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0|回复: 0

书画家不能只在乎“平方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17: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书画交易古已有之,但是,不知从何时起,画家卖画开始按“平方尺”计算,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是以大小论价,越大越贵,而画的质量常常被抛到一边。虽说按平方尺论价是买卖双方的事,但许多业内人士都明白,就艺术创作来说,“平方尺”并不能衡量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一位从上海赶来观看“西泠迎春”书画艺术品预展的收藏者告诉记者,现在获取书画的主要渠道有:到画家家里购买;找经纪代理机构,如书画经纪公司、画廊;参与拍卖。因为直接从画家手里买画,不存在赝品问题,因此,从画家手里买书画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书画家一味追求“平方尺”,小画大作,小品大写,本来只画5节竹子就能完成的构图,却硬要它多长高半尺,以求多卖几个钱。

  目前浙江一些小有名气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基本价位是每平方尺3000至4000元。由于浙江美术创作的雄厚底蕴,浙江中青年书画家群成为一只不可小觑的“成长股”,其增值空间被许多人看好。于是,浙江书画家们有了众多的求购者。

  有许多求购者求画,是因为送朋友或生意场上礼尚往来之需,在乎的只是画家的名声,画的好坏则不太计较,也很难评判,于是画的大小就成了书画家们讨价还价的砝码。久而久之,书画家的“平方尺”就越画越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画家坦言,大画不一定难画,小画也不一定好画。画大画需要画家具备豁达的心性和对画面出色的驾驭能力;而画小画要画出大气象,像写短文章,言简意赅,充满回味,也绝非易事。而现在的平方尺定价是根据作者的艺术水平、公众知名度、社会地位、创作题材等约定俗成的,也有的是依据画家自己开的价格、拍卖公司的成交价格和市场流通的交流价格取得平均值。这样一来,平方尺价格的确立就带有很大的模糊性。于是普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就认为平方尺价格的高低表明了书画家的艺术水平,平方尺的大小代表了一幅画的价值。

  艺术品的价值确实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书画买家在购买作品的时候,又必须有一个好的标准尺度。平方尺就被用来作为一种标准。然而对于一些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是不应该禁锢在平方尺这个概念上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3.1平方尺)曾以501.6万元人民币在北京荣宝斋秋拍中创下其本人的最高纪录。而陆俨少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只有1.1平方尺的《毛主席词意》图,也在嘉德的拍卖场上,从5.2万元起拍,最后以10万元成交。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直言,现在很多人买艺术品还是以尺论价,我认为这种对艺术品的定位是不准确的,也不利于书画家的创作。真正的好画往往不是以平方尺来计算的,画家的精心之作哪怕一尺也胜应付之作十尺。真正的创作者、欣赏者、收藏者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书画的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笔墨功夫和真正的水平上来。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0 13:3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