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43|回复: 0

徽商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王振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14: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振忠

  

《史林》2006年第5期

  

  

    [摘  要]本文综合族谱、方志、文集、日记等,对新近发现的徽商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之创作、抄录过程以及资料来源等作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分析了该书所独具的学术价值。指出《我之小史》是目前所知徽州历史上唯一的一部由徽商撰写、自叙家世的小说,因其内容的纪实性,对于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我之小史》;徽商,詹鸣铎,小说;自传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6)05-0162-13

[作者简介]王振忠,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200433

  

    2002年,承婺源友人的帮助,笔者意外发现徽商詹鸣铎撰写的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该部自传计有抄稿本二种,此处姑且将之命名为甲、乙二本:甲本正编5卷19回,续编2卷5回;乙本正编5卷18回(乙本卷首有一目录,至19回),另羼入应为甲本续编的第5回和第6回的部分残卷。两种版本字迹相近,文字大同小异,但乙本中有不少文字为甲本所未见,而甲本中亦有少数段落不见于乙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甲、乙二本在由作者后人将之重新装订时发生了严重错讹,其中,以乙本的情况尤甚。综合甲、乙二本,自传正、续计7卷25回,每回平均在7、8000字(但甲本最多的一回为第18回,竟达9,700多字),据此统计,全书总字数近20万言。该书甲本卷首有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自序(乙本未见),从中可见,《我之小史》一书至迟当完成于l927年。自传的作者叫詹鸣铎(1883—1931),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中生员,迄今在婺源当地,人们还称之为“末代秀才”。

詹鸣铎出身于婺源木商世家,其人经历相当丰富:曾当过塾师,中过秀才,到过杭州、上海等地经商、游历,出入花街柳巷,进过新式学堂,并以乡绅的身份,在庐坑邻族间排忧解难,参与晚清婺源乡间的地方自治。自己又在婺源开设振记百货店,因不善经营,亏空甚多。詹鸣铎著有《冰壶吟草》2卷(有清宣统元年(1909年)紫阳书院排印本)行世。此次除了《我之小史》之外,还收集到詹鸣铎的文集手稿6卷——即《振先杂稿》卷1、卷2、卷3、卷4、卷6和卷8,另有4册未刊日记。①

  

一  《我之小史》的创作及抄录

  

    1、詹鸣铎《我之小史》的创作

明清以来,小说受到世人的喜爱,商人自不例外。一些徽商相当喜欢阅读小说,他们从小阅读四书五经,及至长大习为商贾,行有余力,则观演义说部。譬如,清代歙县江村人江绍莲就有《聊斋志异摘抄》(抄本),②工工整整地抄录了蒲松龄小说中的精彩段落;在道成年间,婺源人江南春喜读《聊斋》,并模仿前者,作有《静寄轩见闻随笔、静寄轩杂录》;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拙文《徽商小说<我之小史>抄稿本二种》,载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04年1月15日。

②笔者手藏有《聊斋志异摘抄》抄本1册,并曾在冷摊上见过另外1册。

③该书稿本由笔者收藏,已另文探讨。

  

《日知其所无》的作者、民国十年(1921年)前后在汉口活动的茶商汪素峰,平常也喜欢阅读小说,如对言情小说《玉梨魂》就非常痴迷。①这些,都是商人喜读小说的例子。

    至于詹鸣铎,从他的《振先杂稿》来看,其人对于小说戏曲亦相当留意。光绪癸卯(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作有《书西厢后》:

大凡人之情,有所怀也必感,有所感也,必发为语言文字,综观今古,比比然也。夫岂独《西厢》也哉?然《西厢》之作也,亦必以不得志于君臣朋友之间,然后借题发挥,以自吐其胸臆。明李卓吾称为化工,允矣。顾吾细味之,觉为是书者,才学纵横,胸次洒落,于花花世界冷眼看破,因欲以此唤醒迷人,为色荒者戒焉。故其立言也以惊艳始,以惊梦终,俾知才子佳人,两相爱慕,为天地不可无之情,为古今最难尽之情,为生生死死固结不解之情,至一梦而其书顿止,亦申明色色空空之理,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耳,彼狗尾续貂者何知焉!至于设身处地,传神阿堵,其文采所以工雅之处,其亦有目共赏矣,予故不赘。②


