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7|回复: 0

李白·杜甫·希拉克(公孙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3 11: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公孙笑 来源:联合早报 



  在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儿,比我们更了解和更热衷于中华文化的“外人”,比比皆是。公孙笑和大家分享他看来和听来的关于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一些趣闻逸事。

  从来不认同只有懂中文的人才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说法,更不能苟同受西式或英文教育者的伦理道德水平就比东方人或受中文教育者差的无稽之谈。

  在国外念书时接触过许多不懂中文但对中国历史文化很有研究的教授学者,在国内也认识不少中文能力不强但学问和思想都真正称得上学贯中西的有识之士。到中国旅游,偶尔会遇上一些只会说英语但谈起中国文史却头头是道的团友。与他们成强烈对比的,则是一小撮对不懂中文的人有一股莫名其妙的道德和文化优越感,而自己对中华文史其实也不过是略识皮毛甚至似懂非懂的所谓“华校生”。

  这世界本来就卧虎藏龙,而在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儿,比我们更了解和更热衷于中华文化的“外人”,比比皆是。这里只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看来和听来的关于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一些趣闻逸事。

想写关于李白的电影剧本

  几天前,中新社有则简讯,提到希拉克致电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政府,为唐代诗人李白故里即将举办的“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题词。其电文内容如下:

  欣悉你们即将在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举办文化节,我相信这一活动必将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正像李白诗中写的那样,法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将地久天长。

  读者看了这电文也许会问:有没搞错?法国总统“懂得”引李白《赠汪伦》诗中名句来表扬中法之间的深厚友谊,他真的“认识”李白?这题词会不会是别人代笔的?

  其实,熟悉希拉克其人其事的人,尤其是中国官员,都晓得希拉克是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他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曾当众用法语即兴背诵多首唐诗。他还有个心愿,就是完成一部关于李白的电影剧本。

  之所以强调这则简讯,是因为最近游成都,听人说起希拉克一年多前在成都和上海露了几手“中国功夫”而语惊四座的趣事,回来后查证资料,果然没错。

  2004年,新华社就曾报道:在巴黎书展期间,希拉克参观中国展台,信手拿起李白和杜甫诗集的法文版,对中国大使赵进军说:“李白和杜甫属于同一时代,是伟大的人民诗人。我都很喜欢。但我对李白有特殊的感情。”

  赵大使后来受访时透露,希拉克在闲谈中还脱口说出“李、杜年龄相差11岁”这个连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把大使给镇住了。

随口背诵杜甫诗句

  同年,希拉克动身访华之前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访问,随口背诵杜甫诗句,称赞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大放异彩,如青铜器、陶器、绘画、诗词、音乐等各个方面。杜甫说过:“书贵瘦硬方通神”,就是说,只有苍劲有力的书法才能达到神奇的境界。我认为中国就达到了这方面的境界。

  中国媒体报道,希拉克后来参观成都杜甫草堂,看到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雕刻的杜甫雕像,清瘦异常,风骨嶙峋。希拉克以赞叹的语气评道:“非常传神,跟他书法讲求硬瘦真是十分相似。”

  参观草堂时,一行人走进了杜甫名诗《客至》中有名的花径。导游吟诵了诗中两句名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希拉克马上接口说出:“杜甫到草堂前曾在一座寺庙里暂住了半年,第二年才在朋友帮助下修建了茅屋。”

  在草堂看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雕塑,希拉克反问在场者,李白虽然端酒杯站着,但并不表示他喝醉了吧? 

  他在成都中法经济研讨会上演讲时,开篇即引用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不朽诗句,来强调入蜀的艰辛,博得热烈掌声。

“白酒比葡萄酒更伟大”

  希拉克在演说中盛赞巴蜀文化时信手拈来的典故和诗句还有:

  “四川,顾名思义,四条大河流经之地。”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自古以来便以其生活艺术,美食和园林而著称,古代时便因其高雅的文化和锦缎,被誉为蓉城和锦城。”

  但最精彩的好戏还在后头。

  希拉克在上海同济大学向学生发表演讲。演讲完后,获赠国画《硕果》,以祝愿中法两国的友好合作硕果累累。

  送画人向希拉克解说画面上两串色彩绚丽的葡萄,象征以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法国,而画面上一只刻有蟠龙云纹的青花瓷瓶,则代表中国。据新华社报道,可能是翻译的关系,希拉克没完全听清对画面的介绍,误以为瓷瓶中装的是中国白酒。但他理解画卷的含义,于是在致谢词时幽默地说:“中国白酒和法国葡萄酒一样闻名于世,但在我看来白酒更伟大,因为它给中国优秀的诗人们带来更多灵感。”

  话刚说完,上海学生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如果希拉克不是熟悉中华文化,不是对李白杜甫的友情和诗作有深入研究,又怎能随机应变地答得这么妙?

