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25|回复: 0

伏羲神农炎帝关系新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11: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殷逝
0位粉丝
1楼



                    (一)  伏羲名号的来历  

  我们伟大的始祖伏羲又称为宓羲,包羲,庖羲,太昊,东皇太一,泰帝,青帝……这么多名号是从哪里来的呢?历代众说纷纭,或云服牛乘马故曰伏?,或曰取牺牲充庖故曰庖?……笔者均以为不妥,伏羲的名号应从其作《易卦》,开创中国哲学之先河的业绩中去寻找,它首先是个哲学概念,是中国最大最古的哲学概念,后人便以这一哲学概念去称号这位哲学的创立者。  

  伏羲之名最早见于《易经》、《庄子》,以后《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道家著作频频出现,屈原的诗作也有些反映,最初的伏羲又作宓羲,《说文》“羲,气也”,“宓,安也”,《段注》:“安,(静)?也,?者亭安也”,《说文大字典》:“宓,止也,静也,默也”,因此,宓羲是指安静不动的元气。根据中国的古哲学,安静不动的元气即为气母,因此,《庄子·大宗师》云:“希韦氏得之(道——引者注)以?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路史·后纪二》罗苹注曰:“伏羲氏袭气母则全粹矣”。这种气母又称为太极、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因此《易》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宋代王廷相认为,太极、元气、阴阳“合三为一”,三者名称不同,实质却只一个:元气。所以,元气就成了宇宙终极本原。“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  

  “太极”、“道”,又称为太一。《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吕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名,不可为形,强为之名,谓之太一”。《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万物,谓之太一”,因此,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一”,闻一多先生释为伏羲[1]。在古书中,东皇太一乐为泰帝。柳宗元针对屈原《天问》写了《天对》,提出在天地形成之前“惟元气存”,就是说,宇宙之初,只有元气。元气经过变化,形成了天地,并且还有游离的元气在天地之间。他说:“彼上而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这“中处者”该指北极星,它“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是古人认为的宇宙中心。因此《史记·天官书》将北极星中最亮的一颗称为太一星。《史记·封禅书》索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韩非子·解老》:“天得之(道)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张觉注曰:“《庄子·大宗师》成玄英疏:‘北斗为众星纲维,故曰维斗’……古人认为北斗星处于天的中心,众星都围绕北极星转的,所以北极星是古人认为的天体的中心。伏羲也因此称为太一、泰帝。  

  “宓”,又作“密”,罗苹注《路史·后纪一》云:“宓乃密字”,《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于渭南,祭青帝”,闻一多说:“伏羲字或作宓若?  
  ,密宓?一字,宓?即伏羲之?”[3],而“密”也是“止也,默也”之义[4],又有“秘密”“潜而不露”之义,  
   这也正是“道”本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宓”与“伏”同义,《说文大字典》:“伏,入声,音服,偃也,又隐也,匿藏也”,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五星占》用“出”表示星辰出现在天空,用“伏”表示星辰隐而不现[5],因此,  
   “宓羲”“伏羲”都是指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象的“道”。《说文》将“伏”释为“司”,《辞源》:“伺,古通作司”“等候”“观察”亦即“静待”之义,如,“伺机而动”。“伏”的这种含义至今还用,如“潜伏”“埋伏”,都是隐而不动之义。因此,宓羲又叫伏羲。  

  伏羲又称包羲,《说文》:“包,古作‘?’,象人怀孕,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因此“包”,是指元气的最初状态,亦有包罗万象之义。因此,伏羲又叫包羲。  


2006-10-29 15:54 回复  

殷逝
0位粉丝
2楼


  伏羲又称太昊,《路史》云:“伏羲肇修文教,为百王典,以其载德自木,木??东道不可尚同乎元气,是称太昊。”罗苹注云:“亦作?,元气??之义”,描绘其广大无所不包之状,《易经系辞》:“夫‘易’(指‘道’,‘太极’——引者注),广矣!以言夫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淮南子·览冥》在描绘太极中阴阳相和的情形时,称之为“太浩之和”,《淮南子·厚道》也作了类似的描绘:“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福祸,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菅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古文浩、?、昊、滔均有广大之义,《孟子·尽心章句下》:“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因此伏羲又称为太昊。  

