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76|回复: 0

周敦颐《太极图》与道教(朱汉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8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汉民


    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著作,被认为是宋儒“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的开端。加之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曾师事周敦颐,故而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学统上,周敦颐都被推为理学的“宗主”。
    周敦颐的代表著作是《太极图说》,然而这又是一部在学术史上争议最多的著作。褒扬周敦颐者,认为它是周子“不由师传,默契道体”,从而上承了千年不传的孔孟道统;贬抑周者,则又认为它是对道家、佛家学说的简单抄袭,故通过否定《太极图说》,进而否定周子的学术价值,最后否定整个宋儒之学。这样,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来源问题,成为一个涉及到对周敦颐思想乃至整个宋明理学的评价问题。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包括“图”与“说”两个部分。早在南宋初年,此“图”与“说”就有不同版本的差异。后经朱熹校定,遂形成现在通行的版本。周敦颐通过“图”的演示和“说”的解释,完整地描述了一个由无极太极到阴阳五行、万物化生的宇宙论,再到圣人立中正仁义、立人极的人生论。在以前的中国学术史上,尚没有一个人以如此简洁的“图”与“说”,完整地、清晰地描绘出这样一个以儒家伦理为主导内容的宇宙论模式。所以它受到了南宋道学家们的极度推崇,认为它“阐夫太极阴阳五行之奥,而天下之为中正仁义者得以知其所自来”,它“上接洙泅千载之统,下启河洛百世之传者,脉络分明,而规摹宏远矣。”①
    但是,随着(太极图说》的地位提高、影响扩大,其来源问题很快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朱熹、张拭等道学家坚持认为,(太极图)是周子“渊源精粹,实自得于心”、“不由师传,默契道体”,“独得微旨于残篇断简之中”。这也就是说,《太极图》不是由某种直接师承,而是周敦颐研习儒家经典、独立自得的结果。而朱震,、陆九渊等人则认为《太极图》上有所承,朱震甚至还列出一个非常具体的授受谱系,将《太极图》与道士陈抟等联系起来。明清以来,宋明理学受到批判,而宋《易》图书之学首当其冲。关于(太极图说》来源于道家的问题,成为一个普遍关注并引起堵多讨论的热点问题。明末黄宗炎有《图书辨惑》、清朝毛奇龄著有.(太极图说遗议》、胡渭著有《易图明辨》、朱彝尊著有(太极图授受考》等,均是有关《太极图》来源的重要考证著作,它们力图证明《太极图》是抄袭或综合道家、道教著作的结果,以证明周敦颐之学非儒家正学,进而否定、贬抑整个宋儒之学。
    《太极图》是周敦颐自己创造的,还是完全抄袭道家的?一直是学术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要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宋以来关于《太极图》来之于道家、道教的观点作一番考辨。自宋至清,关于《太极图》来源于道家、道教的议论很多,综合来说,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但详细考察,却遗憾地发现这见种说法均无真正考据学意义的依据。


第一、源于道士陈抟说

    首先提出(太极图》授受关系并将其归之于道士陈抟的是南宋初年学者朱震,他列出一个有关图书之学的授受谱系:“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颗、程颐。”*根据朱震的说法,《太极图》并非周敦颐“自得于心”,而是通过“陈抟一种放一穆修一周敦颐”的授受谱系而来。朱震的说法在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受到怀疑,因为穆修、周敦颐之间授受《太极图》的说法遇到了一些疑问。其一,是时间、地点上的。元代学者刘因早就提出这个疑问:“然其实,则穆死于明道元年,而周子时年十四矣。”③他认为周子其时尚年少,不可能师承穆修④。而且,穆修客死于淮西道中蔡州,据周子《年谱》载,周敦颐这时则正在京师开封,在地点上也有问题。由此可见,这个刚离家乡而居于开封舅家的周敦颐尚不可能向客居蔡州的穆修从学。其二,朱震认为《太极图》传之于穆修,并由他上溯到陈抟,但是他没有提供任何文献的依据,证明其观点,以至于非常相信《太极图》源于道家的陆九渊也只是说“其必有考”。可见,他们实际上均无法提供考据学上的依据。

