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0|回复: 0

[现、当代] 《陶博吾及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2 16: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陶博吾(1900-1996年),原名陶文,别署白湖散人。

       25岁入南京美专,师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诸先生。29岁入上海昌明艺专,从黄宾虹、潘天寿、王一亭诸先生。虽然那时吴昌硕已经去世,但却由此得以获观吴昌硕大量作品,因而书法上得吴昌硕先生的艺术精神颇多。

       1931年昌明艺专毕业,与挚友韩素吾去沪返乡,置身田耕,僻居一隅,以布衣终其一生,几乎不为人所知。

       后人生坎坷,数十年遭遇非人对待,“尝以‘革命党人’罪为反动政府所通缉,毁家破室,几陷不测。壮岁复又以莫须有的反革命罪而被开除公职,每天扛着笤帚扫大街,经受非人的折磨与人格侮辱,徙流困辱达二十年之久。但他没有被击倒,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几乎没有停止过。他的书法艺术在苦难中磨炼,达到了至高境界。

   陶博吾书法精于正、草、隶、篆、行各体,以篆书、行书成就最大。他的行书,不受技法的约束,凭着感觉,随意而书。特别是晚年,更是自然,天真稚拙,让人既感陌生,又觉新鲜。陶博吾的篆书,主要是在散氏盘与石鼓文方面,最初受吴昌硕影响较深,但他凭自己的胆识与功力,对吴昌硕有取有舍,终成自家面目。陶博吾对于墨法的运用也是独到的。他和黄宾虹的另一个弟子林散之相反,林是淡墨高手,陶则是浓墨高手。他的书法线质遒劲圆厚,中间一缕墨线非常浓,黑中透亮如小孩的眼睛,这是十分难得的书法。

       1989年5月16日,陶博吾先生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是他命运转折的一个新的开始。当时中国书协主席启功代表中国书协为陶博吾个展致词,高度评价了陶博吾的人品、才华和书艺。启功先生看完展览后,连连称 “好”,并对其作品三鞠躬,向陶博吾道:“陶老,您的作品实在精妙,超凡脱俗,才华横溢。就功力来讲达到吴昌硕。”

       1996年,96岁高龄的陶博吾老人离开了人世,驾鹤西去。直至晚年他才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尽管迟了一些,却还算幸事,大器终成。如果不是天假以年,陶博吾的名字也许会被永久地湮没。 及到十年之前,玉宇澄清,其冤方伸。”(林散之《陶博吾书画展前言》)



               陈传席先生对于

      陶博吾老人书法的评论

   从陶博吾大量的集《石鼓文》对联和集《散氏盘》对联看来,他在学《石鼓文》和《散氏盘》上下了很大功夫,当然受了吴昌硕的影响。启功论其书曰:“在生动、随意、趣味、变化方面比吴缶老略高一筹。”尤其是他的散氏盘体,在原书基础上掺以草法、隶法,再加以夸张、变体,写得更随意,更自然,更显精神,这是他的创造。他又把石鼓文、散氏盘法用到行书中去,益显得沉重古朴,遒劲圆润,在厚重方面,鲜有能过之者。笔者见他八十岁时书写的“慎独”二字,颇令人惊心动魄。启功说他高于吴昌硕,当然还值得研究,吴昌硕在书法成就上还是很高的。陶博吾因是性情中人,他写字过于性情化,太随意,则技巧不计,也不好,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容否认。

   陶博吾的书法都用浓墨,益显得沉重朴拙。杨林说在黄宾虹弟子中,林散之可谓淡墨圣手,而陶博吾“则可谓用浓墨而造其极的天才”。淡墨尚可寓巧,浓墨必守其拙,实实在在,这是很有道理的。黄宾虹的书法和绘画一样,特别重法。而陶博吾非不知法,他更注意守拙、质朴,更散、更淡(自然)、更随意。“法”已退居其次,因而也更能显露他的精神。他的画沉重而朴拙全出于他的书法。

                            ——摘自《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



大文人画家——陶博吾(草稿)

                                作者:刘新华

陶博吾,这个名字,开始我并不熟悉。后来见过他的画,觉得好,就记住了他的名字,然后就留意他的作品,越看越觉得好。看惯了齐白石,觉得他与齐白石比有另一种美。再后来就知道了,他是大文人、大书法家、大画家。我感到他的命很苦,他是以诗心作画的,因此他的画也很重,给人以沉重感。他的苦命也酿成了他动人优美的诗画。

