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0|回复: 0

关于蜀地与夏文化的关系(转)谭继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14: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禹文化的新探索 —近年来夏禹文化研究述评  

谭继和 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2001-10-25  

夏代是中国由史前时期向文明社会演进,由部落向国家演进的完成阶段。而大禹作为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第一世帝王,则是这个完成阶段的临界点和结穴点。欲探索整个夏代文化,不能不研究夏的先祖鲧和禹的时代在由史前向文明演进历程中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又是如何成为古代文明起源的结穴点的?这是夏代文化研究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自80年代以来,由于对二里头文化类型的确立和探索,夏代文化已在考古学上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位置,并出现了新的研究趋势:一是由综合性研究向分时期的阶段性研究发展。整个夏代,可分阶段如下:禹时代是先夏文化的时期,夏启到太康中兴是夏文化前期,太康中兴至孔甲方神是夏文化后期,孔甲至夏桀之亡是夏文化的末期。这几个时期都有学者分别加以研究,而四川学者的研究则多集中在以禹为代表的先夏时期课题上。二是由重点集中于河洛地区夏文化的研究,向晋南地区的“大夏”、“夏墟”文化研究,山东二斟氏文化的研究,安徽涂山——南巢夏文化的研究和四川“禹兴于西羌”的研究等分区研究扩展,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特别是把大禹文化作为夏文化之源加以探索,是四川学者近年来着重致力的工作。从1995年以来,四川学者每年都要聚会于都江堰市龙池,以大禹及其文化为主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并为此在四川省历史学会内组织了夏禹文化研究委员会,团结史学界、考古学界和水利学界的同仁,大大推动了对夏禹其人及其出生地、夏禹文化西兴及其向东传播的深入研究。现将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问题,综议如下:   

一、夏禹与西蜀的关系  

文献有“禹兴于西羌”、“禹生石纽”之说,引起不少学者讨论的兴趣。李学勤认为:“禹生于今四川的传说起源甚早”,“有着相当深远的历史背景”。近年来,四川学者对这一“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夏禹文化与古羌文化、古蜀文化有着渊源甚长的亲缘关系。所谓“禹生于西蜀之地”,实质就是研究先夏文化是发源于西蜀的问题。林向从古城、字符和对龙的崇拜三方面的不同对比,证明夏禹与古蜀有文化上的同源关系。他认为:(1)“夏鲧作城郭”,显示古羌人亦即夏人有过筑城时代,这同古蜀人的成都平原宝墩文化为代表的古城时代是一致的;(2)禹字与蜀字都从虫,这个“虫”符就是“龙”符,禹与蜀都是颛顼系的龙子龙孙;(3)三星堆“建木”青铜树和羊头龙令牌,东周巴蜀青铜器的手心纹,表明巴蜀有对夏禹神龙崇拜的习俗。总之,“夏蜀同源问题既于文献有征,又得地下出土物的印证”,“是无须怀疑的了。”  

李绍明则从民族学资料与文献学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禹与羌同一族源说。他着重分析了羌族的白石崇拜是从古至今的传统,与有关禹和启的白石——“血石”崇拜的记载和遗迹,是一致的,“不难看出禹与羌实有着族源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杨光成则提出了“夏羌文化”的概念,认为,它形成于夏禹时代。李茂则把夏羌文化视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最根本最内核的基因。”显然,“夏羌文化”概念是否即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这还有待于讨论。但夏和羌在文化习俗上确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是无可否认的。  

祁和晖虽然承认“在血缘上,夏禹人与古羌人、古蜀人有着渊源”,“但是否就是羌族祖先或巴蜀先民祖先,则勿轻定”。她主张“夏禹族属华夏”,“夏禹是华夏文化族的共同祖先”。这一观点显然植根于族属问题的实质是文化问题而不是血缘的理论,具有启发性。  

林向从羌戈大战的分析中认为禹为从西北南下岷山的羌人。谭继和续申其说,认为羌戈大战的传说是禹为代表的横目羌人与戈为代表的纵目蜀人之争的历史影子。戈人即斟戈(灌)人,“有可能就是蜀王的第二代柏灌”,“是被羌人打败了而后臣服于羌部族的戈人,后来随夏迁到了中原,夏灭亡后又迁到了山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0 02:4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