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4|回复: 0

道教在印度的传播(黄心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4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的影响(2)

世界十大宗教 作者:黄心川 主编


  在印度宗教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和印度教虽然各有所标榜,但在各自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摄取了对方的因素。佛教在进入大乘阶段后,大乘佛教中的空宗和另外一些派别在理论上逐渐与印度教中的吠檀多相接近,在实践上也吸收了印度教的很多民间信仰、神祇和仪式。因之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教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禁制,如轮迥、业报、化身、“五戒”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印度教中的一些护世神也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而为我国佛教徒所崇拜的对象。至于佛教中的密宗或金刚乘和印度教中的密教或性力派无论在崇拜的对象或修恃的仪式方面也就更加难以区别了。

  道教是我国民族固有的宗教。我国道家的著作《道德经》在7世纪曾应东印度王尸鸠摩的请求,由玄奘译成梵文,在印度传播。印度教的密教与中国道教有过因缘。道教和密教在修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例如密教认为,世界是由男女和合而产生的,道教也有“阴阳抱合之说”,两者都崇拜女性;道教和密教都重视精神和肉体的修炼;密教的修行法中有“双身”(“交合”),道教中则有“合气之术”;两者都从事内外丹的修炼,道教认为是“长命术”,密教则认为是保持肉体的“不朽之术”,印度湿婆派中还有专门从事这方面修恃的水银派等等。印度密教经典《度母秘义经》《摩诃支那功修法》《风神咒坦多罗》《须弥山坦多罗》等都说密教修行方法之一的“支那功”(Cinac?ra)是向中国学习的。《度母经》和《风神咒坦多罗》还传说印度密教著名的大师殊胜(Vas'is•t•ha)为了学习“支那功”曾来我国游学。又据泰米尔文印度教的经典,南印度湿婆圣典派的18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中有两位来自中国。他们的泰米尔文名字叫博迦尔(Bogar)和普里巴尼(Pulipani),这两位“成就者”在公元3世纪去印度伽耶等地传播道教的医学和化学思想,写过关于禁咒、医术和炼丹术的著作,在印度化学史和密教史中都有卓越的地位。

  印度教的瑜伽术大概在4世纪就传入我国,最早见于佛教的《方便心论》。瑜伽术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的佛教、道教、儒教、医学、武术、民间的气功术都有过交流。我国佛教禅宗提出的修“上乘禅”,天台宗提倡修行的“六妙法门”,净士宗所主张“念佛三昧”(念佛可以集中意念,往生净土)都可见到瑜伽的明显影响。我国古代史籍中记录的健身术与印度瑜伽术有关的有南北朝时流行的“易筋经”,唐时传入的“天竺按摩法”与宋代传入的“婆罗门引导法”,但经与记录印度诃陀瑜伽(力量瑜伽,Hatha-yoga)术总汇的《诃陀瑜伽解明》相比较,其中有的可以看到印度瑜伽术的一些影响,有的则是由我国自己创造假托于天竺或印度的。“易筋经”相传为达磨所传,最早见于李靖所著的《易筋经序》,达磨确有其人,但印度来华的僧侣中有几个同样叫达磨的人,李靖序本身并不可靠,当时印度作为练身的瑜伽术——诃陀瑜伽还未深入发展,南北朝时我国翻译佛经还属初期,作为练身的瑜伽术经籍记述不多。《易筋经》所列的“十二势”与《诃陀瑜伽解明》中所述的功法相比虽然在运气与身体姿势结合方面有些相似,少数名称如“倒拽九牛尾势”与“牛头功”、“韦驮献杵势”与“金刚功”等相似外,其余都是不相同的;唐时道教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方》最早记有“天竺按摩法”,当时印度密教的著作已经传入中国,但《备急千金方》记载得很简要,只有一些相似的姿势可与印度诃陀瑜伽相印证。“婆罗门导引法”最早见于宋时张君房(1004~1007撰写)所著《云笈七》,这时诃陀瑜伽术在印度已很盛行,诃陀瑜伽可能已传入中土,因此“十二导引”中有些名称与《诃陀瑜伽解明》所列很相似。如“龙引”与蛇功(bhujaunagasana,我国古代常常把印度的蛇译为龙,这里指的是眼镜蛇)、“黾引”与“黾功”(kurmakasana)、“仙入排天”与“仙人功”(siddhasana)、“凤凰鼓翅”与“孔雀功”、“鹤举”与“鹳功”、“寒松提雪”与“莲花功”等,但是在功法与姿势方面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时间上也有差异。《云笈七》可能要比《诃陀瑜伽解明》稍早一些。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

  印度密教瑜伽传入我国西藏后与喇嘛教、西藏本土的宗教——笨教的某些修炼术结合后,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藏密的瑜伽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5 02:4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