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93|回复: 1

[现、当代] 有关创造——刘庆和教学谈话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师:刘庆和     
硕士研究生:林曦 曲巍巍 唐凝 齐鹏飞 赵世琅

时间:2006年3月10日
地点:北京·索家村艺术营
   

--------------------------------------------------------------------------------



刘庆和:近年来,在学院里从本科生进入到研究生的这个学习阶段其实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社会和学校的生活毕竟相差甚远,与其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不如再回到学习的位置,把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当作走入社会的缓冲过渡,也许是继续学习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学生自己心里很难作角色转换,主要是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注重的角度和给创造性思维留有不多的空间,所造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让我们忘记了“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知道,在我们本科生的学习计划里有着大量的基础课安排,创作只是最后的检阅,但这种检阅对于创造性思维有多少关注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意义就在于,如何把研究生的学习视做本科生的延伸扩展而不是重复。打个比方,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可以不断延长的梯子,即附中、本科、研究生这样一个笼统的阶段。梯子立得陡一些会登得快但可能有些吃力,放平些稳妥但缓慢。我们的路不但平缓还被经常延长路途。环顾左右,彼此都在路上迈着相同的步伐,所以自觉放心。说到这里,我们今天将围绕什么话题来谈也就清楚了。从近期我们开展的实践和讨论来看,是比习惯上的计划提前了,显然它打破了阶梯的方式,赢得的却是时间和信心,因此很有意义。坐下来谈,并不是为了统一思想,是为了把大家从各自角度拽过来,相互对照后,再各奔东西继续自己的具体工作,这才是我们座谈的真正目的。曲巍巍,你最近的工作进展如何,有什么问题吗?
曲巍巍:具体说起来还是如何解决画面的问题,有时画得太具生活化又设计感太强。

刘庆和:“生活化”和“设计感”好像是对立的。现在大家都喜欢设计生活,主动地去设置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去享用。艺术品本该是一种思维的体现,但思想已被灌输成了习惯。当所谓样式不自觉地被追捧形成为规模后,生活和设计就会相互产生反感,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把思想还给生活的同时,艺术也就还原了思想。作为一个勤于实践的人总会面对具体的工作,能够以睿智的轻松幽默来讲述学术的严肃,不危言耸听也不花言巧语才是高手,这样一来思想和生活也就不再敌对了。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台子,国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和创作本来就该在一个台子上的,但却人为地分配到了很多的台阶上,大家看着彼此,谁都不好意思多迈上几级台阶而听从着口令。以想当然的经验和权威来压迫知识和创造,看似拨乱反正其结果是逆反心理的滋生。这时的你并不是惰性,而是一种作用下的反作用,把本来喜欢的又变得反感。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多元,多元会产生创造的动力,会鼓励原创的同时也是一种制衡,它给学习的气氛和空间营造了多种选择的可能。

我想知道你的这批“黑画”从设想到完成顺利不顺利?

齐鹏飞:我是从大年初三开工到现在,过程痛苦,最后的效果还算满意。形成所谓“黑画”之前可能是思想上有波动并想通过画面营造一种气氛。我一直对电影、戏剧的镜头很感兴趣。平时我们看一部影片或一场戏剧,往往印象最深刻,或打动我们的是一些镜头。这些镜头通常需要借助灯光(非常聚焦的一个手段),把观众吸引过来。表演者的表情,代表性的道具会使人想到一件“事”。我把正方形的纸当作一个舞台,这样可画的东西会很多。

刘庆和:从齐鹏飞的这批画来看他是有所思考的。好处是他没有参照邻近旁边的东西。你不和这种最近的经验较劲对比时自然就绕开了。绕开它最大的好处是终将有意识地回来,这是兴趣使然。齐鹏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营造出一个效果,这是勇往直前的后果,但是回归又是必然的。水墨有它最基础的东西,无可代替的地方,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极端藐视与极端重视都会舍弃另一方,我曾说过不要怕步子迈大了,迈大了可以回收。

带着问题思考是件好事,张中行先生在总结自己的一生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疑”,而人们通常只是“信”。我们是否太缺少疑问和疑惑了。盲目轻信是害怕缺少依据以至造成闪失。我们都是在惯性的驱使下,在制定的规则下无奈地执行,期待有一天对别人有所规定。无论如何,真实是创造的前提,不会因为你画了伟人,你的境界就会有所提高,你画了农民兄弟就一定朴实高尚。比如说在表现性文化上面,下流和人本、人性看上去失之毫厘,但的确可以传达给观众一个确切的信息。即他是否对于所表现的人性有所关照和尊重。因为,真实和虚伪的情感同样都是掩饰不住的,我们应该逐渐具有这种判断力。所以我在多次讲座中遇到有同学提问谁画得好与坏的问题,我只好回答他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力。

唐凝:那你怎么看待我们的教学和创作

刘庆和:说起教学就会觉得有很多的括号和注脚。假如把中国画视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它必然包括了传统和当代的部分,缺失哪个方面都会有缺憾。因为传统文化若没有当代文化的介入和对比,也就难以成其为传统。坚持传统并不等于无视当代,当代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背景,没有当代生活又怎能企望未来,这一点谁都不可能否认。我刚才讲到,有同学把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当作进入社会的缓冲阶段,也可能就是无奈之举。学院里即使有其生硬的一面,但毕竟是在大的学术氛围内,我们还有兴趣坐下来谈论着什么。可以试想一下,以我们的所学走到社会上将发挥什么所用呢,很有可能加入到“水墨大军”里,若干年后出示你们的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一系列头衔。作为美术学院的教学“产品”,经过这么系统的训练如何彰显自己的个性呢?所以,研究生阶段真正需要考虑的应该是这些问题。举目可见的是,水墨天地一片繁荣景象,华丽的言辞、玄奥的术语,各种大师头衔目不暇接,包围着学院的学术气氛。而最能区别其他的是,美术学院具备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上下左右呈现着多元的立体感,这是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所以,认识不到自身的优势是很危险的。当然,关于教学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道理的,我们都应该尽量地客观地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划分了阵营来推行家长制。

