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2|回复: 0

书法界的悲哀:吹捧与炒作(李南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1 17: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南友



  "大师"帽子满天飞

  在诸多的报刊杂志上,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尊称"××为著名画家、书法家"的字眼,不少人甚至还冠以什么"王"、什么"大师"的头衔。

  书画家希望出名,这何尝不可,无可非议,我希望中国真正著名的书法家越多越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书画家胡编乱造自己的故事,再加上某些记者、作家的添油加醋、耸人听闻,刊登出来的文章离事实太远,有的几乎成了天方夜谭。本来没有写两天字,字也写得不怎么样,而且默默无闻,可是竟冠以著名书法家的头衔,现在是到了新闻媒体上到处是著名书法家、著名画家的时代了,著名两字如此不值钱,还有什么意义!?

  我曾经请几位书法家、鉴赏家给我指点出几位大家比较共识的有真才实学的当今书画大家,诸位几乎张口结舌。而尤其以北京为最不可乐观,著名的多,有真才实学、功力真正过硬的太少。

  要在书法上成名成家,并不是在主观上离开书法实际水平所能追求得到的,更不是凭空、凭钻营、靠拉关系、靠捧场等等所能得到的,离开实际水平,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追名逐利,品既不好,志又不专,这就必然影响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即使一时骗取了"书法家"甚至"著名书法家"的荣誉,那也只是"虚名"、"浮名",到头来只会落得人们的耻笑。

  我建议新闻媒体应尽量少用"著名"两字。

  腐败之风猖獗

  书法界并不是、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在某些人群中大行其道。书法界是不可能不受其影响的。有的人把书法艺术作为追求个人名利地位和权位的敲门砖,用谎言、欺骗、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投机取巧甚至色相等等卑劣手段,去窃取"书法家"的荣誉。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特别在某些地方的书法界中,拉帮结派的现象十分严重。
  更有甚者,少数地方的书法家协会被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无才无德的人所掌握、所控制,他们采取的是"武大郎开店"的政策,"老板"有个规矩,比我高的人一律不能进门。一些有钱、有势、有关系的人被拉进了协会,而某些真正有真才实学、书法上有造诣、然而同他们没有关系、又不肯低头的人却很难进入大门。他们把艺术机构变成了几个人开的衙门。其实,不少有志气、正直的真正书法家拿这类衙门也不太当一回事。
  别看书法家协会是个清水衙门,一旦你当上了书协主席、副主席,你的书法在市场炒作上很可能就会身价百倍,有些本来书画平平的书画家,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头衔,才是日进斗金的,当然这是合法的,因为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怪不得不少人窥视着书协主席、副主席等等宝座。有的"书法家"为争夺这个宝座气急败坏,大病一场,有的公开声言:"按我的水平,当仁不让," 而实际水平,大家嗤之以鼻。
  像目前其他领域一样,书法界一些所谓大展、活动中的评奖,问题也不少,不客气地说,腐败之风也很盛行。

  我亦当过大展的评委,评奖还没有正式开始,就有一些人来打招呼,××作品可以评奖,××作品不能评奖。
  我还听说,有的一等奖、二等奖是用钱买的,谁给的钱多,或谁同某负责人的关系特殊,就给一等奖,甚至特等奖。其中某些评委成了傀儡,完全成了评委会的工具。此风越刮越盛,开始还是极个别的,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照此下去,评奖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某些评奖往往只能骗骗不明真相的人。
  实际上,得奖与否,意义并不大,请问我国一些公认的大书法家、大画家,有几个得过什么奖?他们的作品还不是照样熠熠生辉,他们的名字还不照样赢得全民族的崇敬?

