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9|回复: 0

新意别出法秦汉——傅山隶书轴(杨吉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4: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吉平

  傅山隶书的成就在其篆书之上。他强调高古,强调将字写活,他在《霜红龛集》中说:“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竞以安顿失之。”明人隶书,取法非出汉碑,源头是唐隶。明代的书家,如沈度、宋璲、李东阳、文徵明、周天球、王铎等都能写隶书,但共同的缺陷是不学汉碑,格调不高。如文徵明的隶书,侧锋横涂,起笔收笔皆作尖头状,笔画线条是楷书作派,枯瘦单薄,了无古趣,章法过于排布,状如算子,毫无天机自然之趣。
  傅山隶书的过人之处是能上法秦汉,以篆籀笔法作隶书。傅山习隶,在《傅山全书》卷一的《吾家三世习书》一文中有载:“至于汉隶一法,三世皆能造奥,每秘而不肯见诸人,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也。吾幼习唐隶,稍变其肥扁,又似非蔡、李之类。既一宗汉法,回视昔书,真足唾弃。”《傅山全集》中曾提到《曹全碑》、《淳于长碑》(即《夏承碑》)、《郭有道碑》等。傅山的子侄及孙辈学过《张迁碑》、《梁鹄碑》、《孔宙碑》等。傅山在清初也经常出去访碑,其由唐碑转学汉碑,取法范围不囿于一碑乃至数碑,广收博取。传世的傅山临《曹全碑》墨迹,圆劲浑厚,直追汉人,相形之下,明末清初许多文人的隶书枯瘦拙陋,才是“真足唾弃”。
  傅山隶书,一种是墨迹,一种是刻碑。墨迹运笔,转折自如,字形变化丰富,笔意浓郁、自然生动,无汉隶之规整,而有汉隶之古雅。其中虽未能彻底摆脱明人作隶习气,但古拙之气则为明人所无。这种古拙、古雅的气息,也表现在笔法、字形上。
  傅山隶书轴(如右图),用笔简明,恪守中锋,有金石韵味。结字多取篆书结构,增强了隶书的古气。章法参差错落,字形大小变化自然,有行书的韵味。傅山隶书中透出的文气,也为一般书隶者所不及,傅山的碑刻隶书比他的墨迹规整。75岁所书的《不为大常住勖哉之碑》,是傅山隶书中较好的一件。全碑通体神完气足、一气呵成,用笔精到,字形端庄,线条纤劲圆润,字形优美秀润而不失古朴,其中有众多的古文奇字,基本摆脱了明人隶书习气,靠近汉碑风神。在隶书创作领域中,傅山是明末清初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隶书在他手中柳暗花明,清代隶书的复兴也要重重地写上傅山的大名。
3946924_58.jpg
3946924_5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09:1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