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1|回复: 0

[选刊] 论“旧体新诗”(朱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1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突破“声障”,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开创现代中国全民皆诗和谐盛世
--------------------------------------------------------------------------------

作者:朱晨         
                          

    经从历史到现实对诗词各方面情况的广泛深入了解和分析,促使我最近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有关“旧体新诗”的研究,对此已在报刊和互联网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最主要的有:《试论“旧体新诗”》、《再论“旧体新诗”》、《为中华诗词在现代的大普及、大繁荣、大发展——三论“旧体新诗”》和《突破“声障”,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开创现代中国全民皆诗和谐盛世——四论“旧体新诗”》等四篇, 其中第一篇载《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6年第2期和《湘潭大学报》2006年第2期,四篇并集中刊登于中华诗词网(www.zhsc.net)的“诗论”栏。我研究的一个最重要问题是,中华传统诗词如何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普及,以及这种普及所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我是试图在中国诗界开创一个新的诗词探索空间和发展平台,以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普及乃至改革、对中国诗歌的繁荣和发展起到新的影响和作用,并由此对社会进步(如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等等)产生良好而独特的影响和作用。上述四篇文章中特别是第四篇,基本综合了我有关“旧体新诗”说的最重要观点和论述,但文章篇幅较长,现对其作适当精简并重新写出。
    所谓“旧体新诗”,其格式就是:一、完全按照格律诗词曲的句式,二、只要求有节奏和大体押韵,韵部按现代普通话新韵,可平可仄并可平仄混押和近押, 三、对仗自由,四、选词定字只注重情意的表达,而不受平仄、粘对、拗救等等严格声律的束缚,五、同样要注意凝练、含蓄和有诗意(特别是同样要注意用形象思维)。“旧体新诗”的涵义并包括楹联在内,可相应称之为“旧体新联”。 其主要格式是:上下联只注重词对、句对、意对和韵脚上仄下平,而不讲平仄、声对和其它格律规则(有关要求民间甚至更宽)。在中国近、现代,这类诗(特别是其中的律诗句式)和楹联在社会上的长期大量存在、广泛流行并经久不衰,且深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和喜写乐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诗界现在的实际情况,应是旧体诗(现称“中华诗词”)、自由新体诗和“旧体新诗”三类诗并存的“一国三诗”,而并非只是前两类诗共存的“一国两诗”。这是不容忽视也忽视不了的客观现实,我并且认为这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之必然。这种“旧体新诗”确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特色和优势,从而在诗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可以认为它是中国当今诗界队伍浩荡的“第三方面军”。我坚定认为,社会有关方面如能很好认同上述这些,同等对待“一国三诗”,并正确处理“三诗”关系尤旧体诗与“旧体新诗”的关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将会大大促进中国诗歌在现代的普及和繁荣,也只会有利于中华诗词在现代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并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特殊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始终锲而不舍竭力为之呼吁!
    中华旧体诗尤格律诗词曲,由于最凝练、最含蓄、最有节律、最讲声韵和最富诗意,高度达到“结构美”、“词语美”、“情意美”和“声韵美”四者的最完美统一,我认为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最美的诗——唯汉文字和汉文学所独有的最美的诗。所以在中华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并对社会的文化和进步、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始终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和无比巨大的作用。直至如今,幼童的文化启蒙诗可说几无例外都是旧体诗尤唐诗。但我们又注意到,幼童最易接受和背诵这种诗,主要是由其凝练、节奏和押韵三项特性所决定,而社会上尤民间长期来广为流行的“通俗旧体诗”,亦即我谓之的“旧体新诗”,正是由这三项特性所决定,其与旧体诗的主要差别只是不讲平仄而已。作为“阳春白雪”的旧体诗,主要是在文人中推行,而作为“下里巴人”的“通俗旧体诗”即“旧体新诗”,则广泛在社会上尤民间流行,二者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又都有着各自广泛的群众基础。“旧体新诗”确是同样完全可达到“结构美”、“词语美”、“情意美”、并有一定的“声韵美”。 因此我将旧体诗和“旧体新诗”二者都归属于“中华传统诗词”(主要还是指旧体诗,但包括“旧体新诗”)、并以此区别与之有着根本性许多不同、而非中华传统的自由新体诗。
    人们早就注意到,旧体诗尤格律诗词曲严格的声律规定,一方面赋予诗最能发扬汉字特点的声韵美,但另一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广大民众中的普及,这是毋庸讳言的。我认为要在全社会和广大民众中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非“旧体新诗”莫属。这关键就是在于;旧体诗与“旧体新诗”的主要差别是,旧体诗讲平仄,受严格的声律束缚(尤格律诗词曲),掌握它难如 “带着枷锁镣铐跳舞”(众所周知历来这样形象比喻),故至今还只能停留在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的专家、行家和深入诗词爱好者之中;而“旧体新诗”不讲平仄,不受严格的声律束缚,其它方面又与旧体诗大同小异,因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且极易掌握和运用,并完全可看作是旧体诗的“初级阶段”,由此还便于进而向“高级阶段”的旧体诗推进。所以我明确认为旧体诗与“旧体新诗”二者同属于中华传统诗词,为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旧体新诗”必将能起到旧体诗实际无法起到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历代社会,在文人专注创作严格声律的旧体诗的同时,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可说一直是在大量写作着不讲平仄、不严格声律的 “通俗旧体诗” 、亦即我现谓之的“旧体新诗”,这在近、现代尤为普遍。远的(这甚至还可往上追溯到古风)且不说,就说上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四•五” 事件中大量涌现并在后来的《天安门诗钞》等书中基本都被收进的诗作,其中的旧体诗部分,可说相当大数并非是严格的旧体诗,而只能算是我谓之的“旧体新诗”。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当时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五言诗以为例: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首诗与旧体诗平仄明显不符,而且押的是仄声韵,显然不是律诗,也不能算是古风,而只能归属于“旧体新诗”。另外,再举不久前所谓 “彭水诗案”中受害当事人所作的那首《沁园春•彭水》词为例: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包。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竞向百姓放空炮。更那堪,痛移民难移,徒增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

