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5|回复: 0

[选刊] 談吳佩孚的退隱詩(曾敏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7 15: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敏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前後,神州大地曾是北洋軍閥混戰的戰場,動亂相尋,民生憔悴。作為北洋軍閥主將之一的吳佩孚,曾充任直系軍閥的首領,他擁兵自重,叱咤風雲,操縱政局,舉足輕重。

吳佩孚出生於山東蓬萊,清朝末期考中秀才,於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年)出任新軍第三鎮曹錕部管帶,之後升任第三師師長,一九二○年直皖戰爭後掌握直系軍力,先後任兩湖巡閱使、直魯豫三省巡閱使……駐守洛陽。當年從事維新運動的康有為,一度想引有實力的軍人支持他的變法大計,到洛陽受到吳佩孚的款待。康有為雖然為吳佩孚獻詩,名句如「八方風雨會中州」受吳激賞,但是吳卻不為康有為的游說所動。

一九二三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被吳佩孚殘酷地鎮壓下去,史稱「二七慘案」。

就在這一時期,吳佩孚兵敗於直奉戰爭中。國民革命軍浩蕩北伐,將他與孫傳芳的聯合主力殲滅過半,他看到大勢已去,被迫通電宣布下野。按當年的習慣做法,軍閥兵敗後多出洋暫避,伺機再起。可是吳佩孚卻不出洋,奉行自定的「四不主義」,即不出洋、不入租界、不借外債、不蓄私財。這位秀才以儒家道統為己任,有儒將之風。失敗了,他退入四川,託庇於楊森等軍閥。「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輾轉回到北平(今北京),過著隱士一般的生活。日本曾多次迫其出任偽政府首腦,他堅辭不受,直到一九三九年病逝,可說以保持民族氣節終其生。

吳佩孚因係秀才出身,於古詩詞及書畫有一定的造詣,他失敗後曾畫了一幅梅花圖以自況,並在畫上題詩,詩是這樣寫的──

海雲飛散雪初晴

萬壑寒泉凍不鳴

惟有孤山梅共月

不分今古自縱橫

畫上有一行題記:「庚午年冬 子玉吳佩孚」。

庚午年就是一九二六年,他畫的梅花圖用筆蒼勁,濃淡得宜,主幹如?,極具文人畫的特點。

吳佩孚有儒學修養,雖然棄文從戎,卻喜接文士。詩人楊雲史曾是他的幕僚,以詩見長,吳為他出版《江山萬里樓詩詞》,楊雲史認吳為知己。楊雲史曾到香港寄居,與郁達夫友善。吳追隨中國傳統的歷史人物,以「勝則稱王,敗則退隱」為要求,見於他的賦詩就是──

黃州山水秀天下,容我披蓑脫戰衣

事實證明吳佩孚是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的。

另有一則史料值得一記,是從吳相湘所撰《孫逸仙先生傳》看到的,據傳記中說吳佩孚對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認為「無一而非適切之主張」。但由於自清末民初以來,國人的道德墮落堪憂,嚴復、梁啟超都呼籲重建道德,以「道德革命」砥礪德行。吳佩孚也以儒家觀點提過「余信政治上之要諦在於道德」,並提出應防止人民群趨於利,如此實有害於大局云云。

看來,吳佩孚是按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發為議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12:44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