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5|回复: 0

说“雄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8 10: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调公

  壮美,只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如果细细区分一下,还包括不同范畴:
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雄浑;有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的雄伟;有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的雄瑰。雄浑表现
为浩浩无垠、自然流转的壮美;雄伟表现为豪纵飞洒、横绝太空的壮美;雄瑰
表现为气象庄严,色彩典丽的壮美;但尽管它们相互之间稍有差别,却有一个
共同特征,那就是气度的浩瀚磅礴。
  是不是还有和这三种壮美相近而在诗词中比较经常出现的一些审美范畴呢?
  当然有。但我认为值得一谈的是雄奇。
  雄奇的诗词不仅具有雄壮风格,还具有奇特和奇险的特征。也可以说,在一种特定的“雄壮”中包含着奇特和奇险。古人说:“盖雄则未有不奇者”。(皋兰课业本《诗品·清奇解》)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正因为,清谈往往导致柔弱,雄伟则大多与高兀为邻。高兀是“雄”,但也接近“奇”,荆浩、关同的画,层峦迭蟑,其高兀、雄伟处往往出现奇观。倪云林的平林漠漠,萧疏淡逸,就绝对谈不上雄奇了。可见雄与奇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说是雄,诚然,能雄未必不能奇,可以雄浑,可以雄壮,也可以惟瑰,但即使在雄浑或雄伟或雄瑰当中,却往往包含着雄奇。事实证明,奇特、奇险,足以增强“雄”的气氛,因而也不妨承认“雄奇”风格是助长浩瀚磅礴之壮美的一种有益因素。
  当然,奇特、奇险并非一味炫奇立异,如元好问所讥讽的“鬼画符”(元
氏《论诗三十首之十二》有云:“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而
必须是由于体察人微,才能把握人人眼中所见、笔下所无的雄伟的境界。由于
幻想丰富,所以能够用联翩浮想,把某些使人惊诧或饶有别趣的人事景物融成
奇特的意境。由于艺术观察的功力深厚,所以夸张手法才能极奇险之观,既是
物理之所必有,而又是事实之所难寻。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手笔,当然就不粘
不滞了。气魄之大,可谓雄壮;然而这种雄壮不是虚张声势,或拼命提高嗓门,像明代前期某些拟古派诗人力竭声嘶的高唱。构思之奇,也并不像卢仝的《月蚀》,虽说有其想象恣肆、气势磅礴的优点,然而毕竟因为离奇得落入玄虚晦涩,使人难懂,加以节奏松散,就更缺少诗意。我们之所以说真正的“雄奇”风格之“奇”,首先一定是笔力称“雄”。实际也就是说,其奇特、奇险没有一丝勉强, 没有一毫矫揉造作, 而是思想精深,感情充沛。如司空图所说:“大用外腓,实体内充。”(《诗品·雄浑》)唯其生活和灵感有万斛源泉,喷薄而来,雄奇之境才能跃然笔底,无往不在,气势如山,其突兀奇诡,极情夸张,分明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遐想,就能登高纵目,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也就是愈奇而愈雄了。
  雄奇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客观图景中饱和着作者胸襟的万顷汪洋,从而富于
奇趣。这正因为,雄奇的诗词往往表现为万物运转的惊人巨力。这种巨力,必
然是诗人的理想高超、气魄宏伟、神采奋发的外化。如李白的《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这里有河水的万里滔滔,不仅奔腾,而且咆哮,不仅咆哮,而且冲击、突
破了昆仑高峰,敢于和龙门天险相拼搏。你看,这一系列动词,滔滔滚滚自西
而下的“来”,排山倒海的“决”,狂歌怒吼的“咆哮”,敢于向峭壁悬岩顶
撞的“触”,不都是富于生龙活虎的气势么。它们表现了黄河的壮丽,更抒发
了诗人的一往无前的蓬勃朝气和狂飙突进的生命力。黄河的雄奇本质,实际是
李白以内在生命为描写对象的豪情自白。
  如果说李白的雄奇偏于纵横驰突,偏于把自己的奔放和景物的壮阔融而为
