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67|回复: 0

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事件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16: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邢志强 文章来源:美术报





    近来看到网上在批驳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事件,读了相关的报道,不禁产生了一些感想。

  余秋雨——拿出你写《文化苦旅》的热情
  “……在教材编写开工之际,本来我们想邀请余秋雨来杭州和编写人员小聚,互相作个沟通,但余因事务繁杂,最后终于是‘缘吝一面’。此后大家各司其职,具体选什么文、单元如何编排,只要和基本宗旨不悖,基本是个人自由裁定,也没有和余秋雨磋商。半年之后成稿,总共有九册约180万字,估计最后余秋雨也是粗粗浏览,具体的文章大概无暇看顾……”
    余先生真的是如此之忙碌吗?有什么能比关系到我们未来民族教育事业是否健康发展更重要的事情呢?这么重要的读物是如此拼凑起来的,一旦刊印成册后,对于未来的影响您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孩子是中学生,他们的人格、心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如果被错误的导向所指引,所造成的后果恐怕会影响他们一生,并波及他们的后代及周边人群。
    我想问一句,难道不能拿出您写《文化苦旅》的热情来吗?我想那时您为了能发表自己的作品,或者是想在文坛崭露头角,实现自身价值,抑或是在为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保存做真正的思考,一定付出过艰辛的努力和深刻的思考。还有您后来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文中的思想和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发展、弘扬的呼唤,都是为许多人所欣赏的。难道只有“大文学”“大学问”才是学问?
    您毕竟是应承了这份差事,就要为此负责!

    假如我是“贾平凹”
    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敢问贾先生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书法作品的?编辑人员有无通知您的书法作品及文章入编一事?得知入编后您如何感想?您是怎么答应入编的?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为: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无色而具画图之斑斓!敢问先生你在书道一门可有池水尽墨,退笔成冢?书法的结构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您觉得自己达到了几分?领悟了几分?更不用说其间更为细微的笔墨了!
    刘熙载《艺概·书概》说:“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道德,如是则前后之书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从书作来看我想贾先生对于“观物”应该是还谈不到吧,“观我”可能你是还没有觉悟到吧?那“书品即人品”看来作为编委们入编的思路可能就有问题了!
    书法本身是“残酷”的,真正的书法家并不是简简单单写几本古人的帖子的“书者”,抑或是就笔而书的“某某人”。汉字作为中国书法的载体,有着“通天接物”极具灵性的一面,蕴藉生命,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也决非被一些所谓的“书家”、“庸人”写得索然寡味的“一堆搭砌起来的枯骨”。
    “推天地于一物,横四海于寸心”,书法的美学意境是宽泛的,而作品中的文字则是集中表现形式与载体,是自然形象与自身情感的交融。诗境,画意,哲理,宗教,音乐,舞蹈,建筑,雕塑,武术等各种形式美的法则都能在书法艺术中找到归宿。一个忠实于书法的人有的终其一生都无法触及到她!假如我是你贾平凹的话,我想我是不具备作为“中国书法”这一被世人公认的优秀艺术的“代言人”资格的。

  编委们放亮你们的“招子”
    你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看官们的言辞可能过于尖酸刻薄了些,但我作为看官之一觉得一点也不过分!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特别是你们可都是“专家”、“特教”。
    你们编撰此书的目的何在?某家以为你们的《语文新天地》的定位是正确的,执行上问题就严重了。应该让我们未来的小主人们拓展眼界、开拓思维。正、副面的影响都要有,以达教化之目的。但就书法而言,你们选取的对象都不太合适。你们有没有考虑到你们的“受众群体”?他们是中学生。反过来问,编委们都是文学功底深厚、见闻广博,涉猎广泛之人,如果摆在你面前的书法局部不说是蔡京的你们能从字里行间洞察出此书作者必为奸佞之人吗?这无异于填鸭式的灌输嘛!定下调子让学生背诵公式,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吗?蔡京本位列宋四家之一,的确是因为他的人品而限制了他的书法流传,也影响了世人对其书法的关注与研究。蔡京书法也并非你们所分析的如此低劣、浅显。书法的审美是专门的学问,是有“书如其人”的说法,但也不是你们这般生搬硬套地灌输。什么“志无高远,城府极深,张狂不羁,睚眦必报”,请问这里面的措辞你们斟酌过吗?蔡京书法所传递的书法美学也不是你们这几句话所能表述清楚和准确的。不是有利的就是有害的,你们这种艰深晦涩的用意学生能理解吗?
    那么你们正面的例子选择了贾平凹来标榜书法的美好,无异于指鹿为马呀!书法传递着千年古国文明的信息,古往今来名家辈出,如:……王羲之、颜真卿、张旭、孙过庭、米芾……等,被奉为经典的……“泰山刻石、张骞碑、兰亭序、古诗四首、龙门二十品、勤礼碑……”,难道都不及贾先生之书法?如果说“笔墨当随时代”那么你们又错了,难道贾书所追求的书法审美及笔墨情趣等等是我们当代所追求的?能够传递时代的思考和融合?当代名家如:……沈尹默、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马一浮……都不及贾先生吗?

    贾事件背后的祸根
    众位参与《贾平凹的书法》编入《语文新天地》(中学生教材配套读物)事件笔伐的“战士”与“反战的士兵”们你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当然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要谨记在心,可是你们有没有思索你们的争端起因是什么?我觉得很简单这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在作怪!这些矛盾的中心是:中国教育体系需要思考。其实“贾事件”只是表象,贾先生只是这一事件的牺牲品,也许是我们的功臣,是导火索!
    我一直在想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大家都明白,但是我看你们这些“特教”“专家”更明白!其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种:
    “……从后来的发行量可观、社会效益不错的情况来看,我们当初的选择也是对的……各司其职,具体选什么文、单元如何编排,只要和基本宗旨不悖,基本是个人自由裁定……”
    这种做法,令人寒心啊!你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们的言行、举动、决策影响的不仅仅是你们的个人利益或是少数人的利益,你们影响的是青少年学生们啊!他们的成长之路上需要你们挑灯引路。
    我有过这样寒心的经历:公交车上一个幼小的孩子,不过四五岁吧,看见麦当劳,肯德基失声大叫:“妈妈,看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手里拿的是可口可乐!这样下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如何继承发展,试问若干年后我们的文化还能剩下几分?
    我想“学术遗传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吧!你们不应该思考吗?
    我上大学的时候,美术系的学生有的都不知道《兰亭序》是行,是草,还是隶,是何人所书!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我们的教育本身,应该思索了!全中国人民该思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8 20:3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