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72|回复: 0

“渍墨”不是“积墨”的升华(丘金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0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并与王舒先生等人商榷


丘金峰
   
    “渍墨”、“积墨”是中国画两种不同墨法,不能互相代替,也无“升华”关系,用之各有美好效果,不能混淆,而王舒先生却另有看法,认为“渍墨”是“积墨”的升华,他说:“随着学识的增长,世界观也随之攺变,这是每一位卓有建树的艺术家都要经历的过程。黄宾虹偶以‘渍墨法’替代早年提出的‘积墨法’,正是其艺术境界升华的具体表现”。(见《中国书画报》2007年5月7日王舒先生文《关于“渍墨”》(下称王文))。笔者认为“渍墨法”不能“替代”“积墨法”,“积墨法”也不能“升华”为“渍墨法”。宾翁所说的积墨、渍墨,是两种独立的墨法,并无替代之意,他只是有时以“渍墨”凑足“七墨”,有时用“积墨”凑足“七墨”。“七墨”是宾翁说的,他有时说这“七墨”(有渍墨),有时说那“七墨”(有积墨),并无不可。有谁规定“七墨”只能是这“七墨”而不能是那“七墨”。我们要研究的是:他为何有时用渍墨凑成“七墨”;有时用积墨凑成“七墨”?笔者认为,这是宾翁谈“七墨”时侧重点不同所致。1934年写《画法要旨》侧重积墨,强调“法备”,故用“积墨”凑足“七墨”(积墨有较多技法);1940年作《画谈》则侧重渍墨,故“七墨”中有“渍墨”。为何在这里要侧重渍墨?因为这里表述的内容是渍墨,他写道:“山水树石,有大浑点、圆笔点、侧笔点、胡椒点,古人多用渍墨”。1944年作《画学忆谈》则又侧重“积墨”,文中“墨法”一节写道:“李长蘅、查梅壑雅近倪迂,参以梅道人积墨之法,实由用笔清劲,人未易到。”倘若如王文所说的1940年出现渍墨是学识升华了,那么1944年用积墨,岂不是学识下降了?!不可能。此后还有再用积墨的呢!岂非更下降了。可见“升华”、“替代”之说不符合宾翁的实际。
“升华”不对,“等同”也不对。《辞海》第4007页有“积墨”条,说:“中国山水画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技法。”。这一表述并不全面,积墨法何止“逐渐渍染”一法。“逐渐渍染”是积,逐渐皴擦、勾点也是积。有人据《辞海》此说断定“积墨”就是“渍墨”,也未免以偏代全。
“渍墨”、“积墨”认识模糊,对宾翁墨法理解难免出偏差。王文便是如此,他说:“‘积墨’与‘渍墨’在主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积墨’......最终是以‘墨趣’的表现为主。......而‘渍墨’则偏重于水,是一种倾向于水墨交融的晕染形式”。笔者认为:积墨的目的不是表现“墨趣”,而是表现“浑厚”;渍墨也不可“偏重于水”,而是笔、墨(水墨)并重。“偏重于水”、“水墨交融的晕染形式”不是“渍墨法”。“渍墨法”是怎样的呢?宾翁说:“渍墨须见用笔痕,如中浓边淡,浓处是笔,淡处是墨。今以胡椒点画树叶”(见《墨法图释文》)。“水墨交融的晕染形式”怎能“以胡椒点画树叶”?中国画以笔墨造型,重在用笔,墨从笔出,“渍墨法”也不例外,宾翁说渍墨“须见用笔痕”。轻轻拂扫不行,用水作晕染当然也不行。
    积墨与渍墨之差异,作画的人很明白:积墨一定要多次落笔才能完成,渍墨却一次落笔便完成;积墨浑厚,渍墨鲜活;积墨可以包括渍墨在内,渍墨却只是渍墨,但可使用“渍墨法”进行积墨,或曰:在积墨中间用渍墨,这是宾翁常用手法。硬要说“替代”的话,宾翁在人生最后一次论述“七墨”时倒是以积墨取代渍墨凑成“七墨”。即1952年,弟子朱砚因记录宾师传授《虹庐画谈》,其中“七墨”就只有积墨没有渍墨(见《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第499页)。宾翁之所以最后选定以积墨凑成“七墨,”是因为“积墨”中包含了“渍墨”,他曾说“积墨之法,用笔用墨,尤当着意于‘落’,则墨泽中浓丽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圆晕,笔迹墨痕,跃然纸上,如此层层积染,物象可以浑厚华滋,且墨华鲜美,亦如永远不见其干者”(见赵志钧《”黄宾虹论画录》第168页)。这段话是谈积墨,但也谈渍墨,“中浓丽而四边淡开”便是渍墨;“层层积染”是积黑.即用渍墨进行积墨,但积墨还有其他办法,不能因为用“渍”达到“积”就认为“积墨”就是“渍墨”,或曰渍墨是积墨的升华。
        “积墨法”、“渍墨法”在黄宾虹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积墨”就没有“黄宾虹”。不弄清这两个概念就不能正确继承、发扬黄宾虹技法,并非如王文所说:“没有太多阻碍”。



2007.6.28.




丘金峰,广东省潮州市人,1934年生,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汕头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画山水、墨竹。《墨如金》编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6 16:4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