我希望通过一些“事情”(展览)来催着我们往前走,让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画面,这当中不断的思考画里画外的事情。你们现在形成比我们快,听别人建议如同自己瓶子里有点水,再倒水,多了自然可以溢出来。这样,听从别人的建议就不会盲从。研究生的教学还不仅仅是所谓的互动,很多方面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这样教和学才会彼此都充满乐趣。

齐鹏飞:我觉得研究生上学期学习收获最大的是一种对学习和创作的判断,在绘画过程中的跨越式的思考。知道了什么时候要考虑传统,什么时候要摆脱束缚考虑自己。

刘庆和:传统的东西不是归为我们哪个阶段需要做的,对传统的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只要你的状态是对的,你会知道你缺什么补什么。我们今天的话题不是说我们要离传统远,而是应当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对传统的爱我们是一生割舍不掉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更好地熟悉我们的材料,发挥出它独具魅力的特性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5: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曦:我的经历可能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我差不多小时候开始学画画,等到十六七岁就把它丢在一边做别的事了。我把从去年十月开学到现在老师讲的话摘出来看了看,觉得我这个过程挺有意思。我再看美院人,觉得为什么选择学画画这是人很本初、很朴素的东西。我想到刘老师对我说如果你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时候,你应该抓住最本初的东西,那些是最有效的。对语言的追求离我还有点远,我觉得还是在语言形成之前把基础的事情做好。

刘庆和:所以阶段性的东西挺重要。学习计划是写给自己,让自己有个方向感,我不会拿着你的计划和你的实践来对照。在水墨画“空前繁荣”的年代,能够找到自己的定力是很不容易的。我说的这个定力是相对于外面的嘈杂环境,在这时找到一种艺术本质的东西就足够了。一方面追求所热爱的传统,但又担心现代生活气息不足,不仅是顾此失彼,而是全部失去了。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放在一边,把它淡化,而寻找艺术本质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介入到无谓的争论当中,边动手边思考,比不思考或光是思考要强,最重要的是作品能够打动人。

曲巍巍:你怎么看待我们画画和生活的这两方面。

刘庆和: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总得找到些“点”吧。当人想得到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但当你得到了,会突然产生一种无聊和失落,需要给自己找理由有兴趣地活着,把自己手中的事情做好。我的画室位于城乡结合部,从美院到我的工作室须要穿过一群外地人聚居的地方,每路过此,都要小心开车别轧着鸡狗之类,在台球杆和一盆盆污水下钻行,我已从厌恶烦躁到喜闻乐见并和农民兄弟对视友善。这种不断的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角色转换,让我始终能够保持较为清晰的思路去从事我的工作。生活是现实的,我们谁也无法真正逃避它。我们不可能吃风喝雨地思考艺术的本质问题,关键是价值,价值的体现是很多方面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艺术生活的价值了。

唐凝:我觉得基本功是伴随一生的东西,在重复的过程中有不一样的体会。

刘庆和:是的,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已经过了基本功训练这个阶段而进入到语言阶段。那么如果哪天回到基本功阶段岂不是倒退?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扯到怎么认识造型训练的问题,我们可能觉得国外的学生造型训练不够严谨,但进一步考察,那也许正是学生的一种选择。基本功的训练不应该缺乏艺术表现。我们总把基本功视为初级班需要的,随着所谓创作状态的来临,它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基础和创作的界限是人为的。我们现在对基础的要求是有误区的,片面的追求写实技能会使学生失去创造力的开发。可以这么说,如果基础写生是通过感受得来的,那我们的学习阶段甚至艺术人生中哪个时段不能有感受呢?显而易见,绘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创作时段,凡是在绘画过程中有被折磨的心态,就进入到一种敏感的状态中。反而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会把问题躲开形成维持的心态,把握时光,珍惜和重视思考才是最佳状态。

赵世琅:韩国的美术由于其材料多样化的原因,水墨画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中国画也如此吗,中国画的标准是什么?

刘庆和:其实我刚才已经谈过,所谓标准都是人来制定的,在这样一个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膨胀力量,标准也就很难确定了,不会认同谁来制定的标准。在我的心里虽然害怕标准,但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大的标准,就是中国画不可能离开传统又不可能拒绝当代,我见过不少的片面模仿西画的水墨作品,虽然也能赢得一些喝彩,但缺少传统,缺少笔墨的精髓,总让人有种飘忽不定不够踏实的感觉。而介入当代,又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又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韩国的水墨画有其自身的发展,我见到的包括传统的和写实的部分,也包括很现代的甚至抽象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抽象水墨这部分很成熟,在利用材质方面,形成画面方面起步较早,所以韩国现代艺术的地位确立较早。但是,我很少见到带有学院背景和当代性的实验性水墨作品,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二十余年,已经有不少的画家具有传统水墨的功力,又有着扎实的造型能力并敢于面对当代,这是水墨画界很积极的一方面。




--------------------------------------------------------------------------------

二月书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7:3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