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3|回复: 1

[选刊] 对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的诗学主张的接受与反省(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09: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最近几期《中华诗词》对当前诗学中的“复古”问题展开了论辩。有人以唐代陈子昂为例,强调文学史上的“复古”均“涵革新之义”,说什么“‘复古’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与内容和目的是两码事。”所以本文拟就如何接受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的诗学主张,发表一些肤浅意见,并对其片面的倾向也进行一次必要的反省。
    唐代由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各种文化交融汇合,思想统治也相对宽松,这样就更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但从文学批评角度来说,它是以批判和否定六朝文风,同时提倡复古为主要内容的。因此,唐代的文学批评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一部复古的文学批评史。它的复古文学思潮,主要是以传统的儒家文学观为指导,企图恢复并建立儒家经世致用的文学规范,为封建大一统服务。
    在唐代诗坛上首先竖着“革命”的旗帜,以复古为号召的是陈子昂。陈子昂提出复古的口号,反对“彩丽竟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主要是要恢复“汉魏风骨”,提倡风雅兴寄。他所作的《感遇))38首,摆脱了齐梁及初唐的诗风,实践了他的文学理论。《登幽州台歌》感叹怀才不遇,慷慨苍凉,堪称绝唱。《苏州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托古兴怀,直抒胸臆。这些杰作,对于纠正梁、陈初唐遗习,下启盛唐诗风,厥功甚伟。所以陈子昂被称为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陈子昂的复古,究其实情,却是对于当时的格律文学,唯美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是要排斥那种严格的形式与虚美的外表,要在诗里“有兴寄,有骨肉,有作者个人的生命与情感。”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来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透这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陈于昂这番言论,主要攻击的是那些表现色情的宫体诗;是那些“彩丽竟繁”而毫无情感生命的唯美文学。他推重建安、正始之音:推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浪漫文学情调。
    陈于昂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要求恢复“汉魏风骨”,对“横制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繁荣唐代诗词确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唐诗革新的先驱和功臣,在唐诗发展史上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亦应看到,陈子昂提出恢复“汉魏风骨”,只不过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一次特定的革新运动,总不能从此把文学史上的所有的“复古\ 都称为“涵革新之义”,更不能简单地在“复古”与“革新”之间划上等号。何妨陈子昂的“复古”主张也是有其片面的倾向的。其弊病是:

    一、片面地鼓吹“王道”精神,倡导“文以载道”的儒家道统。

    陈子昂复古的诗论是以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为纲领的。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明确地表示了他的复古意向。他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这个“道”指的是“古道”,也即是“王道”。独孤及在《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就主张一切诗文都要“本乎王道”,都以“王道”为内容,要有“美教化,献箴谏”的社会政治效果。陈子昂所倡导的要在诗中恢复的“古道”,其内涵就是这种“王道”。“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以座右铭盯,陈子昂把诗歌当作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工具,这里面就含有儒家诗教的一些糟粕。
      陈子昂说:“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这是他的  “兴寄论”。“兴”,本是《诗经》的表现方法,但后世的儒家、经生却解释为美刺的社会政治内容。联系到陈子昂“论道匡君\“以义补国”的论文宗旨,他“兴寄论”的实质,就是要遵循《毛诗序)}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教化原则,要求诗歌有所寄托,而且所寄托的还必须是有关政教的。
      陈子昂又说:“风雅不作,是以耿耿也”,这是陈子昂的“风雅论”。“风”与“雅”,本来是《诗经》的两大体制;是“六义”中的二义。《诗大序》解释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又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无疑,陈子昂的“风雅论”就在于弘扬儒家所提倡的“古道”。这个“古道”就是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通过讽喻、美刺,反映民生疾苦,以此作为“愿得天子知”的一种政治手段。把写诗当作一种“稽政”的工具,无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性,忽略了诗歌对美的追求。其结果正如罗宗强在他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指出的那样:“往往导致一个弊端;容  易先意存讽喻,不管感情是否已经到了非抒发不可的地步,为意而写诗,为讽喻而写诗。”这种纯粹的政教功利主义的文艺思想,就与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相距甚远了。他这种复古的文学思想,后来正成为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家们倡导恢复儒家道统和鼓吹“文以载道”说的先导。所以,陈子昂这种理论观点,不能不说他有其保守性与落后性的一面了。
     刘绍瑾在他的《复古与复元古》一书中说:“‘兴寄’的有为之作则不一定能达到‘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风骨’的境界。其间的关键是对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的坚持和把握。陈子昂的‘兴寄’说己存忽视诗歌的艺术审美特点之弊端。”
      我们承认诗文应该有社会教化的功能,应该有提高人文素质的效用。但诗文究竟不是政治性论文,诗人更不是政治家,岂能一切都要“本乎王道”?我国的诗歌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根据地开始,到建国以后,走的都是极端政治化的道路,到了大跃进,“文革”时期,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个时期的诗歌,只不过是政治观念或方针政策的图解与  传声筒,它成为政治的工具。“政治压倒一切”,内容的“革命”掩盖了诗质和诗艺。诗歌也从此失去了独立的本性。这个教训值得我们反省的。