一,那么,杜甫的雄奇却大多偏于沉着凝练,偏于在静中默察万物的运转。如
他的名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葱一片,笼罩于天地之间。它的辽阔,几乎超过了齐、鲁两国的旧境。这是
从沦瀚胸襟的诗人眼中所见的泰山的磅礴气势。经过诗人这样的静观,大自然
赋与泰山山色以入神的瑰丽。与此同时,由于山势高峻,一南一北,一昏一晓,形成两种截然异趣的景象。整个一座泰山好像被分割了开来。这都可以说,山势之雄与山势之奇融成一气,而交融的本质实际是杜甫人格的外化。与其说云气的层层上升,还不如说杜甫因为步步登高从而胸襟层层开拓。与其说杜甫张大眼孔极目众鸟归巢,还不如说杜甫当时感到游目骋怀的未足,萌发出“多会当凌绝顶”的决然的预期。归根到底,东岳图景的雄奇,渊源于诗人的襟怀和气魄。客观的“层云”之“生”和诗人的浩气喷薄是一致的,“归鸟”之飞和诗人目送的方向也是一致的。“荡胸”句极写了望之阔,“决眥”句极写了望之远,充分表现了杜甫心中和笔下的泰山的一个“大境界”。“从来大境界,非大胸襟不易领略。”(金圣叹:《杜诗解》卷一)杜甫之所以能领略并传出大境界之神,其胸襟可想。难怪古代批评家这样地对这位“诗圣”激赞:“不知少陵胸中,吞几许云梦也。”(《金玉诗话》,转引仇注《杜少陵集》)
  尽管李、杜的雄奇各有其特点,但雄奇的诗歌美同这两位大诗人因为有大
胸襟而善于领略不可分,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而且,据我看来,还不仅仅是领
略问题,应该说,黄河、泰山的雄奇之美,这里面根本就饱和着李、杜的胸襟
的雄奇之美。
  其次,雄奇的特征还表现为作品意境的壮阔与作者精神的凝聚相结合。这
正因为,当胸襟浩瀚的诗人面对着苍苍莽莽、壮阔瑰奇的大自然时,首先他们
固然感到由于客观庞大而带来了一种森然磅礴的气势,相形之下,会萌发出一
种屈抑之感,从而为之惊心动魄,目炫神迷,自惭渺小。然而值得玩味的是,
几乎与此同时,在心襟浩荡的诗人的方寸间,却分明浮起另一种不甘雌伏的感
情。他们要和天公比大比高比雄,因而他们就往往从惊然谛视,肃然凝思的境
界中,迅速地转而为豁然开朗、兀然高耸的心情。不仅让幻想飞驰,而且立刻
浮现出“濯足洞庭望八荒”的意象,让长期酝酿在心灵深处的“碧海掣鲸”的
气魄喷薄而出。这有点类似西方美学中所谓 “崇高” 的范畴,但“雄”中有
“奇”,却又是“崇高”之所无的。唯其心雄,所以能不期而然地展示出广阔
的境界。唯其超迈不凡,所以能吸引读者为之神往,把视线和心情都凝聚在罕
见的幻想之上。罕见,愈显得形象之“奇”;然而伴随着奇特的幻象而引起读
者浮想的,却是具备万物的遥远时间和广大空间。如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
望君山》之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满川风雨”的“满川”指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不可谓不壮阔。从君山的
形状想到湘夫人的发髻,展开对神话人物的美丽遐想,更可说是极怀古之奇情。这两点都充分显示了空间和时间的壮阔。然而,这种壮阔,却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的雄而不奇有别。黄庭坚的这一首凭眺诗,充满着瓌诡夸诞的情调,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被他所幻化了的君山之上——是当前的君山,更是远古的君山;是现实中凭栏而眺的君山,更是引起他遐想和神驰的、在万顷汪洋中瞩目的、青翠如滴的君山。纵览君山,说不上什么奇,然而从“银山堆里”看到的像湘夫人发髻的君山,那可就奇而又奇了。“满川风雨”,何等纵恣!诗人所醉心的那个观赏角度,又何等奇特!说明诗人一定是在谛视着远方,缅念着神话,还幻想着自身投入于汹涌惊涛之中的乐趣……这沉思,这凝睇,这纵观,这一往神驰,不是精神凝聚的表现么?然而,这一切,却又被八百里洞庭的“满川风雨”、烟霏濛濛的气氛所笼罩。就诗人的沉思和凝睇而专一入神说来,雄奇风格引向幻想深处,这是精神的凝聚。就引起沉思和凝睇的湖光山色之莽莽苍苍来说,这是意境的壮阔。二者的汇合,仅成为雄奇。
  再次,雄奇的特征还表现为笔力的遒炼和夸张手法的奇突。笔力遒炼可以
使雄奇的境界通过相应的气势、笔触、基调和节奏而显示,使人们感到精力弥
满,意气昂扬。夸张的奇特可以导致人们加深崇高和巉险的意象,促使想象的
开展,掀起感情的奔流,汇合了吞吐大荒和惊心怵目这两种情调不同而又可以
沟通的感受。
  笔力遒炼本不限于雄奇的作品。它可以是悲壮苍凉,如元好问的《王辰东
狩后即事》中有一联;