陶博吾被称为20世纪的文人画家,陶是传统文人画家,而齐白石不是,是新文人画家。陶的诗书画“三绝”,他因此是个出色的大文人画家。

陶博吾是在野画家,和陈子庄、黄秋园、张朋称为“四大在野画家”。在这四个中,陶的成就第一。

陶博吾,江西彭泽县人,从小聪慧过人,6岁入私塾,10岁通音律,14岁与同乡六先生组成“六雅堂”诗社唱和,即以诗闻名乡里。

陶的命苦,他20岁时,有一大家闺秀张肖梅仰慕他的才华,钟情于他,她受过高等教育,但可悲的是,这位千金小姐没有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枷锁,没有追求到她心爱的人,在她任小学校长时殉情了。这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陶为了找到她的坟墓,以20年代直到世纪末,他要为她写墓碑,为她痛哭,要与她合葬,经历了这件事,他能不心情沉重吗?所以沉重贯穿他的一生。

1925年陶25岁考入南京美专,后因战事紧张,中途辍学。1929年他又考上上海昌明艺专,此艺专由吴昌硕创办。他才华出众,同学中一位才貌双全的千金小姐曹文杰爱上了他,并以身相许。当时,陶若娶了这位千金小姐,便可留在上海这个当时繁华的大都市,他的生活会幸福,前程也远大。但是他在家乡已娶了夫人,他只能忍情别友,回到家乡,想终生于此。

他写了副对联:

借书画以遣浮生,敢说是全无古人,后少来者;

更何须再寻胜迹,最难得山居彭泽,园对匡庐。

看得出他在而立之年的这种沉重心情。后日寇打到他家乡,他只好携妻儿逃亡。解放后,他高兴的时间也不长,不久即被开除公职,戴上四类分子的帽子,他的家也被抄了,多年积攒收藏的书籍、画册、碑帖全部被毁,然后强迫他到乡下劳动,直到81岁,才摘掉了四类分子的帽子。就这样的人生,他心能不悲能不沉?他曾说他是个“超脱者”,但他没忘记书画,他还是想在书画方面有点成就。1984年8月,他85岁还撰写了《我的学书经过和体会》,他说:“本想对祖国这一门特有的艺术,做点继续工作,怎奈眼盲体衰,墨枯笔枯。”

他的心沉,画也沉重。他的画沉,来源于他的书法,他的书法自颜入手,后受吴昌硕的影响,专攻石鼓文和散氏盘,都是属于厚重一路。陶的画法宗古今名家,从他的造型来看,评论家陈传席评价说:“他的花鸟受八大的影响,但他更多是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因为他有书法的功力,所以,他的花鸟有吴昌硕之浑厚而清润过之,有齐白石之自然而稳重过之,有潘天寿之骨力而灵动过之,尽得海、京、杭各派之体势,兼其长而无其短,且又自出机杼。在20世纪中,加之诗书画三绝,真大学问也,故与齐白石同齐不为过也。”

陶更钟情于山水画,在南京美专时,老师有沈溪桥、谢公展、梁公约等;在上海艺专学习时,老师有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贺天健、诸闻韵、王个簃、张善子等。其中黄、贺、潘对他影响最大。

他晚年的山水画,全以“石鼓”、“散氏”笔法写之,沉重而朴茂,稳健而苍浑,功力浑厚,笔墨蕴藉,自成一家之法。若以新意论,则次之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若以格调高古加之书卷气论,则又为诸家之冠也。

(未完待续)


    他的山水画是“铁画”。

   作为一个书画家,最为难得的他是一位诗人,一位大诗人。有评论家说“在书画家中有陶这种既有功力又有思想深度的诗人者,并世没有第二人,齐白石诗也好,但他的思想仅限于他的画中(多是花鸟草虫、赠送友人类),而陶诗的思想深度更深广。在整个20世纪中,也没有第二人能与之比肩”。读了他的诗,会被他的伟大人格、文化内涵、思想深度所震动。陶的画上也大都有他自己创作的题诗。下面是他的诗词《满江红》(和毛主席韵):

   豪杰英雄,有多少自夸无敌。君不见,投鞭淝水,赋诗赤壁。得意螳螂漫过喜,忽来黄雀逃何及。笑人生,千古总如斯,秋风急。

   长城筑,销戈镝;阿房毁,坑降卒。想回环祸福,空留陈迹。胜败输赢原是梦,刀兵杀戮曾无极。只可怜,苦了小黎民,年年泣。

   陶的诗有很多民族大义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哲理的启发。

   陶博吾是20世纪的大文人画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3 15:4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