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1|回复: 0

[选刊] 朱德与董必武的诗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1 17: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故事曾传九老图,东都无警亦无忧。
而今四海皆烽火,酬唱怀安古意浮。


黄河西岸北山陬,抗日民权最自由。
地僻更加封锁紧,不教佳话出延州。


季子徐君气谊投,希深处伸亦风流。
指挥能事朱司令,慷慨悲歌叶剑侯。


巴渝飘泊又经秋,搜索枯肠试打油。
鼓吹休明吾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

  董必武的诗寄到延安,诗社同仁互相传阅,朱德等人诗兴盎然,均依韵奉和。朱德在诗中写道:


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
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


黄河东岸太行陬,封锁层层不自由。
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


朋辈志同意自投,因成砥柱止中流。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


抗战连年秋复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黄河岸,父老齐声话御仇。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60岁的生日,中共中央在此之前,已发出通知,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鼓舞各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决定为朱德祝寿。于是,在朱德生日到来之际,各解放区指战员纷纷发来贺电、贺信,祝贺朱德60岁生日。董必武也从重庆寄来一首诗,名为《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以示庆贺。董必武的生日到了,朱德也同样写诗表示祝贺。

  全国解放以后,朱德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董必武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两人都已年近古稀,虽然一个在军队工作,一个在政府工作,但来往颇为密切,时而也有酬唱之作。

  1959年6月底,两人同去江西九江的庐山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之初,与会者畅所欲言,心境轻松舒畅。余暇时,参加会议的人看戏、观景,好诗文者置身于庐山胜景之中,不禁触景生情,纷纷挥毫赋诗。

  董必武写下七律一首:  
庐山面目真难识,叠峰层峦竞胜奇。
乍雨乍晴云出没,时高时下路平陂。
盘桓最好寻花径,伫立俄延读御碑。
如许周颠遗迹在,访仙何处至今疑。

  不日,朱德读到董必武的诗,依原韵和诗一首:

庐山真面何难识,扬子江边一岭奇。
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
行游险处防盲目,向导堪称指路碑。
五老峰前庄稼好,今年跃进不须疑。

  1964年6月,两人同行来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草原视察。在昭乌达盟,他们一同走进牧民的帐篷,和群众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他们在吉林视察时,来到丰满水电站。这里原是松花江的一段,建丰满水电站时截江建一水库,起名“松花湖”。朱德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丰满截江一坝横, 松花湖内水清平。
四面青山新树植,带着风雨两舟行。


董必武依韵和诗一首:

出门一笑大江横,冒雨驱车丰满行,
湖上荡舟青入眼,四山松韵颂升平。

  他们一路视察,一路唱和,看了不少工厂乡村,也写下不少诗章。

  1966年发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得突然,来得凶猛。朱德和董必武谁也不曾料到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社会竟发展到如此混乱的地步。

  林彪坠机的消息传出后,朱德来到董必武的住所串门,两人谈了很长时间。董必武的女儿董楚青,在她的回忆中这样写道:“1971年的一天,我的爱人张力理经过客厅时,看到父亲和朱老总并肩坐在沙发上,两人挨得很近,说话的声音很小。”直到后来,林彪事件公诸于世,董楚青才明白,父亲和朱老总肯定是在一起谈论林彪的事情。  



             (摘自《天津日报》2002年4月14日6版《朱德的最后岁月》)

[ 本帖最后由 妙音 于 2009-12-21 17:2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8:3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