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43|回复: 1

[现、当代] 虚白道集 静专神归——文人书画欣赏浅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4 17: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绍川


文人书画家因修养层次不同,对道的体味就会有差异,作品的格调也就有了高下之别。然而,所谓格调高下,并非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冰火两重天,反而是渔樵耕读的融会和升华。
古今文人书画作品格调最高者,书莫过于王羲之,画莫过于倪云林。不少书家对王羲之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其作品意蕴和遗韵更是顶礼膜拜。王羲之的书作极至经典,王羲之本人极至书圣。如果你拿王羲之的兰亭序让目不识丁的农人去看,他会告诉你:虽然我不认识字,就是觉得好看、耐看、喜欢看,看了心理舒服。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人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的赞赏,一点也不比那些文人雅士来的粗糙和浅陋,为什么?道也。也就是说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意识要求,不以观赏者的文化层次和时代流迁而有大的出入。元代倪云林则是后世推崇的绘画高逸之士。观赏他的作品,那种闲雅、清俊、空灵的感觉笔笔皆是,即使你不懂画,你也会感觉到这种清逸,如果你对写意画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你会感受到一种洗礼和净化,丝毫不比基督徒读圣经,老和尚念观自在,对心灵的滋养逊色。为什么?道也!其实,人们对道的体味本不应该有什么神秘感。道就在我们身边,就融化在我们的生活里,某种程度上说——道就是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许多人感受不到呢?是不是你的学识不渊博?是不是你的阅历不深厚?是不是你的头脑不够聪明?都不是!而是你太沉沦于社会、生活乃至思想的各种混杂繁复的重压之中了。比如我们在山野里野炊,虽然准备了不少的柴草,却在生火时把柴草密密实实地堆压在灶坑里,怎么点都不会燃起篝火来的。原因很简单,不虚就没有空间,新鲜的氧气进不去,火如何着得了?这里火好比是道,柴草好比是我们头脑中繁复混杂的社会、生活、思想方面的等等重压……。同样,只有空杯子里才能再盛得下水,只有虚空的头脑才会感悟到道的存在。由是观之,书画格调的高逸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思想的分拣,去芜取精,以少胜多。所以,我们更多的观众会有机会同样欣赏到空灵、虚静的艺术。所谓虚白道集,是也。
同样道理,静专神归。现实中不少朋友练习气功,不论何种功法都有同一个要求——入静。道家叫入静,佛家叫禅定,儒家叫静默。为什么?因为只有入静,才能有机会入境,只有入境才会元神回归,从中体味到道的存在。比如一瓢浑浊的水,只有在沉静后才会分出清浊。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社会、生活和思想等等混乱繁杂的现实中挣扎,又能在什么时候理出一点头绪来?又怎么能够神归而悟道呢?
许多朋友都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太多无奈,这些也会威胁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就如同电脑里的软件需要时时清理一样,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时时清理。怎么办?观赏书画不失为一剂良方,特别是观赏高格调的文人书画,你的心灵和元神会被这些作品中的闲雅、清俊、空灵、虚静的意蕴所滋养。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人如果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重压真能做到放下,就会进入比佛的意境还要美好的境界。欲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该放下的东西,你会得到虚白并从中悟道,也会在静专持守中寻回纯净自我。
                      2009年6月4日于烟水阁
        周绍川
发表于 2009-6-4 2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高论,并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6:11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