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6|回复: 0

[现、当代] 淋漓豪放 劲健华滋——张立辰笔墨风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16: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淋漓豪放 劲健华滋
——张立辰笔墨风范
暨中国画笔墨研讨会

文字整合:唐书安
   

--------------------------------------------------------------------------------

七月流火,京城天闷气燥,人心浮嚣。然而,在京东紫苑斋主人张立辰先生的院子里却春意盎然,众多画家、美术评论家,张先生弟子等数十位宾朋齐集紫苑斋,参加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主办的“张立辰近作展评赏暨中国画笔墨研讨会”。众宾朋围聚张先生画室,览观张先生大尺幅花鸟巨作十数张,或评议、或赞美、或指谬,无一不倾服张先生的笔墨风范。会间,众评论家围绕张先生数十年的艺术创作经历以及其对中国画笔墨的研究各抒己见,坦诚交流,为中国画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新发展开出了诸多药方。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田黎明先生会后感慨说:这是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最为成功的一次学术研讨,必将积极推动中国画的新发展。
(注:此次活动分别于2008年7月5-6日在紫苑斋、中央美术学院院办会议室举行,活动缘由是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张立辰先生时隔20年后将于2008年9月1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大型个人画展以及为庆祝中国美术学院建院八十周年将于2008年9月30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张立辰母校汇报展》,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主办单位,先期对张先生艺术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并籍此重建中国画教学体系。)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国画如何传承与发展,日渐成为国家文化部门和高等专业美术院校思考的突出问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在张先生笔墨研讨会中以深入、简括、生动的发言指出:笔墨是中国绘画史发展过程中由知识分子参与形成的精英化的视觉形式语言,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视觉表达方式。潘院长还指出:笔墨是在程式化过程中独立出来的独特艺术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潘院长还在发言中以在日本参加学术会议期间欣赏了日本雅乐(日本古代宫廷音乐)、韩国民族音乐、中国改编版昆曲折子戏三大亚洲民族音乐对比后指出,日本对于自己千年以来的宫廷音乐近乎完美的继承,虽然此乐舞在欣赏性上不足以引起人的愉悦之情,但单纯得让人觉得无比崇高,观后有回到千年以前的感觉。而反观中国改编版昆曲,无论从服饰、唱腔还是舞步都变得香艳、肉欲。尽管欣赏起来很让人悦目,但少了昆曲原有的精致、典雅、脱俗。潘先生还以日本原汁原味保留相扑这一文化象征事例指出,日本在保留本民族精英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好的表率。潘院长言外之意,笔墨作为中国画千年以来的精英文化象征,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却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中国画在近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遭受了“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命运,笔墨作为中国画独立审美价值的视觉语言越来越不纯粹。好在,还有像张立辰先生这样有崇高文化使命感的国画家在极力维护笔墨的精神家园。潘院长在详细分析了中国画笔墨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后针对张先生的绘画作品指出:张先生的笔墨继承了中国文人画传统笔墨体系,加上他个人的经历、性格、学养等综合因素对文人画传统笔墨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他的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再创造。张先生花鸟画作品的审美境界是平中有奇、奇中有平,淋漓豪放、劲健华滋。

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指出,尽管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在徐悲鸿、叶浅予等先生的执掌下逐渐形成了写生、临摹、创作三大教学方针,但历年来存在着不重视笔墨研究的现象。所幸,张立辰先生就是在“八五美术新潮”画坛劲吹西风之时,仍然坚持中国画笔墨创作探索,并在学术上提出《中国画笔墨结构》,使得中央美术学院在国画教学上没有完全丢掉中国画笔墨。同样,邵先生指出: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中国画笔墨的纯粹性是最值得保留和发展的。

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从张立辰先生专为画展创作的巨幅花鸟画作品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大写意花鸟画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以来,有很多画家画写意花鸟,但能够超越这些人的画家很少,张立辰先生是当代写意花鸟画最优秀的代表。同时,他认为张先生的巨幅花鸟画作,由于有扎实的笔墨功底支撑,才使得作品既具有笔墨力度,也有笔墨意趣。会间,郎先生还提出花鸟画大画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花鸟画大画与题材有没有关系?第二:大画如何体现力度和韵味?第三:花鸟画大画如何处理形和笔墨的关系?第四:花鸟画大画假如往抽象化方向发展,能够走多远?正如郎先生会中警醒之言:随着展厅艺术和公共文化场馆艺术时代的到来,大画创作正日益成为风气,但许多画家并没有创作大画的笔墨驾驭能力,而是出于尺寸大、价钱高的考虑去画大画,这无疑对中国画笔墨研究产生不良影响。

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先生说:传统并不是死的历史,在活着的当代人身上依然保持着活的传统。张先生就是活传统,研究活传统对于研究中国绘画史有很大的启示。因为张先生对于传统笔墨研究非常深入,他的绘画创作在写意精神、黑白韬略、笔墨结构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在水的运用和没骨画的研究教学上也有独到之处。薛先生还指出,张先生在写意花鸟画上的成功教学经验不仅对花鸟画创作起到启示作用,对山水、人物画创作都起到很重要的借鉴。

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则从张先生从艺经历谈到:“文革”前得潘天寿、吴之、陆维钊亲授,运笔运指,皆严谨有法。后赴京华兼采李苦禅之凝厚豪放,卓然自立。随机挥毫泼墨如长鲸喷浪,精心收拾格局谨严若棋盘著子,可谓综“潘李”之长而扬其沛人气质,可染师赞其画有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势。执教中央美术学院后,更深研笔墨结构,以书意通笔法,以色彩醒视感,以诗文助意兴,运程式而多变化。尤喜绘荷塘纵横、竹风沐雨之大境以寄人生感慨。兼事指画,或冲水留痕,巨幅、小品皆纵逸不羁,风神超迈。随年长由潇洒雄放渐臻苍辣浑化,颇富写意精神。