      二、片面地全盘否定魏晋六朝文学,这是虚无主义的表现。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将齐梁诗歌作为他的复古理论体系绝对对立物,并在理论认识上予以彻底否定,这再一次暴露了他复古文学理论的保守性、落后性。
    无庸讳言,魏晋六朝文学,特别是齐梁诗歌,由于对文学纯粹性的过分强调,流于轻骑靡丽。有的作品还夹杂着色情成份,浮艳轻挑,缠绵排恻。陈子昂对此给予批评,这是应该肯定的。但不应该矫枉过正,全盘给予否定。这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难以令人苟同的。
    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相对地说是我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失去独尊地位的时期,也是我国文学摆脱了儒家经学的附庸地位而走上自觉发展道路的时期。特别是诗歌创作,更是突破了儒家诗教说的束缚,开始追求表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内容,追求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
    鲁迅先生曾说魏晋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朱光潜说:“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动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寻求音乐的时期。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研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以诗论》第73页)
    宗白华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以美学散步》第  177页)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09: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在唐代就有许多诗人,非常推崇南北朝的诗歌。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位。杜甫明确地肯定魏晋六朝的“清新”“俊逸”的审美价值。他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此诗的第一首是评论庾信。目的是“举一庚信,以概六朝”。(张措《读书堂杜诗详解》)
    杜甫在《春日忆李自》里也曾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将李白比拟南北朝著名诗人,可见他对魏晋六朝诗的推崇。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他对时人“轻薄为文”,讥晒“四杰”言行提出批驳,指出这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人云亦云的“后生”、“尔曹”之辈,“好古遗近”,全盘否定六朝文学,攻击痰信与初唐四杰的错误。
    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杜甫的意见是爱古而不能薄今。诗歌是语言艺术,“清词丽句”岂能奔而不讲。“别裁伪体”,是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杜甫明确表示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这是他的正确观点,不像陈子昂那样全盘否定,一味复古。
    当前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旧的观念都必须随之时代前进而改变。对古典诗论,我们要继承,要接受。但要有批判地继承,有选择地接受。

    三、复多变少,漠视诗歌形式和格律的创新、发展,这是“倒退”行为。

    齐梁时期,周路发现了汉语四声,沈约又把四声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创造了“永明”体,这是诗歌从古体走向近体的标志。初唐诗人上官仪把诗的对偶归纳为八种对仗的方法,促进了律诗形式的发展。稍后的沈桂期,宋之问也进一步总结前人和同代人创作今体诗的经验,着手为格律制定一套完整的规范。从此之后,格律诗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诗体形式。但从陈子昂留传下来的120首诗来看,其中以汉魏五言古体为主,约60余首,占总量50%以上。律诗数量也相当少,几乎没有七言诗,而律诗和七言诗正是在南朝兴盛起来,在唐朝得到繁荣、发展的新的诗歌体式。而陈子昂却漠视这种体式,有意回避这种体式,这也证明了陈子昂复古思想的保守性与落后性。另外他的代表作《感遇》诗,远承阮藉《咏怀》诗,在写法上,也有阮藉诗那种议论过多,有时显得枯燥的缺点。
  陈子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直被肯定的显赫人物。千百年来,人们被他的耀眼的光环糊模了视线,只看到他革新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的保守、落后的一面,错误地把他的贡献全部归功于他的复古,因而片面地认为,文学史上的“复古”均“涵革新之义”。如何正确地评价陈子昂,如何评价文学史上的复古思潮,这不仅关系到陈子昂一个人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根本观念问题,关系到当前中华诗词根本出路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对陈子昂的研究,不应该因循守旧,重复在一千多年来的旧观念上,重复着那些老生常谈,而应该摆脱旧观念,开拓新局面,寻找新的突破点。
      在这个问题上,刘绍理先生的观点是比较新颖的,也比较公允的。他在《复古与复元古》一书中说:“如果把六朝骄文对文学自身特点的探究也一概否定,则又可视为对文学自身发展的一个倒退。受儒家复古思想影响的文学复古运动,往往同时兼具上述‘革新’和‘倒退’两种色彩。在批判片面的形式主义和唯美倾向时使文学贴近了现实,负载了道德,成为具有发挥政教功用的言之有物之文,但同时又有忽视甚至否定文学的形式美、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的危险。在唐一代受儒家影响的复古主义者中,与韩愈相比,陈子昂、元结、白居易以及韩愈以前的古文运动先驱者们,‘倒退’的色彩似乎更浓。”
      我们继承传统,是为了转化传统,重构传统,归根结底是为了突破和提升,而不是简单地临摹和复制。
      二十一世纪中华诗词的出路何在?我们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华诗词必定是古今融合、东西互补、不断创新、走向世界。她既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个性,又是人类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反对复古主义,也反对虚无主义。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对复古要坚决说“不”!

  参考资料:
    ①刘绍度著《复古与复元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②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③韩理洲著《陈子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④秦绍培、苏华著《陈子昂评价断想》,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⑤周子瑜著《陈子昂诗论、诗作及其与魏晋六朝诗歌之间的关系》,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③董天策著《陈子昂诗歌革新研究断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1:22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