    由于明清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太极图》来源的浓厚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考据来证明《太极图》源于道士陈抟,以解决上述文献依据的困难。黄宗炎著有《图学辨惑》一书,其中有《太极图说辨》一文,力图证明周敦颐《太极图》源于道家《无极图》,他说:“《太极图》者,创于河上公,传自陈图南,名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也。”⑤黄宗炎将陈抟的《无极图》与周敦颐的《太极图》均列于书中作了比较,以证明《太极图》源于《无极图》。从比较来看,两图的确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必有抄袭的关系,但是,哪一个图在先呢?黄宗炎却并没有提供证据,以证明《无极图》是早于《太极图》而作,证明《无极图》是陈抟乃至魏伯阳、河上公所传。当然,黄宗炎谈到陈抟曾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但这同样是没有依据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这个石刻,连拓片也没听说过。那么,黄宗炎的考辨并没有取得什么新的进展。相反,倒还暴露出一此问题。因为现在能够找到的《无极图》,并不在陈抟那里,而是在南宋道士白玉蟾(1194——1229年)的书中。白玉蟾系南宋宁宗时人,属道教南宗,其《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三有《无极图说》,分“顺生人”和“逆成丹”两层,其思想观点和黄宗炎所说陈抟的《无极图》十分类似。白玉蟾服膺朱熹之学,当然也了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他将《无极图说》列入文集中以将其作为自己的作品,但十分明显,《无极图说》是来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由此看来,黄宗炎用来和《太极图》作比较的《无极图》,很可能是南宗道教徒等伪托陈抟而作。既然《太极图》在先而《无极图》在后,那么应该是《无极图》抄袭了《太极图》而不是相反⑥。  由此可见,黄宗炎等关于《太极图》来源于道士陈抟的考述,是一个既无可靠文献依据而又漏洞很大的说法。 
第一、源于道士陈抟说

    首先提出(太极图》授受关系并将其归之于道士陈抟的是南宋初年学者朱震,他列出一个有关图书之学的授受谱系:“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颗、程颐。”*根据朱震的说法,《太极图》并非周敦颐“自得于心”,而是通过“陈抟一种放一穆修一周敦颐”的授受谱系而来。朱震的说法在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受到怀疑,因为穆修、周敦颐之间授受《太极图》的说法遇到了一些疑问。其一,是时间、地点上的。元代学者刘因早就提出这个疑问:“然其实,则穆死于明道元年,而周子时年十四矣。”③他认为周子其时尚年少,不可能师承穆修④。而且,穆修客死于淮西道中蔡州,据周子《年谱》载,周敦颐这时则正在京师开封,在地点上也有问题。由此可见,这个刚离家乡而居于开封舅家的周敦颐尚不可能向客居蔡州的穆修从学。其二,朱震认为《太极图》传之于穆修,并由他上溯到陈抟,但是他没有提供任何文献的依据,证明其观点,以至于非常相信《太极图》源于道家的陆九渊也只是说“其必有考”。可见,他们实际上均无法提供考据学上的依据。

    由于明清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太极图》来源的浓厚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考据来证明《太极图》源于道士陈抟,以解决上述文献依据的困难。黄宗炎著有《图学辨惑》一书,其中有《太极图说辨》一文,力图证明周敦颐《太极图》源于道家《无极图》,他说:“《太极图》者,创于河上公,传自陈图南,名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也。”⑤黄宗炎将陈抟的《无极图》与周敦颐的《太极图》均列于书中作了比较,以证明《太极图》源于《无极图》。从比较来看,两图的确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必有抄袭的关系,但是,哪一个图在先呢?黄宗炎却并没有提供证据,以证明《无极图》是早于《太极图》而作,证明《无极图》是陈抟乃至魏伯阳、河上公所传。当然,黄宗炎谈到陈抟曾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但这同样是没有依据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这个石刻,连拓片也没听说过。那么,黄宗炎的考辨并没有取得什么新的进展。相反,倒还暴露出一此问题。因为现在能够找到的《无极图》,并不在陈抟那里,而是在南宋道士白玉蟾(1194——1229年)的书中。白玉蟾系南宋宁宗时人,属道教南宗,其《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三有《无极图说》,分“顺生人”和“逆成丹”两层,其思想观点和黄宗炎所说陈抟的《无极图》十分类似。白玉蟾服膺朱熹之学,当然也了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他将《无极图说》列入文集中以将其作为自己的作品,但十分明显,《无极图说》是来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由此看来,黄宗炎用来和《太极图》作比较的《无极图》,很可能是南宗道教徒等伪托陈抟而作。既然《太极图》在先而《无极图》在后,那么应该是《无极图》抄袭了《太极图》而不是相反⑥。  由此可见,黄宗炎等关于《太极图》来源于道士陈抟的考述,是一个既无可靠文献依据而又漏洞很大的说法。 
第二、源于《道藏·真元品》说