2007-2-15 20:56 回复  

晋山楚水
2位粉丝
2楼


  

    詹鸣铎还仔细研读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作有《批评三国演义》和《批评东风[周]列国全志》,对貂蝉、曹操、弥衡、刘备、周瑜和张飞等小说人物,都曾赋诗评论。③

    当时浙江发生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詹鸣铎对此亦极为关心:“按小白菜即豆腐西施事,详《王[杨?]乃武全集》,现在仍在,据传住余杭城外某庵为尼,年已六十余矣,程云樵曾见之。”他还集传奇旬,写下《小白菜》诗。由此可见,詹鸣铎对于传奇小说非常之熟悉。从小说的写法来看,《我之小史》除了受明清以来徽商自传的影响之外,④还与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之影响有关。詹鸣铎曾热衷于投稿,其诗作亦曾刊登于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刊物《红杂志》上。《红杂志》周刊,创刊于1922年8月,终刊于1924年7月,共100期,再加纪念号1期,增刊1期。在该刊的2卷13期上,专门登载过“上海小说专修学校招生及章程”。显然,在当时的上海,不仅小说流行,而且还开办了专门的学校传授写作技巧。无独有偶,詹鸣铎后来也在婺源乡间的私塾中教授学生撰写小说,这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活动:“八月九号,上午令诸生作小说”;“八月十一号,上午令诸生作小说”;“八月十二号,上午令诸生作小说”;“八月十四日,上午令诸生做小说”;“八月二十三号,上午在校,令作小说”;“八月二十七日,余到校,上午令做小说”;“八月二十八号,余又到校,令作小说”;“八月二十九号,上午令作小说”;“八月三十号,余饭后到校,令作小说”。这些活动,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詹鸣铎明显受到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影响。至于《我之小史》一名,可能是模仿自杭州作家陈蝶仙(天虚我生)的《他之小史》。⑤据哈佛大学韩南(Pafick Hanan)教授的研究,《他之小史》分六期发表于1914年至1915年的《女子世界》,1917年中华图书馆出版的《礼拜六》杂志上,曾刊登该书的一则广告,而《礼拜六》也与《红杂志》一样,同属于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范畴。⑥

从总体上看,《我之小史》的写作技法未必非常高明,但因其纪实性,故而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该书的史料价值极高。特别是书中抄录了不少书信、诉讼案卷等,对于徽州社会文化史、经济史的研究极有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拙文《徽商日记所见汉口茶商的社会生活——徽州文书抄本<日知其所无>笺汪》,载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编《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②③詹鸣铎:《振先杂稿》卷1。

    ④关于徽商的自传,晚清婺源侠名无题稿本、茶商孙和通的家庭档案中,有《○○○有本氏自述年事》,以编年的方式,叙述了主人的一生。从中我们得知,主人生于道光九年十月十一日,从此逐年记至81岁(宣统元年)。黟县牙商程国僖文书中有《履扬自述平生及妻王氏事迹》,“履扬”应即程国僖,从抄本的记载来看,他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十九日。该书首页起初便是“七三老人平生自述”,这是指光绪八年(1882年)程国僖正好73岁。该书“自述平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平生心志”传之子孙。换言之,亦即将个人从商经验传之后嗣。(参见拙文:《老朝奉的独白:徽商程国僖相关文书介绍》,载《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29期,2002年10月15 日)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收藏的《庆源詹氏家谱》卷末所附《福熙自述》,也是徽商的自传。(关于《福熙自述》,笔者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何建木有比较详尽的研究,见其博士学位论文《商人、商业与区域社会变迁——以上清民国的婺源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2006年)另外,自南宋以来,一些分家书前的序文,实际上也是一种自传。可见,此种自传由来已久。

    ⑤当时以“小史”命名的小说,著名的还有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等。

⑥[美]韩南著、徐侠译:《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页232。


2007-2-15 20:56 回复  

晋山楚水
2位粉丝
3楼


  

    2.《我之小史》的写作过程

    根据《我之小史》续第三回《开振记形骸放浪,玩杭州兴会淋漓》所指出的:民国九年(1920年),詹鸣铎将婺源振记店事收歇,携带内眷寄居石湾阜生行内,行内生意,一概不问。闲暇无事,坐在楼上,抄录生平杂稿,并补著《我之小史》续篇第二回。由此可知,《我的小史》续篇第二回成于民国九年(1920年),那么,《我之小史》的正篇显然应成于当年之前。而续篇第三回至第五回,可能成于民国九年至十六年间(1920—1927年)。

