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7|回复: 0

两历并用 和而不同 (傅恒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0 15: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干部年龄档案记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傅恒杰


干部年龄档案记载使用公历或农历本是档案管理的一个细节问题。可是这个细节是一个系统里的细节,是一个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细节。离开严肃科学的干部档案管理系统,离开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年龄记载就是一个孤立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所以说,细节代表着一个系统的存在。干部年龄档案记载使用公历或农历这个细节问题,不仅能够影响干部档案管理系统的完备严谨,而且,还能反映出认同与继承什么样的文化。组织部门早在1958年安排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就要求出生日期一律按公历填写到日。为什么直到今天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干部,在出生日期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公历与农历相混淆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少人从小就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纪年方式——农历记载自己的出生日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干部后仍坚持不变。二是有的人没有仔细阅读《干部履历表》填写要求,便在匆忙中填写了自己农历的出生日期,导致农历公历混淆。三是少数人在填写过程中粗心大意,忽而用公历忽而用农历。干部年龄档案记载上的农历和公历混乱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要求问题,还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本文尝试作以下分析并提出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一,      农历与公历的来历及其意义
农历相传起于夏代所以称夏历。农历比辛亥革命才开始实行的公历古老所以又称旧历。农历过去还曾被误称为阴历,(1)(P-658)  其实,农历本质上是阴阳规范合历。农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太阳为辅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太阳和月亮与我们地球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天有太阳,夜间有月亮。我国的农历把以月亮为依据制定的阴历月和以太阳为依据制定的阳历年合并使用,世界上现存的任何一种历法的功能都不能与其相媲美。农历是最适宜于我们地球人生产生活的历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公历始行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其元年为传说中的基督教创始人耶酥的诞生年(时中国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532年,罗马教会正式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所以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故称公历。这样,教士所臆造的耶稣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了。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与世界接轨,通令全国改用公历。当时孙中山打算废除农历,但考虑到民间传统习惯,只好采取折中办法,两历并用。1913年袁世凯主政时,内务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提出了《定四时节假呈》:“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袁世凯接到朱的呈文后,考虑到当时是“五族共和”,将端午、中秋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似乎不妥,便只批准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按例放假,自1914年开始施行。由于春节是袁世凯批准,许多倒袁者便拒绝过春节,孙中山就曾多次提出废除春节,但未能成功。春节作为农历新年便被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⑵ 以 “国父”孙中山之伟大,欲废除军阀首领批准的农历中的一个节日尚且不能,足见农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二,公历和农历并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如果说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时代,富民强国、学习西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情绪化,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保持清醒和理性。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⑶在器物层面可以允许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作“世界工厂”。但是在文化层面决不允许我国成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复制工厂”。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防止文化身份的丧失,警惕大众文化遭遇“殖民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在干部年龄档案记载上,我的建议是设置一栏两目,公历和农历共同填写平等并用。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核心文化是认同文化。我们内心里认为农历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这是我们自我认同的重要内容,我们把这些看作和我们的生命是互为表里的。平时也许不觉得它们和我们是一体,可一旦这种一体性的关系受到冲击,我们会非常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国人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表现出了激烈的情绪,这就显示出以农历为基础的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认同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认同文化。认同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是无价之宝。而认同文化几乎都是传统的⑷
农历承载着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农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群众性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恢复农历在干部年龄档案记载及其他学习工作生活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充分运用农历及其承载的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⑸
双历并用既不是小题大作,也不是故意制造繁琐。如果说使用公历是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那么使用农历就是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特色。挂历、台历可用农历和公历并用,干部年龄档案记载也可用农历和公历并用。公历纪年栏目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农历栏目用汉字数字填写。我们不会因为学了英语,就不允许说华语;也不会因为吃了西餐,就不允许吃中餐。汉语拼音虽然从拉丁字母衍化而来,但是汉字汉语永远不可能被替代。不少港澳台同胞一个人同时拥有华语姓名和英语、葡语等其他语种的姓名。在干部档案年龄记载中,公历和农历平等并用,能促使中西文化比翼双飞,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三,公历和农历并用的处世姿态与技术功能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有世界眼光开放胸襟和全球文化认同。但必须基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这才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处世姿态。全球文化认同是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人民追求贸易效率和幸福指数最大化,应对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机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法规、惯例和共识。民族认同是全球认同的基础,民族认同所形成的价值和秩序是全球认同的必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讲,全球认同满足了民族认同所追求的、但在单个民族间都难以实现的目标追求。因此,全球认同不是以淡化甚至消灭民族国家认同为前提,相反,它是沿着民族国家认同的积极思路而又跨越其范围、层次和目标的互补性认同。所以在填写干部年龄档案的过程中,既写公历,又写农历,会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自己是中国公民,也是世界公民;是世界公民,更是中国公民。在今天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地球村里,科学知识可以没有国界,但是掌握科学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国界。国家干部要有世界眼光,更要有国家意识、民族情怀。
中国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成功的经济发展给创造出和受益于这一发展的国家带来了自信和自我伸张。财富像权力一样也被看作是优点的证明及道德和文化优越性的显示。”亨廷顿这带有醋意的论述确实包含一定的真理。中国要在搞“拿来主义”进行文化输入的同时,也要有与我们的国家实力相匹配的“送出主义”,输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的宏大课题——发现东方,中国人民大学开办的国学研究院等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极端的自卑心理及其由此引发的矫枉过正极端行为。养成一种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平视一切的处世姿态和坦荡胸襟。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然。
在技术上,公历和农历并用能够准确严密记载干部的年龄,农历和公历相互咬合,不会出现公历和农历混淆的问题。在档案管理上也不会出现没完没了的公历和农历换算问题。同时公历年龄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农历年龄用汉字大写数字填写,很难进行涂改。这样也防止极个别干部犯更改年龄的错误,彻底杜绝“职位越当越高,年龄越来越小”的怪现象。
参考文献:
⑴新华词典编篡组 新华词典 [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4
⑵凯佳  史海撷珠 [N] 团结报  2006-1-28
⑶胡锦涛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N] 中国青年报 2006-4-23
⑷高丙中 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节日 [N] 中华读书报 2006-1-25
⑸中宣部 教育部 民政部 文化部 文明办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200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4 23:3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