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8|回复: 0

钱是王八蛋(谢大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09: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是王八蛋
谢大光   

--------------------------------------------------------------------------------

金钱(学名为货币)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和人的关系就很微妙,一方面它像个人见人爱的大众宠儿,谁也离不开它;另一方面,它更像个私生子,爱它的人大都不敢公开宣称,甚至以谈钱为耻。因此,金钱的本名很少挂在人们口头,而代之以各种小名,别名,爱称,昵称,以至绰号。古往今来,人们怀着各各不同的心情,把形形色色的称呼加冕在金钱头上,这些称呼也就折射出人对于金钱的种种复杂心理。
钱币最早的一个别名是泉。除了因为原始形态的货币(如贝壳、珍珠)大都来自水中,泉也寓有源源不断之意。汉魏时期的许多种钱币上都铸有“泉”字,表达了人们希望钱能像泉水一样到处流淌,无所不及。直到今天,某些黑社会的隐语还把钱叫做“宣水子”,“白水真人”;有钱叫有水。

家兄,要算是钱的爱称了。《太平御览》载,晋成公绥《钱神论》有言:“载驰载驱,唯钱是求。……爱我家兄,皆无能已。”兄,在封建家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兄如父,家中的许多事务要靠长兄来主持料理。弟、妹、家人对待家兄都须毕恭毕敬。这也就是称钱为兄的道理。然而,金钱毕竟是俗物,称钱为家兄,钱自然心安理得,对于真正的家兄,却未免有些不雅。于是,由家兄又演化出孔方兄这一称呼。

距成公绥作《钱神论》一百年后,晋朝南阳隐士鲁褒又作《钱神论》,文中有句:“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孔方兄这一称呼既能表达对金钱的崇敬,又维护了真家兄的尊严,于是在历代文人中广为流传。北宋诗人黄庭坚曾戏作诗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自嘲与富贵无缘。苏东坡也有诗云:“虽无孔方兄,幸有法喜妻。”

在钱的诸多称呼中,最能透视人的虚伪心态的,莫过于“阿堵物”一说了。据《世说新语》载,西晋大臣王衍雅尚玄远,常厌恶他的老婆贪财,嘴里从不肯说出一个“钱”字来。他的老婆想试他,便令婢女趁其睡梦时把钱币在床边高高堆起,“绕床不待行”。看他怎么说。王衍晨起,见钱挡路,无法下床,又要死撑着不说“钱”字,便喊婢女:“与却阿堵物!”意思是“赶快弄走这个东西”。后人便将“阿堵物”作为钱的一个谑称。宋代张耒有诗称:“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把钱看作龌龊之物,甚至是罪恶之源,这是人在金钱面前不能保持自信的一种偏执心态。中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太公家教》中,就有“财能害己,必须畏之”这样的警句。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悲剧中也有如下的诗句:“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中甚至把金钱斥为“人尽可夫的娼妇”。

其实,钱本身并没有什么肮脏不可言的,全在于人如何去对待它。古人也有对于钱的理想境界,叫做“你去我不烦,你来我不欢,不被你颠神乱志,废寝忘食,今后休说那有钱无钱。”只是一味地超脱、清高,并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金钱的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金钱是人所创造的,最终还要被人所消灭。在人与钱相处的这一长长的历史时期,钱要为人所用,去创造人类共同的幸福。

相比之下,对于金钱能够保持比较健康心态的,反而是金钱相对匮乏的下层社会。北方民间有句俚语:“钱是王八蛋,花完了再赚。”乍一听,这话有些粗俗,仔细咂咂,却是以俗对俗,转成大雅。“王八蛋”这一口头语并没有专门的所指,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微妙的亲昵而略带轻蔑的情绪,如四川话中的“龟儿子”。把它送给钱作代称,真是绝妙的幽默。能把钱当作王八蛋的人,自然是钱的主人,他们虽钟爱金钱,却又不把金钱当作一回事,钱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为人所用的仆役,而不是颠倒过来人为钱所役使。看着那些嘴上不谈钱,却最终被钱所玩了的“上等人”演出的一幕幕闹剧,他们只当是看西洋镜,最多再送上一句“王八蛋”。可惜这句俚语始终被当作粗话,只是在大众口头流传,未曾见诸于典籍。




--------------------------------------------------------------------------------

二月书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5 09:52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