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3|回复: 0

[选刊] 近代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16: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鸦片战争开始之后,中国近代史的帷幕从广东徐徐拉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发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斗争,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岭南诗坛的主旋律。

  诗人张维屏是最早用诗歌反映广东人民在鸦片战争中抗击侵略的斗争:“三元里前声如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生动地表现出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英雄气慨。在《三将军歌》中,他高度赞扬了奋勇歼敌、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陈连升、陈化成和葛云飞,充分体现了三将军的英风健骨。当《南京条约》签订后,诗人无限悲愤,写下了《雨前》一诗,谴责清政府的无能,指出“城下之盟古所羞”。在这些诗中,张维屏通过记事、写人、论政,用诗歌的形式反映了整个鸦片战争的主要方面,大有“诗史”的现实主义感。

  随着列强势力的扩张,西方某些宗教文化也开始渗透进来。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利用了基督教的一些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清的斗争,他写下的一些诗歌,明显地带有这种“东西结合”的文化特点。如《近世诗》云:“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起英雄。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作,黑雾收残一鉴中。”《天父诗》虽然形式较为驳杂,但利用外来宗教的色彩就更浓了。

  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还有南海人朱次琦和番禺人陈澧,他们的诗作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见长,重于批判清朝的腐败无能和揭露人民的疾苦,同时也表现出反帝的热情。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清政府的无能及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使岭南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思想家,他们政治上强烈要求变革,这种思想体现在文化上,就是“诗界革命”的提出。当然,“诗界革命”首先是为了满足政治需要,但也应该看至,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新概念、新名词以及新鲜事物、新的理想境界等等层出不穷,传统诗歌从内容到形式已难以满足新的需要,所以这种“革命”也有其新文化价值。

  黄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诗作应该“我手写我口”,用语要通俗,写“古人未之物,未辟之境”,并“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在写作实践上,他以自己的诗论为原则,着力创作“新派诗”。他的《日本杂事诗》一百五十四首,记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国人提供借鉴。名作《今别离》四首,咏近代舟车、电报等事物,生动地表现了“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如“其二”云:“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钳纸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子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被誉为 “以旧格调运新思想,千古绝唱,不可有二。”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南海人,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派诗”的实践者。他的诗早期气势磅礴,意境雄阔,后期颇为沉郁。他认为写诗应以新手法创新意境,所谓“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其《过虎门》诗云:“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在?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新会人,“诗界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诗界革命”在于“革其精神”,追求“独辟新诗界而渊含古声”的境界。他的诗作,着力于打破旧传统的束缚,善于将新思想、新知识、新名词入诗,风格热情奔放,富有时代感。代表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被认为“纵论古今,横抚一世,汪洋恣肆,气魄极大”,是梁氏诗论得到充分体现的长篇巨制。其《壮别》诗第一章云:“丈夫有壮别,不作儿女颜。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高楼一挥手,来去我何难。”表现出大丈夫以身许国、积极用世的豪情壮志,颇有代表性。

  这一时期,梁鼎芬、康广仁、曾习经等也颇有诗名,梁鼎芬成就尤高。

  经“诗界革命”之后,岭南诗坛又涌现出黄节、苏曼殊、朱执信等一批影响较大的诗人,其中黄节和苏曼殊对清朝土建统治的批判更显深刻。

  黄节,字晦闻,顺德人。与梁鼎芬、罗惇融、曾习经齐名,号称“岭南近代四家”。诗作文采风化,骨格峭健,刚柔兼美,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早年多以诗鼓吹革命,揭露清朝的反动统治,如《宴集桃李花下,兴言边患,夜分不寐》,对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提出直接的指责:“泱泱东海雄,一旦委地利。”“何必怯舟师?何必畏利器?”如果说岭南近代诗人多以家国大事入诗,政治意义大于文化意义,那么苏曼殊则是一位政治、文化并重的诗人。苏曼殊,名戬,字子谷,香山人。他的诗多为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云:“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向鲛绡赠故人。”表现出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对时局的忧愤。他有不少诗是写儿女之情的,通过这些清丽自然的诗句,或描写女子的美貌、情怀,或感叹自己的身世,表现出脱俗的爱情追求,使封建伦理道德相形而显得污秽不堪,从而体现出一咱较为深沉的文化价值。

  这一时期,朱执信、胡汉民、廖仲恺等也有不少诗作,它们在批判清朝反动统治,反映人民在军阀混战中的困苦等方面有较多的共同之处,在当时影响较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16:3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