  《我之小史》成书以后,詹鸣铎即开始抄誊。《詹鸣铎日记》辛未日记续(民国二十年,l931年)六月三十日条曰:“余今日抄《我之小史》之序言及目录。”某年“七月五号,即旧历六月刀[初]十日,星期六”,“余自今13起抄《我之小史》,每天一篇”。也就是说,从该年的六月初一日起,詹鸣铎每天抄誊《我之小史》一回。正是由于詹鸣铎的抄誊,才使得《我之小史》出现了至少两个版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甲本和乙本。

    二纪实性自传小说:《我之小史》的资料来源

    该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纪实性。在《我之小史》中,作者一再声称自己所述皆为“信史”①,而从同时收集到的6册《振先杂稿》、4册《詹鸣铎日记》以及光绪《婺源县志》来看,《我之小史》所述的确皆为真实情节。书中的一些故事细节,有不少就直接节录自其人的文集或日记。关于该书的资料来源,此处可举数例:

    1、《我之小史》与《振先杂稿》的相互印证

    《振先杂稿》是詹鸣铎本人的诗文集初稿,其中各卷收录文字的基本情况有如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之小史》第4回《回家来频年肆业,受室后屡次求名》:“但在下这书要成一部信史,所有事实,不肯遗漏,所谓李刚主不欺之学,‘昨夜敦伦一次’,我殆与他仿佛,看官们不要取笑。”第10回《买棹泛湖中选胜,辞亲往连市经商》:“盖在下这书要成一部信史,有什么写什么,开门见山,直捷了当,所谓生平事无不可对人言。”

  


    从表中所列来看,《振先杂稿》之编排顺序基本上是以年代为主,这应是詹鸣铎的初衷,但因尚未定稿,故体例难免有些混乱,如卷2就相当突出。另,主要收录戊申年的卷3,在《清明》诗下注曰:“应入辛亥下。”

    (1)《我之小史》第四回《回家来频年肄业,受室后屡次求名》状摹詹鸣铎结婚,以一首《定情诗》为证:

与卿两小本①无猜,疑是前生有自来,为喜同心今结绾②,合题雅句把妆催。

名花何不种蓬莱,偏向人间灿烂开,今夜香闺春不锁,刘郎端合到天台。

彩笔生花夺锦才,只从纸上起风雷,画眉深浅何曾惯,初试毫尖傍镜台。

醉罢兰房玉液杯,何须蝶使与蜂媒,明年喜事传姻娅,掌上于今有蚌胎。

  

《振先杂稿》卷1亦有此《定情诗》,只是个别文字不同。如第2首第1句,在《振先杂稿》中作“名花移种自蓬莱。”

    (2)《我之小史》第7回《同扣考羞归故里,痛落第哭往杭州》中,说“有王卓文先生,约游西湖,我从之。早晨起来,向父亲领取熟罗长衫,即与王仝往,走万松岭。那个时候,王自命为雅客,口中吟咏。我跟着他,不知走向何处。记得也叫划船,也步行。及到天竺,见游人雾集,攘往熙来,入谒观音,香火不绝。”第8回《做新爹甲辰得子,游泮水人已成名》接着写道:“及回转至灵隐,凡罗汉堂、韬光径、一线天、泉壑堂等处,游玩一番。步行至岳王坟,买舟未成。值天雨后,由大桥走净慈归,一路之中,探访湖山艳迹,赏心悦目,果然无限风光。”这在《振先遗稿》卷1中,有甲辰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所作的《游西湖记》:“……有父执王公卓文茂才者,约往谒天竺观音,于是随之以去。初至雷峰塔畔,苍茫四顾,果然水秀山清。到三竺后,旋反至飞来峰、一线天、泉壑亭、灵隐寺、罗汉堂、韬光径,风光幽雅,颇觉移人性情,继谒鄂王墓,拟买舟至湖心亭、平湖秋月等处,乃风雨骤至,游兴索然,遂共归。”显然,《我之小史》前述第四回和第八回的内容,即据此游记化出。


