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9|回复: 0

采石访诗仙(人民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4 14: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出马鞍山市区,即见一峰兀立于西南,那便是翠螺山。因李白而名扬天下,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的采石矶,便在其峰之下。

  入采石风景区,但见松竹夹道,满目苍翠。翠螺山南麓,一排古建筑群巍然而立,右为太白楼,中为李白纪念馆,左为广济寺。

    太白楼前,有镶有“唐李公青莲祠”匾额的门楼,一进大门,便如走进了诗的世界。前庭两廊壁上,碑碣琳琅,皆文人名士题咏;登太白楼,除大厅的巨幅“太白漫游来石图”、二楼两尊黄杨木李白雕像外,举目皆诗文楹联;驻足观之,神交诗仙,思接千载,觉诗人至今仍活在亿万人心中。李白纪念馆大厅右后方有吟诗台,台前雕栏玉砌,台侧有亭翼然,周围竹林青翠,花木扶疏,竹林后是可容纳数千人的广场。自1989年起,每年重阳节,这里都举行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数以千计的中外宾客,汇聚此地,吟诵李白诗,共享诗仙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诗仙生前的遭遇却令人扼腕。他24岁出蜀远游,此后频频向当权者自荐,以求跻身仕途,实现抱负,但皆遭冷遇。他曾到首都长安“闯世界”,谒见宰相与王公大臣,求其向朝廷引荐,但没人拿他当回事,结果无法立足,不得不于次年离开长安。直到42岁,才在太子宾客、老诗人贺知章的引荐下,被玄宗李隆基召见,授翰林供奉之职。然而不久又受到权宦高力士与杨玉环等人的谗毁,被李隆基疏远。此后,李白浪迹江湖,求仙问道,曾误上永王李璘的贼船,因“从逆”罪而流放贵州夜郎,遇赦后,贫病交加,穷愁潦倒,多次求人荐引皆碰壁,曾流落金陵一带,靠友人赈济度日,后投奔在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不久卧病在床,作《临路歌》而逝,时年62岁。其子定居当涂,农耕自给,“不禄而卒”,两个孙女嫁给当地农民,孙子出走,不知所终。

  李白是唐朝的骄子,但却被唐朝抛弃。在后人看来,李白是唐朝帝王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大唐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但在唐朝的帝王和众多官僚眼里,他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故诗仙悲叹“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登上三台阁远眺,见大江奔流,舟船如叶;此岸的田野如同画格,油菜花在画格中涂满嫩黄;彼岸山廓茫茫,邈远无际。置身于此,眼界大开,胸襟顿阔,难怪诗仙数次登临此山,与友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李白衣冠冢位于山的半腰,周遭松柏掩映,幽静肃穆。我们于冢前合掌三拜,默立片刻,沿石阶而下,过峨眉亭,至联璧台。此处立着巨大的李白不锈钢雕塑,倾身舒袖,跃然欲飞。石台凌空前伸,探入江面,其势甚险,传说诗仙就是在这里投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沿台旁笔陡的石阶下去,便接近江面,北望皆峭壁悬岩,江流滚滚,浪涛拍岸,势极险要,此处便是采石矶,古称“牛渚矶”,李白曾在此写下《夜泊牛渚怀古》、《牛渚矶》两诗抒怀。唐人杜荀鹤有诗赞李白云:“何谓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诗仙永生,其诗与青山明月同在,千年以来,中国的妇孺老幼一直在吟诵李白的诗赋,直到永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18 10:4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