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4|回复: 0

廖仲恺和他的诗(陈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8 12: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兼谈何香凝诗

--------------------------------------------------------------------------------
作者:陈 甫


  廖仲恺先生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而且是出色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主要收集于《双清诗词集》,该集子又是廖仲恺何香凝伉俪的合集,收录诗词约各占其半,共约一百首。

  廖氏夫妇忙于政事,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并肩战斗,无暇论文作诗,偶或公余执管,乃以余事作诗人。下面主要简介廖仲恺先生诗词,兼及何香凝先生作品。

  廖仲恺先生早期诗作,如《吉林岁暮杂感二首》:“卅载蹉跎误,天涯惜此时。气寒冰上鬓,腊尽鼓催诗。历历过来事,悠悠乡国思。穷边春不到,慢说物华移。”“兀坐了无趣,箫斋守岁阑。枕孤鸳梦冷,云远雁行单。松柏励初志,风霜改素颜。遥知南岭表,先见早春还。”已见底蕴深厚,行文自然流畅。时先生在吉林陈昭常幕下任幕僚兼翻译,时值岁末,房空夜静,自然有一种乡思情致,遥忆南天物候及对夫人何香凝的思念,对革命事业的忠耿情怀,于兀坐之间已见先生志向坚定,情感真挚,诗以明志。

  陈炯明之变,廖仲恺先生被捕,先生自忖必死,曾留二绝句与夫人诀别:“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生无足羡死奚悲,宇宙循环话杀机。四十五年尘劫苦,好从解脱悟前非。”诗歌表现了先生的大义凛然,准备慷慨赴义。他还有一首写给醒女承儿(即廖梦醒、廖承志)的诗:“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儿惜身体。欲要阿爹乐,阿女阿儿勤苦学。阿爹苦乐与前同,只欠从前一躯壳。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尚有一言须记取,留汝哀思事母亲。”此诗是同时作品,同样深情嘱咐,特别注重革命者的精神境界,要求有高尚的道德和气节。他的仁心劲节于此可见。

  其时为民国11年,陈炯明囚廖仲恺于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狱中落寞无事,先生感事抒怀,还写下《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四首》:“珠江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徵羽不调弦亦怨,死生能一我无(一作何)哀。鼠肝虫臂惟天命,马勃牛溲称异才。物论未应衡大小,栋梁终为蠹蝝摧。”“妖雾弥漫溷太清,将军一去树飘零。隐忧已肇初开府,内热如焚夕饮冰。犀首从仇师不武,要离埋骨草空青。老成凋谢余灰烬,愁说天南有陨星。”“吟到潜龙字字凄,那堪重赋井中泥。当年祈福将刍狗,此日伤心树蒺藜。空有楚囚尊上座,更无清梦到深闺。华亭鹤唳成追忆,隔岸云山望欲迷。”“朝朝面壁学维摩,参到禅机返泰初。腐臭神奇随幻觉,是非恩怨逐情多。心尘已净何濡染,世鉴无明枉事磨。莫向空中觅常相,白云苍狗一时过。”这组诗充分表现了廖仲恺先生善于用典的技巧,组诗中以潜龙喻孙中山,以古贤喻时彦,以古佞喻时氓,以恶草喻小人,多用典事比况,引喻恰切,工于安排,对故友的怀念,对风云变幻的险恶形势表示了深切的忧虑,诗风悲慨愤痛,饱含情感,读来感人肺腑,是上乘佳作。先生狱中诗占其全部诗作之半,也最能体现先生仁心劲节。

  先生既以仁者心性为诗,然有一小事亦可见其仁心之无处不在,先生喜畜养蟋蟀,偶获佳种,分盆畜养,喜其鸣唱,不令其斗,并说:“蟋蟀秋虫,如此清响,助我秋兴,于意殊适,若奋牙张吻,无端决斗,徒见其可憎可恶耳。”

  先生为国民党左派中坚,助孙中山先生制定三大政策等,厥功至伟,为右派所忌恨,1925年8月,被右派分子暗杀于广州,竟应了其“栋梁终为蠹蝝摧”之句。

  廖仲恺先生逝世后,夫人何香凝确如廖仲恺所说的“后事凭君独任劳”,她与儿子廖承志、女儿廖梦醒全家继续完成廖仲恺未竞之事业,忠心报国,为了“酬君愿”积极与国民党右派作不懈的斗争。

  何香凝深切怀念为国共合作而牺牲的丈夫,于1926年写下《有感》:“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诗中所言“酬君愿”和“报国何时尽此心”成了她日后行动的誓言,至死不渝。

  早年,(1909)何香凝送廖仲恺去天津与法国社会党人联系,离别时以诗相赠,激励丈夫,诗曰:“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诗中浩然之气,照见她心胸何等宽广大度,勉励丈夫抛开儿女私情,以报效祖国为重。

  1929年,何香凝厌恶当局的所作所为,为仲恺农校筹资,弃职出国卖画,历数邦而至法国,写下了感慨良深的《往法国途中》一首,诗曰:“我岂忍心离故国?舟行万里物华清。鸟飞有意传音讯,云出无心碍月明。几载兴衰如一梦,卅年惨史待谁鸣?停舟我亦凄凉日,忍听夷歌奏凯声。”

  1931年9月18日之后,日本大举侵华,何香凝爱国情殷,旋即从法国回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从此以后,她写了大量的抗战诗,成为她诗歌的主旋律。如《感赋》:“怕听吹弹破国吟,徘徊道路倍伤神。牺牲权利何轻重,失去河山那处寻?”“箫箫落叶雁南飞,万里飘零故国归。八载中原前后事,教人回忆泪沾衣”。又如《为中日事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诗中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深表失望,见江山沦亡,痛心不已,要将女人穿的服装去换蒋介石的征衣,对蒋给予辛辣的讽刺。

  这类平白如话,音节铿锵,激越高昂的抗战诗歌读来振奋人心,此情此景,如见热血奔腾,如闻恕涛澎湃,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6 00:5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