  继黄宗炎之后,清代学者继续在寻找文献依据,以证明《太极图》来源于道家而非儒家正统。其中以毛奇龄、朱彝尊为代表。他们又提出新说,认为《太极图》源于《道藏》中的《太极先天之图》。毛奇龄在其《太极图说遗议》一书中,考证《太极图》来源于隋唐之时道家著作,当时名称为《太极先天之图》。毛认为《道藏》中的《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中即载有此图,他根据其中的《唐明皇御制序》,肯定这个《太极先天之图》为隋唐时期作品,并认为此图为陈抟所窃取而传至周敦颐。从图形上比较,《太极先天之图》与《太极图》十分一致,确如毛奇龄所  说:“两图踪迹,若合一辙。”朱彝尊作《太极图授受考》,也认为周敦颐的《太极图》出于唐代就有的《上方大洞真元妙经》。他认为:“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太极图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说,唐开元中明皇为制序。”⑦毛奇龄、朱彝尊等通过对道家典籍的考证,证明周敦颐的《太极图》来源于道家,而他们自认为是抓到了《太极图》抄袭道家的“真赃实据”。

    毛、朱虽然自认为找到了《太极图》抄袭道家的真凭实据,但是,他们的考据工作不是很严肃的,反而暴露了他们急于将周敦颐与道家联系起来,进而否定宋儒之学的心态。根据当代学者李申《太极图渊源辨》及王卡《真元品提要》的考证,《道藏》所载《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并非唐代的著作,而是北宋以后所著⑧。李申等的考证提出了诸多证据,充分证明《太极先天之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毛奇龄等人所说的周敦颐《太极图》系抄袭隋唐道学著作为不可信。譬如,《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有《道妙惚恍之图》,其中云“真君在武当山中”,武当修行神本号“玄武神”,至宋真宗时始改“玄武神”为“真武神”,其后又称“真圣”、“真君”。又:“山谷云:吾欲亡言,观道微妙”。“山谷”系北宋黄庭坚之号。由此可见,其图说为北宋以后作品无疑。此外,其《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中有《唐明皇御制序》一篇,其中有“欲世民归命信礼”之说,唐朝避讳很严,对太宗名讳更甚,故而这个“御制序”显然是伪作。

    由此看来,毛奇龄等人以《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作 为《太极图》抄袭道家图书的证据并不可靠,他们并没有找到真 正考据学上的依据,而是以那些宋以后伪作或抄袭的道家著术作 为《太极图》的来源。可见,他们不仅没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反 而暴露了他们为反道学目的而不顾事实的不严谨学术态度。 
第三、源于《周易参同契》说

  据清学者毛奇龄考证,东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晨,曾 绘有《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等图,开始了道教以图说 《易》的传统,而陈抟的《无极图》、周敦颐的《太极图》,都 不过是道教系统《易》图的承传。但是,现在的《周易参同契》 中,并没有这些《易》图。毛奇龄解释说:《参同契》诸图,自 朱子注后,则学者多删之。………唯彭本有《水火匡廓图》、《 三五至精图》、《斗建子午图》、《将指天器图》、《昏见图》 、《晨见图》、《九宫八卦图》、《八卦纳甲图》、《含元播精 三五归一图》,然或并《至精》、《归一》图,或并《斗建》、《将指》图,故或九、或七。今藏书家与道家多有之。”⑨《水 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是周敦颐《太极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周易参同契》中确有这些图,那就能证明周敦颐《太极 图》系道教典籍的沿用或模仿。但是,毛奇龄所云“自朱子注后, 则学者多删之”仍只是一种推测。他提到彭注本《周易参同契》 并未发现其图的存在。可见,毛奇龄所云的“藏书家与道家多有 之”仍只能看作是一个臆测。 毛奇龄为证明《太极图》源于道家,从东汉道士魏伯阳的著 作《周易参同契》中寻找证据,认为《太极图》“窃取魏伯阳《 参同契》中《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而合为一图”。但是,现存的《周易参同契》,包括彭晓所注的本子均没有毛奇 龄所说的《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可见,毛奇龄的考 证同样不能证明《周易参同契》源于道家。   以上简要考述了关于《太极图》来源于道家三种说法。尽管 历来学者对《太极图说》非议较多,以考据擅长的清代学者又对 《太极图》的来源作了详细考证,其中尤以黄宗炎、毛奇龄、朱   彝尊的考证的影响最大,他们均提出了有关(太极图)源于陈抟、《道藏》中之(上方大洞真元妙经)以及《周易参同契)的种种证据。但是,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这些证据或是伪书、或是臆测,均无考据学上的依据。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些不可靠的、虚构的证据来证明《太极图》源于道家呢?这显然不是立足于学术的立场,而是汉宋门派之争的立场。他们希望通过对(太极图》源于道家、道教的考证,证明理学开山周敦颐的主要思想源于道家,进而否定整个宋儒之学。