2007-2-15 20:56 回复  

晋山楚水
2位粉丝
4楼


(3)詹鸣铎的三弟詹鸣球(礼先)因与父亲詹蕃桢龃龉,负气服毒自杀。《我之小史》第12回《闻弟耗命驾来杭,奉亲命买舟归里》中,有《哭三弟》诗,亦见于《振先杂稿》卷3。后者所录诗中还夹有注文,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我之小史》乙本作“早”。《振先杂稿》卷1《定情诗》作“最”。

②绾,《我之小史》乙本作“缕”。

  

    时余客练市,闻耗奔回杭。

    弟误服鸦片,命同人多方救治,并抬入日本医院两家,皆不得效。

今春父谕分炊,余具书进谏,内有云“田氏分则荆花破碎,唯大人鉴戒焉”,不料今日竟成谶语。

季云妹去春三月病殁于杭。

余今春由杭赴练,弟临歧话别,情语宛然。

余在练接弟手书两次,书中极诉苦情。

余去岁来杭,偕诸弟仝拍下一小影,题曰《乐叙天伦图》。

弟寄余书,述家庭气节中有“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等语。

弟二十二日故,余之书二十四日始到。

三七拜忏且翻九楼,盖循苏杭俗例也。

  

这些诗歌自注,与小说中的情节完全吻合。

(4)《我之小史》第18回《接杭电匍匐奔丧,办民团守望相助》说到辛亥革命时期婺源筹办民团的事,写道:“那时各省光复,各处土匪,乘间窃发,乡间地方,人人畏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婺源宣告独立之后,并令各乡筹办民团,用防土匪,我与宝书、锦屏等极力组织,乃开局于绿树祠,宝书委我为书榜文,我走笔应之”,其下所列榜文很长,直接抄自詹鸣铎的《振先杂稿》卷4《自治局筹办民团启》,只是有个别文字的歧异。①第18回《接杭电匍匐奔丧办民团守望相助》:“是年四月,村内伯纯,在北洋大学毕业,奉旨着赏给进士出身,改为翰林院庶吉士。捷报到家,村人为之一喜。我回忆癸卯年在郡,与他应童子试,提而复摈,后我人己徼幸,他投学堂,分道扬镳,各行其志,今日如此,可谓先我着鞭矣。但他这个翰林,俗称洋翰林,洋货好看,哪及国货的着实,譬如贡缎每尺计洋一元另,洋缎则每尺二角另,货有好歹,价有高低,岂可相提而并论!至于他一生无所表见,只善于权麻雀,人又称为麻雀翰林,这个头衔却也别致。”《振先杂稿》卷2中有《贺伯纯洋拔贡》:“宝贵时光,文明进步;竞争世界,名誉最好。”另有说明:“中学毕业,奖励拔贡,与科举时代之明经大不相同,说者谓为洋拔贡,洋货好看,总不及国货之着实,洋学堂、洋学生皆然也,付之一笑而已。”这些,显然也与小说中的冷嘲热讽颇相一致。②

    (5)《我之小史》续第4回《发哀启为祖母治丧,挂归帆代善儿婚娶》末,抄录了善儿(詹鸣铎之子)完婚时所作的古风一章,这实际上源自《振先杂稿》卷4《善儿花烛志喜感赋一章》,③只是两者个别文字有所歧异,④而且,后者另在“春风一曲载赓歌,得子花园满堂福”一句诗后随注:“唱喜曲例先唱《满堂福》,后唱《花园得子》,以为之兆。”

(6)《我之小史》续编卷2第5回《为谋事留杭暂搁,过新年到处闲游》中有《姐妹曲》一首:

阿姐粉红衫,妹妹竹布褂,一样具天真,见侬都害怕。

阿姐初长成,妹妹新肥胖,一样逗春光,自由双解放。

阿姐年十六,妹妹年十四,一样态⑤娇憨,天然饶别致。

阿姐在么二,阿妹在长三,一样张艳帜,芳名播瓜山。

阿姐大马路,妹妹福海里,一样好风光,幽赏我⑥未已。

阿姐名巧林,妹妹名小囡,一样是名花,玉楼春意满。

  

该回注明“此甲子年七月二十七日事也”,记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作者在杭州追欢逐艳之情事。此诗亦源自《振先杂稿》卷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我之小史》中的“本局奉县长咨文”,在《振先杂稿》中作“本局奉临时机关部文”等。