  爱读唐诗的人都知道,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和最叫人感动的一页。两人常一起游山玩水,彼此互相倾慕,而杜甫对李白更是衷心赞美,在他的许多首诗中,看得出杜甫对李白才华的推崇和赞赏。《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前四句:“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便是历来描写李白最受传颂的名句。

  《春日忆李白》里杜甫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赞扬李白的诗天下无敌,文笔飘逸洒脱,豪放不羁。

  而李白诗《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表达的便是思念杜甫之情。向来文人相轻,两位诗人深厚的情谊,加上李白坎坷的一生,确实是拍部法国浪漫电影的好题材。

  李白怀才不遇,常在诗中借酒浇愁,抒发情怀。而杜甫诗句也多叙酒。希拉克说中国白酒激发了诗人的灵感,相信就是这个意思。

李白饮酒名句数不胜数

  李诗如《金陵酒肆留别》、《下终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将进酒》、《把酒问月》、《赠孟浩然》、《行路难》、《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客中作》等,都离不开酒。

  李白饮酒名句数不胜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而希拉克题词所引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说的正是李白游桃花潭,当地主人汪伦酿酒款待,诗人临行时汪伦又前往相送的隆情厚谊。

  杜诗《饮中八仙歌》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的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做出上百篇诗,他经常在长安街市饮酒,醉了就睡在酒家里。有一天,唐玄宗召李白去白莲池作诗,李白喝得兴起,硬是不肯上船,还自称“我是酒中仙。”

  而《赠李白》诗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隐然是对李白痛饮狂歌、行为放荡不羁,荒废时日,含有一股规劝老友的意思。

  李白和杜甫在石门分手时,李白为杜甫饯行,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杜甫回到淮北,也时时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可惜两人之后便再没碰头。

法国历任总统有中国情结

  中国媒体曾报道:2000年希拉克在扬州访问时提到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希拉克随口问,隋朝有几个皇帝?接待人员说两个,希拉克说,不对,有三个,第三个叫恭帝,当时李渊是摄政王。一查,果然如此。可见希拉克对中国历史钻研之深。反观我国领导和高官在这方面显得差劲。遇到这样的场合,佳话不多,笑话倒是听过不少。也许在一些人眼中,偶尔挥毫写几个大字筹款,便算是懂得中华文化吧。

  作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友谊。《环球时报》有篇专文提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历任总统,从戴高乐到希拉克,都有一段不解的中国情结。而中国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早期留学法国,也对中法关系密切起着重大的作用。

  戴高乐早在上世纪中叶就预测中国很可能成为21世纪第一大国。

  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纪斯卡早年研究中国文化,曾大言不惭地说他比其他欧洲领袖更了解中国史,尤其是汉宋明清的历史。为了直接阅读中文原著,他晚年还请了中文老师学中文。2000年,他在中国参加文化研讨会,用中文朗读孔子名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语毕,满座皆惊。

  希拉克的前任米特朗则熟读巴金和曹禺等人作品的法文译本。

也是青铜器鉴赏专家

  希拉克不但对中国诗词和书法有研究,也热衷于中国的考古,是青铜器鉴赏专家。他自小在一名白俄家教的指导下研习东方文化,经常在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流连忘返。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的资料:1997年,希拉克访华期间造访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把专著《中国青铜器全集》前十四本赠与希拉克。看到书中一张图片,希拉克脱口问道:“这是不是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青铜器?”对希拉克如此专业的提问,马承源惊叹不已。

  1978年,希拉克参观了刚出土的兵马俑,曾赞叹秦俑应列为世界第八奇观。

  近年,中港电影工作者兴起一股复古风,正在筹拍赤壁大战和墨子等历史巨片。希拉克在法国政坛的时日无多,或许很快就能完成李白剧本,下台后马上拍成电影。《文汇报》曾报道,2000年中国副总理李岚清访法,希拉克托他帮忙收集李白的资料。李岚清回国后请北京大学专家帮助搜集论文,送给希拉克参考。李岚清表示很想早点看到这部法国电影,看看希拉克眼中的李白是什么样子,很可能比中国人眼中的李白更加浪漫。

  下个月,本地华族文化节将隆重举行。由《联合早报》和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办,西安大唐芙蓉园创作演出的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将为文化节掀开序幕。听说这是《梦回大唐》第一次在国外演出,肯定会很轰动。

  记者很感兴趣的是,捧场客中有多少成是像希拉克那样,虽不懂中文,但对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甚至很有心得的受英文教育者和外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5 11:5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