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71|回复: 0

书法是画家的通灵宝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15: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逸范的山水画,讲究线条和墨色,突出了“以书入画”,这在当下的国画界,因不多见而显得可贵。
   
    有人说,中国画之“笔墨”,不单纯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指向,它的丰富内涵可覆盖一个画家的格调、气象、禀赋、才具和功力等各个方面。而笔墨,恰恰是国画区别于西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可染先生说过:“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历代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在笔墨上下很大功夫的。”
   
    周逸范先生在长期的国画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分外恭敬,着力于生动的笔墨的熔铸,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他看来,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中国画的六条品评标准,被后人称为“六法精论,千古不移”。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这里的“骨法”,按吕凤子的论证,通作骨气,是感情活动的记录。一支毛笔,要在宣纸上留下“锥划沙”、“折钗股”、“屋漏痕”的线条力量和美感,没有书法功底,不懂中锋运笔,就难以达到“骨法用笔”的线条效果。所以,周逸范认为,作为以线为主的国画,与书法和技巧和艺理是一脉相通的。尤其是以笔墨为特色的国画家,要从本质和本体上继承和发展传统,书法不好,中国画怎会画好?!
   
    当今画坛,多的是制作、色彩、构成、肌理效果、视觉冲击,可圈可点不少。而周逸范作画,坚持笔墨和骨法。其画线条飞动、刚健老练,掺和着水墨的变化。这应得力于他多年的书法功底。
   
    周逸范七岁起,开始学书法,后来跟随李丁陇先生练字约十年,以后又经常受到赵冷月先生的指教,对笔法多有心得。他学书法先从汉隶入手,继而旁涉,曾临习过《史晨碑》《张黑女》等,特别对《张迁碑》《石门颂》情有独钟。通过多年的临习,尤其在探索笔法的奥妙、锤炼线条的骨力上,渐有所得。
   
    周逸范的书法,章法上注重整体气象,开张大气,不事雕琢;点画上注重中锋用笔,雄浑厚重,节奏变化;运笔上注重涩势运行,提按顿挫。特别是在运笔过程中,使用涩法和提按顿挫,是强化线条力度的机枢。有些书画家的点画浮滑无力,并非是其“偷懒”,而是用笔不当。周逸范在行笔中,强化了涩势和提按顿挫,故其对笔法的理解和运用已非同一般了。
   
    作为能书善画的周逸范,有着“以书入画”的便利条件。书画同源。周逸范的山水画,注重一个“写”字。他强调画面的点、线的书写性,以中锋、涩势和提按顿挫的笔法来追求线条的骨力、苍茫等种种风神,以表达雄浑厚重的气象,展示“亦古亦新”的作品魅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许才是国画的笔墨传统的承继者和弘扬者。
   
    对当下的中国画而言,从承继自己的笔墨的文化传统中开拓未来,是画家的通灵宝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11:21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