  至于“伏?”一名,纯属虚构,罗苹注《路史·后纪一》云:“伏、?,羲、戏字义皆同,史传或谓服牛乘马,因号伏?,取牺牲以充庖因号庖?最为鄙妄。按庄周等古书皆作?戏,无作?者,且伏羲古或用戏,而牛之字未有用戏者,况伏岂得为服,御字乎?  
   故《(帝王)世纪》云:‘后世音?,或谓伏?或作??,皆失其旨’”,可惜的是罗苹并未找到伏羲名号的真正来历。  



  伏羲作八卦,就有了《易》学,在《易》中,同一类事物往往用同一个卦象来表示。如震卦:“帝出乎震”“震,东方也”“震为龙”“震为足”“为长子”,于四季则代表春[6]。   所以伏羲又称为龙皇,春皇,东皇,连伏羲的出生也是华胥氏踩了一个大足印而怀孕。因此,有关伏羲的名号无不与《易经》八卦连在一起,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哲学之祖,便称这位哲学的创立者为伏羲氏。正因为伏羲的本义有“第一”之义,故第一代神农也称伏羲,传说的第一个王朝也叫伏羲王朝,天地开辟以来也用伏羲这个概念表达。  

                  (二)伏羲氏很可能就是烈山氏亦即第一代神农氏  

  三皇五帝时,文字系草创,尚未定型,同一帝王名称很多,这些名号大多数是后人根据其一生的所作所为而起。开后世“谥号”之先河。如钻木取火者叫燧人氏,筑木为巢者为有巢氏,发明八卦者为伏羲氏,发明农业者为神农氏   ……如果有的帝王既发明了八卦,又有发明农业之功,则既可称为伏羲氏又可称为神农氏。还可根据其他特征,如地名、族名、或同音字通假等等叫出许多名字来。因此,研究上古帝王,决不能受名号的迷惑。  

  从宋以前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伏羲氏其实就是第一代神农氏,亦即烈山氏:  

  首先,主要的业绩一样。众所周知,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而罗苹注《路史·后纪三》云:“陶氏序《本草》谓神农画八卦”;《淮南子·要略》:“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福祸,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而《补史记·三皇纪》:“(神农)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淮南子·修务》、《路史·后纪三》云:“神农尝百草……一日之间而七十毒”,而罗苹注《路史》云:“孔季彦……以为伏羲尝草木之食,一日而七十毒”。  

  第二,都城一样。《御览七十八》引《帝王世纪·蛇身》:“包羲氏都于陈”,陈者,陕西陈仓(今宝鸡)也,《绎史·太昊纪》引《帝王世纪》云:“华胥……生伏羲于成纪……”,又引《遁甲开山图》云:“伏羲生成起【纪】徙治陈仓,仇夷山四面绝立,太昊之治也”。《水经注·渭水》引荣氏《开山图注》也曰:“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非陈国所建也”。  

  第三,所作之乐一样。罗苹注《路史·后纪三》云:“‘扶黎’一作‘扶来’,即伏羲之风来,来、黎,古同音尔。帝系谱云:伏羲曰扶来,神农曰扶黎”。  

  第四,都叫烈山氏。郑玄注《礼记·祭法》:“厉山氏,(炎帝)【神农】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伏羲也是烈山氏,因为,伏羲之都在陕西陈仓,之妻女娲,之女宓妃,之母华胥均生活在今骊山附近。《路史·后纪二》云:“女娲……继兴于骊(长安志云骊山有女娲治处,又云蓝田谷次北有女娲氏谷,三皇旧居之所,即骊山也)”,“华胥亦葬蓝田”(在陕西),屈原诗中的“宓妃”死后为洛河女神,古洛河亦在陕西。厉、烈、骊相通,《路史·后纪三》:“(神农)肇迹列山故又以列山厉山为氏”,罗苹注曰:“或作烈山骊山同,按列厉与烈音本通……”因此,伏羲,也叫烈山氏。  