    ②关于詹伯纯毕业于北洋大学一事,在方志中也有记载:“詹荣锡,字伯纯,庐源人,北洋大学工科毕业,奖给拔贡,部试赐进士。(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18《选举八·学位》,葛韵芬等修,江峰青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27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5月版,页357。)


2007-2-15 20:56 回复  

晋山楚水
2位粉丝
5楼


    ③詹鸣铎:《振先杂稿》卷6,第11—12页。

    ④如《振先杂稿》卷4《善儿花烛志喜感赋一章》,“开”作“到”,“初”作“方”,“工”作“公”,“先”作“初”,“压”作“扫”,“同心”作“新郎”,“卺”作“盏”。

    ⑤《我之小史》甲本至此为止,以下文字见乙本。

⑥詹鸣铎:《振先杂稿》卷6《姐妹曲》,“我”作“殊”。

  

(7)续第6回《访杭州略书所见,会族众恢复祠租》,詹鸣铎与四弟游灵隐,有诗为证:

妙庄严域云林寺,第一灵山著圣湖。直上韬光凌绝顶,海天阔处望模糊。

名山有约订前来,欲往仍回已几回。今日登峰能造极,胸襟洒脱果然开。

湖光山色焕然新,予季相邀好踏春。顾视清高横空洞,可纵鹫岭悟来因。

多谢僧家待客情,安排橄榄把茶烹。此间别辟神仙境,洗尽尘心澈底清。

  

这首诗作于乙丑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自《振先杂稿》卷6《春日偕四弟游灵隐直上韬光》。①

    2.《我之小史》与光绪《婺源县志》的相互印证

    《我之小史》续第4回《发哀启为祖母治丧,挂归帆代善儿婚娶》,抄录了詹鸣铎祖母去世时所发出的一道哀启。其中,对其祖母的一生作了概述:

哀启者:先祖妣汪太宜人闺姓明圭,同邑莘源太学生汪讳宗鳌公第七女,幽闲贞静,幼娴母训。年及笄,于归我先王父起凤公,敬顺无违。时先曾祖喜禄公以南货创业昌江,居家时家训森严,太宜人与妯娌行上事翁姑,承欢弥谨。太宜人产子女二:女姑母适余氏,子即先严蕃桢公。先严诞于庚申冬月,才三日,适发贼入境,闺村老幼逃窜山中,先曾祖亦揭着[眷?]避难,太宜人怀抱从之。此中苦绪,不言可知矣!明年辛酉,先王父见背,太宜人年仅二十五龄,伤心酸鼻,痛不欲生。奈先严时在襁褓,不得不以青年苦节,矢志抚孤,其懿行载诸志乘,见五十二卷《节孝传》……

  

    这里的“志乘”,是指光绪八年(1882年)刊行的《婺源县志》。据该书卷52《列女四·人物十五》:“詹起凤妻汪氏,詹庐源监生,氏莘源女,二十八岁夫故,遗孤一龄,事舅姑,和妯娌,抚孤蕃桢成立。桢亦笃学,善承母志。现年五十,守节二十三年。”②这个传记是光绪《婺源县志》的“壬午新编”,也就是光绪八年刚刚采辑而来的事迹。除了“二十八岁夫故”,与哀启有所出入外,其他的事迹都完全吻合。传中的“蕃桢”,也就是詹鸣铎的父亲詹蕃桢。

    此外,《我之小史》中提及的诸多人物及事迹都是真人真事。如小说中的“痴先生”,根据其他资料的记载,其人名詹文升,“字旭初,环川人。弃儒就医,活人无数,请辄往,不取,人呼为‘痴先生’,著有医学十四种。”③至于书中提及的江峰青、江易园、许承尧和董钟琪等,则更是实有其人,且在晚近徽州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之小史》的资料来源,完全是真实可靠的。换言之,《我之小史》的确是作者真实的自传,是一部信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詹鸣铎:《振先杂稿》中另有《又偕四弟由天竺翻过云栖》。

    ②光绪《婺源县志》,清汪正元、吴鹗等纂修,光绪八年(1882年)刊本,“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68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版,页4333。

    ③陈五元编《婺源历代怍者著怍综录》,婺源县图书馆1997年1月版(内部发行),页2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19 23:3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