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55|回复: 0

郭莽园的诗心画意禅机(全南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1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南海


日前,在广东画院“无为•写意地画——郭莽园、许固令、陈永锵、李伟铭作品联展”上,我们见识到中国画在当代的三种意态。其中,郭莽园的画使我们重拾传统文人画的残梦,体验久违的诗心画意禅机。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文人画,与其他中国传统艺术一样,在经受各种各样现代观念的冲击和洗礼后,历经上世纪近百年冲突、融合、变革,大部分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截然不同的品种。但无论是岭南画派的折中各派,还是徐蒋体系的素描造型加笔墨,拟或是林风眠的后印象派加传统青花瓷画的线条造型,几经折腾,始终是胶柱鼓瑟,刻舟求剑,难求功德圆满。致使上世纪末,有人发出中国画山穷水尽的悲鸣。而坠为旁支细流的传统中国文人画在大变革中虽顽强存活但处境也日渐艰难。
自然界的物种 循着物竞天择规律,自有其发展的路子。为社会政治实用功利目的而强行生硬移植拼凑改造中国画,只能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舍本逐末,离道日远。
现代社会倡导多元化生存,各种现代艺术观念可以并存发展,各种传统的文化艺术也要薪火传延,让它们在现实中显示传统精神意义,烛照被物质主义不断遮蔽的灰暗灵魂。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纯正的传统中国文人画随着它生存的文化环境的恶化和萎缩,受众渐少,与传统京剧一样,日益经典化而逐步成为文化活化石;另一方面,作为活化石,它又可成为面临徘徊困境的当前中国画回顾借鉴的资源。因为,历史上任何文化艺术濒临困境时,都会追根溯源,回过头去寻找自身早期鲜活的因子,激活现时,以求得涅槃更生的目的,而作为个体艺术家也会回归历史去寻根问祖。中国唐宋的古文运动、16世纪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均是如此,毕加索会在非洲原始艺术中寻求灵感,中国书法家会回到秦汉竹简敦煌残纸寻找书法的灵魂。传统文人画,可以使我们回到中国画适意畅怀的写意精神,唤回中国人的生存意识,重筑精神家园,而不仅仅是背负造型构图透视素描光线的僵死概念,和皇帝新衣似奇形怪状的现代观念去营营苟活。
郭莽园作为一个传统中国文人画家,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综合素质和清醒睿智的现代意识,结合自身的禀赋才情,使他的作品在当代环境下,呈现一种既古典又法古变今与古为新的和美。传统中国文人画的品质在他身上和作品中,有着优良体现和全新阐释。
郭莽园早年师从赵适怀、陈半醒、梁留生诸名宿,在浸淫传统过程中,体会掌握古人的学习智慧,师其心而不师其迹,无迷失在名师的光环中,而是通过明师这条的终南捷径去全面体味中国诗书画印的精髓,觉悟传统文人画“诗画本一律”的个中三昧。赵适怀老师是一位性情中人,具有“情痴”本色的诗人,对郭莽园的诗歌熏陶至为重要,使郭莽园获益终身,郭莽园由此打上浓重的诗人底色。郭莽园经常说有诗则有画,无诗画不立。这是正宗地道契合承接着文人画的鼻祖唐朝王维诗中有画画中诗的境界。诗画虽是姐妹艺术,但诗歌更多是精神性的,直接诉诸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古人慨叹“丹青难写是精神”,深知“一点灵台,丹青莫状”。郭莽园身为诗人画家自然能打通诗画之间的任督两脉,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形诸笔墨,自然诗意盎然,画格高标。这是观赏他的画时我们感受到的儒雅气息。神情寄寓于物,书画表现的是画家纯粹的个人内心感受,生命体验,而不是去载道,去作宏大叙事。这正是文人画的价值所在,这不也是现代艺术所孜孜追求的个体表达吗?
郭莽园的作品基本没有乃师画作影响的痕迹,在其画作上更多是明清画家的影子。青藤的野逸、白阳的洒脱、八大的荒寒以及担当和龚晴皋的简约草率都被其消化熔铸在笔底。郭莽园从来都不是勤奋的画家,从无苦行僧似兢兢业业。我们更多的看到他手持古书或古画册,躺在逍遥椅子上,伴着香烟烟雾缭绕和工夫茶香眯着眼在作“迁想妙得”,对传统菁华的吸收他在作慢慢的深入咀嚼,以作顿悟式的收获。郭莽园的笔墨运用深得气韵生动的奥妙,以雄强的书法功底,书写入画,书法中的金石篆籀笔道贯穿纸背,万世古藤的生涩韧弹和清逸灵动竟奇妙地糅合在一起。他参透用墨的玄机,时而浓如雨后青山铁铸,时而淡如拈花一笑轻盈,墨分五色,墨色生辉,尽显笔墨之精妙,其笔墨几夺造化,印证松江画派董其昌中国画以表现笔墨意趣为主的论点:以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郭莽园的作画态度和画作又尽体禅机,传统文人画就是诗画禅一体的。潘天寿在没画兴的时候,整天枯坐,形同坐禅,辄有所悟,跃起作画。郭莽园面对白纸从不拘泥造型色块的外在形式的最终设定,而是作“澄怀味象”的体验,既有成竹在胸,又破除成式,由第一笔自然生发而去,如东坡行文,心无成规,御气而行,随物赋形,信笔抒意。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所以,所作书画生气郁勃,常出人意表。这就像围棋对弈,没到最后一手不知最后结局。也如禅宗公案,高僧之间的当机煞话、机锋触人,在对话中体悟禅机。只不过郭莽园面对的是宣纸而已。这样的作画态度延及他的做人做事,由此而产生的意外效果,郭莽园经常以一句口头禅解读:堵浪造化。堵在此作巧遇解。郭莽园的画饶有禅意,春江水暖鸭先知,莽园画的白鹅却在春意来临,柳色簇新之际,酣睡柳荫下,鲜红的鹅冠分明在敞露诗人心迹,而硕大的鹅身随着诗意睡意撑出画外,去作江外非分之游。一只松鼠凌空蹈虚,寄在细纤的松针上,蓬松的身姿和朦胧的眼光使人走魂失神,难辨松鼠兮莽园兮,虚谷兮松鼠兮。
郭莽园的画为我们展示传统中国文人画在困境中的理想坚持,表明一个传统画家在面对全球化、电子化以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浪潮中的抉择和立场,演示一门传统画种在生存环境激变中的应变和调整,引发我们对传统艺术的回顾和思考,具有积极的意义。



莽园郭氏,西泠印社社员,《墨如金》编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17 04:4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