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7|回复: 0

老树春深更著花——清傅山的书法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5: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在山西省太原市北,有一座状似巨盆、峰险沟深的高山,因山势团绕连绵,遂得崛     山的名字。
    崛?山风景秀丽,清幽奇伟,南松北柏,绿树葱茏,特别是崛?红叶,与烈石寒泉、汾河晚渡、西山迭翠等风景被誉为太原八景。每到深秋,满山的黄栌树红如火,五彩斑斓,蔚为壮观,唐代以来即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崛?山最著名的寺庙为多福寺,庙宇坐北面南,依山而建,东临深谷,清流蜿蜒,松涛阵阵,气象森然,极富古刹风趣。多福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初名崛?教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后因后唐开国皇帝李克用及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以致寺况空前。宋末,多福寺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弘治年间改名为多福寺,继而又多次重修,现存有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前的砖塔,为宋代遗物;殿中84幅壁画、塑像,反映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画法娴熟,线条流畅,是难得的明代壁画精品。藏经楼的建筑设计十分奇巧,六根大柱将楼上的文殊阁和楼下的乘息洞巧妙地连在一起。多福寺的最上部名千佛殿,殿内供三世佛、四大菩萨及870多尊佛像。藏经楼东侧的红叶洞远近闻名,这里是太原学者傅山的隐居处,傅山称此为“霜红龛”,他在此联络义士,反清复明。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又字仁仲,改字青主,号公他、公之它、啬庐、石道人、丹崖翁、真山等,别名多达50多个,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出生于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郊西村,是明末清初的学者、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世在大同,后移居忻州,又迁太原,曾祖傅朝宣做过宁化府的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为山东辽海参议、朝议大夫,父傅之谟为明万历间贡生。傅山自幼颖悟,15岁时补博士弟子员(秀才)。20岁读十三经、诸子、佛经、道藏等,补廪生。22岁得子傅眉,26岁妻张氏去世,终身未再娶。
    崇祯七年(公元1634),傅山27岁时入三立书院深造,时山西提学袁继咸在三立书院整顿学风、提拔人才,傅山以重气节,赋性不阿权贵,为袁继咸所重。九年(公元1636)10月,袁继咸因正直敢言,得罪宦官权贵,被魏忠贤死党张孙振捏造了十几条罪状,押京下狱。傅山为袁鸣不平,联络薛宗周等100多人进京请愿,四处刊印揭贴,出堂作证,申明真相,使袁继咸冤案得以纠正,袁复被任为武昌道。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清兵攻占北京城,明亡。明亡后,傅山不向清朝屈服,头戴黄冠,身穿朱衣,表示不忘黄帝祖先的节操。他奉陪母亲辗转于平定、寿阳山区,最后避居红叶洞。当时,中华大地正处于战乱匪祸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疾病流行,饿殍遍野,傅山决心丢下从小酷爱的诗文书画,潜心钻研医学,为民解除疾苦。他边研究边实践,医术进步很快,沉病痼疾,应手而愈,几年间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医。
    他在行医中念念不忘反清复明的目标,暗中成立秘密反清组织—朱楼社。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因湖广蕲州生员宋谦密谋反清起事败露,傅山被人供出而入狱。傅山在狱中受尽酷刑,还进行绝食斗争,一直坚持了9天,始终没有供出他与宋谦在政治上的关系。由于他深孚重望,加之社会多方营救,监禁一年后,清朝政府被迫于次年7月4日将傅山释放出狱。
    傅山出狱后,南下江淮,抵南京,达苏北,继续行医治病,暗中进行反清活动。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鉴于清朝的统治已逐渐稳固,傅山迁至太原东南的松庄,居土穴养母,寄情山水,研习医学,坚不仕清。清初义士顾炎武、申涵关、王显祚、阎若璩、屈大均等都多次访问过他,他们以诗唱和,抒怀立志,顾炎武尊崇他为:“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清朝政府为维护统治的需要,以开设博学鸿儒科来利诱和分化汉族知识分子。一些原来自命清高的文人学者,纷纷放弃反清立场,期望借此谋得官禄名分,而傅山视富贵如粪土,丝毫不为所动。给事中李宗礼、刘沛先鉴于他在学术上的巨大影响,推荐傅山去应征,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竟将傅山强行塞进轿子,抬往京城。