画家姜宝林先生则从当前的中国画教学和创作谈到:中国画的灵魂就是写,中国画笔墨有自己独特的规范,脱离了这种规范就不叫中国画。而当代中国画在用笔、用墨上已经很不讲规范。中国画讲笔墨,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中国画笔墨是练出来的。他对中国画教学提出:先学规范,再求脱略的教学方针。此外,姜先生觉得当前中国画创作太忽视功力,许多画家不重视笔墨基本功训练,这不行,一个真正的中国画家必须抱定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学习精神。否则,继承中国画笔墨传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厦门大学美术评论家洪惠镇先生认为:张立辰先生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他对笔墨的坚守和传承在当代写意画发展历程中起到表率作用。笔墨是中国文化身份,笔墨是中国画的技术难度指标,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体现在用笔的法度上,西画虽然也讲笔触,但没有强调用笔的法度和内涵。

美术评论家梅墨生先生从人品和画品的关系谈到:张先生是当代画家里最具有人格魅力的画家,他认为张先生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本色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崇高文化使命感、责任感、坚守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艺术教育家。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现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流失,而传统文化的流失又导致了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流失。但张先生不管社会风潮如何演变,一直恪守笔墨传统,也就没有在中国画创作上舍本逐末。对中国画发展现状,他指出,当前中国画创作是理念大于功力,重视理念创新,却忽视笔墨基本功训练。最后,梅先生乐观预见:中国文化的精髓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再次被世人认识到她的魅力。

书法家刘彦湖先生认为当代中国画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审美品格的降低,审美品格降低就导致审美判断失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一定是建立在对该民族最高文化审美品格的保持和发展。正因为张先生有崇高的中国文化使命感,他才认识到笔墨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也才能一直坚守笔墨传统。

山水画家陈平先生针对张先生的人格魅力提出:张先生的作品具有雄健之气,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国画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像张先生这样一身正气的画家为榜样,正气若不立,画格必不高。

山水画家崔晓东先生从张先生艺术风格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的学术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张先生的作品具有清正之气,作品笔墨充满了生气,既能抒情,又在规范之中,融情于理,很是难得。他还指出:张立辰先生在中央美院国画教学中一直坚持对笔墨传统的提倡以及学术建设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最后崔先生从自己的山水教学经验和创作经验提出山水画教学建议:本科阶段,学生应该把宋元明清时期名家名作都过一遍,到研究生阶段再根据学生自我喜好和导师建议有侧重选择绘画风格。而且建议国画系学生应该在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各科都要有所涉略,才会更好认识中国画的笔墨。

于光华、岳黔山、谢青作为张先生的弟子,他们也分别就张先生的艺术探索、中国画教学、人格魅力谈了自己的看法。于光华特别指出,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张先生的人格魅力对他影响至深,他说:张先生是一个真正挚爱艺术的画家,外出写生,为了拍摄一个好的画面构图,往往不顾安危。同时,他在艺术研究过程中对于名利看得非常清淡,经常教导学生在利益面前退后一步,这种对艺术执著与忘我的精神,最值得学生从内心去学习。岳黔山从跟随张先生六年以来不断聆听张先生讲授,以及随张先生外出写生创作期间记了很多听课笔记,他说在没有跟张先生学习之前,自己对笔墨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直到跟随张先生学习之后,才知道中国画笔墨到底是什么。并总结说:张先生从没有就某一个具体的物象的画法来谈笔墨,都是站在中国画造型规律的基础上来谈。谢青则从梳理张先生艺术创作中出现的几个阶段来谈,认为张先生几十年的艺术创作既有纯粹笔墨传统的艺术创作,也有在笔墨材质如毛笔的外形等方面进行革新,包括运用一些冲、印、拓等制作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但这些艺术探索表现在画面上,仍然不失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法则,都是围绕写意精神这一终极旨归进行艺术创造。通过张先生各个阶段艺术语言的表达上不断探索,可以看出张先生对自我艺术认知的不断追求。这无疑是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精神。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教师王晓辉先生谈到:张先生的大画和小品既有笔墨又有造型,非常难得。同时觉得,当今时代谈论笔墨的气氛要比“八五美术新潮”时期好的多。作为美术学院,自身应该更清楚笔墨的价值以及如何继承,这对于厘清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王先生还谈到:对于笔墨,不能误解为只要临了一两张宋画、元画就懂得了笔墨,笔墨应该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笔墨是不断实践、不断体悟的过程,国画家就是到了八九十岁,对于笔墨和传统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不理解这点,无法进入真正的中国画境界。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田黎明、副院长唐勇力最后分别总结性发言,田院长认为:品格在中国画、中国文化中是摆在第一位的,品格不立,笔墨不存。中国画学院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树立学生对于人格、器度的教育,然后加强学生对于笔墨传统、书法、写生、创作的系统研究。文化品格需要坚守,就像张先生坚持梅兰竹菊的训练一样,题材未变,但越画越好。张先生淡于名利,一个画家应该保持生活的平常心,要不断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对艺术有新的认识。唐勇力先生认为在张先生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的感召下如何增加中国画学院全体师生内在的凝聚力,把中国画教学和学术建设做得更好,是今后中国画学院面临的具体问题。并通过学术建设和教学实践,在新时代,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国画教学提升到旗帜性的高度。

张立辰先生在聆听了众专家的热情发言后说:多元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如何出场?中国画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中国文化不能被改得面目全非,应该复归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国画应该坚守笔墨精神的纯粹。并衷心希望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全体师生进一步确立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探究传统和现代承递关系,在中国画发展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

二月书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6 07:1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