    既然后代有关《太极图》源于道教的考证是无证据的臆测,那么,我们仍应回到有《太极图》的最早记载,也就是周敦颐生前好友潘兴嗣为其所作的《周敦颐墓志铭》所载的史料,即周敦颐“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诗》十卷,今藏于家。”⑩也就是,周敦颐是在深入研究《易》学的基础上而著有《太极图说》,而并非是对道家著作的简单模仿或抄袭。

    虽然本人主张周敦颐自作《太极图》,但并不否认周子对道家及佛家学说的汲收与融汇。唐宋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均体现出儒、佛、道交流、融汇的趋势,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他不仅对儒学有深入研究,对佛、道之学也同样有深刻的体会和思考,这一点,对他创立理学是十分重要的。他曾对道家典籍《英真君长生金丹诀》十分欣赏,读过后写有《读英真君丹诀》赞扬说:“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⑾周敦颐也受过佛学思想的影响,他曾与禅师交往较为密切,他所写的《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显然与佛典籍以莲花喻佛性的影响有关,如《华严经探玄记》云:  “如世莲花,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百世法所污。”因此,周敦颐在著《太极图说》等易学  著作,建立理学思想体系时,显然也受了道家、佛家的影响。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分《图》与《说》两个部分。其《图》虽是周敦颐所自作,但他在绘图时受道家著作的影响、启发则是可能的。他在(读英真君丹诀》诗中肯定道士陈抟“得阴阳造化几”。面且,  (周易参同契)作为一部道教炼丹著作,其“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的描绘,这些思想均可能对《太极图》的绘制产生启发、影响。另外,其《说》也是如此。周敦颐以道家典籍中的“无极”作为“太极”之上的宇宙本始;以道家修养的“主静”,作为“立人极”的最高境界,同样深刻地反映出这一点。甚至可以这样说,周敦颐所以能成为“道家宗主”,《太极图说》所以能够“下启河涪百世之传”者,就在于他能在坚持儒学的价值立场、学术传统的基础上,汲收了佛、道的思想材料。

    清代学者的错误在于歪曲历史事实,否认理学形成时的文化创造作用。尽管周敦颐汲收了佛道学术思想,但是他所绘制的《太极图》是富有创造性的,这样一张简炼的《图》,却形象地描绘丁宇宙化生,阴阳造化的过程,以致于热衷于丹图的道教徒都得向它学习。同样,其《说》创造性论述了一个由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化生→立人极的过程。周敦颐对道家“无极”概念的汲收,同样是富有创造性的,这使得“无极’’丰富了理学的宇宙论体系。总之,周敦颐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思潮的开创者,当然,他是在综合前代学术成就基础上的创新,这应是他能够成为“道学宗主”的根本原因。

    注:
  ①《周敦颐全书》卷八,朱熹:《韶州先生祠记》。
  ②《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朱震》。
  ③《静修集》卷七,《太极图后记》。    ④其时,周敦颐应为年十六。王梓材云:“周子生于天禧元年丁巳,至明道
    元年壬申,盖年十六矣,作十四误。”(《宋元学案·潦溪学案》)
    ⑤《图书辨惑·太极图说辨》。
    ⑥参阅李学勤、邢文《太极图的来源》,《寻根》1996年3期。
    ⑦《曝书亭集》卷五十八,《太极图授受考》。
    ⑧李申文载《周易研究》,1991年第1期。王卡文载《道藏提要》。
    ⑨《周敦颐集》附录三,毛奇龄:《太极图说遗议》,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⑩《周敦颐集》附录一,潘兴嗣:《周敦颐墓志铭》。
    ⑾《周敦颐集》卷三,《杂著·诗》。
    (作者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所所长、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08:4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