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6|回复: 0

【民国谜人】范烟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范烟桥】(1894—1968)通俗小说家,“南社”诗人、谜家。名镛。江苏吴江同里人。曾从师胡石予、金松岑。耽好文史,工诗词,擅书画。一生著述甚丰,有《中国小说史》、《鸱夷室杂缀》、《吴江县乡土志》、《唐伯虎的故事》等。业余爱好灯谜,曾在上海加入“大中虎社”,并为上海《文虎》半月刊特约撰稿人。在苏州主编《星报》,时在报上撰述谜坛掌故。
附录
鸱夷室主范烟桥
  江苏吴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代名人辈出,当代俊杰贤士更多,在这光彩夺目的“星”海里,范烟桥堪称是一颗耀眼的文坛明星。

  范烟桥(1894--1968),名镛,别署鸱夷室主,吴江同里人,后移居苏州温家岸。他是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家、诗人、谜家,从师胡石予、金松岑、薛凤昌,一生著述颇丰,有《烟丝》、《中国小说史》、《范烟桥说集》、《吴江县乡土志》、《唐伯虎的故事》、《鸱夷室杂缀》、《林氏之杰》、《离鸾记》、《苏州景物事辑》等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与赵眠云创办了《星光》杂志(1923年-?,不定期,32开本),与陈丹崖创办了《卫星》杂志(1937年1月-7月,月刊,16开本,自已又先后主办过《星》杂志(1923年-?,周刊,32开本)、《星报》三日刊(1926—1928年,4开报)、《珊瑚》杂志(1932年7月—1934年,半月刊,32开本)。

  范烟桥平日“嗜洞庭碧螺春茶,酒兴又甚豪,能书画,工于行草,善画折枝墨梅”,耽好文史诗词。青少年时代,他先后加入柳亚子主持的“南社”,结苏州星社,成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中的一名健将。1928年《吴语》更名为《吴县日报》,范烟桥曾为该报副刊 “吴语” 撰稿。另外还在上海《礼拜六》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掌故等作品。1940年,他为上海国华影业公司编写《西厢记》,并为演红娘的著名影星周璇所唱的插曲《拷红》谱写唱词,待电影演出后,此曲不胫而走,风靡一时。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街头巷尾还不时飞出《拷红》之歌,真可谓一曲《拷红》传千古也。

  范烟桥的爱好很广泛,孩提时曾受到吴江文坛名流薛凤昌(著有《邃汉斋谜话》)影响爱上猜谜。到苏州定居后,常与“星社” 社员程瞻庐等以谜语相射为乐,且假“皇废基公园”(今苏州公园)内的西亭结“西亭谜社”,入社者有程瞻庐、朱枫隐、陆澹庵(又作安)、王戟髯、高伯瑜等。星社社员、文史老人郑逸梅在《星社文献》中如是追述:“他们在吴中假王(皇)废基的西亭,组织‘西亭谜社’。一般有谜癖的,纷纷往射,颇极一时之盛,那些谜条,都很新颖滑稽,惜乎师丹善忘,完全失忆了。”之后,范烟桥又与程瞻庐、朱枫隐等谜友加盟由吴籍沪上名医吴莲洲和吴门曹叔衡连袂主持的上海“大中虎社”(又名“大中谜社”),并为吴莲洲、曹叔衡合作主编的上海《文虎》半月刊特约撰稿人。

  范烟桥对我国的谜学事业曾作出过一定贡献,1926年起,他主编《星报》三日刊,于报上开设了“诗画谜联”栏目,又常在报上撰述谜史掌故。他认为,猜谜益智,其中既有甘苦,更富有乐趣。他曾用诗的形式向广大读者描述猜谜的奇妙过程,笔者在阅读七十年多前的上海《文虎》半月刊时,见到了他的《猜灯谜》诗四首。在此全文摘录于下,略作注释:

一、漫云薄技等雕虫,江曲碑阴绝妙工;

  一纸风行争快睹,分曹胜傍蜡灯红。

(注:薄技、雕虫,古代指灯谜为雕虫小技。碑阴,指东汉蔡邕夜读曹娥碑,在碑阴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隐“绝妙好辞”以赞诔文。一纸风行,指谜笺。“分曹”句,典出李商隐《无题》诗“分曹射覆蜡灯红”,这里作了改动,意指猜谜游戏。)

二、个中甘苦自家知,匣剑帷灯寄相思;

  几许推敲心始惬,迷离回萱不多时。

三、我诈尔虞心不妨,文人狡狯自寻常;

  但教打破闷葫芦,一笑偏能博哄堂。

四、文章自古重天成,触类旁通妙绪生;

  任尔不言语自省,磁缄吸引若相迎。

  范烟桥既搜集谜史掌故,又搞灯谜创作,惜今能见者则寥若星辰。笔者在搜集谜学资料时,曾见到他的谜作,散见于报刊上。如“枫桥夜泊”猜唐诗“听钟未眠客”。此谜乃范烟桥用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目择面,有情有味。他让猜者通过重温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会意领悟到谜底,他把牵动了古今多少人情思的“半夜钟”隐于谜中引人入胜。这巧妙的手法,足以使人在猜射过程中弥觉回味无穷。又如“改步改玉”猜“鞋”字。这是范烟桥的又一则谜品佳构,他故意颠倒《国语·周语》中“改玉改步”的词序,目的想使猜射难度下降些。但是,对于古汉语基础稍差者或初入虎道者来说,其难度依然很大。“改步”是指要“改徐行为急行”,意指“革”。“革”在《礼记·檀弓》里解释为“急也”,意指快速。“玉”呢,古代是“圭璋之属也”,这里扣“圭”。之后,将“革”和“圭”合二为一,就组成了一个“鞋”字。这就是范烟桥故意颠倒词序的良苦用心,笔者如是猜测。 (诸家瑜/原载《苏州杂志》2004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22:0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