  创新不是胡来

  中国几千年来的无数书法家总结了大量的书法经验,而现在不少年轻的从事书法艺术的人,面对这么多宏篇巨著、光辉典范,却熟视无睹,对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并且把它们一脚踢开,自己另搞一套,没有写几天字,就侈谈什么"创新"。
  据说历史上东都乞儿用脚趾夹着笔写字,还有用嘴叼着笔书写。如今,不仅有继承其衣钵者,甚至更有甚者,或倒立着用头发写字,或干脆连笔都不要,用脚丫子写字,或用水桶倒着墨水在严肃的广场上跟着大拖?quot;写"字等等,这种杂耍式的表演,有的电视台居然还视作书法的"创新",天下的奇观,被送上屏幕,甚至有人还想将其申请记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有一位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有时还担任全国性的书法评委。有一次,我去石家庄,一家画廊里就挂着他的两幅字。我对同去的一位朋友说:"不行,这种书法居然也挂在这里,误人子弟。" 我的那位朋友说:"先生是名人。"我十分生硬地回答他:"名人怎么啦,名人也不能这样写!"我那朋友又说:"先生是模仿小学生写的。" 我回答:"孩子的童真怎么能模仿,何况,他模仿的孩子肯定是个学习不好,字写得很差的学生,而决不是优等生。有点东施效颦。越效仿越丑,一个书法家,为什么要陷入这样没有出息的怪圈呢?"
  从石家庄回家,我看到一本很有权威性的杂志上吹捧这位先生书法的文章:说什么"……匠心自运,沿于右任、康有为、沈曾植、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家而上溯魏晋唐宋,接绪上述以碑入帖,或以帖化碑之诸家的脉胳,大胆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及历代民间书法于一体,求质朴、求真率,求自然、求野逸,求纵横,故于八十年代中间卓然成一己风范……"这位所谓书评家二千来字的文章,全是此类吹破了天的陈词滥调,但我仔细反复对照所附的书法照片,怎么一句也对不上号,我怀疑自己是否有偏见,后来又请教了好几位书法家、鉴赏家,他们都摇摇头,说"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他们还告诉我,这种胡说八道的书评家大有人在,而这位先生据说在全国性的书展评委中还担任了多次有权有职的负责人,他们喜欢这种莫名其妙的怪字,凡符合他们口味的"书法",往往能入选或评上奖。最近著名的一次全国性的展览会上,书法家协会某领导拍板定下一名金奖,展出后,大家笑掉大牙,这位金奖获得者连基本的笔法都还不会。
  中国的书法艺术还有大量急需探索和开垦的处女地,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那种没有意义的流派的探索上。
  某些评论家一味地吹捧这类流派更是要不得。

  假冒伪劣盛行

  在北京潘家园的地摊上,比较低档的"书法家"仿启功的赝品有时花一二十元就可以买一幅,有一次,有人花二元钱就买了一幅。这些书法画卷,如果由外行看,似乎像真的一样,题款,印章什么都不缺,用激光照排技术仿制印章,哪粗哪细,哪儿缺了边,哪儿崩了角,都丝毫不差。这些书法字画或拿到其他地方倒卖,牟取暴利,或拿回家悬挂在高堂之上。
  有人估计,西方某大国市场上流通的中国名人的作品有三分之二是假冒伪劣。在国内,有些拍卖行,拍卖古今名家的字画,有时赝品达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拍卖行感到束手,买者也提心吊胆。所以有的拍卖行,一遇到中国字画,一般都拒拍,生怕上当受骗。
  在一些书画商的眼中,书画只是一种特殊的股票、证券,书画的交易,就是股票、证券交易。他们中有些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到处钻营,甚至巧取豪夺。
  不少人看到国际、国内拍卖市场上一些"名家"的书画价位高扬,过去认为艺术品价值几十万、几百万是天方夜谭的一些人也开始跃跃欲试,他们手里有了钱,虽然不懂书画艺术,但也想方设法收藏一些,作为保值、甚至升值的财产;有些人为拉关系走后门讨好有权的人,送钱、送其他贵重物品较危险,而送"名人"书画比较高雅、安全。送的人敢送,被送的人也敢于、乐意接受,于是他们到处托人搜罗所谓名家书画,作为礼品;再有一些人为自己家庭装饰,也乐于买一些名家字画;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纯粹是迷信或仰慕名家名书画的,或附庸风雅的名家的。而真正艺术品不易得到,有的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也花不起这个钱,加上上述这些买画的人绝大部分是画盲、书法盲,他们无从鉴别真伪,更分不清书画的高下,他们只从新闻媒体中知道哪个有名哪个没有名,这就给制假造假的人提供了大好的用武之地。
  还有一些人明知是假的,那也没有什么,反正题款是"名家",签字的是"名家",一般人也闹不清楚真伪、高下,既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又可以用这种虚荣心去"虚荣"别人。一些人手中有×××的伪作,打听到×××的寓所,要求与×××先生合影,通过合影的照片证实他与书画家的关系,并证实伪作的真实性,向人炫耀。中国爱好虚荣的人不少,也给作伪的人以可乘之机。


(摘自《北京文学》)2001/03/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0 17:3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