2006-10-29 15:54 回复  

殷逝
0位粉丝
3楼


  《论衡·正说篇》:“伏羲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烈山氏之王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图》,周人曰《周易》”这里,“伏羲氏”、“烈山氏”互用,足见烈山氏就是伏羲氏。  

  第五,都叫太昊。众所周知,伏羲叫太昊。神农也叫太昊,《绎史》引《三坟》称伏羲为天皇,神农为人皇,轩辕为地皇[7],   《说文》卷四羌字注:“东夷从大,大,人也”;昊,皇也(如《辞源》释昊天即皇天,昊,?通),因此神农亦为太昊。又《淮南子·览冥》:“共工,神农时诸侯也,而与神农争定天下,共工大怒,以头触不周山……又女娲练五石以补天缺”,而《路史·后纪二》云“共工氏,羲氏之代侯也……太昊氏没……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记同样的史实或称神农或称羲氏,亦可见神农为太昊伏羲氏也。  

  第六,二者的母亲一样。《诗含神雾》、《潜夫论·五德志》:“大迹出雷泽   ,华胥履之生宓羲”,《御览七十八》引《孝经?命诀》:“华胥履迹怪生皇羲”,而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引用此书时曰:“华胥神农母”[8],   今传之《御览》与夏氏所引之《御览》可能有不同的版本。  

  第七,都是龙的化身。《左传》昭公十七年,《潜夫论》:“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山东嘉祥的东汉武梁祠,四川新津宝子山以及天水麦积山,都曾发现汉以来伏羲与女娲双龙交尾图,可见伏羲是龙的化身。而神农也是龙的化身,在古书中,神农又作神龙:如《神农本草》又作《神龙本草》;炎帝感神龙而生,所以氏神农;《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杜佑注:黄帝与神龙之后姜氏战于阪泉之野,胜之)”;徐松石说:“侬人的侬字与?柯龙姓及晋代桂西的农城县极有关系”[9]。  

  第八,都是最早的父系首领。伏羲之母为华胥氏,其父不知为谁,且无任何传说,而从伏羲开始“正姓?通媒妁以重万民之骊(……古史考云伏羲制嫁娶以骊皮为礼)……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据说伏羲女娲是以兄妹为夫妻的,可见,伏羲是第一位父系首领。而神农也是第一位父系首领,他本人虽生活在母系氏族,《庄子·盗跖》:“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但从神农开始“男女异利,子识其父”[10],只是当时还弄不清什么原因使得“子识其父”,误认为是吃了药之后才这样,所以神农去南方来寻药。  

  总之,伏羲很可能就是第一代神农,也即太昊,也叫烈山氏。他的主要事迹是发明《易卦》,作结绳而为网罟,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去南方寻药,为第二代神农在洞庭湖地区发现原始水稻从而发明农业奠定了基础(详下文)。而真正被称为农皇者,则是他的儿子柱。所以《易经》曰:“伏羲氏没,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第二代神农柱(烈山氏之子)为最早的农皇有较多记载。《国语·鲁语上》记展禽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左传》昭二十九年亦记蔡墨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路史·后纪四》:“柱,神农子”,罗苹注曰:“《鲁语》烈山氏之子柱,《内传》说同,《祭法》云:烈山氏之子农,农,官也,郎为柱”。可见,我们所说的神农,就是伏羲(亦即烈山氏)之子,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后稷,第二代神农。  

  众所周知,神农之陵在湖南炎陵县[11],而后稷之陵也在南方,《淮南子·地形》:“后稷垅在建木西”,“建木在都广”,“南方曰都广”,亦可见夏以前祭祀的后稷就是第二代神农。  


