歉以计屈伸】

徽商经营方式。语见万历《休宁县志*风俗》:"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意思是根据市场的兴旺或疲软,以决定经营方针,即抓市场信息。明末的书籍颇受欢迎,徽州书商便大量刻印丛书和插图。吴勉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204卷,吴管《古今逸史》丛书42种182卷等大部头丛书相继推出;汪廷纳《人镜阳秋》,胡正言《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等带有精美插图的书籍先后问世。由于徽州书商善于抓市场信息,遂至明末徽刻图书在书市上占主导地位。清末婺源商人金大坤、金烈光等原在江南一带经营木业,随着上海口岸的兴起,为茶叶的转口贸易提供了条件,便纷纷转营茶业。

【以贾代耕】

对徽州人谋生手段的一种称呼。徽州山多田少,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中产以下人家便无田可耕,不得不从农田以外去想办法,以经商代替农田耕作,以谋生路。徽商盛时,徽人经商的人数约占成年男子人口总数的70%,经商成为徽州人谋生的主要手段。以贾代耕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因地有无以通贸易】

徽商经营方式。语见万历《休宁县志·风俗》:"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意思是根据具体地方的商品盈缺情况,以决定经营品种。徽商程澧见苏南盛产木棉,便经营布业;扬州盛产盐,便经营盐业;徽州瘠薄贫穷,则经营典当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8 02:5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