在行至距京30里时,傅山乘解差不备,把自己的腿静脉凿破,血流不止,待到京城,两腿已骨瘦如柴,不能行走。傅山被强行抬进城去,住在崇文门外圆觉寺,他整日躺在床上,但寺前门庭若市,来访者络绎不绝。宰相冯溥等满汉王公九卿,每天都有登门拜访者,傅山以“临试告病”为由闭门谢客。宰相冯溥将此事上奏康熙皇帝,康熙特下圣旨免傅山应试,授内阁中书。朝中官员强行将傅山抬进宫中谢恩,他把身子挺得更直,宁死不低头跪拜,康熙为表示优礼处士,诏授内阁中书,回乡存问。傅山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气节以及人格魅力,都是文人学者的楷模。傅山的朋友评价他说:“世人都知青主的字好,岂知他的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顾炎武作诗称颂他:“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傅山由京返晋后,地方诸官都以“内阁中书”恭敬他,他不屑一顾,继续四方行医,救死扶伤。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傅山去世,享年78岁。他逝世后,数千乡民为其戴孝送葬,沉痛悼念这位品行高洁、医术高超的文化名人。
    傅山博学多才,经史之外兼工佛、道、书法、绘画、诗词、音韵训诂之学,其知识领域之广阔,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人可比。他的著作颇丰,所著《性史》、《十三经字区》、《周易音释》、《春秋人名韵》、《周礼音辨》、《地名韵》、《易解》、《左锦》、《明纪编年》、《乡关见闻录》等都已散失,仅留《霜红龛集》四十卷和《两汉人名韵》。傅山所画山水及梅、兰、竹等,均精妙,《画征录》说:“傅青主画山水,皱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还精鉴赏,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傅山在医学上的成就很高,尤擅长于内科、妇科和外科,所著医书遗稿,后人整理编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青囊秘诀》等。
    傅山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方面更不例外。由于他在政治上采取不与清朝政府合作的立场,态度激烈,所以在美学观念、艺术表现、个性风格上都有鲜明的反传统意识和异端情绪。他提出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理论惊世骇俗,大张旗鼓地力倡拙朴真率书风,力矫巧媚做作积习。他直截了当地将传统书论中视为“丑”的方面推崇到极端,使人们在轻滑圆熟的“奴书”之外,欣赏到真情弥漫、趣味横生的自然美来。傅山还主张“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他的历史功绩与理论影响,300多年来一直久盛不衰。
    清郭商线《芳坚馆题跋》:“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近人马宗霍也称:“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觉斯伯仲。”
    傅山的书法传统功基深厚,八九岁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董其昌,至20岁左右,已将“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而后上溯篆籀,博采诸家之长,真草隶篆行各体无所不精,中年时书法即已享誉三晋。
    傅山认为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他的楷书结字宽博开张,方整朴茂,笔正体直,若颜鲁公再世;行笔用大力施篆籀法,藏头护尾,重拙质朴,毫无俗姿奴态;线条粗壮雄浑,圆转沉稳,入木三分,如铁杖柱地。他的行草书更是守愚藏拙,含而不露,纵逸跌宕,生动自然,荡气回肠,从容不迫。傅山大草的章法风格统一,匀妥和谐,气势贯通,节奏分明,使人如聆听高士抚琴,清音袅袅;结字丑拙古朴,真率童稚,水势生发,聚散得宜,观者若见龙翔凤翥,萦绕翻腾;笔势顿挫进止,险峻奇异,矫健流畅,一泻千里,似将人引入高山峡谷,大河激流;线条内涵倔强,外抒灵性,圆润厚实,神采飞扬,如进入遮天密林,古木狰狞。
    山西人民十分敬仰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学者,1918年,三晋人士在太原发起捐资活动,修建傅公祠,供后人凭吊祭祀。又在晋祠博物馆建立傅山纪念馆,陈列先生的书画作品,供游人观赏怀念。傅山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现存于乔家大院的祁县民俗博物馆内。
    近年,太原市又在汾水之滨建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傅山书法碑林公园,山西傅山书法研究会将广泛收集的傅山书法真迹,摹勒刊刻成184块书法石碑,对外开放展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07:5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