                             (三)伏羲南下及其后代考  

  伏羲(第一代神农)起于关陇地区,为了寻找可食之物而南下,这一点在古书中有较多的记载。如《绎史》引《本草经》云:“神农稽首再拜,问于太一小子曰:‘凿井出泉,五味煎煮,口别生熟,后乃食咀,男女异利,子识其父。曾闻太古之时人寿过百,独何气使然?’太一小子曰:‘天有九门,中道最良,日月行之,名曰国皇,字曰老人,出见南方,长生不死,众耀同光,神农乃从其尝药以救人命”。伏羲越过神农架,来到今湖北随州市(古厉山,古代地名随人迁徙),生下第二代神农,《汉唐地理书钞》:“隋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神农所生。村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则众井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祀之。庖羲生乎陈,神农育乎楚,考籍应图,于是乎在”。不久,伏羲去世,“崩葬南郡”(今湖北江陵)[12],第二代神农继续南行,在口衔九穗禾的朱鸟的引导下,终于在洞庭湖边发现了原始水稻,并在长沙地区建立了厉国[13]。《拾遗记》亦云:“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湖南日报》1997年4月23日报道,湖南澧县梦溪乡八十?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原始水稻,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正好证实了这些传说。第二代神农葬于今湖南炎陵县。

2006-10-29 15:54 回复  

殷逝
0位粉丝
4楼

  

  《绎史》引《帝王世纪》曰:“神农传八代至榆罔”,《吕氏春秋·慎势》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说明神农有很多代。神农有一位后代叫巴人,《山海经》云:“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湖南岳阳有巴陵,四川有巴中,先秦时的巴是指四川东部湖南湖北西部一带,巴人活动区即为少昊之地,在西方;而神农之嫡系子孙活动在湖南湖北及其以东地区,为太昊之地,在东方。  

  按《汉书·古今人表》:“少典,(炎帝)【神农】妃,生黄帝”,又按《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新书·制不定》:“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兄弟也”(或作同母异父兄弟),可知少典为女性,生下黄帝轩辕和炎帝蚩尤,炎帝不是神农而是蚩尤[14]。《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不用帝命而作乱,该书卷二十《索隐》云:“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黄帝涉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罗苹注曰:“蚩尤,(炎帝)【神农】之后,恃亲强恣逐帝而自立”,可见,黄帝轩辕,炎帝蚩尤都是末代神农的儿子。当今中国人大都是炎黄子孙,追本溯源,则伏羲是中国人的最早祖先。苗语Bu-i念“伏羲”,“Bu”义为“祖先”,“i”义为“一”或“第一”,“Bu-i”就是“第一祖先”的意思[15]。  

  总之,伏羲是个哲学概念,我们称创立这种哲学的人为伏羲氏,伏羲氏就是第一代神农。今天我们所说的神农则是第二代神农,亦即第一位后稷,我们伟大的农祖。少典是末代神农妃,炎帝、黄帝则是末代神农的儿子。伏羲氏始画八卦,创立了文字,因而伏羲氏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祖先。  
  




--------------------------------------------------------------------------------
参考文献:  


[1]文学遗产, 1980(1).  

[2]论语(为政))[M).  

[3]闻一多全集(转引自   民国丛书, 第三篇,第90卷,P79甲)(M).  

[4]沙青岩辑. 说文大字典[M),天津古籍书店,1990.  

[5]何介均  张维明. 马王堆汉墓[M],文物出版社,1982(124, 12).  

[6]易经(说卦传)[M].  

    [7]马?(清). 绎史(卷三)[M].  

[8]民国丛书(第二篇第73册)[M], P8.  

[9]徐松石. 粤江流域人民史(转引自, 民国丛书, 第二篇, 第16册)[M] P75.  

[10]神农本草[M)]  

[11]炎陵县本名为酃县,“酃”意即“龙之处所”,是纪念神农而设立的,近年才改名为炎陵县。  

[12]帝王世纪(绎史引)[M].  

[13]南岳仙道记[神农挥鞭)[M],海南出版社,1995.  

[14]刘俊男. 炎帝就是蚩尤[J],山东师大学报[M] 1997(6).  

[15]?逸夫. 苗族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J],人类学集刊, 第1卷(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5:0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