    这首词也曾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但非常明显它是套用《沁园春》词牌的不严格旧体词,也只能算是“旧体新诗”。以上只是作为典型而略举众所周知并有一定影响的最现代的两首:一首诗、一首词,像这样的“旧体新诗”(包括本就不讲平仄(声律)和对平仄(声律)掌握不好这两种情况写出的 ),在社会上,尤在民间,可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真是举不胜举、举不胜举!但毋庸争辩和无可否认,这些确都是诗,而且其中同样不乏有许多优秀作品!在此,我还要举出一首诗和一首词,一首诗是一位政府离休老干部新近特地赠送给我的一首七言诗:

                        素未谋面两心知,频繁书信只为诗。
                        总是人间多遗憾,相识不在少年时。

    这首诗既白又雅,轻松写出了真情诗意,但显然也是一首“旧体新诗”。另一首词则是我不揣谫陋,列出我用现代词语套改古代格律词而写成的一首“旧体新诗”词作,恭请广大诗词爱好者尤其是专家、行家不吝赐教。这首词是:

                     “阴”“阳”联网——信息时代狂想曲
                          (套改苏轼《江城子》悼亡词)

    “阴”“阳”相隔两茫茫,总思量,实难忘。“两重世界”,无法话凄凉。纵有千言与万语,互不通,徒悲伤……
     夜来幻梦忽异想:恰现代,电讯强,音频视频,神奇通“阴”“阳”;自此“两界”再无隔,常相约,互联网!
                     
    我们从以上举出的这些以及更多的诗词中还可看出,在现代,由于新词汇尤其是口语词和多字多音复合词以及国内非汉词和外来翻译词(甚至还是纯外文词)的大量涌现,这些词在进入诗词时是无法变更和调整词中的字及其发音的,这就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诗词的平仄要求,从而也就难于写成严格声律的旧体诗,或许还只能写成“旧体新诗”。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这样的情况在现代可说只会越来越普遍。
    中国是一个诗歌泱泱大国,诗歌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长河中,曾经起过并仍一直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特别是唐朝,是诗歌发展的空前全盛朝代,唐诗的辉煌,对唐朝社会的文化和进步、人们的精神和思想确是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并与唐朝的全面繁荣昌盛有着极重要的关系。唐诗的巨大影响,还一直延续到其后各个历史朝代。时至今日幼童的文化启蒙还常自教吟和背诵唐诗开始,由此显见唐诗对后代影响之深远。上述唐诗广泛普及对唐朝社会的深刻影响确有其典型性,而唐朝以后各朝诗词与社会间也都有着这样的关系,这方面极其珍贵的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非常值得借鉴和继承。尤其是在明确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但同时又在世风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有悖于“和谐”甚至明显是与“和谐”背道而驰的今天,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在广大民众中广泛普及尤中华传统诗词,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迫切,并且任重而道远。
    我本是一名力学工作者,但一生酷爱中华传统诗词,并非常关注其在现时代的命运和发展。我明确认为,中华传统诗词必须向最广大民众普及,必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与时俱进,这三条应是“硬道理”。这里,我还特意把“旧体新诗”不受严格声律束缚这点,仿用空气动力学中“突破音障”这一专业术语,称之为“突破‘声障’”。现代航空由于突破音障,使飞机的航速由亚音速普遍提高到超音速,迎来了崭新的航空工业蓬勃发展超音速时代。我坚定认为,“旧体新诗”由于突破“声障”,就可使旧体诗在社会上的接触面从只占人口极少数的专家、行家和深入诗词爱好者大大扩展到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从而必将迎来中华传统诗词和中国诗歌大普及、大繁荣和大发展的空前崭新时代,并开创现代中国全民皆诗和谐盛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09:2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