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35|回复: 0

桃符诗联千载上,散作人间雨露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3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佚名



——《历代名人对联墨迹》前言

(原载《历代名人楹联墨宝》,华艺出版社2003年版)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它是由产生于秦代前后的“桃符”演化而来。当时的“桃符”,即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字,或画出二神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隋唐律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而有记载的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蜀椿杌》)谓之“题桃符”,或“桃符诗”,一般多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了。?

宋元沿袭,宫廷、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镌刻于楹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至明代,更有“对联天子”之誉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倡令春节贴联、书额题联。自此,由宫廷豪门到百姓门户,春联遍布全国各地。到清时,特别是乾康盛世,可以说,对联艺术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广,而且形式多,手法奇。从内容上有抒情联、处世联、修养联、赠勉联、题撰联之分类;从形式上有春联、风景联、婚联、寿联、挽联、书斋联、厅堂联、寺庙联等众说;在表现手法上也是短句长联,趣言妙韵,口对笔题,异彩纷呈;更有名流云集,高手不穷。直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依然绚丽夺,雅俗共赏,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对联是我国独具的文化现象和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华夏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参见周汝昌《当代楹联墨迹选》序文)。“天对地,雨对风,大野对长空”,从这些旧时朗朗上口、悦耳优美的“对子歌”看,不但词义相对,音调也对,平仄也是严格对仗的:“天”是平声,“地”恰为“仄”声;“雨”是仄声,“风”恰为“平”声。……在这里,你便可以体会中国语言的特点,单音而具备四声(以四声这个通用词代表五声或更多的分类法),这就决定了我们汉字文艺中的一些重大特色。一幅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两个部分组成,上下联少则各几字,多达各数百字,但通常以各五字或各七字为主。上联和下联的字数须相等,词性须相对或相似,句型应一致,字的平仄声应相反,句意应各自独立又互相因依,成为排列整齐、铢两悉称的对偶。其文体,凡古代韵文、散文,现代白话语文都可以作联语。而联语的体式更是多样,如律诗类、古诗类、文句类,诗文合用类、白话类、集诗类、集文类、集字类、嵌字类、分咏类等等,各有特点,各具风骚。在这里,不妨简述之:?

律诗联。这是截取律诗中一对联语发展而来,是对联的基本形式。古今以五、七言律诗作对联的最多。律诗联须严格遵循五、七言律诗的句法、平仄。如唐人律诗联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诗)。?

古诗联。这是用古体诗的句法创作的对联。它虽无律诗的严格平仄限制,但须合乎五、七言古诗的平仄、声调、句法、气格。如唐人古诗联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文句联。是以骈文、散文文句体式所作的对联。如司空图《诗品》:“红杏在林,幽鸟相逐;碧桃满树,清露朱日希”。谢月兆、宋孙康联语:“壮思风飞,逸情云上;朗姿玉畅,惠风兰披”。荀子·诗疏:“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

白话联。是指用白话口语或现代语文所作对联,其句型变化不拘。如:“事到万难,必须放胆;理无两可,总要平心”。“名利场中,那有此清凉世界;山水佳处,莫辜负潇洒胸怀”(峨嵋山万年寺题联)。?

集诗类联。是分取古人两句诗,集为一联。上下联或分取一人异篇,或分取两人异篇,合成一意集为一联,如“千首放怀风月里;一尊时对画图开”是分取苏轼的两诗中句。“高松来好月;野竹上青霄”是分取李、杜诗句。“万事已华发,一身为轻舟”则是分取常建、苏轼诗句。?

诗文合用联。是对联的上下联各以两句以上组成,可纯用诗体,或纯用文体,也可诗文合用。如福建永春魁星岩联语:“耕读千言,洒墨写幽抱,正荔枝红时,橘柑黄后;云游万里,磊落抒平生,看石鼓文曲,茶坪鹤舞”。?

集文联。是集一篇著名文章中的字为联,可以是文句体式,也可以是诗句体式。如“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这是集《多宝塔》中的字,是文体式联。“松涛在耳声弥静;山月照人清不寒”。是集《圣教序》的字,为律诗体联。?

嵌字联。是指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嵌入预定的字。如广东河源美平工业城的“河源美平”名字嵌于上下联首和联尾:“河上枕千秋,有龙生焉,得物华美;源下起万代,是我来也,造福安平。”?

分咏联。是指将两件事物或人名,就其特点,写入上下联语。如将“唐字”和“汉文”分咏为“珠林妙墨三唐字;金匮文字二汉风”(《圣教序》集字)。将杜甫和王维分咏为“杜少陵诸侯老宾客;王摩洁前身一画师”(清·俞樾题陶星如)。?

总之,对联之作,无论采用何种体式,其贵在字句简炼,又须整齐精严;贵在对仗工稳,又须韵味畅达;讲求字法、句法之变,又力求凸显骨力和形象性特点。一幅对联,虽短短两句,却能自成体段,当为一篇完整独立之文章,当是最短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一种“升华”(周汝昌语)。当以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联,或对联结合书法艺术的表现,可谓是中国这两种“独门”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那些以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联,或悬挂于厅堂楹柱,或装饰于高屋素壁;或镌刻附于岩洞桥梁;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写为格言发抒议论;或用于交际赠答酬应,品评和欣赏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你会得到那种典雅而丰富的美感,让人玩味,给人启迪,使人深思,受到教益。??





(二○○三年四月三十日于京西石竹山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5 05:0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