    精卫有冤慎渤海,包胥无泪哭秦廷。

也可以是犷悍挺拔,如辛弃疾的千古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开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它们虽然也都气魄雄大,但却和雄奇风格的遒炼不同。雄奇风格的遒炼,其主
要特点是善于锤炼那些表现幻想和比兴的语言,尽管笔力雄健,基调高昂,但
锋芒并不过露,有异于上引的警句。如李白的“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尽管以“奇警”见长,但却不同于遗山和稼轩的飞流奔注。这种遒炼而自然的
雄奇,正如赵翼所说“……皆奇警极矣,而以挥洒出之,全不见其锤炼之迹。”(《瓯北诗活》卷一)
  是不是也还有一种雄奇风格的诗词,它们的遒炼的语言,以巉刻苦炼显功
夫而并不以挥洒自如见工巧呢?当然有。不仅有,而且很多。韩愈的雄奇以刻
苦烹炼闻名,可以说最最典型了。说到“雄”,他的语言像“长江大河,澜翻
汹涌,滚滚不穷”。(张戒《岁寒堂诗话》)说到“奇”,那就是光怪陆离,乍
出乍没,情奇音拗,色彩斑烂。正如他自称为“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他的气质,原来就接近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而审美情趣则又醉心于荒山古寺、闪电轰雷的非凡之观。虽然他的风格确有其清新流转的一面,但就其诗歌名篇中有不少是侧重于好奇务险的另一面看来,驱驾气势,刻意经营,盘空排奡,确乎是他的雄奇风格的内涵,而有异于李白的雄奇。卢仝、刘叉,也都近于韩愈这一类型,只是雄伟之气不足,而奇险之境的刻划,往往流于怪僻和晦涩。
  雄奇出之以自然和雄奇出之以傲拔,都不能离开语言的遒炼。然而二者的
意境并不相同:前者表现为洒落,后者表现为健崛。兼而有之的应该说是龚自
珍了。他的《己亥杂诗》中有这么一首,是写他和女儿游焦山,归舟大雪的:

    古愁莽莽不可说,化作飞仙忽奇阔。
    江天如墨我飞还,折梅不畏蛟龙夺。

长期沉郁的情思漫天盖地。这明明是龚自珍的愁怀,然而却居然化为飞仙,并
与大雪融成一片,充溢宇宙,呈现辽阔奇丽的壮观。就在这江天沉沉中,他居
然贾勇而归。不仅如此,还折取了梅花,作为其永葆清芬的自誓。横行无忌的
魑魅啊,哪怕你再张牙舞爪,又能奈我何!抑郁变成飞仙,飞仙又兼喻大雪。
大雪漫天中,诗人不仅飞回,而且还要豪情地擎取梅花,对蛟龙发出警告。浩
浩荡荡的江天中,人在飞,雪在飞。境界固然雄奇,勾画出“大境界”来的语
言也是蓬勃而有生气,极神采飞动之能事的。这种语言节奏的遒炼,可称别具
一格:既汲取韩愈的排奡之音,也吸收李白的奔放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他的雄奇,在语言遒炼方面,兼得于奔放与顿挫、自然与峭刻之美。正如他自
己说过的,他所喜爱的风格是“郁怒清深两擅场”的并美;而更为难得的是在
他诗中确已熔于一炉。
  和语言遒炼相联系的夸张之奇特,也是形成雄奇风格的又一重要条件。没
有夸张,就不能把生活美加以集中和提高而成为雄奇的艺术美。雄奇之美是情
景交融中崇高瑰奇的美感之长期沉淀和综合。这主要是艺术实践的产物,而尤
其是艺术夸张的产物。这正因为,雄奇之美主要表现为构思的独创性。诗人为
了不使读者淡忘,就必须加深笔力的雕镌,从隐蔽之处巧妙地突出事物的精神,写出合情合理的虚构图景。这种“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的描绘,既有利于揭示主题,也更倾注了作者强烈感情的色彩。“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用的一扬一抑的手法。抑低了“青天”,也就写出了“蜀道”的高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这是借春花以喻冬雪,风飙突然而来,大雪漫山遍野,写得多么逼真。这语言的遒炼之所以能主动地渲染出塞外雪景的雄奇,正因为它能和夸张的奇特相结合,而夸张中又都是何借托手法来展开虚构的。以天衬山是烘托,以春风喻冬雪也是烘托;所不同者,前者是推进一层,后者是融成一体。这种烘托不仅因事物的“连类取譬”而拓开了广度,也因为“水落石出”而增加了高度。这种出于构思的独创,就成为雄奇这一审美范畴的源头。
  胸襟,意境,技法,说来是三个环节,然而在它们之间却都贯穿着一种磅
礴太空,宏伟瑰丽的感受。就胸襟言,是理想上高;就意境言,是浮想之阔;
就技法言,是理想和浮想的提炼、升华。龚自珍诗云:“胸中海岳梦中飞。”
与此同理,雄奇的美感和由此而铸成的诗歌,最终渊源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
“胸中海岳”的诗人襟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2:3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